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的涉及中世纪宗教情节里戴鸟头面具的是什么人?

如图,那种看了就让人毛骨悚然的造型的人物,经常出现在有宗教情结的作品了。经常作为处决异教分子的角色。这个是艺术家虚构出来的造型还是有历史渊源的呢?

只要玩过《刺客信条》的人都知道,这个戴鸟头面具的人是医生。而这个跟流行于欧洲,曾经夺走了几百万人的黑死病有很大的关系。

公元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年到1353年,欧洲爆发了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这一场瘟疫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这对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场沉重的打击。因为这场瘟疫,整个欧洲减员三分之一,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二十岁。

黑死病的可怕,我们从文艺复兴时著名的作家薄伽丘的记载中可以发现:

鼻血是死亡的前兆;男人和女人先是在大腿内侧和腋下生出无名的肿块,有的像苹果和鸡蛋一样大……肿块从这两处地方蔓延到全身;然后出现黑色斑点,尤其是手臂和大腿上,密密麻麻;几乎所有出现症状的人三日内必死,侥幸活着的人聚集到安全的房子里,把自己关起来,小心翼翼地苟活。

由于黑死病是一种极为凶险的传染病,于是在讲罗曼语与日耳曼语的国家地区,许多房屋的墙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P字,以警告路人,此屋住有黑死病人,要远离这些区域。这场鼠疫击溃了中世纪的社会秩序,由于教会在鼠疫处理中的无力,神权的影响力大大削弱,一些医生开始研究治疗黑死病的办法。在鼠疫中,外科手术成为最主要的处理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放血。当时的外科医生认为,把得病的血液放出来,人就会康复。

甚至有一段时间,放血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心情不好了,放一下血,头脑不灵活了,放一下血;甚至放血都成为一种保健绝招,经常放血可以放人心情放松,头脑冷静。

至于如何放血,放多少血,在当时有一套非常繁琐的理论体系。要根据当时星象位置、人体特征及患病部位来决定放血的位置以及放血的量等。比如当金星出现的时候,右手动脉的血能够治疗肝脏问题,而当火星出现的时候,左手的静脉血能够治疗脾脏问题。当然疾病越重,放血的量就越大。

由于鼠疫可以以血液及体液为媒介进行传播,外科医生们每天在病人堆里活动,传染上鼠疫的几率非常大,为了降低传染的机率,十六世纪的法国医生Charles de Lorme(1584~1678),也就是法王路易十三的御医发明了一套防护装备,就长这个样子:

这套装备的功能如下:头上的大沿皮礼帽可以防止病人离脸过近,同时也是医生的身份标志,就像现在的护士帽;帆布或皮头套上镶着红色的玻璃镜片,可以防止病人飞溅的唾液喷到脸上,为什么选择红色的玻璃,是因为当时认为红色的玻璃可以隔绝邪恶。

口鼻部用皮革做成鸟嘴形,鸟嘴下面开小孔可以帮助呼吸,鸟嘴内部装了香料和草药,布袋上有时还洒香水,用来隔绝有毒的空气,并减少异味的侵扰。

他们的披肩与长袍都是用蜡染过的亚麻布或者帆布制成的,用来保护身体,长袍里的皮裤同样打蜡,手套和鞋子均是皮制,而手腕和脚踝处均可以用绑带扎紧。而手里的木棍用来对病人进行检查,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病人。

不过当时民间对这套服装的解释非常有意思:携带瘟疫的恶灵隐蔽在鸟身上,但这些鸟会被形象更加凶恶的鸟嘴面具给吓走。

虽然英法两国不睦,但在对待黑死病的态度还是一样的,很快这一套装备流行于欧洲。一时之间,整个欧洲大地上的医生都变成了这种恐怖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宗教组织。

但这一套装备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医生在鼠疫中,依旧是高死亡率,这套衣服让人们与死神联系到一起,只要鸟嘴面具出现就会有人死亡。在民间,鸟嘴医生的形象慢慢演变成了这样。

大规模的鼠疫在肆虐了几百年后,最终成为过去式,最后一次的鼠疫爆发在清末中国云南和印度部分地区,死亡人数很多。在这一场瘟疫中,法国殖民地医疗队成员亚历山大•耶尔辛在这次鼠疫中分离出了鼠疫菌,总算弄清了鼠疫爆发的原因,而一位法国军医保尔–路易•西蒙德则发现了鼠疫菌在老鼠和人类之间传播的途径。

最终,鼠疫被人类战胜。从此之后,医生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鸟嘴面具从医生的脸上消失。

而曾经医生的象征,那些陈旧的鸟嘴面具则被抛弃在仓库中,慢慢腐烂,消失。

但这个形象过于突出,后来传入了威尼斯,据记载威尼斯13 世纪就有面具狂欢节了,参加狂欢节的人们喜欢这种面具,并夸张了口鼻的突出部分。

不仅欧洲出现了鸟嘴面具的形象,在日本也有类似的面具形象,如鸦天狗。

在手游《阴阳师》中鸦天狗是一位有着白发、黑色翅膀、戴着红色乌鸦面具的式神;在《仁王》的妖怪图说中,鸦天狗由迦楼罗天幻化而成,居住在京都北部鞍马山中。

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的涉及中世纪宗教情节里戴鸟头面具的是什么人?

这个戴鸟头面具的人是医生。而这个跟流行于欧洲,曾经夺走了几百万人的黑死病有很大的关系。

公元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年到1353年,欧洲爆发了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这一场瘟疫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这对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场沉重的打击。因为这场瘟疫,整个欧洲减员三分之一,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二十岁。

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的涉及中世纪宗教情节里戴鸟头面具的是什么人?

是医生?是巫师,还是牧师?或者别的什么?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刺客信条》,如果没玩过也不要紧,玩过《刺客信条》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戴鸟头面具的人是医生。

而这个跟曾经流行于欧洲的“黑死病”有关,黑死病曾夺走了几百万人的性命。在欧洲人们认为乌鸦是被死神豁免的,于是有了这种鸟头面具,一般用来隔绝空气中的细菌,但最重要的作用却是用来欺骗死神。

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的涉及中世纪宗教情节里戴鸟头面具的是什么人?

戴鸟头面具的人多位训练有素的医生(Doctor Schnabel)。中世纪时,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他们深深地相信这样的装备可以保护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

而中世纪推崇的放血疗法也使的医生与血液,死亡挂钩,让鸟头医生称为不少恐怖片青睐的形象。

1348年的“黑死病”令伦敦丧失人口近40%

这座大都市总是流行病与死亡不断。1348年的“黑死病”令伦敦丧失人口近40%。大多数人被埋在城墙外的真空地带,此地也被称为特赦墓地或荒野里,便是今天卡尔特修道院后面克拉肯维尔路的一部分路段。在15、16世纪,“汗热病”这种流行病至少在这座首都发作过六次,1528年,“以如此猖獗之势降临伦敦,以致在五六小时之内带走了数千条人命”。沼泽地和敞开的下水道成了“蚊子的天堂”,从而导致如今被称为疟疾的“热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