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宝宝第几个月适合去外面晒太阳?

宝宝几个月开始可以晒太阳?我记得我女儿是2个多月的时候,那时候是冬天,有一天太阳特别好,没有风,就抱着我女儿站在老家的房檐底下,晒了晒后脑勺。

在孩子月子里,我们从来没有出去晒过太阳,不过42天做儿保的时候,医生说要多多晒太阳,我说月子里太小了吧!结果直接被以上驳回,医生的说法是,只要室外没有风,阳光比较充足都可以带孩子晒太阳,哪怕是月子里的新生儿。

新生儿怎样来晒太阳

1.晒太阳的时间每天早上10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这两个时段,太阳不会太毒辣,如果是夏天,时间当然还可以向后推,视具体情况而定。

2.晒太阳最好的时间应该是春秋,无风的日子,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所以夏天和冬天就要挑时间。

3.不要直接站在太阳底下来晒,可以站在斑驳的树荫下,或者房檐底下,刚开始几天,不需要晒太长时间,每天5分钟即可,时间逐渐增加,从5分钟,到10分钟,15分钟直到20分钟,孩子的脸和头部不要不要直接晒太阳。

4.不要裸露孩子的大面积皮肤来晒,可以从脚尖、手指等地方开始,逐渐增加裸露的皮肤,腿、胳膊直到背部。

5.如果把孩子包裹的很严实,隔着衣服去晒,这样是完全没有作用。

新生儿晒太阳的好处

第一,太阳中的红外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质;

第二,来自紫外线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人的身体是无法自己合成的。

第三,紫外线还能够刺激脊髓的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防止贫血。

新生儿出生2周后就可以抱出门晒太阳了,只要方法用正确,新生儿都可以晒太阳。最好的做法就是打开窗户,让太阳可以透过窗纱,照在孩子的身上。每天晒上1-2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宝宝第几个月适合去外面晒太阳?

感谢邀请,我这个具体给你讲解一下关于宝宝晒太阳的事情。

多大可以带宝宝外出晒太阳?

一般健康的婴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出生3-4周的宝宝就可以带到户外晒太阳。

晒太阳有讲究,怎么晒太阳呢?

1、室内隔着玻璃晒没有用

研究表明隔着玻璃测试,紫外线透过不足50%。若到距窗口4米处,则紫外线不足室外的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理,隔着衣服晒太阳也起不到促进身体合成维D的效果。所以在家里晒太阳,最好不要隔着玻璃、纱窗晒;

2、不能直接爆晒宝宝的头部、脸部等

虽然说阳光可以合成维D,但婴儿的视网膜细胞和视神经尚未发育完全,还很脆弱,阳光直射可能有损伤。

所以不要爆晒宝宝的头部、脸部、眼睛等皮肤,另外在保证暖和的喝太阳不大的前提下,让宝宝的手、脚以及能露的地方尽量露出来,因为阳光要晒到裸露的皮肤才有效合成维生素D3;

3、做好防晒、防护等措施

要做好防晒措施,可以给宝宝戴个遮阳帽,不要让刺激的阳光直接晒到眼睛和头部;另外晒太阳的地点,远离粉尘、花粉、毛发等地点;

4、晒太阳时间不能太长

由于小宝宝皮肤娇嫩,且富含水分和滋润性油脂,日晒时间长了很可能造成低温晒伤或者脱水,并且因为宝宝体温中枢未发育完善,如果裹着被子晒,或者穿的衣物太多,还可能造成体温上升。

所以一般刚开始晒太阳,时间要短,不能太长,然后再慢慢增加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如果太阳太大,可以在阴凉处晒;

5、晒后涂抹润肤霜

晒完后给宝宝多喝点母乳或奶粉补充水分,然后擦点婴儿专用的润肤霜,要记得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芝士妈妈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母婴健康管理平台。更多最新孕产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如果有孕产和育儿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私信我帮你解答。

新生儿宝宝第几个月适合去外面晒太阳?

  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对人体大有裨益,而对于新生儿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能够帮宝宝合成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还能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那么,新生儿多久可以晒太阳?

  从科学上讲,新生儿多久可以晒太阳并没有非常准确严格的时间表,一般宝宝出生3—4周后的婴儿,可以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些部位,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阴凉处或戴遮阳。一般新生儿晒太阳的顺序是:

  1、最初的两三天,可从脚尖晒到膝盖,约5—10分钟即可。

  2、然后可扩大晒的范围,从膝盖扩大到腿根部。

  3、除去尿布,可连续二三天都晒到肚脐,时间约15—20分。

  4、最后可增加晒背部约30分钟。

  晒太阳时新生儿如果流汗,要用毛巾擦净,再喂些白开水或果汁,以补充水分。小儿晒太阳的时间最好在早上9—10点及下午的4点左右为宜。

  那么,新生儿晒太阳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纱窗或穿着衣服晒太阳,紫外线的效果会减少30% 以上。

  2、空腹及早餐后1小时内不宜晒太阳。

  3、有佝偻病症状或从未服过鱼肝油、钙片的宝宝,不适宜晒太阳。最好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段时间后,再接受日光照射。

  4、晒太阳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脸部及眼睛。

  5、不要总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晒太阳,因为小车位置比较低,不仅容易接触地面的废气尘土,而且地面上的阳光反射比较强,对宝宝不好,建议妈妈们将宝宝抱起来晒太阳。

  6、不管哪个季节,最忌晒太阳的时间是12时至16时这段时间,因为这个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新生儿宝宝第几个月适合去外面晒太阳?

