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这是很多新手妈妈或者家里老人都会担心的问题,之所以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大人对孩子成长过程的不了解所致,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身体的发展规律,就不会问这么不专业的问题了。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知道这几个真相。真相一、2岁前的孩子都是O型腿
十月怀胎的过程,妈妈的子宫会从一个鸡蛋变成一个西瓜,即使子宫的空间不断在增加,但是对于宝宝来说,这所“房子”依然还是太小了,所以在孕晚期,胎儿会自主的把两条腿盘起来。孩子的腿不能完全伸直。所以刚刚出生的宝宝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的双腿呈O型弯曲状。
划重点:这个O型腿是天生的,并且在孩子2岁以前,会一直呈现出O型腿的姿势。
真相二、O型腿对新生儿是一种保护
父母要知道O型腿本身对于新生儿其实是一种保护。因为宝宝的大腿腿窝处是十分的浅,大腿根部是嵌入式的,当婴儿呈O型腿姿势的时候,大腿根部刚好可以嵌入在腿窝处,一旦孩子的腿部被强行拉直,因为腿窝处非常浅,很容易出现腿根部滑出。
小婴儿不并不会说话,等到孩子长大,这种脱臼就会造成孩子长短腿。
划重点:O型腿是先天且必须的,这是孩子自身的一种天然保护,强行拉直反而会伤害到孩子的成长。
什么样的行为容易导致婴儿O型腿O型腿是婴儿天生的一种自我保护,但是并不是说后天孩子就不会出现O型腿。父母不当的行为同样会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
坐太久学步车
学步车并不适合婴儿学习走路,因为坐着走路和站着走路的发力姿势不一样,当孩子坐在车上的时候,都是脚尖着地,所以长时间的坐在学步车上,就会导致婴儿从大腿根部开始向外弯曲。身边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因为坐的过早、过久的学步车,在孩子一对多的时候做了腿部矫正。
婴儿腿部过早的发力
孩子学走路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走路的过早,或者姿势不正确都会造成婴儿变O型腿。
比如不到半岁的孩子总是喜欢站立,或者垫着脚尖总是在大人腿上跳跃,这样虽然让孩子很开心,但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并不利。过早发力影响婴儿腿部发育,而脚尖着地证明发力方式不对。
学步期的宝宝同样需要额外注意,孩子走路或者站立的过程中,必须是双脚着地,而不是脚尖着地。
缺少维生素D
缺钙同样会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婴儿是佝偻病的高危人群,3-18个月是佝偻病的高发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婴儿缺少维生素D。导致的体内钙磷代谢紊乱。
缺少维生素D的原因:
- 如果孕期孕妇体内补充的维生素D不足,就会导致胎儿出生后缺少维生素D;
- 日照不足。维生素D只能通过阳光照射后再皮肤表面合成,如果长时间照射不足或者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ad,就会导致婴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
- 生长过快或者营养不良。前段时间的新闻把蛋白粉当成奶粉卖,导致婴儿营养不良,很多宝宝都是佝偻病。这些营养不良就是因为婴儿摄入的营养不够导致的。
所以说纸尿裤并不会导致婴儿O型腿,因为婴儿的腿天生就是O型,和穿纸尿裤无关。
但是父母要记住,当孩子会走路以后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更换成拉拉裤。拉拉裤的设计更符合学步期的孩子。
因为婴儿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腿部又呈青蛙腿,纸尿裤并不影响宝宝的活动。相反等到孩子走路之后,腿部发力的时候会逐渐变直,此时穿拉拉裤向小内裤一样,更适合孩子走路、活动。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新生儿穿纸尿裤不会出现O型腿,这个锅纸尿裤我们不背!!!!😂
而且纸尿裤的优点多多——
第一,能让月子里的宝宝得到更好的休息!因为月子里的宝宝拉尿都是非常多的,那如果用传统尿布的话,会让你洗尿布洗的怀疑人生😭
第二,纸尿裤可以让月子里的宝妈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因为省去了频繁换尿布的时间,和换尿布的弯腰,宝妈可以在宝宝不需要换纸尿裤的时候好好的休息!!
