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养成了很多陋习呢?

的确如此,从我自己身边的案例来看,如果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父母很少管,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的确很多。

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身上最常出现的不良习惯

第一,吃饭都是跑着喂,孩子自立能力差,还喜欢挑食。

老人带孩子总怕孩子饿着,所以孩子自己吃饭老人会觉得孩子吃的太慢,吃的太少,干脆自己喂,不吃也要追着喂。长此以往,孩子根本不好好吃饭,边玩边吃,还是老人在身后追着。

第二,老人带大的孩子生活习惯都不太好。吃糖,喝饮料,吃零食,只要孩子愿意,老人是尽量满足。堂哥家的孩子就是从小喝饮料,家里零食从来不断。

第三,老人带大的孩子规则感都比较差,因为老人比较溺爱,很少严厉的管教。比如亲戚家的孩子在我家里吃饭直接蹲到了桌子上,结果爷爷在一边说着,孩子被惯的没电样子,但是家里没有一个人把孩子抱下去。

第四点,老人带大的孩子学习自理能力会比较差。我们常说人老了就变得慈祥了,可能真的是这样,老人带孩子,恨不得所有东西都帮助孩子收拾好,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学后就变得丢三落四,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隔代教育的问题多是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们说父母带孩子更严厉,老人带孩子更宠溺。这是因为真的是隔代亲,老人对孩子的行为会更宽容。

其次,老人精力有限,所以很多事情不像年轻的父母可以盯着孩子,为了更加省事,当然是怎样简单怎样来了。

比如孩子自己不好好吃饭,等起来多麻烦,干脆喂吧!孩子要看电视,看电视孩子就能安静一会,那就看吧!

第三,很多老人还是沿用教育子女的方法,但是今天的时代已经不同了,很多教育方式并不合适,比如孩子乖了就给糖吃,不乖就打。所以导致很多孩子没有教育好!

隔代教育的确有很多问题,但是很多情况下隔代教育都是无奈之举,因为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主动缺席的,所以只能让爷爷奶奶来照顾。

所以说,作为父母我们永远是孩子的主要负责人,任何时候教育的问题都不要扔给爷爷奶奶!

为什么有些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养成了很多陋习呢?

隔代教育成了现在家庭教育的绊脚石,很多孩子教育的失败,可以说隔代教育功不可没。尽管这样,很多老人仍然不承认自己在对孙辈的教育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是把孙辈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归咎到儿女身上,大有蛮不讲理的架式。

第一,老人的传统观念以包办为主,心甘情愿为儿孙当牛做马,却不考虑培养他们做人的问题。

如果你亲自做一项社会调查,就走访家有老人参与照料孙辈,或者代替儿女教育孙辈的家庭,你会发现很多老人根本没有什么教育的理念,只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保姆。如果光做保姆到是没什么,只要老人愿意干,不嫌累就干吧。但是偏偏把孙辈自己能做的事也给越位包办了,结果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老人们还非常有理呢,说什么孩子还小,大了就会了,大了就懂事了。可是大了就一定能有改观吗?无数问题孩子成长案例都能证明老人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

第二,虽然很多老人把自己儿女教育培养成材了,但是在孙辈教育上完全颠覆了他们以往的教育理念与管教方法。

很多老人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确实做的不错,把儿女教育培养成材了,但是沦到教育孙辈子,他们身上处处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隔辈亲”,很难看到他们当年教育儿女的理智。如他们常会颠倒黑白是非,如说什么,当然我们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们吃了很多苦,现在绝不能让孙辈们再吃苦了。瞧,就一个不允许孙辈吃苦,就开始无原则地溺爱,无底线地纵容。结果让孙辈连父母的管教都中遵从,更不要让孩子尊重老人了。而老人还满不再乎呢,在他们眼里孙辈什么样的表现都是好的。

第三,因为老人们参与孙辈的养育太多,结果导致儿女们被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育儿责任。

我多年从事家庭教育,最到最多的便是一些妈妈们的诉苦,原本教育孩子是自己这个当妈妈的责任,可是家里有老人偏偏就干预太多,有时两代人就为孩子的教育不断产生矛盾和冲突,老人认为儿媳妇与自己产生分歧就是大不敬或不孝,儿媳妇认为婆婆太不明事理,无理搅三分。再看孩子的爸爸,夹在两个女人中间,偏向谁一方,都会让矛盾更加激化。于是孩子爸爸首先当了逃兵,接下来孩子妈妈没办法改变婆婆的错误做法,又不想把老人气出个好歹,也当了逃兵,试想孩子教育完全被老人接管了,能教育好吗?

