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么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
我们经常说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三翻六坐八爬,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爬的比较早而有的孩子却爬的比较晚,甚至有些孩子都不爬就直接开始走了,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己走了,不喜欢爬,那是孩子的事情,我们大人没有办法。原因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儿童心理学》中,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说过,成长是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系列在不同年龄,按特定顺序出现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的出现取决于遗传的影响,但是出现的先后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受看护者的影响。也就是说遗传是第一发展力,但是看护的环境同样重要。所以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有的孩子爬的比较早,有的孩子爬的比较晚。
为什么有的孩子爬行的早有的爬行的晚?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爬行的是早还是晚主要有两个原因,分别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原因一,遗传因素
孩子大运动发展的顺序是已经写在基因里的密码,而且每个孩子的发育速度是不同的,这主要和遗传有关,如果父母两人中有一个人本身大运动发展较快,那么孩子的大运动可能也会发育的比较快。相反,如果父母两人中有人大运动发育较迟,孩子的大运动发育同样会受到遗传的因素。
原因二,环境因素
错过了孩子爬行的信号
婴儿的大运动发展是呈线性的,每一个大运动都是前后衔接的,所以在孩子学爬行之前是会进入爬行敏感期,孩子会释放出想要进行爬行的信号。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信号的出现代表着孩子的身体已经开始为爬行做准备。
信号一,孩子开始出现匍匐爬行。很多宝宝过了半岁或者进入7个月,他们爬着可以撑起自己的整个上半身,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宝宝会开始进行匍匐爬行,这个爬行的过程中,孩子不是手膝用力,而是肚子着地用力,爬起来像青蛙一样,这代表着孩子已经有了爬行的意识。
- 信号二,婴儿开始倒着爬。本来宝宝的爬行应该是膝盖用力向前走,但是有一部分宝宝刚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他不会往前走,却往后退。这是孩子练习爬行的一个过程,学会前进之前,先学着往后退,这个过程孩子会学会手膝并用但是向后退会更省力。
- 信号三,开始做出爬行的动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婴儿学会独坐之后,在爬行之前,他会在无意之间从坐姿到手膝着地,有时候是为了够到玩具,但是孩子没有爬行的意识,这代表宝宝的身体做好了准备。
忽视了孩子的爬行环境
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爬行信号之后,就要开始有意识的去锻炼孩子爬行了,但是很多父母会忽视宝宝的爬行环境,孩子不爬就是孩子不爱爬,所以很多父母会有这样错误的行为。
从来不锻炼孩子爬行;
- 把孩子抱得过多,让孩子没有爬行的意识;
- 不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让孩子不喜欢爬;
干预了孩子的大运动发展顺序
还有一种父母,总是喜欢抱着孩子站在自己的腿上,喜欢孩子在大人腿上跳跃。或者过早的对宝宝进行扶站,架着胳膊让孩子学习站立,导致孩子没有爬的过程,也没有爬的意识,过早的学习站立之后不喜欢爬行,所以很多孩子都会直接开始走,而不喜欢爬。
如何来锻炼宝宝的爬行?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
爬行的过程首先需要宝宝的双手撑住身体,这需要宝宝的双手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在爬行开始之前,首先需要练习孩子的双手的力量,可以抱起宝宝,让宝宝双手撑地,父母逐渐的放手,让孩子撑住地面。每天不断的练习,来加强手部的力量。
找一块颜色鲜艳的布,和孩子玩拉布游戏,你来我往,锻炼婴儿的手部力量。
锻炼婴儿的腿部力量
爬行是手膝并用,需要孩子的腿部更有力量,在婴儿开始爬行之前,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去锻炼孩子的下肢力量。