第三,宝宝大一点以后,会让宝宝更加的专注,学步期孩子需要去探索发现世界,尿不湿能让他更专注。我见了一个奶奶带着孙子在小区广场玩。孩子挖沙挖得非常专注非常开心,可奶奶一会儿给他喂水,一会又拉着他去小便,半个小时里,孩子被打断了几次。能走路以后的拉拉裤就很方便,像小内裤一穿一提就可以了。相比较于其他作用,这一点很重要。
第四,可以很好的保护宝宝的私处,这点不用多说了,穿纸尿裤肯定是要比穿开裆裤干净卫生许多,女孩子更需要注意这一点!
第五,其实穿纸尿裤,才可以更好的训练宝宝的如厕习惯。我家二宝是两岁两个月开始不穿纸尿裤的,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理解了拉尿的意思,这个时候,只需要为宝宝准备一个她喜欢的小马桶,她自己就去如厕了。相比很早就不用纸尿裤的孩子,用纸尿裤比较长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训练如厕的习惯。
而且 2岁以内,绝大多数孩子都是“O”型腿。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整个身体呈蜷缩状,双腿和双脚都是环形、也就是一个“O”型的形状,所以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旧会保持这种弧度。这属于生理性的膝关节内翻,是下肢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1岁半以前,这种弯曲的最大角度可达到15度以上;1岁半之后,随着孩子学会走路、蹲起,下肢承受的重量增加,“O”型腿会逐渐改善;等到2岁之后,多数孩子的膝内翻能自然纠正。
所以,看到小宝宝腿型有点“O”是正常的,不是纸尿裤的锅!
以上就是我给你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怎么会呢,O型腿可不要让纸尿裤背锅,小婴儿百分之99的都是生理性 O型腿,满满生长发育大概1周岁的时候都可以正常,小部分到两三周百正常。
我二宝就属于特别晚的,走路的时候O型腿,一扭一扭特别丑,当时带孩子出门谁见了谁都会指指点点,尤其是老人们,说我是懒妈,孩子带纸尿裤成这样,婆婆也没少埋怨我,为此我还专门带孩子去骨科医院看医生。现在我家宝宝已经四周岁了,是整个小区最亮的仔,早就不是O型腿了。
医生说宝宝三四周岁的时候还有生理性的X型腿,宝妈们注意鉴别哦!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不会。
因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腿是蜷缩着的,所以出生的时候有点弯曲。这是很正常的。不用特别干预,不要绑腿帮倒忙。
两岁后,小朋友的腿会慢慢变直。
因为两岁内是小朋友穿尿不湿的年纪,所以有些妈妈会把锅扣在尿不湿头上,这样是不科学的。
而且尿不湿也没到膝盖那里。怎么都影响不了o型腿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不会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妈宝园》,一群智慧妈妈陪着宝长大,没有华丽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儿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当妈那些事儿
新生儿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吗?
夏天一到,小区楼下瞬间就热闹了起来。宅了一个冬天的宝宝,终于可以脱掉厚重的棉衣,放开手脚撒欢。妈妈们更是迫不及待,想带着娃到处溜达,顺便“炫耀”一番,自家宝宝终于会自己走了。
阳光、草地上,看着宝宝摇摇摆摆地走向你时,心里正美滋滋的。耳边『善意的声音们』突然传过来:
“你家儿子腿型好奇怪啊?”
“这是O型腿,准是纸尿裤惹的祸。”
“补补钙就好了。”
“快给他绑腿,以后才能长得又直又长。”
……
一下子七嘴八舌的讨论起了“儿子的腿”,而你呢,却是越听越犯嘀咕:宝宝不会真的是O/X型腿?这腿可是“第二张脸”,被称为“颜值二门面担当”。要是真有问题,可得怎么办呢?
