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表达的意思是啥?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是过去民间常用的一句俗语,是用来打比方的方式来表明一些道理,好让人们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这句话放在今天的生活环境来讲,人们觉得不太符合现在的一些常识。有的人也许会说,“一锅做不出两样饭”的说法不正确,这个打比方的本身就有问题,因为现在的饭锅已不是过去的饭锅了,不仅可做出两样饭来,甚至可以做出三四样饭来。
是的,时代变化了,科学技术发展了,在古代人认为是一种常识事,或者认不可能做到的事,现在的人已突破了这种常识,把不可能做到的事变成了可能。如现在做饭的工具不仅使用传统工具,大部人已使用方便、卫生、节能的高压锅、电饭煲、电蒸笼等现代化工具。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这些新型做饭工具里面可以根据做饭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可以用一个锅子做出多样饭。
那古代人认为“一锅做不出两样饭”又是一种怎样的常识呢?这里介绍一下古人用锅做饭的几种常用工具。
鼎罐鼎罐和盖锅是生铁铸造的,底部为半球形状,上面为圆柱形状,但往上是稍往内收,口圆,上面在铁盖子,两边做了耳,用铁丝或是专门打制的铁襻穿两耳,用来提鼎罐。鼎罐这种用具,一般在柴火比较丰富的南方山区用得比较多,放在火塘之中的三角铁架上,或者用铁丝吊在火塘之上,用柴火做饭、烧水等。现在的南方山区极少数家庭还仍然使用,又因其做的米饭好吃,如今有一些农家乐也开始采用这个传统的做饭用具。
双耳铁锅为铁铸,圆底。用途非常广,所用的地域也很广,中国南方北方都普遍使用,烧水煮饭炒菜均可,一般用做柴灶上,用柴火、茅草、秸秆等烧火。南方火塘上用的双耳铁锅较小,都用铁丝穿耳做成铁襻用手提,灶台上用的中号锅以上,一般不用铁丝穿耳。现在这种做饭用具还有一部分烧柴火的家庭仍然使用。
木甑子木甑子是用木材做成的圆桶状,底部留有气孔,上为圆口。这种做饭的用具主要来蒸饭,一般是吃饭的人众多时,或者红白喜事办酒席时用来做饭。做饭时先把米用泡水一段时间,然后将水沥干,用布片或是棕片垫好,把米放进甑子里,用纱布封口,盖上锅盖,放在大塘锅上蒸。如今,在南方农村,特别是山区,在遇村寨有人家红白喜事办酒席时,木甑子做饭仍然是主要用具。
上面介绍了做饭工具,下面介绍一下何谓“两样饭”。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农村的主食,有一餐吃“两样饭”的习惯。这两样饭分别是硬食,如馒头、窝头、包子等,另一种是汤,北方人称糊糊,就是用玉米面、面粉、红薯米、小米、大米等,或是混合,或是只放一种,熬成粥。南方人相遇时相互问候时,讲得最多的话是:“吃饭了吗?”而北方人相遇时相互问候时,讲得最多的话是:“喝了没有?”笔者曾在河南的西部地区呆过三年,那里的农村当时就是这种问候习惯。试想想,过去使用传统用具做饭,想用一个锅子做出这两种不同的饭来,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在南方地区,人们吃饭的主食是大米,以菜来佐饭。因此,南方人相遇时相互问候的话是:“吃饭了吗?”如是一个村落里的人,已知对方吃过吃饭了,人们相遇时就会这样问:“你家吃了什么好菜?”
