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因为一直自己带孩子确实发现了很多家长错误的育儿理念,很多常见的错误育儿观念虽然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比如给孩子挤奶,绑腿,喂葡萄糖水,这些很常见的错误今天已经很少见,但是在孩子养育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错误观念。

这些既常见又普遍的育儿观念都是错误

孩子不要抱,抱的多放不下

新生儿更容易哭闹,哭声是孩子最直接的感情表达,孩子一旦开始哭代表孩子有需求,应该快速的找出孩子的需求。比如,饿了,尿了,肠绞痛,或者找妈妈。

另外,经常被抱起的孩子他的视线会更宽广,看到的事物更多,可以很好的刺激孩子的视觉,促进孩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孩子大脑的早期发育。

经常被抱起的孩子无形中会锻炼孩子的脖颈肌肉,妈妈们会发现,孩子抱的次数比较多,他更愿意被竖抱,而且孩子的头能够更早的竖起来。

经常被抱起的孩子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新生儿刚刚从羊水包裹中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加上孩子自身的惊跳反射,总是让孩子自己被自己吓醒。来到妈妈怀抱,可以听到熟悉的心跳和声音,温暖的肌肤,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情绪会更稳定,也会越来越好带。

满月要剃胎毛

邻居阿姨带着孙女和我女儿玩,我家的头发发量比较多,她就问,你们家小时候什么时候剃的头发,头发这么好。

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风俗,孩子头发满月要剃光,剃了胎毛头发才能更加浓密。事实却是很多宝宝头发剃了长达几个月长不出来。

新生儿的毛囊并未发育好,孩子的胎毛剃地过于频繁,反倒容易导致孩子头发迟迟长不上来,孩子的毛囊需要弯曲发育要等到2.5-3岁之后,如果本来头发就比较稀少,剃再多次头发,一样长不出头发。

孩子没有牙齿就要吃软饭

1岁前孩子出牙早的宝宝可能长了七八颗牙齿,出牙晚的宝宝可能长了2-4颗牙齿。一看孩子没牙齿,给孩子做的饭菜永远都是糊状的,认为孩子嚼不烂。这样的做法对于孩子来说是帮倒忙。

孩子的压床是有咀嚼功能的,长时间吃过烂的食物并不利于牙齿的萌出,如果已经有牙齿,长时间吃糊状食物会让宝宝的牙齿不喜欢吃坚硬的食物,也就是让孩子的牙齿会退化,只喜欢吃软烂的食物。

等到孩子八九个月,就可以准备手指食物,比如蒸的土豆条,红薯条等。等到孩子1岁,食物大小在0.5-1厘米左右。

孩子不爬就走是孩子发育好

婴儿大运动发展的顺序是三翻六坐八爬,每个大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宝宝还没开始爬行就开始直接走路,家长会以为是孩子发育好。

不爬直接走对孩子来说少了爬行的环节,让孩子手和腿的协调性得不到锻炼,这种协调性恰好是给孩子学走路打基础,虽然不爬可以直接走,但是孩子走路的时候因为协调性不好更容易摔倒,所以不爬直接走孩子以后的身体协调性,甚至运动能力都会比较差。

学走路扶着走或用绳拉着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总是习惯用手扶着孩子走,但是弯腰太累,就习惯用绳拉着,或者学步带,这样看着可以避免孩子学走路摔倒,但是可能让孩子学走路花费更多时间。

因为孩子学走路的过程是走路——摔倒——爬起走路——再次摔倒。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会平衡,学会腿部发力,在一次次摔倒中,锻炼腿部力量,学会行走。

过度保护孩子,避免孩子摔倒,让孩子不能学会自己掌握平衡,所以看似孩子摔得少,学走路时间无行中延长了。

上面的育儿观念,几乎每个妈妈都会碰到,千万别在用这些错误的观点了。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一 宝宝烦躁、哭闹就是饿了?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宝宝是因为生理性的肠绞痛和肠胀气,才出现烦躁和哭闹,因为6月龄以内的宝宝肠道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宝宝还会表现为溢奶、屁多、脸憋得通红等,一般通过飞机抱、或者按摩宝宝肚子可以缓解。肚子鼓鼓的、不排气,那说明是肠胀气,可以选择安全无副作用的西甲硅油帮助宝宝排气。

二 要给宝宝补钙?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吃奶不好、头发黄发量少、睡眠不好、爱出汗等等问题,全部归咎于宝宝缺钙,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缺钙。缺钙的本质是缺乏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只有缺乏维生素D的时候才会缺钙,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补充钙剂,多余的钙不能被吸收,会引起沉积在体内,从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自出生2周后,开始常规每天补充400IU的维生素D直至宝宝2岁。而钙的来源是从奶液食物中摄取的,只要喂养充足是不会缺钙的。混合喂养或是配方粉喂养的宝宝,一般奶粉中会含有一部分的维生素D,所以补充时要相应的减少额外补充D的含量,比如隔一天补充一次维生素D。

三 小宝宝怕冷,要多穿?

