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和剖腹产,哪种不会使身材走形?真相究竟是什么?

顺产和剖腹产哪种容易使身材走样?这估计是很多妈妈们的心声,尤其是还没有生的孕妇。很多妈妈觉得顺产会导致身材变形,所以宁愿挨上一刀,也不愿意顺产,难道顺产真的可以不使身材变形吗?

并非如此,之所以大家认为顺产会导致身材走形,根本原因是对生产方式的认识不足。

顺产让身体走形的误区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顺产会使女性的身材变形,而身材的变形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误区一,顺产使骨盆变宽

顺产和剖腹产最大的区别是顺产胎儿会经过产道的挤压,而剖腹产不用,因为胎儿会经过骨盆所以会导致骨盆变宽,而剖腹产不用经过骨盆,所以不会导致骨盆变宽。

真相:从怀孕开始,孕妇的身体就会开始分泌催产素和松弛素,松弛素的目的是让骨盆之间的韧带打开,为生产做准备,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只要怀孕后骨盆间的韧带都会慢慢松弛。

顺产的过程中骨盆间的韧带会被撑开到10厘米左右,但是在生产结束之后韧带间的间隙是可以自己恢复的,如果没有恢复就会出现骨盆移位,骨盆移位直接会导致走路不舒服,症状会比较明显,这属于产后骨盆没有恢复正常,发生的概率比较小。

误区二,顺产使女性屁股大

很多人说顺产之后屁股大腿粗,甚至还有人认为看一个人有没有生产过,看她的屁股就能看出来,生产过的人屁股看起来更大。

真相:之所以生产结束之后女性看起来屁股更大,是因为孕期的时候,孕妇的身体会开始为产后的哺乳储备脂肪,这些脂肪堆积在背部和屁股上,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出现脂肪的堆积。生产结束之后,如果哺乳期没有注意管理身材,一味的进行大补,就会导致身上的脂肪堆积更多,所以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只要产后没有管理身材,都有可能造成屁股变大。

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女性身体都会出现这些变化

变化一,腹部容易堆积脂肪

很多妈妈会发现明明没生孩子前自己也是小腹平坦,怎么生了孩子之后小腹部越来越大。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生过孩子后都会出现小腹部脂肪堆积。因为经历过了哺乳期,很多人都是不加节制的吃喝,一旦我么身体吸入的脂肪多余消耗的脂肪,这些脂肪就会储存在我们的腹部,等到热量不足的时候可以消耗。加上生产之后,女性腹部的肚皮会变得越来越松弛,结果是很多时候脂肪越堆积越多。

变化二,胸部下垂

身边曾经有个朋友说,她自己的表妹因为不想乳房下垂从孩子出生后没有给孩子吃一口母乳,事实上,乳房下垂的“罪魁祸首”是地心引力,而组织老化,只是哺乳期加速了乳房下垂。也就是不管有没有哺乳都会出现乳房下垂,这只是时间问题。

变化三,下身肥胖

很多妈妈会发现自己生产之后腿粗屁股大,这是以内体内荷尔蒙发生了变化,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女性青春期和早孕期雌激素增加,可以有效的储存脂肪,为生育做好准备。同样的道理,这些脂肪需要身体吸入大于消耗时才能消耗掉。很多时候生完孩子会留在妈妈的身上。

以上三个身材的变化会出现在大部分产后的女性身上,而不管生产方式是顺产还是剖腹产。

所以,说到底女性身材的变形和生产方式的关系不大,我们看到很多明星生了孩子之后依然很苗条,而普通人生了孩子后身材走形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做到身材管理而导致的。

顺产和剖腹产,哪种不会使身材走形?真相究竟是什么?