关于“O/X型腿”真的是穿纸尿裤引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
宝宝的腿,为什么是不直的?在讲这之前,我们先来说说O型腿、X型腿到底是什么?
所谓的O型腿,是膝内翻;而X型腿,则是膝外翻。两者主要的问题,都是由膝关节变异引发的。
膝内翻的宝宝,腿型看起来似字母O,走起路来呈内八字步态,而膝外翻的宝宝,走路是外八字步态。
很多妈妈一看到这,心瞬间就慌了:糟糕,我家宝宝就是这样走路的。八成是O型腿,或X型腿了!这可得怎么办?
妈妈们,先别过于担忧。
在婴幼儿时期,几乎所有的宝宝腿型,都是在O型腿、X型腿和直腿之间来回切换。这是宝宝们的正常发育所呈现的症状。
新生宝宝,腿形一般呈O型,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胎儿时期,受子宫空间的限制,必须蜷曲着全身。所以,宝宝出生后的腿,有些弯曲。有些宝宝甚至连平躺时都会竖起来。
等到1岁左右,宝宝开始学走,妈妈们可以观察下自家宝宝的膝关节是否呈向外凸出的症状。如果并未发现凸出,则为生理性膝内翻,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们无需担忧。
在宝宝2岁左右时,腿就会自己慢慢变直。此时,细心的妈妈们,又会发现自家宝宝怎么从O型腿变X型腿了?其实,这是由于生长发育或走路习惯等因素导致的。等宝宝长大了,7-8岁左右时,就会慢慢恢复正常,腿型变直。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除了遗传、骨骼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病理性O型腿和X型腿外,宝宝阶段性呈现出的O型腿和X型腿,是自然成长的现象,它主要和膝关节的发育有关。
而纸尿裤只是包裹住宝宝的髋部和大腿根部,与宝宝的膝关节和小腿,都没有发生直接性的接触。并不能因为肉眼直观,觉得纸尿裤吸尿后,凸起一大包,就认定其影响腿型。
市面上出售的纸尿裤的主要制作原料是无纺布、吸水芯体和腰贴、弹性腰围等辅料。哪怕吸尿后,用手捏一下也是软软的,其强度根本无法对骨骼发育产生作用力。
虽说宝宝娇嫩,但骨头的坚硬程度,也不是纸尿裤这种柔软型对手,所能撼动,改变的。
什么时候需要担心孩子的腿型?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腿型是无需妈妈过多担忧。其成长过程中,除了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佝偻症外,妈妈们还需要注意宝宝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隐患,如胫骨内翻、氟中毒所致的弓形腿、肋骨外翻等病症。
如果在宝宝2岁以后,腿型依旧是O型腿,8岁后腿型并没有变直,还是X型腿,那么,妈妈们就应该立马带孩子去就医咨询,腿型调整的方法。此外,两腿严重不称、腿弯得厉害,都要及时就医看诊,以免延误病情治疗,给宝宝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妈妈们,在日常可以多观察宝宝的步态,早发现、早纠正,也能早预防O型腿、X型腿。
在宝宝大运动发育过程,妈妈们尽量不过早扶站、不过早牵宝宝走路,也是避免O型腿、X型腿的关键所在。要知道所有的宝宝大运动-学走、学站,都是有时间差的,顺其自然最好。等宝宝愿意站、愿意走了,自然就会了,不必教。
如何正确使用纸尿裤?作为新手妈妈,第一次给宝宝换纸尿裤时,肯定会因没经验,而手忙脚乱,甚至不知道哪面是朝前,哪面朝后。
1.重点看材质
有些宝宝怕热,稍微一热就爱长痱子,妈妈们都会想着为宝宝买薄点,再薄一点的纸尿裤,希望能让宝宝的屁股,不那么闷热。
其实,纸尿裤薄,并不代表它透气性就好,其透气性主要取决于材质、结构和工艺等。过薄的纸尿裤,舒适性可能一般,吸尿量可能不够大,容易渗漏。
在挑选纸尿裤时,建议综合考虑材质、透气性和吸水性等情况。
2.看使用说明
