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站到阐教这边,他们与鸿钧道门究竟有什么关系?
火云洞三圣是谁?在《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是一个配角,西歧纣王出了一份力气。但在现实历史上,他们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火云洞三圣,确切来说,应该是火云洞三圣皇,他们分别指的是天、地、人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这三位都是人族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圣人,完成历史使命之后,凭着大功德立地成圣,因为他们居住在火云洞,被称为“火云洞三圣”或者说“火云洞三圣皇”。
在《封神演义》中,他们是这个样子的:当中一位,顶生二角;左边一位,披叶盖肩,腰围虎豹之皮;右边一位,身穿帝服。
顶生二角的,就是天皇伏羲,伏羲生于陇西成纪,关于他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以后,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而太史公的《史记》中,也称其为伏牺,是上古传说中的君主,与女娲娘娘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他的形象和女娲娘娘一样,蛇身人首,头上长角,因为这个特称,后人也称之为龙祖。
披叶盖肩的,则是地皇神农。神农是历史上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曾教人农耕,也曾尝百草拯救世人。在传说中,神农氏样貌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了四肢和脑袋都是透明的,内脏清晰可见。
神农氏尝尽百草,如果药草有毒,吃下之后,他的内脏会呈现黑色。哪种草药对人体的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清晰地发现。由于他尝服了太多的毒药,积毒太深而身亡。
身穿帝位的,就是轩辕皇帝,他是中国远古时期的神话人物,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又因为长居姬水,后来他的后代又改称姬姓。
相对于《封神演义》中的其他圣人,这三位和女娲娘娘一样,都是因为大功德而直接成为圣人。
为什么他们在封神大战中站到了阐教这边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火云洞三圣和女娲娘娘相交莫逆《封神演义》的第一章,就是纣王去朝拜女娲娘娘,在女娲庙中,看到女娲娘娘的圣象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就起了淫心,在粉壁上题下了淫诗。
因为这首诗,女娲娘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她曾亲自到朝歌找纣王算帐,被两道红光所阻,原来纣王的儿子殷郊、殷洪皆是封神榜上有名的神将,再加上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就闷闷而归,用招妖幡召来了天下群妖,最终选中轩辕坟三妖前往朝歌以美色迷惑纣王,助武王伐纣。
在这一章中有一个信息很重要,就是纣王祭拜女娲娘娘时,她并不在庙中,去了何处呢。
书中说,这一日正好是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前往火云宫朝拜伏羲、炎帝、轩辕三圣。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女娲娘娘与火云洞三圣,有着莫大的关系。
先说伏羲,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他和女娲是一对兄妹,在一次大洪水之后,为了人类的繁衍,他们又结成了夫妻。
在唐代的《独异志》中,就有关于他们二人的故事。
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而卢全的《与马异结交诗》中这样写:女娲本是伏羲妇。
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女娲娘娘曾经是伏羲的妹妹,后来他们二人又结为夫妻。从这个角度而言,妹妹/妻子受到了殷纣王的欺负,做哥哥的给她出气,也是理所当然的。
除此之外,在《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和火云洞三圣一样,都是以大功德成圣的:
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
由于成圣的方式相似,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
二、武王伐纣是顺应天时,火云洞三圣是站在了天时这一方从《封神演义》中,商朝自汤建立,到了纣王时,已经有六百四十年的历史,气数已尽。而武王伐纣,代商而立,这是天下大势,不可逆转的。
这一点在《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子牙西岐逢吕岳》中,从三圣的口中,也有描述。
当时周营遭了吕岳的瘟疫,在黄龙真人的指点之下,杨戬前往火云洞求助,伏羲曾对神农说:
“想吾辈为君,和八卦,定礼乐,并无祸乱。方今商运当衰,干戈四起,想武王德业日盛,纣恶贯盈,以周伐纣,此是天数。但申公豹扭转天心,助恶为虐,邀请左道,大是可恨。御弟不可辞劳,转济周功,不负有德之业。”
商运当衰, 干戈四起,以周代纣,这是天数。因为天数,女娲娘娘受辱,也只能愤愤而归;也由于天数,哪吒灵珠子转世,明明一个熊孩子,做了不少的恶事,他的师父太乙真人还包庇他,哪吒自杀之后,太乙真人还替他重塑肉身。总之,在《封神演义》中,天数气运不可违。
作为三清的师父,鸿钧老祖乃天地间唯一一位无极混元大罗金仙,代表着天道,最看重“平衡”。因为截教无节制的发展破坏了“平衡”,截教又是逆天数气运而行,保护纣商,所以封神大战的结果必然是阐教战胜截教,这是“天数”。而伏羲演八卦,对气运天数也是很敏感的,很可能已经洞悉了天意。所以才会三圣顺应天意,站在了阐教这边。
《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站到阐教这边,他们与鸿钧道门究竟有什么关系?
