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什么不把挑担子的重活留给沙和尚?

在取经四人组中,我们一直认为是这个画面:唐僧骑在白龙马上,孙悟空在前面探路,而八戒牵着马,沙和尚挑着担。这个印象之深,主要是来自86版《西游记》,由于它太过经典,好多版西游记都保留了这个画面。直到翻开原著,你才会发现这是最大的失误。

因为在取经过程中,牵马的是沙和尚,挑行李的话是八戒干的,而最终论功行赏,如来就提到了这一点:

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在西行过程中,牵马的是沙和尚,而挑行李的却是二师兄猪八戒。

从表面上来说,这是不合理的,八戒懒惰好吃,能偷懒则偷懒,怎么可能去挑行李,而不干相对轻松的牵马呢?而沙和尚任劳任怨,沉默寡言,一个老实人不应该干最重的挑担吗?

其实这里面有误区,从他们二人的经历来看,这个分工最为合理。

先说猪八戒,他本是天蓬元帅,掌管十万天河水军,后来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成为一只猪妖。八戒曾经到高老庄入赘,当了一个上门女婿,在高太公家里,八戒干活还是很勤快,一个人的工作量抵得上几个人。

不期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愿与人家做个女婿。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羁无绊的人,就招了他。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

而后来在取经过程中,他们曾经路过一个叫烂柿岭的地方,那里堆积着数百年的烂柿子,腥臭无比,唐僧孙悟空都没有办法,最终八戒出马,变大之后用鼻子顶开了一条出路。

从这几项可以看出,八戒虽说偷懒好色,但做一些体重活对他而言,是轻而易举的。

另外,他们挑的担,虽说是行李,但里面的东西并不多,除了唐僧的锦澜袈裟之外,也就是一些换洗的衣服,讨饭用的紫金钵盂再加上一些通关文牒,还有一些干粮。总体来说,不过是几十斤的重量,这对于八戒来说是极轻的重量。

另外,八戒贪财,挑担也就类似于四人组的后勤管理,在原著中八戒经常将贪墨的银子藏在耳朵里面,也只有挑担,八戒才有这个机会。

所以八戒一直担任着挑担的工作。

相反,沙和尚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随侍在玉帝的身边,卷帘大将从来不干卷帘的工作,应该是玉帝身边的贴身警卫,因为犯了一些不可说的罪,借着打碎玻璃盏的过失,被贬下了凡间。

从上面可以看出,沙和尚有贴身随侍的工作经验,所以给唐僧牵马更为合适。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什么不把挑担子的重活留给沙和尚?

关于西游记中挑担子的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从挑担的人员分担,也可以看出师徒四人的关系来,到底里面有什么内涵呢,且听慢慢道来。

由于受到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影响,没有读过原著的话,都认为一直是沙僧挑担,实际上在原著中基本上都是八戒在挑担。那么就会有几个问题了:

一、为什么八戒挑担,担子里有什么重要的物品吗? 其实没有,都是一些日常用的东西,比如袈裟,衣服,通关文牒,吃饭的碗等等、、、

二、就是笔者问的问题,猪八戒为什么不把挑担子的重活留给沙和尚? 其实不是猪八戒要挑担,是没有办法不得不挑。

三、为什么不得不挑,谁安排他挑担的呢? 悟空安排的。

从上面几个问题,我们能看出师徒四人关系中的一些猫腻,表面和睦,实则不然。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先说为什么挑担是悟空安排的,唐僧是师父,不应该是他来安排吗。其实唐僧是师父,但不一定是团队老大。

就挑担而言,原著中两次描述沙僧挑担是在什么时候呢,一次是在第二十八回;“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攀鞍上马,八戒前边开路,沙僧挑着行李西行。”一次是在第五十七回:“却说唐长老自赶回行者,教八戒引马,沙僧挑担,连马四口

这两次沙僧挑担是在什么时候呢?就是悟空被赶走的两次。所以说不是八戒想挑担,也是没办法,大师兄安排的。等悟空不在,八戒成了大师兄,自然就不挑担了。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才是团队真正的老大。八戒更站在师父这一边,而沙僧更现在悟空这一边。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什么不把挑担子的重活留给沙和尚?

取经队伍里的所有财产,都集中存放在担子里面。谁来负责挑这个担子,肯定不会是唐僧。

最初是李世民派给唐僧的那几个随从,不过很快就被淘汰下岗了。孙悟空就此接过了这个担子!

等到猪八戒加入了取经队伍,孙悟空也就趁机撂挑子了,把挑担子的任务甩给了猪八戒。

这原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个举动,毕竟孙悟空加入得最早,人家资历就摆在那里嘛!