在购买纸尿裤时,最好是选择有品牌的产品。妈妈们在买回来后,也要认真看一遍纸尿裤包装上的使用说明,让自己大概心中有数。
若是出现漏尿情况,妈妈们可以尝试把背部的部分拉高一些,再把两腿中的纸尿裤往上提到肚脐下,紧接着根据宝宝腰围大小贴魔术贴,并将双腿间的褶皱部分拉出来。
纸尿裤穿好后,最好与大腿根部保持1手指的距离。一般按此流程操作下来,就能避免渗漏。
3. 勤换洗
宝宝皮肤比较娇嫩,尤其是新生儿,一旦纸尿裤穿的时间过长,或碰到宝宝拉臭臭后,没有及时更换,就容易导致红屁股。
所以,保持小屁屁的干净清爽的关键是,勤换纸尿裤,勤擦洗。
6个月以下的宝宝,无论大小便,妈妈们在为他们更换纸尿裤时,都要先用温水清洗宝宝屁股,等干爽后,再为宝宝抹上护臀膏,最后穿上纸尿裤,这样能更好的防止大小便对宝宝皮肤的伤害,避免红屁股。
这月龄段的宝宝,尿量少,次数多,一片纸尿裤可以抵小半天,但因为其皮肤也更娇嫩,所以,一般建议小便2-3次就要更换,大便则一拉要就要换。
如果宝宝已出现红屁股症状,那么,就更要勤换纸尿裤,且清洗完屁股,辅助用一些缓解红屁股的软膏。夏天出生的宝宝,也可以选择不穿纸尿裤,在屁股下垫上隔尿垫,帮宝宝晾晾小屁股,通通风,晒晒太阳,也有利于缓解红屁股症状。
6个月以后的宝宝,一般4-6小时更换一次纸尿裤。但如果宝宝尿量大,看到鼓包了,妈妈们也应及时更换。
4. 选择大小合适的
在为宝宝,选择码数时,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月龄、体重,选择相应的码数,也可以根据宝宝的腰围和腿围进行选择。
一旦,发现宝宝腰部、腿部出现勒痕,可能是因为宝宝纸尿裤过小,妈妈们要及时更换码数,以免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
而拉拉裤和纸尿裤倒没有明确标准,主要取决宝宝的好动程度。像我儿子会翻身后就开始不愿意乖乖躺着让你换了,只能早早穿上拉拉裤,解放老母亲的腰。
什么时候脱掉纸尿裤最好?国外推荐的「如厕训练」原则中,建议妈妈们在18-24个月,再开始帮助孩子训练自主排便。主要是宝宝一岁半前,排尿中枢未发育成熟,无法自主控制大小便。
一岁半以后,宝宝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能听懂妈妈的话,也能有意识的喊大小便。此时,妈妈就可以尝试为宝宝脱纸尿裤,训练自主上厕所。
在训练过程中,妈妈们千万别操之过急,不要因为同月龄的宝宝都脱了纸尿裤,而急于求成。有时,宝宝也会反反复复,一会会叫尿尿,拉臭臭,一会又忘了。这都是正常现象,给宝宝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让宝宝快乐的把纸尿裤脱了。
常见过,部分的家长为了省事,直接给宝宝穿开裆裤,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卫生,也不健康,不利于宝宝对私密处的保护。家长千万别因宝宝小,觉得他什么都不懂。
老一辈对于穿纸尿裤有诸多的看法,甚至有说法是,影响生殖。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妈妈们该坚持还是得坚持。不要因家里有反对意见,而轻易妥协。毕竟,育儿这件事,还是以科学依据为准则。
而且穿上纸尿裤,也能减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解放妈妈,赢得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互动话题:你赞同宝宝穿纸尿裤吗?为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欢迎分享收藏!谢绝抄袭!
本文章《妈宝园》原创,欢迎关注或者点赞点评转发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儿经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