作者许仲琳作《封神演义》时,为演绎封神大战,故意在道教中虚构出阐教〈代表道教中光明正大的一派〉和截教〈代表道教中傍门左道的一派〉。〇〇书中的人物七零八凑,外加虚构!有的是春秋时的人物(老子),有的是从夏,商,周之前的三皇五帝中选的历史人物!我国早期的三皇是:燧人,神农,伏羲。〈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书中所说火雲洞中的三圣指的就是中华先祖三圣人:燧人,神农,伏羲。这三人必须是站在阐教~正大光明的一边。他们与鸿钧老祖什么关系都没有!!!!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除了商周那段历史是真的,书中的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老子,女娲,三皇等少数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它人物,都是作者虚构的!
《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站到阐教这边,他们与鸿钧道门究竟有什么关系?
《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皇分别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小说开头,女娲娘娘在自己诞辰之日,还前往火云洞朝贺,由此可见三圣皇地位之高。当然,三圣皇皆修炼到混元大罗金仙境界,在封神世界中屈指可数,实力强悍。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路上分别遭遇吕岳和余徳施瘟疾毒痘,杨戬遵指示前往火云洞求解药,终得化解危机。也就是说,火云洞三圣皇在这场封神大战中站队阐教。三圣皇之首伏羲既是人类始祖,为何他们不帮忙人间帝王商纣和截教呢?
当初杨戬第一次前往火云洞求助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可见端倪——
当中一位圣人乃伏羲皇帝,谓左边神农曰:“想吾辈为君,和八卦,定礼乐,并无祸乱。方今商运当衰,干戈四起,想武王德业日盛,纣恶贯盈,以周伐纣,此是天数。但申公豹扭转天心,助恶为虐,邀请左道,大是可恨。御弟不可辞劳,转济周功,不负有德之业。”也就是说,三圣皇帮助武王伐纣的原因就是“天数”。何为“天数”?“天数”就是天意、定数。想当初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娘娘,女娲娘娘直往朝歌想除掉纣王,怎奈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这是“天数”,女娲娘娘竟也无可奈何。所以,包括三圣皇自然也不敢违逆“天数”,只得助武王伐纣。
而鸿钧老祖作为天地间唯一一位无极混元大罗金仙,他代表着天道,且最看重“平衡”。因为截教无节制的发展破坏了“平衡”,封神大战的结果必然是阐教战胜截教,继续维持着天道的平衡,这是“天数”。因此三圣皇帮助阐教,也是在执行鸿钧老祖的意志。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站到阐教这边,他们与鸿钧道门究竟有什么关系?
大家先来看一看,火云洞三圣都是谁,就知道他们为何站到阐教这边儿了。火云洞三圣,不全是修为达到了混元大罗金仙境,而是人界尊称他们为圣人的意思,这就像后世称孔子为圣人,是一样的。
第一,伏羲,修为达到了混元无极大罗金仙低阶,也被人界尊称为圣人。因为,伏羲有助人治水患和妖患的大功。
没有伏羲的帮助,大禹不可能治水成功,人类,也无法趋吉避凶。伏羲传的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那绝对是开创性的。
第二,黄帝,修为只是金仙境,但被人族尊称为圣人。因为,人家是人族三先祖之一,第一代人皇。
而且,黄帝是广成子的徒弟,广成子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那当然要站在阐教这边了。
第三,炎帝,修为可以忽略,只是普通人仙,但但被人族尊称为圣人。因为,人家是人族三先祖之一,黄帝的兄长。
是黄帝之前人族的最高统领,但后被黄帝取代。
为了人族的利益,炎帝自然支持黄帝了,也站阐教一边儿了。
最后,说伏羲,身为至高圣人之一。明知道,封神大事,是至高神昊天大帝指定的,鸿钧道祖和女娲娘娘同意并力推的,伏羲会傻到不让封神进行下去吧,而支持阐教,就是支持封神了,所以,伏羲果断站阐教。
《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站到阐教这边,他们与鸿钧道门究竟有什么关系?
