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时的内检是怎么回事?真的会很痛吗?

我们常说顺产有三疼,阵痛,内检和侧切,如果要给这三个疼痛排个顺序,毫无疑问宫缩带来的阵痛是最疼的,内检和侧切究竟哪个更疼?侧切毕竟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疼痛很容易被一阵阵袭来的宫缩掩盖,当真正感受到侧切的疼痛时,已经是生产结束,所以无论如何,内检的疼都会比侧切更让产妇不舒服。

内检究竟疼不疼?想要知道内检的真实感受,我们先来了解下内检是什么?

内检究竟有多疼?

想要知道内检究竟有多疼?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内检。

女性的子宫分为三部分,最上面是子宫底部,中间称为子宫体,最下面的子宫颈。怀孕之后受精卵会在子宫体内着床、发育,胎儿慢慢长大,子宫颈会变成宫颈口,正常女性的宫颈管长度会大于3.8厘米。

当胎儿即将临产的时候,宫颈管的长度会越来越短,宫颈管开始软化,最终当宫缩变得越来越密集的时候,宫颈口会完全打开,宽度能够达到10厘米,最终宫颈管完全打开,变薄成为子宫的下端。

内检的过程就是医生用手指来测量宫颈管打开的距离,以此来判断孕妇的宫颈口是否完全打开,是否可以上产床生产。

和妇科检查很相似,想象一下不停的有人用手指去戳你的宫颈口,把手指伸进去,有可能是两指也有可能是三指,为了不断的确认你是否宫口已经开全,在宫口开的整个过程中,产妇感到更多的不仅是疼痛还有极度的不舒服。

了解内检的意义,正确认识内检

很多准妈妈内心十分的抗拒内检,我们应该知道内检在生产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千万别盲目的拒绝内检。

首先,不断的内检才能准确的判断出临产的时间

过了38周之后去做产检的时候,医生就会对孕妇做内检,目的就是确认宫颈口是否开始软化,以此来判断宫颈口打开的时间。

因为不管是见红还是破水都只代表了生产的大概时间,只有通过内检医生才能准确的判断出宫颈口打开的速度,比如宫颈管会越来越短,小于3厘米,小于2厘米,小于1厘米,长度越短,距离生产的距离越近。

其次,内检评估产妇的身体

记得当年我自己生产的时候,医生过来内检,摸了一下说胎儿的头很小,孩子体重应该比较轻,而我自己因为身高原因骨盆条件比较好,医生就说你这个特别好生。

医生在内检的时候可以综合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和产妇本身的身体情况,来判断产妇产程的长短,以备在生产的时候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说不要盲目的拒绝内检,虽然内检不舒服但是内检意义很大,并且十分重要,想要化解内检的不适,产妇可以这样去做。

如何化解内检带来的不适

新手妈妈谨记:把握宫缩时间减少内检

宫缩带来的阵痛让人难以接受,所以阵痛开始的时候,好多产妇心理会特别着急,想要快点生,会不停地喊护士或者医生,其实宫颈口打开的速度和宫缩的密集成正比。想要减少内检的频率,在宫缩间隔小于3分钟之前最好少喊护士或者医生。

内检的时候做深呼吸放松

内检的过程难受程度大于疼痛程度,之所以很多孕妇感觉到疼痛难忍,是因为宫缩带来的疼痛让产妇神经紧绷,越紧张内检越难受。想让内检不难受,可以内检之前深呼吸,放松,配合医生,1-2分钟很快就会结束。

只要正确的认识内检,其实内检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生产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争取少内检,快通过!

顺产时的内检是怎么回事?真的会很痛吗?

感谢邀请和关注,我是【奕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都说生孩子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一步一步通关。而顺产前的内检就是必须要通过的基础关。而内检的感觉,经历过的妈妈都说很酸爽,有点疼。

通过内检,医生可以了解准妈妈的骨盆形状和大小,胎头位置,产道情况等等,以此来判断孕妇是否具有顺产的条件。

除此之外,通过内检可以找到一些症状的原因,比如胎儿窒息,孕妇生产时阴道流血等等,所以内检是顺产必须的。

01顺产时的内检是怎么回事?

如果想要顺产的妈妈,内检是必须要经历的一关。内检是一般是在孕妈快要分娩的时候做。尤其是在产妇还是阵痛的阶段,主要是判断产妇宫口的开口。

产妇快生孩子的时候宫口会从一指开到十指来迎接宝宝。开宫口的这个过程有的产妇快,有的产妇慢。医生要确认好宫口的位置才好判断什么时候生产。

1. 内检的意义。

而在分娩的第一产程中,医生也会给准妈妈做多次内检,主要是了解宫口扩展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了几指”。

医生说的1指就是1cm的意思,通常(经产妇除外)只有宫口开到8指或者以上的时候,产妇才会被推进产房。

内检的意义还不止这样,如果胎儿出现了缺氧的情况,或者准妈妈在产前/产时出现了阴道出血,内检还可以帮助医生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

2. 内检的过程。

内检分为肛门检查阴道检查,顾名思义,一个是从肛门检查,一个是从阴道检查,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肛检可以减少感染几率,但是没有阴道检查准确。