第四,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老人们因为丧失理智而害了孙辈,导致难于管教。

很多家庭里,在幼儿期恰好是培养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最佳时期,但是有老人的溺爱与纵容,让孙辈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现在很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极差,上课坐不住,不听课,干扰同学,破坏课堂纪律,不愿意写课外作业,和同学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等,其实都是学前教育这块因为老人们缺乏理智,越位干扰埋下的隐患。当然这里如果家里没有老人的,年轻父母如果不懂家庭教育,同样会让孩子坏习惯较多,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看到。

第五,如果老在孙辈进入小学三年级后,还把持管教权不放,很容易毁掉孙辈学业。

我这些年做了大量的问题孩子的个案,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找到隔代教育的问题根源。这说明隔代教育的渗透性太强了,强到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学业程度,而老人们却对此毫无所知。为了能重整家庭环境,重建家庭秩序,减少隔代教育的阻碍与干扰,我一般都建议能与老人分开生活最好,这样年轻父母就可以不必让孩子在管教上逃避。通过重建家庭规则,明确父母管教责任,落实孩子好习惯好品质培养,夫妻既做好分工,又做好配合,不需要多,有二三个月就能重新让孩子进入良性的成长阶段。但是如果老人始终不撒手,又不能和儿女分开生活,不用多,孩子三年级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毁掉其学业了。

结束语:上面我所总结的几点,并不是指全部老人,而是指大部分,请注意是大部分。如果家长想让孩子不被坏习惯影响了正常的成长教育,那我建议你做一个有主见之人。就如在我的家里,当孩子进入一年级后,我发现父母隔代教育问题太多,我便背着被父母骂的风险和老人分开生活了,这种彼此的隔阂直到五年后才消除。通过我的正面培养和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行,孩子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爷爷奶奶面前时,他们终于认可我当初的做法是正确的,从此矛盾也就化解了。

为什么有些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养成了很多陋习呢?

隔代亲所至。

对孙辈们。

含在嘴里怕化了。

抱在怀里怕摔了。

喜欢得出神入化,痴迷沉醉,无以复加。

既惯又溺再纵。

好好的孙辈们。

在异化的爱中。

失德失能。

最终成为。

家庭的累赘。

社会的祸害。

故,一宠害数代。

#凌远长著#

为什么有些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养成了很多陋习呢?

我的感觉是,时代进步了,老人们的思想还是停滞不前,用的还是老一套的模版,不愿意接受新兴事物和观念。 具体有几点:

一、老人过于溺爱孩子,以至于孩子有点任性。

二、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时候刷牙有时候不刷了。

三、孩子不爱看书,因为老人老花的原因,基本上不读书看报了,而且也很少给孩子念书,所以孩子只知道玩,不喜欢看书。

四、普通话。尽管我家孩子的姥姥以前做过一段时间老师,但是太久远,年代太早,普通话会说但是很不标准的。所以孩子说话也基本上家乡话。不过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直截了当的指出问题的时候,会遭遇到老人的抗议甚至怒骂。

所以我们要想解决问题,需要用委婉一些的方式跟老人聊一聊,要和老人达成共识,我们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当然,前提需要尊重老人的思想和心态,千万不能让老人感到自己不被需要了。

为什么有些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养成了很多陋习呢?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乐意让老人帮带孩子,因为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总是会养成一些坏习惯,比如不讲礼貌,不讲卫生,懒惰等等。一旦养成这些坏习惯就不容易改变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隔辈亲是多少年来的中国传统,老一辈对孙辈儿自然是宠爱得不得了,有什么要求都会极力满足。而且对于不恰当的生活习惯也不会过多的去帮她纠正,只会任其发展,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更愿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但是隔代教育也有一些好处。我认为孩子会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得到及时的满足,这种幸福感也是很珍贵的。所以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把孩子交给老人帮带,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父母亲力亲为,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为什么有些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养成了很多陋习呢?

调查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家庭教育中参与隔代教育的老人占总数量的66.47%,有一项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的社会调研显示有58%的老年人在协助教养孙辈,在学前教育阶段,这一比例更高,3-6岁幼儿中老年人抚养的占65%-87%。

隔代教育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民主理解型四种,但是不得不说,题主遇到的一定不是质量最高的民主理解型,多半是前三种有问题的模式。

我们来针对性具体分析一下隔代教育的优劣势。

优势:

①祖辈有耐心、更宽容

②祖辈有经时间验证的智慧和才能

③祖辈有培育子女的经验

劣势:

①祖辈与父辈的观念差异很多时候,隔代教育是父辈和祖辈战场在孙辈教育领域的延续。当时未妥善解决的差异会在这个战场重新出现。同时,祖辈有强烈的慈幼心理,对孙辈很容易形成过度关怀和保护。但是必须看到,这些情况存在知识、观念和经验与当下时代背景脱节的情况。随着学习能力的下降,局限性势必更加严重。

②祖辈的经验主义影响“重养轻教”“重满足轻管束”等现象对孙辈的教育难免片面,陈旧的“过来人”心理没有任何成长,殊不知在过去能“过得来”的办法在现在未必“过得来”。

③隔辈的过度溺爱祖辈与父辈相比,更加溺爱孩子,她们自愿为孩子包办全部的事务并予取予求,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和社会交往极为不利,对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有影响。孩子在这类环境下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识导致儿童在同伴和复杂社会时,简单沿用小王子模式,以至于处处碰壁。

隔代教育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能够减轻父辈家长的负担,促进家庭关系和谐,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并驾齐驱完全可以达到要求,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二者如何完成有效沟通和衔接。

毕竟在孩子眼里,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好,本身就是父母职责缺失的表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