和宝宝一起玩蹬腿游戏。让孩子躺在床上,大人的手掌分别对着孩子的两只脚掌,两只手交叉用力来推动孩子的双脚,让孩子用力去蹬腿。
让孩子趴在地上,一只腿膝盖向前做匍匐状,大人手掌顶住宝宝的另一只脚,使劲向前推,帮助宝宝腿部向前用力。两只腿可以交替练习。
帮助宝宝从匍匐练习到手膝并用
如果孩子只会匍匐前进,可以用围巾吊起宝宝的肚皮,让孩子从匍匐爬行变成手膝并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孩子肯定是不会,大人可以教孩子把一只手向前挪,同时把另一条腿向前挪,让孩子学会爬行的姿势。
用逗引法帮助孩子从倒着爬变向前爬
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倒着爬了,可以用吃的,或者比较有吸引力的玩具在宝宝前面逗引宝宝,并且站在孩子的屁股后面来推着孩子,让孩子努力的向前去爬。
爬的过少孩子会有这几个缺点很多妈妈问,孩子不爬直接走行不行,从理论上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从孩子发育的角度来看,不爬的孩子往往在这几方面发展劣势更多。
大脑双侧分化不良,大脑功能区专责化不清晰
人类左脑负责右侧身体,右脑负责左侧身体,人类行动的过程就是左右脑交替工作的过程,爬行会促进大脑中心沟的形成,从而促进左右脑个功能区的专责化。如此大脑从各个感官获取的视、听、嗅、味、触等信息,相应的大脑功能区才能更加精准的接收属于各自的信息,进而才能做出更加合适、恰当的适应性反应,精准的指挥我们的肢体和调控我们的行为。如果宝宝出现大脑双侧分化不良的结果,就会出现工作的时候乱用身体,比如写字的时候不但手上用力,身体、胳膊、甚至头都在用力。
前庭觉刺激不足,容易前庭觉失调
前庭觉是人体三大感官之一,前庭的功能主要接收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婴儿爬行的过程中头部会不断的向前或者向左、向右,通过这些动作来此前庭觉,如果前庭觉刺激的不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
平衡系统差,孩子更喜欢动
婴儿刚开始练习爬行的过程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孩子的平衡感是在一点一点练习之后获得的,这就是孩子的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关系,当孩子能够自如的爬行是,证明身体和地心引力已经达到了一种默契,如果孩子爬行不够,这种默契没有形成,在孩子静下来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浑身难受,更容易出现好动。
影响孩子的空间感发育
爬行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到达的地方更多,他们眼睛能够探寻到的物品也在增加,不断的探索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空间的概念,比如床上到地面的距离,孩子需要用眼睛来判断,他的眼睛需要给大脑提供准确的距离,来保证宝宝探索的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眼睛会学着聚焦,能够帮助孩子锻炼空间、逻辑思维、以及抽象的能力。空间感发育不好,孩子容易出现看反字,书写容易出格等症状。
孩子错过了爬行期怎么办?如果孩子错过了爬行期怎么办?错过了爬行期也有补救的措施,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过了年龄就跟不上了。
首先,爬行有开始没有结束
就是说爬行有开始的时间,但是没有结束的时间,孩子一旦错过爬行期,并不代表着孩子没有机会。相反,孩子学会走路后也可以进行爬行练习,比如感统失调在12岁前都可以矫正,那么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后,同样可以多多练习爬行。
其次,爬行和走路的顺序也可以颠倒
很多胖宝宝都不喜欢爬行,有些孩子会直接选择走路,孩子会走路后同样可以选择进行爬行,等于父母可以帮助宝宝调整大运动顺序,目的当然是让孩子多爬,这个过程需要父母的引导。
因为现在的胖宝宝越来越多,加上后天的养育环境不够,很多宝宝会不爬直接走,妈妈也别灰心,继续加强孩子的爬行练习,一样是有用的。
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么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让宝宝爬行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事情,宝宝爬行的时候能将眼睛看到的经过大脑思考处理,再调动全身肌肉协调运动起来,得到自己的目的。一般来说宝宝8个月的时候会手膝爬行,如果宝宝还不会,那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影响爬行的因素有哪些?爬行是四肢动物的身体本能,但生活中有的宝宝会先走后爬或者跳过爬行直接行走。这是为什么呢?