按照这个惯例往下发展,等到沙僧加入的时候,猪八戒应该顺理成章地把担子甩给沙僧才是。

那为什么猪八戒不把担子交给沙僧呢?

在这三个人里面,沙僧一看就显得十分木讷,猪八戒被孙悟空唤作“呆子”,只有孙悟空看起来是猴精猴精的。

别瞧沙僧看起来木讷,但是人家以前可是卷帘大将。那可是专门侍候玉皇大帝的差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好的。

沙僧都能侍候玉皇大帝,那忽悠个唐僧还不跟闹着玩儿似的。

孙悟空在挑担子的时候吃过亏,所以肯定是再也不会去挑这个担子了!所以猪八戒只好继续挑着担子!

孙悟空挑担子吃过什么亏?

孙悟空就是从担子里翻出了一顶花帽,就把它据为己有戴在了头上。结果孙悟空从此就被金箍牢牢地控制住了。

所有贵重的物品都在担子里,孙悟空又是看见好东西就手痒的主儿。所以孙悟空坚决不会再去碰那副担子了!

沙僧由于是初来乍到,不知道担子里居然还有那么多宝贝。所以也就巧妙地摆脱了挑担子的任务。

猪八戒这个被唤作“呆子”的人,只好继续挑着那副担子。这就是猪八戒巧妙的地方,猪八戒其实很怕沙僧把担子接过去呢!

任何一种职务都是有利有弊。

孙悟空主要职责是降妖,这个工作看起来很威风,其实很危险。孙悟空这么大的能耐,还有几次差点就没命了呢!

沙僧主要是贴身保护唐僧,就在领导眼皮子底下不太方便。沙僧其实不愿接过担子,也有离领导太近的原因在里面。

只有猪八戒的职务是离领导不远不近的。

一方面猪八戒不用整天处在唐僧眼皮子底下,另一方面猪八戒要抽出时间来协助孙悟空降妖。

打辅助一般危险性就要低很多了,所以这么个降妖工作还是可以的。既然去帮助孙悟空去降妖,那么担子就要暂时交给沙僧保管,那么担子少了点儿什么就有人去背锅了!

所以猪八戒自打挑上担子以后,很快就攒了好几两银子。要知道这可是在取经的路上啊,足见猪八戒从中捞到了多少好处。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什么不把挑担子的重活留给沙和尚?

原著里,悟空降妖,八戒挑担,沙僧牵马;电视里反过来,八戒牵马,沙僧挑担。

原著的安排,电视剧的改编,各自都有足够的理由。那时的影视工作者把拍戏当作艺术来对待,他们是不会乱改编的。

挑担是力气活,这事肯定轮不到领导。唐僧是师父,手无缚鸡之力;悟空是真正的老大,主责降妖除魔;白龙马得驮胖和尚。挑担子只能落到八戒或沙僧身上。

八戒那么精明,为什么没把这种小弟的累活塞给沙僧?可以列出很多理由的。

先看电视剧改编的原因

理论和实践不是一码事,就像文学和拍戏。西游记拍摄,这个重担只能给沙僧。

❶现实拍摄困难

西游所有演员中,马德华老师无疑是最辛苦的。那时没有现在的科技手段,八戒那身道具笨重又繁琐,套在身上很难受,一路跋山涉水,轻装行动已经很不便。

再让八戒去挑担子,跟虐待马老师没什么区别吧?那年代拍戏很认真,包袱里多少会塞些东西。现实拍摄中八戒挑起担来很吃力,马老师累,大家看得也累,会影响电视效果。

❷追求影视效果

沙僧寡言木讷,老实稳重,本身也排行最末。挑担子是重要任务,画面上也很显眼,可以增加沙僧的存在感。沙僧的禅杖比八戒的钉耙更适合做担子。于情于理于电视效果,沙僧挑担子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八戒天生异相,一副蠢笨又憨态可掬的形象。二师兄扛着钉耙,牵马晃晃悠悠走在前面,视觉效果也最好。

悟空那小身板挑担子像耍猴,何况大师兄是第一主角,挑担子是小弟的活。

悟空: 挑担是不会挑担的,自从被师父骗过(戴帽金箍),永远都不会再挑担子!