昨天,有位关系较好的孕妈问我:眼看就到预产期了,一直在纠结到底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困惑,主要是因为我听说顺产以后身材容易走样,屁股会变大。而且如果胎儿比较大的话,到时候可能还需要被侧切。但是我又觉得顺产对宝宝比较好,到底该怎么办呢?因为我是过来人,生过2胎,头一胎是顺产的,第二胎是刨腹产的,首先先从第二胎的刨腹产经历说起。

预产期是9.5,和往常一样一觉睡到十一点,然后马马虎虎做了几个深蹲,上个厕所稳如泰山地吃午饭。吃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姑妈给我妈打来催产电话,问生了没,身体好不好……挂电话没多久我就感觉下面漏水了,不是很夸张那种,一两滴,反反复复三四次,我预感是破水了,可是又不肯定,给在医院的姐姐发了信息,最后安全起见换上卫生巾打车去医院等下午她上班来帮我看。

下午两点在待产室门口等着她的通知,没多久我姐姐亲自来接我进待产室,脱下内裤直接傻眼,绿色的分泌物,我姐也有点慌做了ph试验,上了胎心监护,确认破水马上叫来值班医生,做内检,宫颈管基本拉平,羊水二度以上浑浊,建议剖腹产。我姐一看不对直接去叫来了主任帮我再看看,主任再次内检,没有宫缩,宫颈管拉平,胎头位置下降尚可,胎膜早破,羊水一度到二度浑浊,羊水量尚可。主任过来跟我商量是紧急破腹产还是oct催产看下,我坚定的说多痛都没关系顺产对小孩好。于是我被上了催产素。

催产反应很好,很快就感觉子宫明显收缩,下腹发紧,十来分钟一次,疼但是我只能安慰自己这是自己唯一能为小小的她做的。老姐在边上劝我放弃,我说只要有机会我还是想试试。

待产室里不断传来没有上无痛产妇痛苦的**,上了无痛的孕妇有的睡了,有的做着深呼吸。我感觉羊水缓缓流着有点发粘,我最后的坚持被自己瓦解,我叫来老姐说我要剖腹产。

下午快五点医生交接班,新医生又帮我做了内检,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三个医生带上我姐做了五次内检。宫口一指半,人工阔宫口可以扩张到二指,羊水二度浑浊,胎心监测无异常,不能打无痛,无法保证胎儿后期不出异常……当机立断,我哭着带着遗憾跟医生说剖腹吧。

备皮,抽血,采集白带,接尿管……结果出来后立刻被推进手术室。

进手术室,移到手术床,从脊柱打麻药,我感觉麻醉师在我背后戳了足足五六下,前面帮忙扶住我的医生都被我顶开了,真的比宫缩还疼……

开始手术,老姐全程陪着我,拉肌肉的时候特别不舒服,然后没多久肚子突然空了,听到了软萌的哭声,在我肚子里呆了十个月多两天的小泥鳅出来了,那一刻不知为什么眼泪突然就留下来,感觉所有的痛苦都值得。小宝宝先被推出去了,然后我也被推出去了,出了手术室大门我就看到我老公提着我的胎盘笑的那叫一个灿烂。

再来说说我的恢复和月子。 在医院住了六天就出院了,回到家后开始了我和宝宝坐月子的生活,喂奶和换尿片是我每天都在经历的,在这里提醒各位家务不做不会有多大影响,所以不要急着在孩子睡着后立刻去做家务,而是好好休息一会儿或睡一觉。

因为第一胎顺产后身材没有恢复好,早就有大肚腩,这次2胎更不用说跟第一次一样,孩子睡觉无聊的时候玩玩手机看看头条,听一个宝妈说有一种产后,收,腹衣穿着很舒适,效果也不错。 因为产后胖得不成型,了解了一下又是纠结买不买,想到肚子的肉肉最终还是选了一套,收到货后就赶紧试穿,感觉挺舒服的。

就这样穿了3个月下来,我竟恢复到了没生第一胎时候的身材。我认为产后最主要的是一定要穿收复的,这样利于身材恢复和防止子宫下垂。现在出门都说我不像生过宝宝的,痩了穿什么衣服都好看。

因此,避免身材走样的关键,其实并不是分娩方式。而是从孕期就开始控制自己的体重,不要放任自己的体重过猛增长。最主要一点是产后一定要收腹,否则就算是剖腹产,到时候臀部上堆积的赘肉照样会让你的屁股显得很大,肚子都是肉肉。

顺产和剖腹产,哪种不会使身材走形?真相究竟是什么?