- 家长抱得多,没机会爬:很多家长经常会将孩子抱在怀里、背在身上,很方便自己照看小孩,但这样孩子的四肢就无法得到锻炼。由于经常被抱,孩子没有机会练习爬行。
- 家长提前教走或代替移动:当孩子有想要某一个玩具时,通常家长会抱着他去拿玩具,或者是帮他把玩具拿过来。从此只需要宝宝就知道我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那我干嘛还要爬?有的家长只盯着婴儿何时行走,所以提前让孩子扶着走,一旦孩子能走后,就不愿意再爬行。
- 没有适合的环境:如果8个月的宝宝是寒冷的冬天,宝宝穿的太多也不利于宝宝爬行。家中没有宽阔的地方能练习爬行。
- 俯趴练习少,不喜欢趴着:俯趴和爬行的姿势非常相似,爬行只是将四肢协调运动就可以自由移动。如果宝宝不喜欢俯趴,依然就会排斥爬行。
综上所述,大部分宝宝不愿意爬行、不会爬行的原因是没有得到锻炼。养育孩子需要有逻辑性,如果要想宝宝在8个月时能够爬行,就应该在之前给予相对应的锻炼。
如何引导宝宝爬行?我家小猪在能够手膝爬行之前,用自己的四肢将身体撑起来成一个“桥”状,然后向前后左右摇晃,保证自己平衡不倒,这样练习3.4天,就自己学会了手膝爬行。所以我相信只要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他就能自行学会爬行。
01.何时开始练习爬行
自身条件:可以独坐、翻身。说明颈部、腰部、背部肌肉都很有力量,可以支撑自己上半身保持直立。
月龄:少部分宝宝在5-7个月和11-13.5个月能手膝爬行,大部分宝宝在7-11.5个月之间掌握。
所以根据自家宝宝的身体条件,来是适时练习。
02.做好准备工作
①示范+陪练:由于婴儿看到的多为直立行走的人,不知道该怎样爬。所以家长要趴下来,和孩子一起爬行,做好示范工作,待宝宝开始爬行后,和他一起爬着玩。
②爬行区域:刚开始练习爬行的宝宝活动范围并不大。但需要保证周边没有坚硬的玩具、易碎的物品、远离电源。最好为宝宝准备一张爬爬垫,做一个专属的游戏区域。
③轻便的着装:太厚的衣服不利于宝宝翻身或爬行;在宝宝熟练爬行前,不要着急穿鞋,鞋子会让宝宝的脚掌灵敏度下降。
当宝宝自身条件达到,家里又准备好了练习的地方后,就可以专为引导宝宝爬行啦!
03.引导宝宝爬行
宝宝开始爬行时姿势都比较怪异,有像士兵一样匍匐爬行,有后退着爬。为了让宝宝早日感受到爬行的乐趣,有必要及时协助宝宝纠正爬行姿势。
☞手膝爬行:宝宝能用四肢将自己的身体撑起来,左右协调向前移动。
把玩具或食物放在宝宝正前方,适当的距离,让宝宝自己爬过去拿到玩具。或者自己在宝宝面前叫他“爬过来”。这种游戏只要宝宝不排斥,就可以经常练习。
☞匍匐爬行:宝宝用腹部和地板摩擦,同时用手肘将自己拖着向前爬。
当发现宝宝特别喜欢趴着的时候,可以用手将宝宝的腹部托起,或者是用毛巾将宝宝的腹部吊起,让宝宝趴着向下玩玩具,让他感受一下这种腹部离地的感觉。
☞后退爬行:宝宝不知道用自己的脚通过蹬地来给自己一个向前的力,而是用手给自己一个向后的力。
通常后退爬行有两种情况:一是宝宝不知道如何向前爬。用手或者毛巾卷托在宝宝脚底,等宝宝想爬行时,托住他的脚底,给一点力让他向前蹬。另一种是宝宝觉得向后爬好玩。这种情况可以在宝宝的前面放一些玩具或者是食物,对宝宝进行引诱,让宝宝向前爬行。
其实不管宝宝用那种爬行姿势,只要在爬在挪动,对宝宝来说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写在最后对于1岁以前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最好的玩具。在陪孩子爬行时,一定带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当宝宝做到时,给予强烈的鼓励。
最重要的:放下宝宝,不要担心累着他。让他自己多趴着玩,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加食欲,为爬行做好准备。赶紧和孩子一起爬行吧!
