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作恶多端的申公豹、纣王都被封神了,为什么姜子牙没有被封神?

《封神榜》是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姜子牙领着阐教的师兄弟,经过一番苦斗,终止伐纣成功,最后封神的时候,却让我不明其所以然。剧中作恶多端的申公豹,昏庸无能残暴无德的纣王都最终被封神,为什么姜子牙却没有封神呢?

一、封神并不是以善恶为标准

封神,说白了就是昊天上帝刚刚组建天庭,却编制不够,缺编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三界有许多修仙者,却由于做神仙要天天打卡,还要接受一些任务,不太自由,就被这些仙人们拒绝。于是昊天上帝请出了鸿蒙第一人,鸿钧老祖主持这场封神,建立了封神榜。

当时鸿钧的亲传弟子有三人,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建立了阐教,阐教讲究的是精英教育,只有有资质,有根源的修行者,才会被收在门下,阐教的祖庭在昆仑山玉虚宫;通天教主建立了截教,他讲究有教无类,披毛带角卵化湿生者,只要有修行的意愿,就可以拜在他的门下修行。

天上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不管让谁的弟子去应劫,大家伙都不愿意,无奈之下,就设下了封神榜,正好成汤江山三百年,气数已近,就借着武王伐纣,商周大战的局面,让各派的弟子去应劫,谁死了谁就上封神榜。

这也就是封神榜的由来,申公豹虽说他本是阐教弟子,又改投截教,人品败坏,卑鄙无耻,但由于他的原因,挑动了截教大量弟子应劫,就封神榜本身也是有利的,再加上他本在封神榜上,所以被封神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万仙阵后,申公豹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企图逃窜,被白鹤童子与黄巾力士用三宝如意擒到了麒麟崖,用蒲团卷了填北海眼,也算是应了当初发下的誓言。

后来,封神大战尘埃落定,姜子牙就封他为分水将军,也算是得偿所愿。

而纣王呢,虽然无德,又残暴不仁,他的下场,一方面是成汤三百年基业气数已尽,这是天数,非人力可为。一方面,也和他在女娲庙题淫诗,惹怒了女娲娘娘,派下了轩辕坟三妖,迷惑了他。

就其本质而言,纣王力可扛鼎,文武双全,只是因为纵奢无度,听信谗言,才落了这个么下场,于是封其为天喜星,专司办理民间嫁娶之事。

这个职位,对于曾经的紫薇帝星来说,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二、姜子牙没有仙缘

姜子牙封神之后,却没有给自己留一个位置,我想也跟他的成份与资质有关。

姜子牙在昆仑玉虚宫,拜元始天尊为师,从三十二岁上山,一直修行到七十二岁,修道无成。连元始天尊对他的评价都是: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

由此可见,姜子牙的资质差,修行不成,成神也只是一个累赘,命缘如此,哪怕由姜子牙主持封神,封到了最后,也没有自己的位置。

这是天数,非人力可以更改。

而姜子牙虽然没有成仙,但在人间也是官运亨通,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曾封姜子牙的子孙为诸侯王,这也就是春秋时姜氏齐国的由来,后来更是出了齐桓公这样的霸主。

由此可见,姜子牙的福泽还是很大的。

相比在天庭任职,天天打卡,受人指派,姜子牙虽说没有成神,但他远比成神要逍遥得多。

二、姜子牙曾经自己留了一个位置,却被武成王所占

还有一种说法,姜子牙在封神之前,就给自己留了一个好位置,哪知道封神之时,他的妻子马氏哭哭泣泣前来,也要讨一个神位。

姜子牙一看大怒:当年你看不上我,现在又来坏我的正事,速速退去,不然小心我的打神鞭。

哪知道马氏也不是省油灯:姜子牙,你年迈一事无成,娶了我这个黄花闺女,我自从跟了你,可曾享过你的什么福?这神,你不封也得封,不然,我天天缠着你。

无奈之下,姜子牙只好封马氏为扫帚神,人见人烦,晦气之极,但对马氏来说,封神不过是意外之喜,就得意洋洋地走了。

好吧,姜子牙的老婆抢占了一个位置,导致姜子牙为自己留的好位置“天启大帝”神位,只能让给了黄飞虎,至此封神榜三百六十路神仙满额,再也没他的位置了。

不过鸿钧老祖念其封神有功,也给了他一个特权,姜子牙执掌封神榜和打神鞭,所到之处,不管神位高低,都要让座。

于是,姜子牙成为比诸神还要牛逼的存在。在民间,盖房子时,房顶中央都要留下姜子牙的神位并用黄表书写“姜太公之位”,而且据说我们在燃香时,第一缕香烟事由姜子牙收取的!

