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会对孩子性格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的性格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环境影响,不过在孩子0-3岁的关键时期,如果总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对小宝宝的性格形成肯定是有影响的。
朋友家的宝宝性格算不上内向,但是因为冬天确实比较冷,她自己说有时候懒得下来,可能连着好几天都不会下楼,整个冬天都是这样,过完冬天她明显发现孩子见了人很是陌生,总是往自己的身后躲。
妈妈长期一个人带大的孩子,孩子性格会比较内向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家中成员较多,孩子每天见到的人也比较多,相对来说,孩子看到陌生人不会特别害怕,可能还会主动打招呼。
相反,孩子从小只能看到妈妈,3从早到晚都是妈妈,很少能看到其他人,一旦看到陌生人孩子总是怕人。见到陌生的环境就会紧张不安,甚至哭泣。
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孩子会比较粘人粘人不一定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只是孩子对妈妈过于依赖。有位妈妈说,孩子一直是自己带的,孩子从来不要爷爷奶奶,自己想去上班,但是自己一走孩子就大哭大闹,这其实就是孩子过于依赖妈妈,一旦妈妈走开就开始焦虑,妈妈一个人带的孩子,很难接受突然更换其他养育者。
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孩子会十分的胆小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别人家小朋友主动和自家小朋友打招呼,自家孩子却总是不张口。别的小孩都是自来熟,一看到小朋友自己都能开始玩,自家宝宝再鼓励都不能主动去找小朋友玩。
很明显,孩子十分胆小,不管是对环境的适应还是对人的适应都特别的慢,有的孩子甚至看到陌生人会哭泣。
并不是所有妈妈一个人带孩子都会如此,只能说妈妈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一个人带孩子,妈妈们应该这样做:1.多带孩子和同龄人去玩,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2.妈妈应该多去走动,和其他妈妈们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3.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固定的玩伴,稳定的玩伴可以帮助孩子打开自己封闭的圈子。
4.多邀请小朋友去自己家玩。孩子在自己的地盘更容易放松,也更愿意去交流。
一个人带孩子最主要的是心态要好,妈妈的开朗也会影响到孩子,相反如果妈妈每天心情不好,孩子一样会深受影响!
宝妈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会对孩子性格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一个长期自己带俩孩子的全职妈妈,有些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大宝1岁左右,我就怀上了小宝,于是,从那时起,大宝基本上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宝临出生前,由于家庭原因,大宝更是长期跟着老人生活,而我就负责照顾小宝,直到小宝2岁,我才将大宝从爷爷奶奶家接回来自己带,而那时大宝已经4岁了。
虽然大宝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是大多数时间,大宝还是奶奶在带,爷爷除了做饭,基本上不带孩子。而奶奶又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带大宝出去玩的时候,奶奶觉得危险的东西不让大宝碰,不让大宝跟着其他小朋友跑,怕孩子摔倒,而且会严厉阻止大宝玩这个,玩那个,每次看见奶奶这样对大宝的时候,我都想阻止,但是却不好沟通,渐渐地,大宝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去尝试,变得胆小、不合群、没有耐心,没有一颗孩子应该有的好奇心。
后来,当小宝长大后,我自己也有能力带两个孩子了,将近4岁的时候,我将大宝接回了家,自己一个人带俩孩子。大宝和小宝在一起玩的时候,我能明显感受到俩孩子的不同:大宝胆小,不愿意尝试,小宝却什么都愿意去摸一摸,看一看;大宝做事没有耐心,遇到困难就哭闹,小宝会自己专心摸索,实在不知道的会主动找我询问;大宝好动,静不下来,做事三心二意,小宝在一件事上专注的时间更长......
俩宝的这些不同,让我意识到:一个孩子的性格习惯养成,跟带孩子的人是有很大关系的。
现在,我跟题主的情况差不多,一个人带俩孩子,宝爸每天早出晚归,只有周末才会陪孩子玩。所以,在我陪孩子的时间里,我会尽量带孩子们出去找小伙伴玩,鼓励孩子主动去交朋友,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尽量不主动帮助孩子解决,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家里,也让俩孩子自己玩,不参与俩孩子之间的争吵,我在家制定了一个规则:如果其中一个找我告状,两个人要一起接受惩罚。慢慢的,大宝也变了一些:更有耐心、也喜欢问为什么了......
所以,宝妈一个人带孩子时,虽然属于自己的时间有限,虽然有家务缠身,但是也尽量抽出时间去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不足,及时纠正,也随时改变自己的带娃方式,通过看书、网络资料等,学习一些育儿技巧和经验,相信,孩子的性格也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都胆小怯懦。全职妈妈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开朗自信。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宝妈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会对孩子性格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缺乏父爱,会更加渴望父爱,长期宝妈独自带孩子,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有个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到家看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爸爸这时已经很疲惫,也很烦躁。
“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
“儿子,这不应该是你问的问题。”
“可是我想知道,爸爸。”
“好吧好吧,我一小时赚20元。”
“那……爸爸,我可以跟你借9块钱吗?”