感谢阅读!
带着孩子码字,如有错别字,请理解。
我是卿晨,小猪妈妈,一边学习育儿,一边分享经验。关注@猪妈妈养儿记,碰撞更多育儿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期待你的转发、点赞与关注!
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么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
现在跟多人都纠结孩子不喜欢爬,,或者是不爬,老话都说七坐八爬的,8个月的宝宝就是要开始学爬的
想着让孩子爬首先要学会放手,我邻居家个宝宝比我家宝宝大几天,八个月了还不会翻身,我家的已经到处爬了。她每次说起都说“你家的会翻身啦,会坐啦,会爬啦”各种羡慕。我跟她说你家的不是不会,是你没有给她发挥的空间。因为天气冷,孩子不是抱着就是背着,我让她把爬行垫子拿出来,她说天太冷了,天气热点在说,我就想问这是孩子不会爬吗?是你跟本就没有给他爬的机会。
想让孩子爬,就要有足够吸引他爬的动力,所以绝对不能给他玩具,(我的意思是他手上不能有玩具,他手能触到的地方什么都不能有)我家女儿是手上只要有张纸巾都能玩半个小时的。然后把他的玩具放在他轻轻一挪就能拿到的地方。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只有一个拳头的距离,然后慢慢的拉长距离。
我家宝宝刚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是在爬行垫上爬,那天我搞卫生的时候找出一包结婚剩下的一包气球,然后我就吹了一个给他玩,我上个洗手间的功夫,他去抓那个气球,从客厅追到了厨房。
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么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
是的,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样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我的方法是自己以身作则当老师。带他观摩其他小朋友爬行。好吃好喝吸引。助他一臂之力手推。起因
之前孩子不会爬,我是不太介意的。因为好多前辈妈妈跟我说。自家孩子没有学爬,直接学会了走。婆婆也说不会爬的孩子好带,不会一眼看不到就从床上掉地下。我觉得颇有道理。
直到有天遇见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七个月婴儿。小婴儿胖墩墩的,但是特别灵活。他从婴儿车里熟练地翻出来,爬到我家孩子的小竹车旁,拿了玩具爬回婴儿车旁边,妈妈扶着车,他又自己翻了进去。
我看呆了,惊叹小婴儿的协调能力。也意识到爬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协调作用。决定回家教我的孩子学爬行。
自己以身作则当老师。我家孩子已经九个月。扶着墙能稳稳的站着,还能扶着低矮的沙发板凳满屋游走,但就是不会爬。好在九个月了,他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我趴在床上缓慢地爬动,给他做示范。让他学我。
娃似懂非懂看我。我把他放我旁边,让他看我动作。娃仿佛明白了。模仿起来,划动双臂。只是手和脚都翘起来,只有肚子挨着床。泪奔,孩子,我教的是爬行,不是游泳啊。
观摩其他小朋友爬行。我估计跟着大人学习,孩子找不到认同感。要不给他找找同龄人,看看别人怎么爬。没准就悟了。我想起上次认识的七个月胖墩,于是推上小竹车,带孩子去找他玩。
依旧是熟练的身手,七个月胖墩很快爬过来取走我带的玩具。我把孩子从竹车里抱出来,他扶着车站着。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那个比自己小的肉团在地上忙碌。一会儿从他车里取走玩具狗,一会儿取走玩具车。还友好地送过个玩具青蛙塞到儿子手里。
我说:“你看弟弟爬的多好,宝儿也试试。”
儿子听懂了,蹲下趴地上,复又扶车站起来,一副太难~我不想试的模样。逗得我和胖墩妈妈哈哈笑。不试就不试吧,咱们继续看胖墩爬。
好吃好喝吸引。自打有教娃爬行的想法,我就利用一切娃感兴趣的东西放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吸引他。有时是好吃的,有时是玩具。但是小家伙能扶着东西走很麻烦,他会扶着任何可以倚靠的东西绕远到我这里来,也不情愿爬。
