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条件不好,打算把宝宝放回老家去带,等到一岁半在接回身边,这样对孩子有影响吗?
把孩子放回老家,一岁半在接,孩子肯定是有影响的。我朋友的孩子就是在老家姥姥带的,因为奶奶不给看,现在孩子四岁多,孩子的性格就特别胆小。
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三岁前,需要通过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来建立安全感,只有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能去探索这个世界。
所以,如果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孩子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胆小,内向,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朋友家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别的小朋友抢了自己的玩具,从来都是不吭声,老师训斥了孩子,也很少和妈妈讲。特别听老师的话,别人欺负她也不会还手。
其次,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开口说话可能比较迟。身边一位朋友,儿子四岁了该不会说话,带去医院看,医生说没事。原来是孩子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耳背,很少说话,没有交流的对象,孩子四岁了都不会说话。
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半年多,孩子马上就学会了说话。
第三,孩子比较缺爱,缺爱的孩子喜欢获得更多的关注,为了获得更多关注,会养成孩子爱发脾气,或者性子比较古怪。
朋友的女儿就是这样,从小没在妈妈身边,孩子平时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容易发脾气,生气。因为孩子的情绪可以获得更多关注,所以这成为孩子选择让妈妈看见自己的方式。
所以说,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种影响对于孩子,可能是一辈子的!
家里条件不好,打算把宝宝放回老家去带,等到一岁半在接回身边,这样对孩子有影响吗?
肯定会有影响。比如说,我儿子断奶的时候离开我三天,再见到我的时候就很生疏。直到过了几天才好,但那几天就时时刻刻要我抱着,怕我再消失。而且从那时候起他会害怕黑,还会害怕汽车的鸣笛声。
不过为了生活有些选择是不得不的。我有个同事,她女儿就在老家由婆婆照顾。她会每天早上起来发语音。“宝贝,妈妈起床了,你起床了吗?妈妈现在准备上班了”。孩子醒了后,奶奶会放给孩子听。中午吃饭的时候会发视频,跟孩子一起吃饭。下午下班的时候在路上,发短视频,大概意思是“妈妈下班了,看,这就是妈妈工作的地方”。也是孩子或者奶奶有时间的时候会看。晚上在孩子睡觉之前再和孩子视频。而且她女儿说话挺早的,刚两岁的时候就可以给她讲故事了。她女儿说想妈妈,她奶奶说“妈妈现在在工作,很忙。那你给妈妈讲个故事吧,妈妈忙完就能听了”。然后她女儿会给她讲故事。所以她和女儿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她也是只要有时间就赶紧回乡下去看孩子。
我当时认识她的时候,就觉得二十一世纪了,距离有时候真的不是问题了。关键是看父母的心到底在孩子身上不。有许多父母打着挣钱的名义,对孩子不闻不问,然后又到处说自己的无奈。而且这个女孩的奶奶做的也很好,并没嫌儿媳妇烦也没有会吃孩子的醋更没有在孩子面前讲妈妈坏话。
写了这么多字,就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一个孩子都是落在凡间的天使,他们值得我们用心去爱。
家里条件不好,打算把宝宝放回老家去带,等到一岁半在接回身边,这样对孩子有影响吗?