爸爸听了孩子的话有点生气,他烦躁地告诉孩子,爸爸已经很累了,不要再胡搅蛮缠了,赶紧睡觉去。
“我每天工作已经够辛苦了,不要再拿这些无聊的事来烦我。”爸爸气愤地说。
小男孩一脸委屈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爸爸开始对自己先前的态度感到不安。
“我刚才的话有点重了,这是9块钱,拿去吧。”
小男孩开心地从床上跳起身,然后从被子底下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零钞。
看到这情景,爸爸的火气又升腾上来了。“你不是有钱吗?干嘛还要借钱?”
“刚才……还差9块钱。”小男孩有点怯生生地回答。
“爸爸,我想让你陪陪我。我有20块钱了,可以买你一个小时吗?这就是现实孩子想得到的父爱,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这个层次的感悟的。
对于孩子的成长,爸爸妈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说妈妈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女性的照顾也容易培养孩子的善良与细腻,那么爸爸的陪伴可以给孩子独立、坚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面对挫折的乐观性等,虽然不绝对,但大致可以互补男女性格的不同。
养不教,父之过,这个古训就道出了父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一个长期呆楼上,缺乏社会人的接触,对于宝宝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都也会受到影响。
必须要调整,多带孩子出去参加活动、户外走走,宝爸工作固然忙,也尽量抽时间视频电话,录好故事陪伴孩子入睡,节假日有时间就多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等等哦!
孩子虽小,但是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等孩子拿出零花钱买大人的时间,我们就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时间花在哪里了呢?值不值?
宝妈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会对孩子性格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也是长期自己带宝宝。孩子1岁多的时候带回老家,看到陌生人就害怕,特别是看到男士都不敢抬头看。当时马上觉得自己带孩子有问题。自己是个内向妈妈,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如果能在家呆着就尽量在家呆着。所以导致孩子如此怕生。我尽最大努力改变了生活习惯。
带孩子出去玩耍夏天的时候每天带孩子出去玩,在小区跟其他小朋友玩,可能孩子太小,对小朋友不感兴趣。我就带她坐公交车,宝宝特别喜欢坐公交车,坐一阵再换乘下一辆。经常带她去海边玩,她喜欢玩水,玩沙子,城堡。可以脱鞋感受沙子的那种细密的感觉。秋天带宝宝去公园,植物园。带孩子捡落叶,回来玩树叶贴画。冬天因为天冷出去的少,小区里几乎看不到小朋友。每次下雪,陪她出去堆雪人。回来时再带一小桶雪继续在家玩。
几乎每个星期天会带她回乡下姥姥家,那里有山有水。大自然是最好的游玩场所,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及“自然缺失症”,即现在的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大自然能给孩子开阔的视野,完全原始单纯的快乐。带孩子去爬山,挖野菜,捡树枝,摘山楂,板栗,看虫子,玩泥巴等。每一项对孩子都有无穷的吸引力。
平时有时间我都会到妹妹家去或让妹妹带孩子来我们家。让宝宝对身边更多的亲人产生安全依恋,对宝宝来说就不会将注意力全部用在妈妈一人身上。让宝宝和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多接触,多创造机会一起玩耍。
爸爸带来的快乐宝宝的生活中绝对不能缺失了爸爸(即丧偶式育儿)。专家指出父亲缺失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脾气暴躁,还有可能变得攻击性强。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分别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相较于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妈妈,爸爸的动手能力更强。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探索欲,想象力和创造性,动手实践能力越强,越能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以前我忽视了宝爸的作用,觉得宝爸的教育理念不如自己。现在我会在爸爸在家的时候(下班回家,休息日等)把孩子全权交给他带,给他和孩子一起快乐玩耍的时间。我发现宝爸给孩子带来的都是刺激性比较强的快乐。比如爸爸会让孩子骑大马,孩子特别喜欢“中途摔下马”,每次都是哈哈大笑。爸爸把自己半躺给宝宝当滑梯。趴在床前让孩子“爬山”。每次宝宝都玩的气喘吁吁。《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写道:大多数父母都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做好自己全职妈妈一定不要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将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孩子。让自己保持快乐健康的心态,多读书,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终要离开自己。作为全职妈妈也要精神独立,经济独立。无论宝爸能不能挣钱养活一家人,都要做到离开谁你都会自信快乐的生活。这种信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我家宝宝现在2岁多了,活泼开朗。
宝妈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会对孩子性格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我的体会告诉你,妈妈一个人长期带孩子,爸爸又上班陪孩子时间太少,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的影响很大,孩子会胆小、怯懦、怕生,并且在社交方面很欠缺。
我就一直一个人带女儿,因为住的6楼,上下楼也不太方便,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家里的,特别是冬天冷,女儿身体差,爱生病,经常都是好些天不出门的。呆家里,爸爸上班了,孩子面对的就是我一个人,总是喜欢粘着我和我玩,往往弄的我什么都干不了。
可能我这个人性格也不善社交,带孩子出去玩也不大会和人互动,孩子也因为出去少而不懂得怎么和别的小朋友玩。我每次看女儿都是很想和别人玩,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而且特别胆小,有些孩子比她小的,调皮捣蛋的,她都看上去有些畏惧。为此,我看着心里特别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这种情况。小区院子人见我女儿这样,都让我多带孩子出来玩,多接触人,慢慢孩子就会适应的。
我心里后悔的呀,后悔自己带孩子出去的太少,把孩子性格变的如此内向胆怯,不善交流。我决心改变自己,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和别的小朋友一块玩,多去人多的地方练习孩子的适应能力。现在女儿快4岁了,再加上去年上幼儿园了,变的比从前好了很多。记得刚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说,她问女儿话女儿头扭向一边,根本就不愿开口,也不吃饭,也不玩,就那样呆坐着一天,我很着急。后来,慢慢的老师告诉我女儿变化了,也会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了,也大方开朗了不少,但相对于那些活泼外向的孩子,她还是有些羞涩内向。这就是我的失败之处,我觉得很愧对女儿。
所以,我想告诉和我情况相似的宝妈,干万不能再重蹈我的复辙了,赶紧行动起来,多带孩子出门锻炼,别让自己后悔,别影响了孩子!