  • 肛门检查:一般临产前才会做肛门检查,因为阴道与宫颈口之间的距离不长,而且之间的腹膜比较薄,所以可以用手指查看。不过在临产前,由于无论子宫口有没有打开,多次进行阴道检查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所以一般通过肛门的指诊来做判断,肛门检查更适合了解后骨盆情况。

奕妈小tips:

肛门检查可能会让准妈妈感觉有点不舒服,但是为了分娩的安全,请准妈妈放宽心,别紧张,多忍耐。

  • 阴道检查:顾名思义,医务人员用食指和中指伸入阴道进行妇科检查。但在产程过程中,通常所说的阴道检查,其实跟很多产妇的理解有所不同,阴道检查查的并不仅是阴道,也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只检查宫口开了多大。事实上,它还包括检查产妇的骨盆、胎头下降、子宫颈、宫口周围、胎膜、软产道等情况。

    阴道检查时主要触及的是阴道壁、宫颈、胎先露、阴道内2/3。可了解阴道情况,如阴道有无赘生物、囊肿、阴道纵膈及双阴道等先天畸形;宫颈软硬度;宫颈管消退情况、宫口扩张程度、胎先露及先露高低、胎位、是否破膜等。

  • 阴道检查的步骤是这样的:

1)准妈妈检查前要先排空膀胱;

2)准妈妈采取膀胱截石位或平卧位,双腿屈起两边分开,用手按着膝盖尽量往肚子上贴,屁股贴牢床;

3)医生做好消毒,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入准妈妈的阴道,找到宫颈内口,沿宫颈用食指和中指大致测量宫颈内口直径,必要时会全手伸入阴道,同时左手摸压宫底,评估宫口开大的直径。当然,这些都需要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奕妈小tips:

做完内检后,有些孕晚期的准妈妈会有少量出血的情况,但无需过于担心,这种出血通常在1~2天内就会停止,并不会增加流产的几率。但如果准妈妈的出血量较多,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出血的原因。

3. 内检前孕妈需要做的准备。

在内检的前一天晚上,准妈妈洗个舒服的澡就可以了,注意一定要将自己外阴清洗干净。用清水冲洗即可,洗液有可能掩盖阴道存在的病患。然后换上干净的内裤,穿上易于穿脱的衣裤。

另外,做内检前,最好先排空膀胱,然后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尽量放松。

02产前内检真的很痛吗?

很多孕妈妈对内检很恐惧,我之前也有过这种经历,好害怕医生把手伸进阴道会很痛!但事实证明,我是想多了,和分娩时的宫缩阵痛比起来,内检那点痛根本不算什么。

  • 内检的疼痛感因人而异:

每个产妇都疼痛的敏感度不同,所以,内检疼不疼也是因人而异的。那么,做内检时到底是什么感觉呢?按理论上是没有疼痛感的,只有牵拉感的。因为子宫颈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没有分布痛感神经。

再者,检查时,一般医生都会很有经验和技术的,动作会很轻柔,准妈妈就不容易有不适感觉。

当然,有的妈妈也说,内检痛不痛,取决于做内检的人温柔不温柔。哈哈~确实,这需要看妈妈的运气了,如果遇到一个有经验技术又好又温柔的医生,可能你就不会感到痛了。

也许有的妈妈会说,为啥我就感觉很痛呢?其实最主要的可能是因为你太紧张啦!

  • 内检时放轻松能缓解疼痛感:

所以在这里提醒准妈妈们,一定要放轻松,越放松配合医生检查,检查效果更好,只要不紧张,多做几次深呼吸,感觉会好很多的。

  • 内检次数多了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吗?

2012年美国已有研究报道,产程中母体发热或感染可能与产程的长短相关,而与阴道检查的次数无关。

即使在胎膜早破的患者中,也未发现阴道检查次数与宫内感染直接相关。所以孕产妇无需害怕阴道检查,应该摆正心态,积极配合。

总结:所以说,内检没有你想象中的恐怖,只要你放松下来,内检不会很难过,最多是一点不适感,你要知道,内检不过是一项常规的产前检查,在内检时,你越紧张,内检的不适感就越强。

宝妈要提前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想到这个检查是为了让宝宝更快速的生出来,是一个常规检查,放轻松很快就会过去。

我是奕妈,职场妈妈&自由撰稿人,家有一枚可爱小暖男,专注宝宝护理、教育、成长知识分享,欢迎有经验的妈妈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一起借鉴,育儿路上一起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顺产时的内检是怎么回事?真的会很痛吗?

一个护士戴着手套来了,把同一个待产室的男性家属都赶了出去。把我床边的席子拉上,然后让我脱掉裤子,护士先用东西消毒一下,.然后把戴着手套的手伸了进去,只感觉到异物感,疼痛感,尴尬。

内检一般指的是查看宫口开的程度,宫口开大了说明胎头就可以顺利下来了,就可能生了,有些宫口开得慢的可能会检查好几次才可以。有些只要宫口开3指检查一次,再来检查就已经可以去生了。

内检是怎么样的,看下这些妈妈的说法:

1、反正肛检完,我立马改主意要剖了,顺的话还得检好多次!