还有一种说法,姜子牙封神完结,只有玉皇大帝一位,他本想留给自己,就高兴地说:玉帝大帝,咱且来。

哪知道他的话音刚落,玉皇大帝之位上就坐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张且来。

姜子牙的“咱”与“张”音近,于是这个少年就无意中占了这个便宜,当上了玉皇大帝。

虽然姜子牙很气愤,但事实已成,他也无可奈何。

从以上两个故事,也印证了姜子牙“福薄,没有仙缘”的论断。

不知道我说得有道理没,我是木子君,记得关注我哦。

《封神演义》中,作恶多端的申公豹、纣王都被封神了,为什么姜子牙没有被封神?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申公豹,玉虚宫元始天尊座下的门徒,因不满师父将封神重点项目,交给仅有四十年道行的姜子牙,认为元始存心偏袒,于是,心生怨恨骑着一头黑虎到处煽风点火与姜子牙作对。好像《天龙八部》里的康敏:“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得到”。

申公豹惭愧,不敢回言,上了白额虎,指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顷刻成血海,白骨积如山!

——《封神演义》·三十七回

申公豹,看似坏的不要不要的,但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作家贾平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贵人在前面拉,但也离不开小人在后面推的”。封神项目圆满的完成,申公豹扮演的就是一个小人的角色。三十六路兵马讨伐姜子牙有近一半都是申公豹的“功劳”,所以军功章有姜子牙一半,也有申公豹的一半。

不过,阐教元始天尊收徒向来是只取其精华,弟子们都以根行纯正自居,但南极仙翁称申公豹是左道之术,那么元始天尊为何会收一个左道之徒呢?既然是玉虚宫的弟子,这些左道之术又是从何而来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申公豹是带艺进的玉虚宫,像《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二徒弟劳德诺。

要么就是通天教主打入阐教的间谍,却没想到被元始天尊将计就计,所谓“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佳梦关广成子刚救活姜子牙,转眼被申公豹的“开天珠”打死,惧留孙奉元始法旨用“捆仙绳”将其拿到了玉虚宫。准备将压到麒麟崖下时,申公豹大喊冤枉并发誓,如再与姜子牙作对情愿去塞北海之眼。

而元始天尊的真正用意,是要申公豹去集结“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因此才放了他。

群英荟萃的“万仙阵”后,申公豹跨虎而遁企图逃窜他山,被白鹤童子与黄巾力士用三宝玉如意擒到了麒麟崖,最后用蒲团卷塞了北海眼,像殷郊与殷洪一样应了自己的誓言。

封神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奉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之命,敕封申公豹为分水将军。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申公豹身归阐教,反助逆以拒直,既以被擒,又发誓而粉过。身虽塞乎北海,情难释其往愆。姑念清修之苦,少加一命之荣。特敕封尔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为分水将军之职。尔其永钦成命,毋替厥职!”——《封神演义》·九十九回

李靖、杨戬等七臣归山后,武王为有功之臣分茅裂土,姜子牙被封齐候位列五侯九伯之上。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问题,作恶多端的申公豹都被封神了,为何替天行道的姜子牙却没有封神呢?

开头说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果真是如此,那岂不背离了这句真理?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肯定是不是的。

封神大战之前,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等高层在碧游宫召开会议,便拟定好了封神榜的名单。申公豹之所以被封神,一来是榜上有名之士,二来正如前面所分析,得确也有一定的功劳,只是成王败寇他的功劳拿不上台面。

整个封神过程有三条重要的线,姜子牙代表的阐教是一条明线,女娲派轩辕坟三妖惑乱纣王是一条暗线,而煽风点火四处游说的申公豹是一条辅助线,其作用是将一明一暗的两条线恰到好处的联结起来。比如纣王派一次兵,申公豹就蛊惑一个上榜的人,这样姜子牙既能东征伐纣,同时又能完成封神大业,可谓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棒子打死。申公豹的这个恶,如果单纯的从阐截两教的对错或者武王伐纣的角度看,那的确是作恶多端,称得上是恶贯满盈的慕容博,因为毕竟是逆天行事。但站在“封神榜”这个综合项目看,申公豹的功劳那是大大的。

所以说,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申公豹能被封神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那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姜子牙,手持着“封神榜”经历了七死三灾,任劳任怨的忙活了大半天,难道真的只是一个过路财神吗?

那榜上的确没有姜子牙的名号,整整三百六十五个正神里,也没有姜子牙的一官半职。按理说这替领导办事,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其获得的奖赏应该比他人高。尽管位列五候九伯之上,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但就算是九五之尊又怎么能和天上的神仙相比呢?