❸原著里沙僧挑过担子

电视剧拍摄并不完全违背原著,小说里几次提到沙僧也挑过担子。

取经完满,论功行赏时,如来佛说,八戒"挑担有功"沙僧"牵马登山"

可见,挑担重任落在八戒身上,但沙僧也是挑过担的。电视剧如此改变并不突兀。

原著里为什么是八戒挑担子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第十九回

师徒在浮屠山遇见乌巢禅师。禅师给了暗示,"野猪挑担子",说的就是猪八戒。

❶于公于私合情合理

收服八戒前,悟空负责行李,那时只是背包袱。八戒既归队,大师兄自然把担子甩给二师兄。新组员也得表现一下不是?

八戒毕竟是正儿八经拜过堂的高家女婿。临别高老庄,高老头送给八戒一些布料和鞋子,以方便日后所用。就八戒那庞大肥硕的身躯,从此行李由包袱升级为担子。

八戒的私人物品可能占了大半个包裹,所以呢,他挑担子不是应该的吗?沙僧归队前八戒就挑担子了,后面继续挑也正常。

❷沙僧牵马另有原因

我们印象里,牵马是很轻松的事儿,何况白龙马有灵性。实则不然。

沙僧不仅负责牵马,日常喂马,照顾打理,借宿时添草加水,这些都是沙僧的活。换言之,沙僧就相当于马夫,活儿很碎。马夫在古代归贱役,属于下人。八戒和沙僧都是天庭旧将,自然深谙礼制规则,彼此心照不宣,一个不干,一个不推。

当然师兄弟之间用不着矫情,论先来后到,沙师弟负责打杂也是自然而然。八戒之前已在挑担,也没必要专门交换。

❸战略分工明确

悟空通常在前方探路,侦查环境和妖情,然后告知团队,并作部署;唐僧骑马在中间,沙僧牵马紧跟师父;八戒挑担跟在后面。

一路向西,险情多在前方,悟空自然走在前面。八戒是降妖副将,挑担断后,防止妖精从后方偷袭。沙僧才是真正的贴身保镖,干的是老本行,卷帘大将就是玉帝身边的侍卫。

八戒才是协助猴哥作战的那位,沙僧并不是。一旦前方出现妖精,八戒把担子一扔就行,沙僧依旧负责近身保护师父。如果是八戒牵马,他跑去帮忙打妖怪,沙僧在后面挑着担,唐僧不就被轻松虏走了吗?

❹戏剧效果需要

猴哥一向以齐天大圣自居,好吹,好面儿。不过,只需仨字就能把猴子打败,那就是"弼马温"。这是猴哥的死穴,这是齐天大圣光彩猴生中唯一的"污点"。

猴哥和八戒经常拌嘴打趣,相互捉弄,画风让人忍俊不禁,这是西游记日常的最大亮点。八戒被惹急了,立马拿出杀手锏。

猴哥:呆子!

八戒:泼猴子!

猴哥:你这个夯货!

八戒: 你这个遭瘟的弼马温

每每此时,猴哥气得抓耳挠腮。不过,弼马温好歹是闲职,猴哥并不曾伺候过马。如果八戒牵马,他就成了名副其实伺候马的主儿。八戒就没底气用弼马温拿捏猴哥了。团队会少了平衡点,也少了很多趣味。

写在最后

取经队伍就那几个人,几件日常,看似随意,但也关乎各自的资历、本事和形象。就猴哥那耐性,他负责牵马,白龙马也不愿意。原著中猪八戒挑担,则暗示八戒地位高于沙僧和龙马。到了西天,二师兄却被如来忽悠了。

沙师弟获封"金身罗汉",加升大职正果;猪八戒获封"净坛使者",加升汝职正果。

唐僧和悟空成佛,大职正果;八戒和沙僧成菩萨,不过,沙僧、师父和大师兄都是大职正果八戒却是汝职正果。"净坛使者",说得好听,其实就是专食残羹剩饭的虚职。沙僧可是佛的候选人。

团队五人,唯独八戒对封赏提出异议,如来的回答颇有过河拆桥的不屑意味。如来借口一大堆,颇有小家子气。真相只有一个,沙僧只是被贬,八戒是被天庭抛弃的人。八戒的结局开始就注定,与缺点无甚关系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什么不把挑担子的重活留给沙和尚?

