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
面对孩子的哭闹究竟要不要马上把孩子抱起来,很多妈妈会特别纠结。立马抱起孩子怕养成孩子依赖的性格,不抱孩子看着孩子在哪里哭不忍心。面对婴儿哭闹究竟要不要立马抱起来呢?
对于婴儿来说,哭声背后并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父母思考的问题不是抱不抱,而是弄懂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
婴儿哭闹背后有什么样的需求?基本的生理需求
对于3个月之前的小婴儿,孩子哭闹背后的绝大部分原因都和生理需求有关。孩子饿了、困了、尿了等等。因为这么大的孩子生存是孩子的第一需求,因为孩子的胃很小,需要通过频繁的吃奶来才能不被饿到。此时的婴儿就像是一个来自火星的人,当他饿时哭泣有奶水;困了哭泣有人哄,孩子建立这些关联之后,就会用哭声开始表达他的生理需求。
通过哭闹来表达需求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后天帮助孩子建立起的。举个例子,朋友家的宝宝出生就是肺炎,住了保温箱一个多月,孩子回到他身边的时候,特别乖,即使睡醒后或者饿了都不会哭泣。有一天因为不小心压倒了孩子胳膊,可能是因为疼痛孩子大哭,她第一时间开始安抚孩子,从此以后发现孩子习惯于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孩子之前不是乖巧,可能是因为哭的太久在医院没有人搭理,而选择了了不在哭泣。
交流的需求
2-7个月的孩子开始进入学习中的依恋,孩子开始建立基本的交往规则。比如妈妈说话的时候宝宝会表现出倾听,妈妈说完的时候宝宝会进行回应。这些基本的交往规则都是在和成人的沟通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所以,当婴儿进入第2个月开始,她的脚力需求开始出现,孩子不在仅仅满足能够吃饱就好,他需要和成人互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总是不搭理孩子,让孩子自己玩,哭声就是孩子表达需求的方法。
安全感的需求
孩子在幼儿阶段会有三重安全感需要建立。一岁之前,婴儿会建立第一重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回应速度,当父母可以第一时间回应宝宝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相反,当婴儿的需求不能被及时回应,久而久之,婴儿就会发现自己是被抛弃的,会切断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所以说,父母的回应速度可以影响婴儿安全感的建立。
婴儿哭泣之后要不要马上抱起来0-3个月
对于0-3个月的宝宝,最好在孩子哭泣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因为这个时候婴儿刚刚从紧紧包裹的羊水中来到陌生的地方,不管是生理需求还是安全需求都是嫉妒匮乏的时候。第一时间抱起宝宝,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关联——那就是我哭了就有温暖的怀抱。给孩子安全感,有利于安抚出生不久的婴儿。最重要是帮助孩子和这个陌生的时间建立起关系。
3-6个月
3个月之后,婴儿因为长大已经不需要包襁褓,这个时候孩子吃奶时间也会延长,相对于3个月前的小婴儿,他们哭闹的时间会减少。对于这一阶段,婴儿哭泣之后不用立马抱起来,但是可以选择可以和孩子说话,用声音来安抚宝宝。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第一,妈妈就在身边;第二,拖延时间,弄清楚还是是想要交流还是想要抱。
有的婴儿听到妈妈声音就不会哭闹,如果通过说话不能安抚宝宝,还是尽量去抱起孩子。
7-12个月
婴儿已经开始独坐,他们能够好的和成人交流,甚至开始用哭声来“威胁”妈妈。比如想要抱抱会选择用哭泣来吸引成人。所以这个时候,对于孩子的哭声应该有选择的去抱。如果宝宝只是哼哼唧唧,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分散注意力。对于哭闹厉害,很难安抚的宝宝 ,仍然建议第一时间抱起孩子。因为哭的过久,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
有两类孩子建议哭的时候第一时间抱起来高需求宝宝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提到了高需求宝宝,高需求宝宝和其他孩子都不同,他们更加敏感,需要更多怀抱和安抚,甚至一刻不能离开妈妈。所以如果是高需求宝宝,建议1岁前,还是尽量多去抱孩子,因为他的哭声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让整栋楼都听到。
早产儿
早产儿因为出生时间过早,出生后孩子的发育比正常月龄孩子要落后,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建议早产儿宝宝,父母有时间尽量去多抱抱孩子,因为这种肌肤之亲,是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婴儿哭泣究竟要不要抱,别盲目抱,也别盲目不抱,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孩子哭泣背后的需求。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
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家长应该做到无条件的回应,先告知宝宝妈妈在,然后再根据情况解决他真正的需求。一岁以后家长要先语言回应,再行动跟上,无论孩子是一岁前还是一岁以后,最关键的都要摸清孩子的真正需求,这样才是止住哭闹的最有效方式。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其实这说的就是“哭声免疫法”,1920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者约翰 .华生通过一组实验得出:儿童是可以被训练的,并提出了(婴儿哭了不能抱)的哭声免疫法。随着文化的流传,这套方法也传到了中国,并且被不断的包装和夸大,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有很多家长相信,抱,会让宝宝的依赖性更强;不饱,可以让宝宝更独立。
然而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他们还不会很好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哭泣和比划行为,其实就是对自己内心需求的一种诉说。如果一次又一次等不到爸爸妈妈的回应,换来的只要漠视,宝宝如何可以找到应该拥有的归属感呢?
最新儿科指南早已否定了哭声免疫法,并且不断有新的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如果宝宝连哭,求抱抱这种最正常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他的成长会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比如:
1.长大后更依赖人;
2.长时间的哭泣可能会损害宝宝的认知水平发展;
3.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
三岁以内的孩子要立刻马上抱起来:久明老师说,孩子三岁以内,父母要做到无条件接纳和及时满足,来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三岁以后如果孩子哭了,要蹲下来,看着孩子,问问孩子:怎么了宝贝?有妈妈在。如果孩子受委屈或者是摔伤等,要引导孩子说出来并且引导孩子说出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做。
推荐久明老师的头条专栏:0-6岁孩子培育实战课。
关注我的主页,每天更新家庭教育知识。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
一岁以内的宝宝要马上抱。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抱抱更有安全感。
一岁以上的宝宝先沟通,寻找原因,再给予正确解决方法。
抱抱只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平时也可以多给个拥抱的。
我是【寻一抹香】,愿与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
应该检查孩子身体情况,肌饿与否,大小便有无,周围环境与往日比有无异样等等,不急于抱起安慰孩子。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
大家好,我是空妈。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也就是一岁以内的孩子只要一哭闹,或者有情绪的反应,家长需要明白的是第一时间给到回应,因为我们的宝宝在不会说法的时候,都是通过哭声来传递需求的,所以如果想要给到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或者说想要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第一时间给予回应是一定要做的。
一哭就抱会不会‘惯坏’孩子?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如果孩子一哭就抱起来哄,那不是一步都离不了,不是把孩子惯坏了吗?
其实这看到的只是一个阶段,我们的宝宝从出生那个时候开始,就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ta们的安全感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逐步地建立完全,但是在最初的时候确实是非常需要父母的照顾、回应的。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一抱起来就放不下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话,那么大部分原因肯定也是因为家长并没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就是有时候抱,有时候不抱,这种情况反而更加糟糕,因为会加重孩子的不安,ta们就会哭闹得更加厉害。
最后总结一下:小月龄的宝宝哭闹,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回应,只要做到及时安抚,宝宝才不会长大了随时随地粘着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