传统育儿观念里,人们总是认为宝宝很怕冷,所以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天,都要给宝宝裹几层,这样是错误的。

其实小宝宝是怕热的,并不怕冷。家长平时以宝宝手脚微微凉,颈背部温热来穿盖,一般建议室温保持恒温24-26°之间,这样的环境下,宝宝穿个穿棉的单衣就可以了。小宝宝爱出汗,穿盖的过厚冷热刺激会引起宝宝受凉,继而会出现感冒、腹泻等问题。

四 剃胎发,头发会长得浓密?

是不建议给宝宝剃胎发的,容易伤到宝宝头部皮肤,而且剃胎发与以后头发是否浓密没有关系。头发的问题多是遗传,与后期的营养问题,很多宝宝会出现头发黄、头发稀少、枕秃等问题,都是正常的,宝宝头皮毛囊在发育中,这些问题会在宝宝三岁左右,毛囊发育完善后改善消失。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育儿理念也是如此。

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很多理念已经不适用了。

1、刚出生的宝宝要穿旧衣服。

实际情况是:一是孩子少,生个孩子不容易;二是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全棉的新衣服一样柔软舒适,清洗晾晒之后,还很干净卫生。

2、给刚出生的宝宝喂各种水。

比如说,喂人参水,可以增强抵抗力;

喂黄连水,可以让宝宝以后不吃苦;

喂蜂蜜水,可以让宝宝生活甜甜蜜蜜;

......

如此种种。

实际情况是:新生儿喝的第一口,应该是母乳才对。

3、给新生儿捆脚,绑蜡烛包。

实际情况是:宝宝的脚不捆也会直;捆蜡烛包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

4、宝宝怕冷,要穿得多多的。

实际情况是:只要宝宝脖颈、后背是温热的,宝宝就不会冷。

不过,如果宝宝有流鼻涕或者腹泻的症状,脖颈、后背温热的同时,手也不能太冷。

5、宝宝放学步车里就会自己学会走路。

实际情况是:宝宝在学步车里无人看管不但容易受伤,长期呆在里面,还会让宝宝学走路更困难,并引起足部变形。

6、不能给宝宝用尿不湿,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实际情况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好又适合宝宝皮肤的尿不湿,正确使用,勤更换,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影响。

7、小宝宝阳气足,不会生病。

实际情况是:小宝宝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需要更多的呵护与照顾。

8、宝宝生病了,赶紧挂吊瓶,好得快。

实际情况是:能吃药不建议打针,能打针不建议挂吊瓶。

9、给宝宝吃补品,宝宝会更健康。

实际情况是:小宝宝肠胃还没发育好,吃补品有害无益。

10、给宝宝挤乳头、挑马牙。

实际情况是:容易让宝宝感染,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利。

总之,平平安安带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啊!

本文为清心无碍原创,手打不易,欢迎转发,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关注各种育儿理念,观察别人的育儿行为,好的育儿经验我们当然要学习,但错误的育儿经验就得学会辨认了。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刚生完孩子,就跟我吐槽了她遇到的错误的育儿行为

1、刚生产完,医院的护士竟然不让新生儿吃初乳,让给新生儿喂水和奶粉,说妈妈这时候没奶。

如果放在几年前,这个行为可能非常普遍,可是在母乳喂养逐渐被重视的今天,做为专业的医护人员,竟然还保留着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实在令人费解,难道他们的知识不更新么?

2、朋友的婆婆说宝宝宁可捂着也不能冻着,所以在室温26度的舒适情况下,依旧将宝宝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严实,说宝宝的手脚冰凉,怕是冻着了。

因为宝宝的心脏能力有限,到达手脚末端的血液会比较少,因此手脚冰凉是正常的,判断宝宝冷还是热的方法应该是摸宝宝的脖颈处,温热而不潮湿说明现在这个温度是合适的。

3、总是拿“你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吓唬孩子

很多大人在逗孩子的时候或者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总喜欢说“你妈妈不要你了,看你怎么办”,这时候你总能看到这个孩子惊恐的呆在那里,有的孩子会直接哇哇大哭,而那些大人则在旁边哈哈大笑。