助他一臂之力手推。我把娃放在屋子中间游戏垫上,前头放上好吃的,把娃摆成小青蛙姿势,他急着够吃的,我在后面一推他的脚,身子挪动一下。反复几次娃有点悟了,放手也能保持这个姿势爬两下,不过不是前进,是后退,越急越后退。
哈哈不管怎样,会爬了。
总结经过了几天的引导,娃学会了往前爬,协调性越来越好。虽然比起以前要小心地看护,但是看到孩子一天天成长,学会各种技能,妈妈心里很甜蜜,替孩子高兴。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么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
爬行对宝宝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粗动作,既能锻炼宝宝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又能增强小脑的平衡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运动能力的训练。6到10个月是宝宝学习爬行的关键期。家长在这个阶段是需要为宝宝提供适宜的方法和环境,所以想引导宝宝自己来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一;爬行的动作发展规律爬行是一个全身力量统合的运动,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多个身体部位配合运动,所以爬行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可以把宝宝的爬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6个月爬行前期,7-9个月爬行黄金期,10-12个月爬行花样期。在各个不同时期重点也不一样。
1;爬行前期
2-6个月是爬行前期,经常和宝宝玩游戏能锻炼他的肢体协调与力量,为爬行打下基础。在这个阶段宝宝经历了俯卧翻身,独坐等运动,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逐渐加强,部分大运动能力较好的孩子甚至会开始匍匐爬行了。所以在这个阶段后期建议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单臂支撑取物;让宝宝趴在床上,在宝宝面前放一个玩具,逗引宝宝伸手去拿,先放在离一只手近的地方,让宝宝够取,然后再放在另一只手进行。这种运动有助于宝宝做好爬行前的贮备工作 推腿游戏;宝宝趴在床上,和宝宝做推腿的动作。爸爸妈妈双手扶宝宝脚踝,交替推两腿屈膝,让大腿贴近腹部侧面,宝宝的脚要贴近床面。锻炼宝宝的下肢力量,为爬行做准备同时让宝宝感受爬的乐趣。
2;爬行黄金期
7-9个月是宝宝爬行学习的黄金时期,许多宝宝都在这个时期从不会爬过渡到肚子贴地面爬,最后能手膝爬。
逗引爬行;在之前单臂支撑取物的基础上,加上腿部的配合动作,前面放上宝宝喜欢的玩具,宝宝伸左手,家长协助推宝宝的右腿让宝宝向前,宝宝伸右手,家长协助宝宝的左腿向前,依次交替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感受到爬行的乐趣,同时通过家长的协助让宝宝知道爬行的手脚并用。
吊车游戏;很多宝宝不会爬行,主要是腰腹部没有力量,我们可以让宝宝俯卧,家长准备一块毛巾,穿过宝宝的腹部,家长轻轻的提起,帮助宝宝的腹部离地,但是一定要注意手和膝盖在地板上。
爬行亲子乐;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家长可以多以趴在地上做示范,让宝宝感受爬行的乐趣。
3;爬行花样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爬行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以各种多种姿势进行熟练转换,有些宝宝甚至开始会独站,行走。这个阶段的宝宝的四肢更加有力,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更棒,家长要珍惜孩子行走前的阶段,让孩子多多的爬起来。
钻隧道;找一个大纸箱,两头开口,需要的话可以在箱子里面铺上柔软的垫子。“隧道”做好以后,把一个玩具放在“隧道”的另一头,让宝宝爬过去拿。爸爸妈妈也可以躲在“隧道”口叫宝宝的名字,在宝宝钻出“隧道”的一瞬间,给他一个惊喜。当然隧道的大小高矮家长可以进行变换。
翻山越岭的游戏;给宝宝准备一些高低不平的爬行空间,如沙发靠背,稳定的大箱子等来增加爬行的难度,让宝宝去探索空间,感受高低的变化,通过调整身体来达到目的。