家里条件不好,或者因为工作等原因,不具备自己带孩子的条件,只能将年幼的孩子放回老家交给老人照管。这样的情况,在当下的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分享几个我身边的案例。
一位前同事男同事两口子都是外省的,男方的父母都不在了,女方父母的口音特别重,不会说普通话,同事跟他丈母娘对话都很难听懂的那种,因为女方还有哥哥,老丈人还没退休,丈母娘要帮哥哥照顾孩子,而且也不习惯广东的生活。两口子因为工作太忙,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自己照顾孩子没办法,在孩子生下大概4个月大的时候,媳妇休完产假之前,就将孩子送回了女方父母家照顾,两口子只能逢年过节回去看一下孩子。孩子跟着外公外婆时间长了,一口的方言,普通话不会说不会听,3岁的时候接了回来开始跟同事两口子一起生活,送去上幼儿园,很不习惯,对爸爸妈妈的情感、反应很一般,经常闹着要外公外婆,而且因为老人对孩子宠的太厉害,养成了一些娇生惯养的习惯,比如吃饭还要喂,在幼儿园喜欢打人,不满足要求就躺在地上打滚、哭,这些问题纠正起来特别费力。
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她父母很早就出来打工了,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带着她一起,所以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一直是奶奶陪伴着,父母只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够回去看望她们,朋友跟她父母的感情很生疏,没有什么交流的话题,但是跟奶奶的关系特别好,几年前她奶奶走了,朋友大哭一场,以前还算比较开朗的一个人,像变了一个样子,话也少了。
我跟她聊过这个话题,她说从小就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没有共同的经历和话题,待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很尴尬,所以索性就少说话,也没有太多亲情的感觉。
元宝的经历我们家元宝先在2岁8个月了,一直是我们自己带着,之前就发生过几次状况。一次是孩子大概1岁2、3个月的时候,妈妈需要出去培训两天,孩子由我来负责照顾,晚上没有见到妈妈,使劲的哭闹,折腾到很晚都不睡觉,等第二天晚上妈妈回来之后,孩子一直黏着妈妈让妈妈抱着,不给抱就哭,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三天。
后来在元宝1岁半的时候,我辞职回家开始全职带孩子,孩子跟我的感情也很亲密了,到去年底的时候,因为家里出了一些变故,需要回老家三天,孩子由妈妈带着,晚上我跟孩子视频的时候,小家伙会在视频里面哭着要爸爸,要我回去陪他睡觉,陪他玩,那种感觉真的特别扎心。
孩子对妈妈有天然的依恋情绪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情绪一定是很强烈的,从十月怀胎开始,到生下来之后的月子里面,整个母乳喂养期,蹒跚学步,妈妈能够给孩子一种天然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在孩子的眼里,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发展,孩子到了3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产生社交的需求,同时,大多数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了。这种时候,孩子会开始尝试跟同龄的小朋友进行互动、建立友情,关注的焦点会慢慢的转移到小伙伴的身上,不过,在孩子需要安抚的时候,妈妈仍然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3岁之前的孩子,对于妈妈的需求最为强烈,这段时期,如果妈妈缺席孩子的成长和日常生活,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把孩子放回老家交给老人,一定是有弊端的3岁以内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妈妈的爱、关怀和陪伴,3岁以内缺少母亲陪伴的孩子,情感连接不足,长大以后会存在安全感缺失、寻找母爱替代、感情淡薄等问题。
3-6岁的孩子,是性格、品行、习惯、价值观、行为规范、规则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父母在身边言传身教、做出及时的指引和纠正,孩子很大概率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人生道路。
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老人帮忙照料,老人养孩子总是习惯娇惯、让步,不舍得立规矩,只要孩子哭闹,基本上都是对孩子让步的多,导致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缺乏挫折教育,没有规则意识。
老人对于育儿大多没有什么意识,基本上都是遵循五不原则:不饿着、不冻着、不缺觉、不生病受伤、不闹事。对孩子各种娇宠,衍生出很多问题。
现实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做法,只能想办法增进亲子感情对于很多外出打工的家庭而言,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往往是现实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很无奈。
那么,要避免出现老人独自照顾孩子的种种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尽量改善。
一、有条件的话,尽量让老人一起生活,老人帮忙带孩子,自己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可以照料孩子,培养亲子感情。
二、如果没条件一起生活,那么最好能够较为频繁的回去探视孩子,跟孩子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孩子知道,你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三、现在的网络很方便,可以经常视频的方式跟孩子互动,让孩子对你保持熟悉感和亲切感。
四、跟老人沟通好养育孩子的注意事项和原则,经常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向,及时的跟老人沟通意见。
做好这几点,将来你把孩子接回来一起住,面临的问题会小很多,孩子也会更亲你的!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家里条件不好,打算把宝宝放回老家去带,等到一岁半在接回身边,这样对孩子有影响吗?