大人的恶作剧对孩子来说一点都不好玩,简直就是充满了恶意。

4、大人聚会时候给宝宝尝白酒、香烟、喂食

之前在饭店吃饭,旁边的那桌人应该是亲戚聚餐,其中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宝宝,只见有一个大人用筷子蘸着白酒让宝宝尝,看到宝宝龇牙咧嘴的样子哈哈大笑,然后问宝宝好不好喝?要不要再喝一口,另一个大人直接拿了一根没有点着的香烟给宝宝,宝宝以为是什么好吃的,拿着香烟放进了嘴里,大人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令人费解的是,宝宝的妈妈并没有阻止一切,反而和大家一起笑的非常开心。

5、放任自己的孩子抢别人的玩具

我们小区的一个快3岁的小朋友总是抢别人的玩具,他的妈妈不但不制止反而让别的孩子把玩具让给自己孩子玩,有的家长看不过去,劝她管管自己孩子,她反驳说:我怕孩子长大以后被别人欺负,所以现在练习胆量。

敢抢玩具的孩子就是勇敢的孩子么?

6、自己嚼碎了食物再给宝宝吃

之前见过一个奶奶咬了一口苹果嚼碎以后吐出来再喂给宝宝吃的行为,我表示很震惊!虽然我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被喂食过的,但是确实不卫生,也不安全,大人口腔里的细菌也会传给宝宝。

时代在进步,育儿的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认为哪种育儿行为是自己不能容忍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第一条,故意教孩子直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公阿嬷的名字。一直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但孩子不懂事,很容易没大没小。我不介意孩子当我的面叫我的名字,但我介意他在外人面前,还是没有长幼之分,对长辈直呼其名。

第二条,孩子正在长身体,要多吃点肉。孩子的饮食关键是要合理均衡,才能满足身体发育所需的各项营养元素。上一代疼爱孙子可以理解,可一味纵容孩子挑自己喜欢的吃,会让孩子养成挑食的毛病。

第三条,在孩子面前骂人、讲别人坏话、诋毁他人。长辈们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但孩子是会有样学样的,他们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当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打骂,应该先从大人自己身上找问题。

第四条,孩子一吵一闹就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有的家长没什么耐心,手机、电视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就会放任孩子看电视、玩手机。这样孩子也不会打扰自己玩手机了。可孩子还小,盯着电子屏幕看太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电视和手机还容易让孩子沉迷。

第五条,故意跟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有些人是开玩笑,有些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不让说还说个不停。这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碰上这样的垃圾亲戚要坚决怼,毕竟都到这份上也不用顾及情面,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孩子重要。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很开心能回答这个错误育儿理念,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在生完孩子三个月假期一过就要重返学校上班,孩子就交给婆婆照顾。婆婆的刚过六十,年岁有点大,能给我带娃,很是感激,但经常在一个屋子里,仔细观察后,觉得婆婆很多的育儿观念都是错误的,我又有口难言,说多了怕影响婆婆情绪,不带了。如果有争吵怕老公在中间左右为难。不说,孩子更加受罪。

错误一、孩子自然睡觉,宝宝每天的精神很好,到晚上十点不睡觉,不过看孩子神情到点了在揉眼睛,有时候还大哭就是不肯睡。婆婆就当没有看见,任由她继续玩闹,还陪同一起玩,到晚上十二点,有时候一两点,孩子确实没有精力了,才自然睡着了。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育儿误区,以为孩子玩到自然睡着就好,将就着孩子。这真的好的吗?这种放任的坏处,孩子的作息时间全部打乱了,白天睡觉,晚上玩,没有正常规律的作息,导致孩子生长发育变慢,大人也是精疲力尽。我觉得还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点,用音乐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哄孩子上床睡觉。

错误二、帮孩子嚼食物。婆婆不会用辅食机,又担心怕孩子嚼不烂,卡住喉咙,于是就先嚼一遍,喂孩子。这种方法看着都恶心,何况大人口腔有很多细菌,小宝宝免疫力又不好,容易传染疾病,跟他讲过之后,直接回复我,我家三个孩子都是这样带过来的,身体都很健康,没生什么病啊,跟他讲新闻上面发生过的事情,当你没说过,依旧不改。

错误三,在孩子面前唠叨咆哮

孩子现在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每天都会出去玩,看见各种新鲜事物都想去碰一碰,摸一摸,有时候还会去搬动。婆婆不待见了,觉得出去拿了人家的玩具或者在超市里面拿了吃的,被人家说了之后,感觉没有面子,于是就大声的斥责孩子,孩子着实吓得不轻.。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跟孩子讲道理的,让他不要去拿人家的玩具,或者和其她小朋友合伙玩,交换着玩,多交新朋友。超市喜欢的东西可以先征求大人意见,可以买点话去柜台交钱了在拿走.

总之婆婆带孩子的观念很多都不科学,都是错误的。

不知有没有跟我一样经历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