在《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一共被提及了三次,一次是女娲娘娘寿诞之日,前往火云洞朝贺三圣。还有两次是杨戬前往火云洞求药。三圣在原著中出场很少,甚至轩辕皇帝连一句台词都没有,那三圣为何要帮助阐教,他们与阐教存在什么密切的关系吗?他们在三界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一共描写了十二位圣人,分别是鸿钧道人、女娲娘娘、昊天上帝、瑶池金母、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自混沌初开,三界圣人共同护卫大道,创立地火水风,在封神中,先天圣人有:鸿钧道人、昊天上帝、女娲娘娘、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他们出现在混沌初开前期,他们靠着混沌鸿蒙之气运修得混元大罗金仙正果,历经千劫,得到了天道承认,来守卫天道循环,与大道合为一体。
火云洞三圣既为圣人,自然能够参得天道。三界出现以后,最先统治三界的为天皇伏羲。在封神大战时期,许多大罗金仙都是天皇时期得道,如赵公明、三霄娘娘、、陆压道人、燃灯道人孔宣、羽翼仙等,他们个个法力超强,已是准圣般的存在,离圣人只有一步之遥,只是尚未得到天道认可。
火云洞三圣在《封神演义》中,两次出手帮助本周军民百姓,一次是吕岳的瘟疫,一次是余化龙父子的痘疹,这两次都是杨戬前往火云洞,拜见天地人三皇,求得解药,这才将众人解救。如果这两次没有火云洞三圣出手,估计西周军民就要被团灭了。
如果这两次危急,不去向火云洞三圣求药,而是去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求取解药,估计也能解决问题。只是火云洞三圣已然成为一体,特别是人皇轩辕与人间君主又极有渊源。元始天尊与伏羲同为先天圣人,元始天尊又有封神大任在肩,
三圣身系三界安危,当三圣在得知纣王逆天而行,天下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是不会视而不见的,他们肯定会从大局出发,解救黎民。
由三圣来解决两次瘟疫,应该是最名正言顺的道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会拒绝,这也是阐教在间接告诉三圣纣王为君的罪恶行径,让他们心中有数,所以自始至终人皇轩辕都没有说话。
经过这些事以后,三圣已经明确自己应该站在阐、截两教的那一方了,他们已经明白截教是在助纣为虐,从此,在他们心中,对截教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更别说会帮助截教了。
此外,三圣中的神农曾以六粒丹药救治西周百万人,丹术也是实力的一种,神农之丹术位列第一。三圣中最后一人为轩辕黄帝,大庙遍布天下,且为人皇,与伏羲为兄弟,自也能证明其无与伦比的实力。
《封神演义》中,火云洞三圣站到阐教这边,他们与鸿钧道门究竟有什么关系?
谢谢邀请ヽ(^0^)ノ!《封神演义》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姜子牙确有其人,这也能足以证明中国的道教在商朝已有了,并非现在论定的“道教”是东汉的张道陵创建的!张道陵只不过是借助庄子的思想创建了一个“无为,自然,翩翩然蝴蝶也!弃“德”而不顾,贪求享受个人大自在的长生不老之术的一个教派而已!”这与开“周”之祖的真正道教正统→道与德圆融为一体的得道圣人姜子牙,是难能同日而语的!张道陵实在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将道德圆通“天人合一”的以天下人之心为心,建功于中华民族,立德于华夏人民的正道广德弃之脑后,只贪求为自己长生不老而创建的旁门左道而已!这话虽然难听,不受现今的抛妻弃子→钻入深山修练神仙的道教徒的喜欢,但却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按张道陵教派修练的从东汉至今,可有一位“神仙”,圣人诞生么?!而姜太公这一除暴安良,实现天下大治的准圣人是历史确有记载的!
其后的替天行道的文武民族英雄也有不少。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将道德圆通“天人合一”大道至理追根溯源,将华夏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道学→文化底蕴集大成的准圣人!而张道陵的道教,是受《庄子》的思想影响形成了的,与道家,道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至于题主的提问《封神演义》中的火云洞三圣到阐教这边,与鸿钧道门什么关系,就没有追究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了!这是因为,鸿均老祖只是华夏文明古国对天道文化始祖的一个代名词,是华夏文明的古圣贤总结出的,道学的渊源总称,并非实有其人。火云洞三圣也只是道家一派的代表,支援正统,也是本源一家,得道多助之描述就是了!何足追究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