不看小说还真难想象不到,原来挑担子是猪八戒,其实不光是电视剧,还有年画,戏曲里好像挑担子都是沙僧,就是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人儿书里,也是沙僧挑担子,所以,沙僧挑担子不完全是杨洁导演的失误,是我们没有细致的看西游记原著 单凭想象来的,是普遍的认知。最开始没有担子,就是两个包裹,唐太宗派两个仆人一人一个背着,熊山君吃了仆人,这两个包裹唐僧只好自己保管了,五行山唐僧救了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怎能还让师父拿行李?行李是孙悟空背着。高老庄计收猪八戒,看守行李这个差使,正式归来猪八戒,而且变成一付担子,猪八戒挑着。沙僧是三师弟,收了杀僧之后,猪八戒觉得这个担子应该沙僧去挑,他最小,没资格不挑担子,人家沙僧愣是一言不发,猪八戒不敢说他,就跟孙猴报怨,担子太沉,能不能让马驼一些,孙悟空告诉他那是龙马,个人的功果,莫要攀他。猪八戒只好又挑担子,什么时候猪八戒不再为挑担子的事闹情绪的呢?应该是三个菩萨试禅心,猪八戒招女婿时,被三个菩萨好好戏耍了一顿,唐僧为猪八戒说好话,猪八戒才主动挑担子。这么说吧,担子几乎四个人都挑过,只不过猪八戒挑担子时间更多一些,他和孙悟空打妖怪时,担子是沙僧保管着。猪八戒是因为挑担子有功才被如来封为净坛使者的。为什么不让沙僧挑呢,一是沙僧没有主动要求过,二是孙悟空的安排,个管个滩,有事了别人替一下子,孙悟空负责打妖怪,猪八戒是帮手,沙僧比较精细,负责照看保护师傅。最后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为什么不把挑担子的重活留给沙和尚?

挑担子是个体力活,按理说新人加入就该干些重活。一开始也是这么传承的,猪八戒的担子是从孙悟空手中接过来的(孙悟空时期是包袱)。

沙和尚最后加入,按照这个传承,担子理应由他来挑,(所有的《西游记》电视剧也是这么演的)但实际在原著中挑担子的活一直都是由猪八戒来干的,沙和尚偶尔挑一挑。猪八戒最后受封为净坛使者菩萨也是因为挑担子的功劳。

那么为什么沙和尚加入后,猪八戒没有把挑担子的活转给沙僧呢?要说原因应该有这么几个。

一、沙和尚太瘦弱了

同样的被贬下界,猪八戒把所有的罪都在下界之前遭受了(痛扁2000锤),缓过劲来之后,没有再受苦;而沙和尚则不同,沙和尚被贬到流沙河,每七日便要遭受一番飞剑穿心之苦,更要命的是,流沙河环境太过恶劣,连鹅毛都浮不起来,更别说河中能存活什么活物了。沙和尚严重的营养不良,只是靠着偶尔有个行人路过,捉来吃吃度日。他出场时,形象是这样的: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沙和尚饿得蓬头垢面、眼珠子突出、脸皮发青,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模样。这时候猪八戒要把挑行李的活转给沙和尚就显得太不人道了。猪八戒向来情商比较高,很会来事,这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提这话茬,不然担子转不成,还给唐僧留下不好的印象。要转也得等沙和尚气色好点再转。

二、孙悟空的考虑

沙和尚气色好转之后,本来转担子的时机来了,但是沙和尚这人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压根就不主动开口接活,猪八戒只好委婉的提了出来:

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

猪八戒其实是从高老庄开始就挑担子了,但是他在这里提的是自从过了流沙河如何如何,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担子该沙和尚挑了。但是这事却被孙悟空叫停了:

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孙悟空之所以这么安排,大概有两个原因:

1、取经队伍最能赚取功果的活就是打妖怪,猪八戒打妖怪太能捡漏,孙悟空用挑担子的活可以限制猪八戒出活的几率,牢牢把控最赚功果的部门。

2、沙和尚原来是玉皇大帝侍奉銮舆的卷帘大将,算是玉皇大帝的保镖,干得是安保的工作,让沙和尚牵马,离唐僧最近,可以对唐僧贴身保护,这叫人尽其才。虽然沙和尚这项工作做得并不好(唐僧被捉了十多次将近二十次),但就当是的选择来说,这个安排是最好的。

三、猪八戒犯了错误

猪八戒转担子的事虽然被孙悟空叫停,但其实这事还没有说死,还有转机。但随后猪八戒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四圣试禅心”,猪八戒动了色心,被观音菩萨吊在了树上,受了一夜的苦。四个人其他三个都经受住了考验(虽然菩萨有强行终止的嫌疑),唯独他猪八戒没有经受住考验。

猪八戒没有被开除,仍然回到队伍中,也是因为唐僧心软,并说了这样的话:

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料他以后再不敢了。

这段话实际上是唐僧给猪八戒分配了将功补过的任务。上级领导给下达了任务,这事就一点转机都没了,只好一路挑下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