离婚的老婆都封了个“扫帚星”呢,元始天尊难道真的没给劳苦功高的姜子牙留个神的职位吗?

当年恋恋不舍的离开玉虚宫时,元始天尊对姜子牙说:“日后还有上山之时”。圣人的话自然言出如山,这就是埋下的一个伏笔,说明日后还是会回来的,但这个上山不是指姜子牙上山求助,而是指封神大业完成后回山修行。神后封完了回山修行什么呢?难道还是挑水浇桃树吗?

肯定不是了。元始天尊还是给姜子牙留了一个神位,而且还是个万神总领,这个职位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只要是神都归姜子牙统领,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再者,常言道人有七魂三魄,而姜子牙经历了七死三灾,阎王爷的生死簿上恐怕早已没有了姜子牙的名号。

善,终究是有善报的!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封神演义》中,作恶多端的申公豹、纣王都被封神了,为什么姜子牙没有被封神?

一、

封神是因为天庭缺编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昊天上帝请鸿钧老祖主持这场大战。于是阐教和截教分别站队西周和商纣,展开殊死搏杀。大多战死者的魂魄飘往封神台,等大战结束后受姜子牙封神归位。

封神并不以战死者的善恶为标准。也就是说,不管是阐教或者截教的弟子,只要是榜上有名的人,最终都必须归位。因此,即使像申公豹这样的阐教叛徒、纣王这样的残暴君主也被封神了。

二、

其实,被封神不是一件好事情。首先被封神之后,就必须接受天庭的约束,不再像修炼时那样自由。再者被封神之后,基本就失去再提高道行的机会。阐教和截教弟子如果不是在封神大战中被杀,失去肉身,魂魄无所归附,谁也不愿被封神的。

当初截教的通天教主签了封神榜后,怕门下弟子私自下山成为榜上的人,于是特意在碧游宫贴了告示。怎奈申公豹的一句“道友,请留步”让仗义的截教弟子前仆后继,纷纷入榜。

三、

姜子牙本是阐教弟子,师父元始天尊说他只有富贵之命,所以封神榜上无他之名。但原始天尊念姜子牙封神有功,特赐予他打神鞭,让他管束众神,拥有无上的地位和权利。

本来被封神就不是一件好事,再加上姜子牙拥有打神鞭,走到哪里众神皆需回避,所以姜子牙获得的好处不会比其他人少。

《封神演义》中,作恶多端的申公豹、纣王都被封神了,为什么姜子牙没有被封神?

姜子牙姜太公也,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商朝西伯侯姬昌姬发和周文王周武王伐纣灭纣,创建周王朝。

妇孺皆知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发生在姜子牙隐居磻溪垂钓,西伯侯姬昌找上门来请他出山,辅佐创建霸业的故事。

一段历史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先了解一下这个神话的前因后果,再谈谈姜子牙没有封神的原因。

在上古时代,天庭昊天上帝(玉帝之前)欲招兵买马,来管理整治混乱的天宫。昊帝看中元始天尊(阐教主)的十二金仙,他们却都不愿意接受这项差事,不愿意被管束。

昊帝找来鸿钧老祖与元始天尊三人商量,决定三教(阐教截教人教)共立封神榜,去凡间招纳“有志之士”。

这个时候正值殷商纣王统治,商朝国力强盛,纣王恃势骄横。女娲娘娘生日那天,纣王被大臣商容劝说去祭拜女娲,望见漂亮的娘娘坐像,纣王竟然淫欲荡起,写诗调戏女娲,说什么如果长袖舞动起来,就可以娶进长乐宫侍奉他了!

女娲娘娘很是恼火,决定派九尾狐妖下凡惩治纣王,这就是《封神演义》中讲到的九尾狐附身纣王之妾妲己,祸害商朝至纣王死国家亡。

昊帝也正是趁女娲娘娘报复纣王的好机会,开始执行封神大事。

具体事宜由元始天尊安排,元始天尊又放权给弟子姜子牙,姜子牙下山打入商朝。

由此凡间掀起两股斗争力量,一是西岐斗朝歌周王灭商纣,另一阐教与截教之间的斗争。

九尾狐化身妲己魅惑纣王,煽动纣王杀文害武,聚敛民财,苦害生灵,而这时西伯侯姬昌日渐强大,后周文王周武王相继崛起,终灭商建新朝。

其中阐教代表周,截教代表商,阐教的“正义”以弱数战胜众数的截教的“邪恶”,截教几乎被灭了教种。

截教被灭杀惨死的将相上了封神榜,封神榜上三教中属截教人数最多。

姜子牙作为执行封神的主管,为什么自个却没有被封神上封神榜呢?原因有:

1.封神榜的名单早就被元始天尊定好,里面没有姜子牙的名字。

天尊曰:“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这里面的“只可受人间之福”,意思很明了,成不了仙做不了神,只在凡间享受富贵。

2.元始天尊有私心。

姜子牙32岁拜师,呆在元始天尊身边40年除了打杂啥都没学会,可见元始天尊太不重视这个弟子了!

