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带宝宝,最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一个人带孩子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每个妈妈应该都有这个时候,作为曾经的全职妈妈,看到这样的题目就想到了自己,带孩子最艰难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但应该会铭记一辈子了。
孩子一岁前,身边一刻都不能离开人。所以每次中午做饭的时候我会让宝宝坐在餐椅上,把她放在厨房门口,刚开始她还可以安静的坐会,只是这个方法用了几次之后就不起作用了,没办法每次苦恼的时候就一手抱娃一手炒菜。
结婚前自己也是饮料瓶盖子都拧不开的弱女子,有了娃就变大力士了,一手抱娃一手做饭都是家常便饭。
记得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她刚走我就感觉自己不对劲,头晕目眩的,过了一会就开始趴在马桶上开始吐。结果女儿醒来后没有人照顾,我只能把她放在厕所门口,让她看着自己吐,结果我家姑娘吓得哇哇大哭。
自己不小心崴了脚,走路还得跛脚,老公说好的中午回来做饭,结果迟迟不见人回来只好自己一瘸一拐给孩子做午饭。三点多人倒是回来了,做的饭就是一碗方便面!
一晚上孩子吃奶六七次,严重的睡眠不足,第二天早晨去买菜,给了钱,却忘了拿菜。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买东西忘记拿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孩子爸爸呢?很不幸的是:孩子两岁前,我们家也是丧偶式育儿,爸爸每天就是下班逗一逗。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自己深有体会。作为妈妈,我们必须首先做好自己,才能去做妈妈,所以我分享着一些保持自己心情愉悦的方法。
尽量多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中,不要担心爸爸做不好,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比如冲奶、换尿布、陪玩。只有让爸爸深度参与,也才能让爸爸体验到养育的不易。
多给自己放假放松。全职妈妈都会有体验,有时候一个人坐在马桶上,好像全世界都安静了,什么都不干,哪怕在马桶上多坐五分钟也好。所以建议妈妈们最好每周可以给自己放半天假,看电影、逛街、泡温泉,怎么放松怎么来!
心情不好的时候,多去和朋友们聊天。倾诉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舒缓心情,也可以通过聊天,了解别人的生活,你会发现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总之,没有过不去的坎,虽然带孩子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冲着我们叫妈妈的时候,也是妈妈们最幸福的时候!
一个人带宝宝,最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中国女性从怀孕到生娃,到现在大家热衷讨论的丧偶式育儿(主要是丈夫没有共同参与),似乎女性的地位虽然提高了,也能参与职场竞争挣钱了,但似乎幸福感的提升却很缓慢很缓慢,现在抛出生二胎的国家政策,不少女性大呼“给我100万也不生”!
真的一把辛酸泪啊。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起我一个朋友的心酸经历。
本身体质就不好的她,在怀孕顺产后第三天出院回了家,当时婆婆在家有事不能及时赶来照顾她坐月子,老公又因公司临时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出差三五天,她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宝宝生活,平时也不敢出门担心吹风受凉,只能叫外卖,熬过那几天。
谁知意外来了。
因为没有喂奶的经验,孩子没怎么吸吮她以为是不想吃,就没喂奶了,那时候年轻也不懂要用吸奶器把奶水挤出来,在出院第四天她忽然发起高烧,双乳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疼得无法呼吸。
奶水没有被孩子吸出去,堵住了。那个疼得啊,看见都心酸。她一边躺在床上,看着孩子没有奶吃内心愧疚万分,一边等着催乳师来帮自己通乳,那种绝望的眼神真的让人揪心。眼泪不断的往下流,还因为患上轻微的产后抑郁。
我至今印象深刻,一个人带孩子的心酸,真的是三言两语都说不清楚。
我分享的例子可能有点极端,但对于一个事先不储备一点育儿知识,了解身体生理知识的女性来说,怀孕生娃带娃真的是一道要费不少功夫才能跨越的门。更别提那些孩子生病住院半夜哭啼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孩子是两个人的结晶,生活再怎么辛苦,也千万别让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让她一个人面对和承担所有的辛苦,爱她疼她,就要在她最需要你的时候,守候在她身边,给她温暖。
一个人带宝宝,最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最难的时候。。。宝宝是提前一个月的早产儿,刚满月的时候患了肺炎,还黄疸,住院一个星期,自己抱着孩子输液,黄疸停母乳三天,涨奶一天挤出来好几次,回家几天又复发,又开了几天输液,我也被折腾感冒了咳嗽不止。而孩子的爸爸,因为赌博欠钱跑路了,不知所踪,打电话,一遍又一遍,不接电话,偶尔接了马上挂掉,我一手抱着孩子输液,一手打电话,听着电话嘟嘟嘟的声音,绝望的一直掉眼泪。。。当然后来我选择离婚了。。。
一个人带宝宝,最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得了急性乳腺炎,乳房刺痛到钻心,一碰就想死,宝宝用力也吸不出来,他哭我也哭的时候。
宝宝睡觉颠倒,晚上把哄娃累到崩溃,还必须竖抱走动着不能停下来的时候。
哄娃睡觉,把自己哄睡着,一睁眼发现宝宝正瞪大眼睛看我,不出一会就又开始闹腾的时候
一个人带宝宝,最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是孩子和我都不舒服时候
一个人带宝宝,最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最难的时候是自己生病,最最难的时候是孩子病了,最最最困难的时候是孩子和自己都病了,没人搭把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