2、内检就是用手伸到阴道去看宫口开没开,是很难受就是了,不过比起阵痛可以忽略。

3、待产的过程做肛检一个手指伸到肛门里,和宫缩的痛相比检查检的疼痛真的算不了什么。

阴道检查步骤:

产妇先拉尿后再把脚立起来。医师按常规洗手、戴手套、穿消毒衣,在产妇外阴消毒后进行检查。

阴道检查的目的:

1、看到胎头和骨盆大小是不是相符合。

看胎头衔接情况。胎头未衔接时可以了解骨盆形态和大小,以估计胎头能否通过阴道,阴道分娩有无问题。胎头已衔接则可了解先露部以下的骨盆情况,估计分娩方式。

2、胎头就是头位也要看是枕前还是枕后。

确定的胎方位、宫口扩展情况、软产道情况,通过阴道检查达到目的。

3、预防胎儿窒息

了解胎头有无受阻、有无产瘤、脐带有无隐性脱垂、羊水有无污染,有助于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

4、看宫口扩张在程度,扩张大就更好生娃了。

话题:你生娃时做过内检吗?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欢迎关注我。

顺产时的内检是怎么回事?真的会很痛吗?

躺到那个床上,咱们内检!

传说中的内检终于如期发生了。 当时的感觉是一点不适和尴尬。

内检的过程

还好,当时是一位女医生,医生跟我说,咱们现在要内检,别紧张,一下就可以。

内检的时候,医生戴上手套,戴上口罩。开始进行内检。

在内检的过程中,医生还详细地告诉我应该什么姿势,还说分娩时候也跟现在一样。 说实话,当时除了不适,并没有感觉特别疼,可能跟医生的手法和跟我聊天有关。

因此内检痛不痛,跟医生有很大关系。如果医生力度比较轻。又能够转移孕妇的注意力,那么内检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痛苦。 因为疼痛和不适,很多孕妇不想内检,但其实在孕检中内检是必须的一项检查项目。

内检的目的

内检主要是检查产妇是否具备顺产的条件。 医生可以凭经验,测量出孕妇骨盆或者产道口的宽度。然后判断出胎儿的头和产道口是否相称,以此来推断出产妇是否可以顺产。

只要有心理准备,内检并不可怕。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加入,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顺产时的内检是怎么回事?真的会很痛吗?

对于女性来说生孩子的痛苦可能不想再经历第二遍,那么除了生孩子的痛苦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令人记忆犹新,无限尴尬的事情,在众多陌生人面前赤身裸体的内检,刮阴毛等,比这更尴尬的是碰到的还是男医生,比碰到男医生还要尴尬的事情是这个男医生你还认识,真是尴尬无尽头。

记得在产科实习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到了内检,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准妈妈,老师让她退去一条腿裤子然后分开腿做内检,因为实习生很多,她也很不愿意配合说是人太多,后来在老师的再三沟通下愿意配合了,但可能由于紧张和害羞老师没办法顺利检查,这个时候老师就说“这算什么啊,等会生孩子比这痛苦百倍”。

内检是怎样的?

内检是顺产必须经历的一关,通过内检,医生可以了解准妈妈的骨盆形状和大小,胎头位置,产道情况等等,以此来判断孕妇是否具有顺产的条件。

如果是顺产的话,生产前一般都要五六次内检,如果宫口开的特别慢的话有的甚至需要查十多次!

此外通过内检可以找到一些症状的原因,比如胎儿窒息,孕妇生产时阴道流血等等,所以内检是顺产必须的。

内检痛吗?

如果问生活孩子的宝妈内检什么感觉?尴尬是共识,关于疼不疼,有的说不疼,基本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很疼,疼得无法形容。所以说内检疼不疼,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所有人说了都不算,你自己经历了才知道!

顺产时的内检是怎么回事?真的会很痛吗?

痛啊!我虽然是剖宫产,但也历经了三次内检,第一次内检是怀孕38周做产前鉴定的时候,当时不知道是内检,还以为取白带,医生让我上床,将裤子中的一条腿脱下,两腿分开,当时我还奇怪,医生只带了手套,手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还没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感到一阵胀痛,我不由地叫出了声,给我检查的是一个年纪较大的妇科主任,被她一顿训斥。做完内检后,一直感觉下体不舒服,生怕会出血什么的。

后来去医院住院的时候,医生又给我做了两次内检,每次做内检,我都无比抗拒,因为门诊医生已经诊断我是漏斗形骨盆,孩子的头又比较大,是不能顺产的,所以,住院的医生提出给我做内检时,我就对她说:“都说了不能顺产,还内检干什么啊?”医生说:“我要确认一样是不是真的不能顺产?”无语啊!

第二次住院医生要求内检时,我就更反对了,医生又说,“我们手术较多,我看一下你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把手术向后推一推。”又一次酸爽的感觉!

生二宝的时候,因为医生知道我不能顺产,所以自始至终没有内检过,少糟了些罪。做内检是身心备受折磨的检查,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那么赤裸裸地呈现在医生面前,无比害羞,万一遇到个男医生,真是能尴尬到地缝里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