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12月份,中国疫情会加重吗?
11-12月份,中国疫情还会加重吗?
今年上半年,张文宏医生曾经说过今年冬季第二波疫情肯定会爆发,钟南山院士也说过要小心今冬明春疫情出现爆发。
根据我国的疫情防控情况,很多专家下半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曾光院士认为,只要我们保持现有的防疫措施,冬天是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的。
再来看新疆的疫情。10月24日发现第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截止到10月29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45例,无症状感染者152例。喀什已经在4天内完成了470万份核酸检测,已经基本排出疫情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新疆疫情用了6天时间排除了扩散可能;青岛疫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排除了疫情扩散的可能,对比之前的北京疫情和呼和浩特疫情,我们控制疫情的时间越来越快。
我国疫情加重的原因只能是境外输入,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11-12月份,中国疫情肯定不会加重。
首先,对外我们做到了严防。国外疫情已经进入了秋冬第二波,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疫情爆发的规模都超过了上半年,我们国家对于入境人员都有着严格的流程和措施,整个流程形成一个闭环,做到严防病毒流入。
其次,我们有着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喀什470万人4天完成检测,青岛5天时间完成了1100万人口的核酸检测。这样的核酸检测速度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实力。
第三,对于重点人群和区域的重点监控。新疆喀什的疫情是在例行的核酸检测中被查出来的,青岛的装卸工被发现也是在例行的核酸检测中发现的。我们国家对于港口、陆路港、边境、冷冻海鲜的接触者等特殊群体都有着严格的监控措施,需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把病毒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
一方面严防国外病毒的进入,另一方面,有着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可以迅速的筛查出病毒,做到即使隔离,所以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相信,我国11-12月不会出现疫情严重。
2020年11-12月份,中国疫情会加重吗?
11-12月份我国疫情不会加重,会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新冠温疫席卷全球,新年开始,我国是最为严重的,是少数几个国家有此疫情的。但是我们做的最好,控制的最好。那么11-12月份,进入冬季,是疫情传播的季节,我们怎么做呢?
一是全体民众,要团结一心,提高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万众一心,服从党和政府的指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二是全民继续戴口罩。进入十一月十二月,天气寒冷,空气质量差,是感染的季节,是温疫钻空子的季节,所以男女老少外出都必须戴上口罩,预防病毒。
三是对学校、超市、居民社区、医院、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的地区,必须做好防控防护,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死角,不能得过且过,要认真细致。对于人员出入做好健康扫码、测体温等工作。
四是防境外输入。特别是机场、码头、边境地区。对于入境人员,要医学观察十四天,一个不漏,不放过蛛丝马迹,边境增加巡逻人员,严把死守,杜绝境外分子进入我国。
2020年11-12月份,中国疫情会加重吗?
钟南山院士曾说,进入11~12月之后,国内的疫情还可能会继续“发展”。所以说,2020年的最后这两个月,国内疫情会不会加重,这是相对而言的。而估计会比9、10月份,乃至之前的时候来得严重。
△ 钟南山院士
进入11月份之后,国内疫情反扑的概率很大- 钟南山院士曾对此提出看法,中国的大部分人群仍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在难以阻断与国外往来的情况下,11月前后或者秋冬季节,国内发生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大。11月份之后,国内南北方地区都会陆续进入低温、湿冷的环境当中。冬季的到来,意味着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延长,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传播的危险性。再者,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便给病毒的入侵制造了机会。
- 类似的观点,张文宏教授也曾指出,从各国对抗疫情的结果来看,全球疫情无法在今年夏天结束,疫情还会持续蔓延下去,到冬天11月份,又是一个小高峰。也就是说,疫情的反弹很可能会在11月份左右到来。
- 按照世卫组织的判断,2020年的后半年,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都可能会迎来新冠肺炎的“第二波”高峰!也就是说,2020年的11月~12月,新冠疫情有可能会发生“反弹”。截止目前,海外疫情似乎已经有反扑的趋势了。累计确诊人数高达4000多万,昨日新增58万人次。而我们无法完全关闭国门,自然也就难以避免因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影响导致疫情反扑。疫情已经是全球化问题,病毒一天不消失,我们想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首先,戴好口罩依然是自我防护最好的手段。面对疫情存在反弹的可能性,我们进入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必须自觉要佩戴口罩。德国有研究人员发现,有效佩戴口罩,可减少达40%新冠疾病传染增长率。
其次,尽量避免前往疫情严重的地区。我们千万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最好是呆在没有疫情的低风险地区(国内)。自疫情出现以来,国内已经有不少地方多次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可见,国内因海外问题出现偶发性病例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最好是不要去中高风险的地区,这样才能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再者,一定要避免扎堆聚集游玩。钟南山院士曾说过,“大部分国人仍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免疫”。而最怕的就是遇上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对于自己身上携带着新冠病毒不自知,要是和众多人扎堆聚集游玩,一传十、十传百,恐怕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避免扎堆,这是对自己,更是对别人最大的负责。
结语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一有机会,它就可能进行“反攻”,导致疫情的反弹。所以,进入秋冬季节,我们必须保持对其的高度警惕。这样的话,至少能避免疫情的大范围反弹。
总而言之,不管11~12月份国内的疫情是不是真的会像专家们预测那般加重,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种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对此,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互动哦!