宝妈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会对孩子性格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先列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老同学A她是一位全职妈妈,在结婚生孩子之前是一家企业的财务总监,老公是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典型的高收入家庭,在怀上孩子后,她做起了全职妈妈,从孩子出生到现在9岁多,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老公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出差,平时跟我们聚会也基本见不到,所以,孩子主要是她在照料陪伴。
她是一个性格很要强的人,对育儿方面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孩子的智力训练、潜能挖掘、敏感期训练等方面,在她儿子身上做了很多尝试,而且,她的执行力和毅力很强,坚持每天给孩子听音乐,陪伴聊天,亲子阅读,玩智力游戏。这样的投入带来的效果是这个孩子的智力发育明显超过同龄的孩子,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刚满2岁,就能够背诵200多首古诗词,记忆力、触觉、听觉等感官能力特别敏锐,5岁开始学钢琴,4、5个月的时间修完别的孩子至少需要3、4年才能学完的课程,6岁参加洲际性的儿童钢琴比赛获奖,7岁改学小提琴,现在师从一位大师级的教授学了一年多了,被这位教授说捡到宝贝了,强烈建议这个孩子走专业的路线,孩子的领悟力很强,一些非常复杂的指法,很多人要练很多年到成年之后才能领悟掌握的技巧,这个孩子几分钟就学会了,目前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主攻小提琴和钢琴,为将来直接考国外的音乐学院做准备。
这个孩子能有今天的水平,离不开老同学的悉心培养,但是,独自带孩子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她儿子是个动力十足的小男孩,从小就像永动机一样,只要醒着的时候就到处跑、跳,根本停不下来,不是这摸一摸,就是那里碰一下,只有练琴的时候能够安静下来。有几次到我们家来做客,不停的从沙发跳到地上又跳回沙发,来回的跑,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家长投诉,现在上了小学三年级了,过年的时候聚会,看到这个孩子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这样的问题,跟父亲在养育过程中的角色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更关注纪律、规则意识、自律性、自觉性、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而他妈妈在这些方面关注的太少,对孩子比较纵容,缺少了足够的约束,这段时间孩子迷上了玩手机游戏,也令他妈妈头痛不已。
案例二:朋友B她跟我们家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大儿子跟我女儿是同班同学,两家关系非常的熟悉。她从大儿子出生后就一直是全职妈妈,后来又生了小儿子,在家带了12年的孩子了,老公开公司经常出差,所以,养育陪伴两个儿子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她是个性格开朗的人,整天笑呵呵的,很有礼貌,乐于助人,跟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同学不同,这位朋友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她教育儿子很注重道德、礼仪、规则意识的培养,因此她儿子表现的很有礼貌、很懂事、很贴心,平时会帮妈妈干活,学习成绩也不错。
但是这个孩子相比于一些同龄的男孩而言,过于文弱了一些,虽然他妈妈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让他去学习打篮球,但是孩子在对抗意识、果敢、刚毅、体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明显的差一些。
而我女儿因为经常锻炼身体,练跆拳道、跑步,有时候两个孩子打闹到一起,小男孩都力量都还不如我女儿强壮。
一个人长期带孩子,会有哪些影响呢?客观的说,相比于夫妻俩共同养育陪伴孩子来说,一个人带孩子,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方面确实更容易造成一些影响。
一、爸爸缺席对孩子的养育陪伴工作,会导致孩子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中长大,父子关系容易淡漠,青春期更容易出现逆反等问题,此外,父爱的缺失,有可能导致孩子长大成人后寻找替代情感,尤其是女儿容易随意找一些年龄大的或者人品不好的男朋友和丈夫。
二、缺少了爸爸的参与,对影响到孩子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能力培养,妈妈总是比较柔弱的,胆量偏小,而爸爸往往会更愿意带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和挑战,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训练孩子的胆量,培养自信心。
三、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在自律性、规则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会表现的更出色一些,更勇敢、性格更外向,运动能力也会更强。
因此,如果有条件,应该尽力的让父亲参与到养育工作中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投入!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