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几乎没有影响。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爷爷奶奶都带不好孩子,事实上在今天的农村,很大一部分孩子仍然是放在老家爷爷奶奶带。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的孩子。其次即使是父母带,如果碰到特别溺爱孩子的也未必能带出优秀的孩子。
我认为影响不大的原因在于题主的一个前提:即幼儿园时期再接回来,幼儿园再晚也在四岁左右,这个时候小孩纵使有些不是特别好的习惯,纠正起来也不是太困难,反而我觉得如果一直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如果一旦有些不是特别好的习惯,做父母的习以为常纠正起来反而更困难。
我家倆大爷从出生一直到今年七月份才跟我在一起,以前从未有过接触,经过我一个月的陪伴一个月的纠正我认为不好的习惯,现在上幼儿园,无论哪方面都正常的很,不比别人家的小孩差。
我不知道那些说有影响的人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亲子关系还是自己带的更细心,孩子更健康? 毕竟放在老家带并不是与世隔绝,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交通又便利,尽管没有朝夕相处,但亲情完全不会被割裂。照顾他们的也不是外人,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在细心周到方面,比年轻人不会更差。
家里条件不好,打算把宝宝放回老家去带,等到一岁半在接回身边,这样对孩子有影响吗?
单从孩子来说,肯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啊!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不成为留守儿童,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打算。
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相信这个社会没有哪个妈妈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放回老家的。只是,生活所迫,妈妈不得不这样做而已。
如果不得不将孩子送回老家,也不用太担心,毕竟孩子奶奶和爷爷也是同样爱孩子的,至少在吃穿方面不会亏待孩子。至于教育,那就暂时别考虑了吧。
好在,你打算在孩子一岁多就把孩子接过来,孩子的教育最重要两三岁时候,所以应该不耽搁培养孩子。只是,孩子刚开始可能会和你不亲,你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和孩子培养感情。
家里条件不好,打算把宝宝放回老家去带,等到一岁半在接回身边,这样对孩子有影响吗?
说一件我自己的事。我儿子生下来就特别乖,睡着了立马放下也不闹。继续睡,但是我孩子三个多月时。我有几天连续几天出门去,都是早上起来喂奶他睡着了我就走了,前一天晚上我会给他说。妈妈明天要干嘛。我那几天早上走下午或者晚上回来,他奶奶在家看着,连续三天以后。突然睡觉就放不下了,抱着睡着,准备放床上,屁股才挨着,就哭了,连续放好几次还是哭,必须等他彻底睡熟了不知道了才放得下,此后我基本很少出门,大概过了一周多,他又恢复以往了,随时就可以放下,也不哭了。我想是那几天他醒来找不到妈妈了,连续几天宝宝没有安全感了。害怕睡着妈妈就不见了。吓得睡觉都很警惕。我也挺心疼的。我觉得孩子虽然不会表达,或许我们觉得他不懂。其实他们自己心里是清楚的,谁是爸爸,谁是妈妈,经常不在爸爸妈妈身边,孩子确实会没有安全感。小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还有一次,我老公也是在他三个月出差了四天。从他生下来,他爸爸就每天下班逗他抱他,那几天他爸不在,宝宝就晚上不睡觉,熬到很晚。感觉在等他爸爸。我和宝宝说。爸爸出差了。过几天回来和他玩。让他乖乖睡觉。过一会就睡着了。但是那几天特别不开心。没怎么笑过,也不啊啊哦哦说话。后来他爸一进门,他就开心的不行。又开始啊啊哦哦说话也咯咯笑。我觉得孩子确实是有感应的,不能因为他小,就觉得不懂,其他人是代替不了爸爸妈妈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