一岁前的宝宝不建议晒太阳。只建议满月后到树荫下享受下星星点点的太阳。或者户外阴凉处玩一下,而一岁后的儿童出门晒太阳也要做好防护。

主要原因如下:

相对于晒太阳的好处: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而晒太阳的坏处和隐患可能会更多。

1、灼伤皮肤

不少人去海边玩的话,不注意防护很多人整个皮肤都会晒得长水泡,

2、晶状体白内障

晒太阳也是白内障的高发因素之一,

3、皮肤问题

紫外线是皮肤癌的高发因素,特别是在白种人群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见于户外工作经常被晒到的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1、少量量紫外线对宝宝是有益的,因为可以产生维生素d。

2、儿童期老是晒太阳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3、儿童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特别脆弱,比如说孩子的晶状体,比如说孩子的皮肤,防护能力都非常的差,所以建议12个月以下的婴儿一直待在阴凉处。

而晒太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宝宝获取维生素d,而但是我国建议在两岁以前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到800个国际单位,所以不需要用伤害皮肤和眼睛的方法来获取维生素d.

孩子也不可能为了不晒太阳不出门,但是我们可以做好防护:

1、一岁以下的,在树荫下或者阴凉处

2、儿童一定要戴帽子,做好防晒。

3、晒太阳的时间建议是早上10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才会在户外晒

4、微博大V眼科小超人老梁也建议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建议给二岁以上的孩子用太阳镜。

5、使用儿童防晒霜,保护皮肤,防止受伤。

最后我想说喝酒容易导致肝癌,吸烟容易导致肺炎,过度晒太阳容易伤害眼睛和皮肤。

码字不易,要点个赞转发个么。

菁妈,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四栖生物,家有菁妞,各平台原创作者,希望给焦虑的妈妈们一点支持和帮助。

新生儿宝宝第几个月适合去外面晒太阳?

我们都知道晒太阳对宝宝来说是有好处的,很多医生都推荐给宝宝多晒太阳,来促进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预防佝偻症。不过因为新生儿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弱,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把宝宝带出室外去晒太阳呢?新生儿多大可以出去晒太阳?如何给宝宝晒太阳,也是有讲究的。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不满6 月龄的婴儿不要在太阳下直晒,6 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和成年),需要穿着适当衣物,使用防晒产品,并避开早上10 点〜下午4 点(参考所在地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日照最强烈的时候外出。

对 12 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一直呆在阴凉处,即使到户外也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阳光;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新生宝宝出门,尽量呆在阴凉处,用衣物帮助宝宝防晒,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 2 点的时间段。

新生儿宝宝第几个月适合去外面晒太阳?

宝宝什么时间出去晒太阳,根据季节和温度,以及宝宝身体健康状态来看。

一般而言,夏天出生的宝宝只要健康、衣着穿的适当、注意保暖,出生2-3周就可以抱出去活动。

冬天出生的宝宝,像北方,我们现在气温是零下13℃,这样的气温宝宝根本就不适合出门晒太阳,太阳没有晒到,寒风就把宝宝冻病了,必须得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晒太阳了。

南方的冬天,只要气温在10℃以上,宝宝满月后就可以半出门去晒太阳。

宝宝晒太阳好处:
  1. 可以增进宝宝食欲;
  2. 促进宝宝夜间睡眠;
  3. 可以增进皮肤和鼻黏膜的功能,预防感冒;
  4. 新生儿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可以使身体产生维生素D,具有预防佝偻病。
宝宝晒太阳的注意事项:

1.宝宝晒太晚不是把宝宝放下太阳底下直射,这样会灼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和刺伤宝宝的眼睛,适当做法,半阴凉半开放,如在树荫下,在太阳下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眼睛;

2.刚开始半宝宝出去晒太阳要选择室内外温差较小的好天气,每日1---2次,每次时间逐渐延长,刚开始可以5分钟,以后增加到10分钟;

3.夏天选择早晚太阳不强烈的时候带宝宝户外;冬天选择中午温度最高时带宝宝户外;

4.带宝宝户外时,先要给宝宝卧室通风透气,使宝宝从中得到锻炼,一方面有利于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另一方面增加了宝宝的新陈代谢;

5.宝宝出去晒太晚不要穿太多,包裹太厚、太紧,以免宝宝不舒服。

新生儿暂时不能接受日光浴,一般出生后3个月开始日光浴为宜,如果冬天出生给更应该适当推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