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疫情溯源发现进口海鲜外包装有新冠病毒,这说明啥?还能吃吗?

青岛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溯源调查工作,结果从进口的冷冻鳕鱼的外包装上分离到了新冠病毒。病毒是不是都来自国外?进口食物还能吃吗?

青岛疫情在10月11日确诊病例2例,最终的病毒溯源发现这两例确诊者都是青岛港的装卸工,分别是董某某和陈某某。两人均在9月下旬青岛港进行过进口冷冻海鲜产品的装卸。

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

这是国际上首次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出活病毒,这说明:

第一,国外进口的冷冻食品一旦包装被污染极有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进行传播。这之前没有证据证明包装袋被污染会导致新冠病毒传播,这次的发现为我们疫情防控提供了更精准的方向。

第二,此前的武汉疫情、北京新发地疫情极有可能和冷冻进口海鲜有关,这两地的疫情爆发都在海鲜市场,也为我们的病毒溯源提供了新方向。

第三,冷冻海鲜还能不能吃?

因为新冠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正常情况并不会通过吃而传播,所以理论上只要食物是熟透的,是不会有传播风险的。但是,海鲜的清洗、烹饪过程都需要用手来接触,无形中会造成污染源的二次传播,从而导致人被感染,所以为了安全,在疫情期间冷冻海鲜当然是不要吃,尽量不要去碰。

如果非要吃最好做到以下防护:

  • 烹饪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做到直接接触,带着手套会更加安全;
  • 清洗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流动的水,避免病毒四溅;
  • 清理完成后,最好可以对相关的用具进行消毒、杀菌;
  • 烹饪的时候,一定要烹饪到全熟,不要为了所谓的口感而去冒风险。

第四,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发现冷冻海鲜外包装袋附着的活性病毒具有传染性,也会让我们的恶防疫措施即使的查漏补缺,弥补我们现有防疫措施的不足,所以说,理性的看待冷冻海鲜会传播病毒。

青岛疫情溯源发现进口海鲜外包装有新冠病毒,这说明啥?还能吃吗?

新冠疫情在青岛再次出现,让大家在喜庆的十一假期后有着实紧张了一下子。这些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对此次青岛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溯源调查工作,结果从进口的冷冻鳕鱼的外包装上分离到了新冠病毒。很多人都对此有一些相应的疑问?今天咱们讨论一下。

1、新冠病毒到底是哪里来的?

在今年年初武汉的疫情出现的时候,大家也是聚焦在这个问题上,当时舆论说的比较多的是野生动物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来源。可是,在随后的几次疫情看,无论是大连,还是北京新发地,还是这次的青岛,大家看到的疫情源头都是进口的冷链生鲜。这就不免让人联想到武汉的疫情源头是当地的华南海鲜市场,会不会我们当时也是有进口的生鲜传染给咱们中国人的呢?不得而知,还没有确定说法,但是平心而论,至少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吧。

2、进口冷链生鲜还能吃吗?

看完这个新闻,很多朋友都会心中有同一个疑问,那就是进口的冷链生鲜还能吃吗?据今天央视采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进口的冷链生鲜还是可以食用的,因为走到来百姓餐桌上的都是经过检测的了,可以放心食用。同时吴尊友也指出,大家平时吃这类食物的时候尽量做到生熟分离,不要混在一起烹饪食用。

其实,这类食物还吃不吃,让张大夫看,我个人觉得大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比如说您特别仔细,特别在意,那完全可以不吃进口生鲜食物,毕竟国产的生鲜水产也够咱们吃,进口的也不是必须离不开非要吃。

总而言之,对于青岛的这次新冠疫情来说,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家出门戴口罩,千万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毕竟天也冷了,大家需要更加重视。

青岛疫情溯源发现进口海鲜外包装有新冠病毒,这说明啥?还能吃吗?

是猪都教会了,早以提配与国外绝缘。目前国外疫情严重,早以提醒为了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断绝壹切安全隐患,等国外疫情彻底控制好了再说。干万不要让国外病毒侵我中华,害苦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几亿人,对于不作为的不管他是谁,追究其责任!

青岛疫情溯源发现进口海鲜外包装有新冠病毒,这说明啥?还能吃吗?

目前外国疫情越来越严重,美国、印度等国家根本控制不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也跟着被连累。

只要国外疫情一日不除,我们也不可能有宁静的日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境外人员进入,特别是美国、印度这些疫情严重国家的进入,甚至可以考虑关闭进出口。

而海鲜,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时候,不要再进口海鲜了,包括所有的其他进口食品,特别是那些冷冻食品,一律关闭,我们不吃,会饿死人吗?我们自己的食品,不够国人吃吗?所以,冷冻海鲜食品,一律不吃,不要进入,关闭国外所有海鲜食品进入,全部吃国产地产的。

外海冷冻食品出事,已经不是一两次的事情了,包括这一次,外包装发现病毒,说明病毒无处不在,到处传播,甚至像美国这样别有用心国家随时做手脚,随时都会携带进入中国,因此,我们在加大防疫的同时,可以考虑禁止外国食品进入中国,等待疫情结束后,再解封。

青岛疫情溯源发现进口海鲜外包装有新冠病毒,这说明啥?还能吃吗?

冷链可以传播新冠病毒,这在中国的多次新冠疫情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朗,说明了以下几点。

1,新冠疫情可以通过消化道,接触传染。青岛、大连、乌鲁木齐、北京,甚至武汉疫情,都有冷链或者说海鲜市场的因素。人说事不过三,因此,就应该作为重点防范方向。

2,禁止进口冷冻产品,刻不容缓。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甚至国家安全,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应该立即禁止进口冷冻产品。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随便一个新冠病人,有意无意对着冷链产品,包装内外咳嗽几声,就有大量的病毒污染,这是防不胜防的。追究检测毫无意义。

3,老百姓尽量不吃冷链产品。如果实在要吃,注意无菌操作。就是勤洗手,不扣鼻,流水清洗,高温消毒。生鱼片就不要吃了。

青岛疫情溯源发现进口海鲜外包装有新冠病毒,这说明啥?还能吃吗?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的关键证据。而这也能说明了几个问题。

一、确定前几次疫情发生的源头

第一是可以揭示我国之前的北京、大连疫情的发生原因,之前北京和大连疫情虽然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被扑灭,但是从过程来看病毒恐怕已经潜伏了几周的时间,才能造成这样的感染规模,由于发现的时间稍晚,所以防控专家只能将爆发的源头定在海鲜市场和批发市场内,但无法揭示病毒到底是如何传染给人的。但是本次青岛疫情的排查过程中,首次证实了在冷链运输这样的特殊条件中,新冠病毒能够在物品的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从而具备了以冷链物品为载体从而实现跨境传播的可能性。

二、消费者被感染的风险很低

第二是确认了民众购买食用冷链产品被感染的风险性很低,在前几次疫情中,由于疫情已经从境外输入发展成为了本土疫情,再加上零号病人寻找的难度很大,导致一时间大家对冷链产品忧心忡忡。但根据青岛疫情的调查和前几次疫情的详细报告来看,我国尚未有出现因为使用冷链产品而导致感染的情况,也没有发现因为接触污染的冷链产品而导致感染的病例,这说明公众因为接触食用冷链产品是十分安全的。

三、需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防护

第三是提醒我们要加强冷链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防护工作,事实上从这几次疫情的初期病例来看,尤其是大连病例集中在海鲜产品的装卸工人这样的情况看,他们是最容易被病毒传染的群体,本次青岛疫情的溯源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一情况是我们之前所忽略的,所以如果把这个漏洞补上,我们今后面对境外输入风险又能够进一步降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