2020年11-12月份,中国疫情会加重吗?
冬季来临了,很多人会关心疫情问题,虽然说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可以长时间存活,但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我国的疫情在冬季不会加重了。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我们对新冠疫情已经取得的巨大的进步,医护工作者对感染人员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的防护物资也非常充足,很多人出门戴口罩已经成为习惯了,各地始终把防疫放在第一位,加强了流动人员的核酸检测,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虽然说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可以存活时间长,但是这里没有病毒,这里是干净的,还怕它存活多长时间吗?
对境外来人员的严格控制,是目前防疫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国外疫情非常严重,我们国家对疫情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胜利的果实。
目前疫苗研究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新冠病毒会成为普通感冒一样的小病,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回答的不好,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2020年11-12月份,中国疫情会加重吗?
满洲里封城,上海4015人隔离检测,钟南山的预言会爆发吗?
前不久,钟南山院士指出:进入11—12月以后,疫情还会继续发展。
进入11月后,欧洲、美国等世界各地的疫情已经进行了第二次爆发。
11月21日,满洲里城新增2例确诊病例,上海累计新增2例确诊病例。
11月21日,满洲里宣布火车停运,全城宣布封城隔离管控,上海4105人 被隔离核查。
满洲里宣布封城,让人们放松许久的神经又高度紧张起来,尤其是在这个可能出现二次爆发的月份。
自11月21日起,满洲里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列车停运。已经购买车票的人进行退票,对进出满洲里的人员实施管控,重点对已感染的区域和人员进行重点核查检测。
报告显示:满洲里这2例病例为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上海的2例是接触货物感染,第一个感染者是机场检验人员。
新增2例病例,为何全城封城?第一,满洲里的两例新增病例,并非被外来输入传染,而是本土新增。
本土新增的危险性比外来传染更大,外来传染只要堵住传染渠道就行。但如果是本土新增,千万不能大意。11-12月是疫情可能持续发展的高峰期,一两例本土新增病例都有可能成为爆发点。
第二,防疫抗疫一个都不能少,一例都不能多。
防疫抗疫,一个都不能少,发现疫情后要立刻封城隔离,进行逐一排查检测核酸,不能漏掉一个人。漏掉一个人就可能传染一群人。对疫情控制,一例都不能多,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必须封城检测。
第三,防止疫情反弹爆发,形成新的爆发点。
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进入11-12月后会不会出现周期性的爆发,目前国外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今天虽然我们已经控制了疫情,但并未战胜病毒,周期性的爆发最为严重,所以不得不防。
钟南山的预言若出现了,该怎么办?钟南山的预言,并未直接指出会不会二次爆发。但疫情会继续发展,证明存在爆发的可能性,至于大小无法确定。病毒还会持续存在,最后彻底战胜病毒的期限在哪里?目前没有定论也无法预测。
鉴于此,如果真的迎来二次规模性爆发(指的是如果),我们该怎么办?
一、即刻做好防备措施,备足相关物资、人力应对,实现常态化防备。
二、对已经出现疫情的地区实行严格封城,必要时和武汉一样全部封锁。
三、继续减少外出和集体性活动,尤其是已经出现疫情的集中高发地区。
四、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制定必要的预案,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当然,希望这个预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顺利平稳过渡过去,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健康。
2020年11-12月份,中国疫情会加重吗?
一.2020年11-12月份,中国疫情会加重吗?
早在今年3月份,张文宏教授提过11月份或会发生秋冬第二波疫情。
现在已经是10月底了,离11月份不足一周的时间了。
如今世界各国的疫情还处于大流行的阶段,国内也陆续有地区出现疫情的反弹,2020年11-12月份疫情会更严重吗?
今年11-12月份,国内疫情不会变得更加严重,我们不用过分担心疫情的二次大面积的爆发。
二.精准防控有效避免疫情再次大爆发在国内越来越完善的联防联控体系下,中国不会爆发像第一波疫情那么严重的疫情,事实上,我们已经数次成功战胜偶发疫情,这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受秋冬季第二波疫情和国外疫情的影响,我们可能还会面对小范围的单个地区的疫情反复。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精准防控来遏制疫情,不让它发展成大爆发。
三.疫苗助力疫情防控,保护未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疫苗是实现群体免疫的方法,也是终止疫情的希望。
疫苗已经在7月份紧急使用,而且在个别地区已经开放了高风险人群的紧急使用权限,比如:浙江义乌。
疫苗能保护未感染人群,全球疫情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出现好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