女人只要怀孕,每个人都要经历10个月的大腹便便,身体上该长的肥肉一样会长,而剖腹产和顺产是十月怀胎的最后一步,对于产后身材走形的问题,无论剖腹产还是顺产,都有走形的可能,也都有不走形的可能。

毕竟有一部分产妇是那种天生不会胖的人,但这类人是少数,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剖腹产和顺产对于身材走形的影响上,以及产后身材恢复速度上,可能顺产还优于剖腹产,这也是很多医院提倡顺产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顺产对于产后身形恢复比较有好处!

为什么说顺产比剖腹产有利于身形恢复呢?

1、顺产产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地活动,这有利于产后体内器官的复位,同时可以减少分娩后遗症,而且顺产过程中移位的内脏会慢慢回到原来的位置,再加上及时的产后活动,可以加快这个恢复过程。

2、顺产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典型事例,虽然在生产前要经历疼痛,但顺产后基本产妇就能活动自如,在身形复旧的及时性方面更有优势!当然关于产妇产后身形的变化上,我们不单单要从生产方式的选择上考虑,还要注重另外两个方面:

1、孕期体重的控制

怀孕之后,很多孕妇怀着“一人吃两人补”的心态,大吃特吃,最终导致体重增加过多,不仅自己身形越来越胖,也容易使宝宝变成巨大儿,这样做的后果会直接影响到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产妇产后身材恢复,很多孕妈产后身材难以恢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孕期不注意控制体重增长。很多医生都建议孕期体重增长应该控制在25斤以内,这样宝宝出生大概5~8斤,产后再加以锻炼,身材恢复到产前也不是难事!

2、产后锻炼身体

可能很多妈妈产后疲于照顾宝宝,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做身形方面的管理,但在有限的时间及精力条件下,我们还是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锻炼,就算不去健身场所,也可以在宝宝睡眠时间自己在家做一些简单的瘦身动作,并通过控制饮食来达到瘦身的目的,尽量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可以吃一些清淡下奶的食物,其次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并且达到瘦身的效果,一定意义上母乳喂养也是产后身体锻炼的一种方式!

注意:这里所说的顺产更有利于产后身形恢复,是建议能顺产的妈妈选择,如果没有顺产条件的妈妈还是选择剖腹产为好,毕竟宝宝及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顺产和剖腹产,哪种不会使身材走形?真相究竟是什么?

啊,这个问题回答不了。还没生过,但是听说是剖腹产不容易走形,坏处是留疤,不能露肚脐啦!不过不管怎么样我想产后都能通过运动等一些辅助治疗改善恢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真!

顺产和剖腹产,哪种不会使身材走形?真相究竟是什么?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的孕妈妈对于产后恢复效果有了更好的要求,从以前的只要身体恢复好到现在产后身材的恢复,可以明确的表示出孕妈妈爱美的要求。毕竟大部分的孕妈妈在分娩后,身材走样严重,感觉屁股大了,腰粗了,肚子松松垮垮的。对于产后身材走样有许多原因,其中有真正的原因,有猜测的原因。爱美的孕妈妈往往采取宁可枉杀一千,不使一条漏网的追本溯源劲头,对有可能引起产后身体走样的原因进行规避,预防影响到产后塑形。