二; 营造良好的爬行环境1;移除不安全物件,将地面上的小零碎收拾干净,以免宝宝误食。铺上爬行垫,以免地面过凉、过硬,引起宝宝的不适感。根据宝宝的身高,将他能碰到的一些坚硬物体装上防撞角。
2;合适的爬行装备,给孩子穿的衣服适合宝宝爬行,冬季时不要过于厚重,在爬行时不要给宝宝穿鞋子。
3;父母良好的观念
爬是宝宝学习的方式,应该像鼓励孩子阅读一样,鼓励爬行。很多不愿意爬行的宝宝都是抱的比较多,一趴就哭,所以家长在前期就应该多让宝宝趴趴,同时当宝宝开始爬行时,要鼓励宝宝大胆去探索,不能这个不可以摸,那个不能拿。
备注;对于爬行困难的宝宝,可以让他从学趴开始训练,然后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学爬行。其实刚学爬的宝宝都有匍匐前进、转圈或向后倒着爬的现象,这是学爬的一个过程。注意的是要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宝宝才会很快学会爬,同时每个宝宝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一些爬行学的相对较慢的宝宝,排除身体因素外,家长要不要过于焦虑,只要积极引导,相信宝宝是可以学会爬行的。
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么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
对于8个月还不会爬的孩子,马小妈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帮孩子练习爬行姿势动作,做好熟练爬行基础;第二,用趣味游戏引导孩子,越爬越爱爬。
多爬行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对各方面的感觉统合有帮助,而且脑袋瓜越爬还越聪明哦。
那么,接下来马小妈就一一说下具体的爬行方法:
练爬行莫着急,宝宝的这2种力气要先练好我们都知道宝宝基本的爬行,首先要有良好的手臂腿部力气,那么在学爬行时,也会事半功倍。
练习手臂2种方法
- 平躺训练
在孩子平躺的时候,爸妈可以把孩子的手臂伸直向上向下,或者把手臂弯曲向内向外多次训练。力度要缓慢,进阶进行哟~
- 俯卧训练
孩子俯卧趴着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帮孩子用手臂撑起上半身,刚开始会有点困难,先从短时间训练开始。
练习腿部2种方法
- 弯曲训练法
这点其实和手臂训练有点像,孩子平躺的时候,我们就简单地让孩子腿弯曲,一前一后地进行腿部力量训练。
- 玩具训练法
钢琴蹬蹬音乐键盘的玩具倒还蛮适用的,孩子躺着,就可以用脚在上面蹬蹬,也能轻松锻炼腿部力量。
除了手臂,腿部力量训练,还要时常教会孩子抬头挺胸,毕竟这也是爬行的基本动作。当孩子抬头进行爬行时,才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前庭觉,对孩子的平衡能力还是有帮助的。
力气练好后,父母在旁教会孩子爬行动作在还没爬前,让孩子双手掌和双膝着地。保证孩子是平衡的。
然后就可以在孩子腹部位置垫点东西,让孩子的腹部能撑起,离开地面,爸妈进行配合,边让孩子膝盖着地爬,垫子边移动,慢慢孩子其实也就有会爬行的感觉。
在孩子爬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肢体是否协调,若有一侧身体没有力气爬行,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调整正确的姿势。腿和手尽量做到协调。
巧用趣味游戏,让孩子爱上爬行这件事儿平时可以花点心思,让孩子爬行更有趣,也不会那么枯燥。
- 父母用洞洞球摇铃在目的地等孩子,让孩子更有动力爬到终点。
- 在孩子爬的时候,父母手里拿着一个用绳子吊着的小玩具,让孩子看爸妈,让孩子抓握,边爬还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
- 家里备一个彩虹隧道,也让孩子爬的时候更有趣。也可以在爬行过程,在家里地板上放置各种能让孩子抓握的小障碍物品,可以增加爬行的挑战,也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空间感和反应能力。
以上就是马小妈的观点,你们同意吗?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唠叨的马小妈,并点个赞哦!不仅有家庭育儿干货,还有每日亲子游戏与你分享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