南方人对“两样饭”理解就要复杂一些。
如米饭就分两种,即硬饭和软饭。如果是按这种思路去理解,那么南方人早就解决了一锅做两样饭的难题。过去煮饭不像现在用高压锅或是电饭煲,把水和米放好后就不用管了,那时用鼎罐和锅子煮饭,等饭锅开了以后,要到鼎罐和锅子搅匀一下,不然就会烧锅底。也就是在此时,把米粒一边拔得高一些,一边低一些。饭煮熟后,米粒高一些的地方,就会硬一些,低的地方,饭也就软一些。过去家里年纪大的喜欢吃柔软些的饭,而年轻人喜欢吃硬一些的饭,家庭主妇做饭时,往往用这种方法来兼顾两种口味的人。
如果把所做的饭按不同用材来分的话,如糯米饭、籼米饭、红薯米饭(即米饭中掺入红薯)、南瓜饭(即用糯米拌南瓜)等,这样一锅就煮不出两样饭来。
俗语是一种通过人民长期实践和认定,对某种事物所形成一种语言概括,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智慧和愿望,简练且形象生动,往往用作比喻和形容某种事物,具有时代特性和地域特色,亦具有当时形成俗语环境时的一些普遍现象。因此,我们对一些过去的俗语理解,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鸡蛋里挑骨头,也不能以个别现象去抹杀过去的普遍存在。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也是一种比喻,其喻意是对事也好,对人也罢,其中的道理不有一个,不可能有相反的两道理。这句俗语应用比较广泛,现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其表达的意思。
其一,与俗语“手板手背都是肉”的意思相同。比如,过去兄弟姐妹比较多,有的就埋怨父亲对哪个最好,很偏心,一般邻居和朋友劝说时就用到“一锅做不出两样饭”,意思是都是一母所生,父母经对子女都是一样的。又如,兄弟或者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请来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来调处,在调解开始时,调解人开头要讲一番话,常会引用“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这句俗语,以证明自己是来调解矛盾纠纷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其二,与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意思相同。比如,一个家庭,家风好,家教严,其子女就会个个遵纪守法。一个家庭的家风不好,家教很差,其子女就会学习父母的榜样。又比如,一个村子耕读传家、讲究斯文礼仪氛围很浓,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那么这个村子的子孙后代就会传承祖辈的传统。如果一个村子的风气不好,就会传染给代一代。
中国民间的俗语讲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不是绝对的,因此,我们在理解一些俗语的时候,要了解俗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不能将俗语中表明的意思绝对化。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表达的意思是啥?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这是一句俗浯。
一是指在同一个环境中,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一锅中加同样数量的米和水,煮出的饭干稀应该是一样的,不可能一半是粥一半是干饭。这实际是一个肯定句,指在具体事物中,对不同结果的置疑,一锅还能煮出两样饭?
其二,分别表达褒或贬的意思。
例如,表示赞扬,看人家俩孩子多有出息,学习都那么好!是啊,一锅煮不出两样饭!
再如,表示蔑视,那家俩孩子,一个比一个淘,学习都不好!一锅还能煮出两样饭?
所以一锅煮不出两样饭,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对事物肯定与否定。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表达的意思是啥?
一锅十八样!没见到么?[呲牙]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表达的意思是啥?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是一句俚语或者说俗语。本义是说同一口锅里煮不出两种不一样的饭。这里“不一样的饭”主要是指饭的稀硬程度及味道的不一样。本俚语成立的基础,是以前煮饭的锅子都是圆尖底(即锅底总体上呈球冠状,但顶稍尖并向外突起)铁锅或锑、铝锅,因这种锅,不论是否放平,锅里的水和米(经过沸腾后)总会处在水平位置,稠密度基本一致,不象现在的平底高压锅,把哪一侧的米人为地垫厚些,因沸腾后米和水在锅内的流动性和自我调节性没有圆底锅强,煮出的饭会有一边的硬一点、另一边的稀一点的结果。
本俚语的用语意义是:是指某人(一般是指用语人,即说这话的人)在处理某些问题或纠纷,对各方当亊人会平等相等,不会厚此薄彼。这是处理问题、处理纠纷的主持人自身态度的表白,是主持人处事公正的保证和表现。
本俚语使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把处事人心里的公正,比喻成一口圆底尖欣锅里煮不出两样饭的現象。虽生动形象,但如果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就不能透彻地理解。这是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表达的意思是啥?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锅做不出两样饭,表达的意思是啥?
这句话只是用做比喻,意是是说: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耍有统一的目的统一的行动,要按统一的规距行事,不能是各寻所需各行其是。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说一锅做不出两样饭是有局限性的,在现今的科技时代一锅完全有可能做出两样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