顺产和剖腹产,哪一种不会使身材走样?其实产后身材走形与分娩方式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产后恢复问题。
  • 为什么说顺产和剖腹产对于产后身材的关系不大?有些孕妈妈往往会认为顺产可以导致身材走形,这是因为孕妈妈很直观的想到,在顺产的时候,小宝宝从产道娩出的时候,会撑开骨产道,骨盆下口撑开了势必会引起胯部变宽,也就是说会造成臀部变大,腰部变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从怀孕后期开始,骨盆下口的耻骨联合以及骨产道的关节链接都会在身体分泌的激素下有所松弛和分离。顺产时候宝宝通过产道对于骨产道的挤撑影响不大。所以不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对于骨产道如耻骨联合分离都是有影响的。
  • 既然与分娩方式影响不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新妈妈体型走样的?这个问题涉及方面比较多,主要有产前体重增加太多,产后营养过剩,没有正确及时的恢复训练,产后摄取营养过剩等原因造成的。许多孕妈妈在怀孕时候由于担心胎宝宝缺乏营养,胡吃海喝,尤其是摄取了大量的脂肪,糖类使身体脂肪储存过多。另一个是在分娩后,由于没有正确的恢复腹直肌分离与耻骨联合分离,造成肚子大腰粗的身型,造成身材走样。
产后如何塑形,恢复到孕前辣妈身材?主要还需要从饮食,运动,哺乳等方面入手。
  • 许多新妈妈在产后,由于身体恢复和哺乳的需要,又老师担心身体营养不够,开始盲目的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其实,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只要适当加大一些营养就可以满足要求了。譬如产后要多吃一些鱼蛋,瘦肉,牛奶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食用高糖类和高脂肪的食物,每天保证有30种食物类别,保证营养的均衡行和全面性,就可以了。如果过食了大量的脂肪和糖类,这些能量消化不了就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形成臃肿身体。
  • 产后运动包括俩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需要运动来加快恢复,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运动来提高体质,消化多余能量。然而在实际月子里和哺乳期,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孕妈妈都会有家人的精心照顾,又害怕疼痛,怕累着往往运动不足,身体机能就恢复的慢,多余的营养又消耗不了,就转化成脂肪存储爱起来。另外在产后运动中,还需要注意对于腹直肌分离和耻骨联合分离恢复的锻炼,虽然它们都可以自行恢复,但是恢复的比较慢而且效果也不好。这些恢复腹直肌分离和耻骨联合分离方法也很多,新妈妈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进行。在照顾好宝宝的同时,要抽出时间坚持锻炼,一般经过1~3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 坚持母乳喂养,有些新妈妈担心母乳喂养影响体形,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坚持母乳喂养不仅不会影响体形,而且有利于体形。这是因为在哺乳的过程成是需要能量的,乳汁中的营养成分可以有效的消化掉新妈妈的身体营养,避免过多的营养剩余。有数据表明,喂养一次宝宝相当于走了俩千米的路,所以喂养宝宝也是消耗脂肪的好办法,而且吃母乳的孩子发育更好,更强健康,新妈妈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锻炼,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顺产和剖腹产,哪种不会使身材走形?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一位妈妈都是伟大的人,放弃了自己娇嫩的肌肤,曼妙的身材,10月怀胎,诞下麟儿,都值得尊敬和爱护。

剖腹产和顺产,都一定程度会损害妈妈都身材,应该说不只是身材了,怀孕后,妈妈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发生变化,心态也会变化。

爱美是人的天性,卸货前,为了宝宝健康,妈妈要吃很多补充营养的,不可避免都体重会飙升,我家宝妈还好,只只了十几斤,有的朋友涨了三四十斤,简直痛苦的不要不要的,说说我家宝妈产后恢复情况吧。

1.坐月子很重要,卸货后,这是身体恢复的第一个阶段,同时还是哺乳期开始阶段,所以老一辈的法子,就是大鱼大肉,天天吃,这也容易继续储存脂肪,所以我个人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月子中心(不是打广告的哈,我家也是选的月子中心,大家都轻松,该可以学习带娃经验,我觉得蛮好),月子中心会有专业都营养师搭配月子餐,这样暨有利于产后营养补充,也有利哺乳等。如果不去月子中心,再家里坐月子,也一定要注意膳食搭配,不要全是大鱼大肉,尤其是汤不要太多油,特别容易堵奶。同时适当的小动作运动,比如散步,更有利恢复。

2.使用收腹带都工具,卸货后,有得宝妈储存的脂肪太多,往往感觉肚子李还有个二娃,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收腹带帮助收腹了,同时,如果剖腹产,收腹带还有一定程度保护腹部伤口的作用

3.卸货后,哺乳期,一定要注意穿戴哺乳内衣,有利于保护乳房

4.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一些产后恢复中心做一做产后恢复项目,也可以快去帮助恢复。如果不允许,那就加强运动吧,让时间太帮忙调理即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伟大的妈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