只到封神这个得罪人的差事来了,就赖到姜子牙身上替他背黑锅。他也肯定不会让姜子牙上天庭的,姜子牙得罪了那么多斗争中惨死的魂灵,众神皆恨,即使上了天庭,也没好位置可安排。

而且元始天尊曾赐给姜子牙一根“打神鞭”,用于抽打那些不愿意接受神位的人。若他带着“打神鞭”上天庭,那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后果还可怕,哪个神仙不怕他,估计天庭又要掀起混乱。

基于这些考虑,元始天尊和昊帝觉得姜子牙留在人间比较好!

3.姜子牙曾犯下的业障太深,阻止他上天庭。

他虽作为正义之神替天行道,但也做的有些过火,“冰封岐山”一招,就叫鲁熊十万商军冻死一大半。

二个在九尾狐妖妲己被抓,雷阵子杨戬韦护都碍于女娲娘娘的面子不行动,他却拿刀亲自动手斩杀。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啊!因果好结,业力难消。

4.封神榜的神仙分已死和还活着的。

像战死的人,肉身已灭,接受神位魂灵上天庭,受天庭的管束。

肉身活着的有哪吒杨戬,肉身成圣,无需接受神位也能成仙,不受天庭管束。

而姜子牙没有死,没有修炼,肉身未成圣,自然凡人一个。

何况他也愿意,修道40年都未成器,已经70多岁的高龄,在人间享受荣华富贵,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功成身退,何不做个逍遥翁,快快乐乐活过若干年,再自然老去来世轮回,又是一条英雄汉。

《封神演义》中,作恶多端的申公豹、纣王都被封神了,为什么姜子牙没有被封神?

关于这个原因,看过电视的都应该知道,姜子牙当时本来是给自己留了神位的。但是黄飞虎留了个心眼儿,在封神最后姗姗来迟。此时只剩下一个神位了,姜子牙没办法,只能把神位给了黄飞虎,自己就没了。

这么一个结局,也倒是令人有些诧异,相当于自己幸幸苦苦为他人作了嫁衣。有人说,封神不是什么好事儿,给别人打工。但是这仅仅是对于那些诸如十二金仙、赵公明这样的大佬来说,姜子牙这样的人不再其列。其天资愚钝,生来福薄,是没有几机会位列仙班的。这要再封不了神,可就亏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这么个设定,倒也符合姜子牙的人设,这个人本就不该被封神。

局外人姜子牙

话说昊天上帝闲着没事干,想来想去,觉得天宫中太冷清。自己好歹也是三界的最高指挥官,可是身边却连一个秘书都没有,更别说找个志同道合的人,陪自己打高尔夫、唱卡拉ok了。

昊天上帝睁开天眼,想看看芸芸三界之中有什么好玩的事,于是便发现截、阐、人三教大有鼎盛之势。

昊天上帝一拍脑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昊天大帝命令元始天尊将截、阐、人三教统一,尽规天庭管理,与此同时,昊天大帝又弄出了一个“封神榜”,并吩咐元始天尊携太上老君、通天教主拟定一个封神的名单,名单中必须有365位神仙。

阐教老大元始天尊、人教老大太上老君、截教老大通天教主经过三次友好的商议,最终于紫宵宫内拟定好了“封神榜”的名单。

原文如下:

通天教主曰:“吾三教共议封神,其中有忠臣义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吾教下也有许多。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弥封,只至死后方知端的。

这一段写的很清楚,“封神榜”是在武王伐纣之前就已经写好了的,换言之,姜子牙根本不在“封神榜”的名单之内。

为什么呢?因为在拟定“封神榜”的时候,元始天尊还没有设计好让姜子牙去执行“封神”这个任务,此时的姜子牙,完全是一个局外人,因此他不具备进入封神榜的资格。 当然,这事儿还得跟元始天尊有关。

原文中写到:

天尊曰:“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元始天尊把话讲的很明白:“子牙啊,你小子的命太薄了,注定成不了仙道,只能享受人间的福贵…现在殷商的气数已尽,周室将一统江山,你代替我去封神,顺便辅佐天下之主登上帝位,日后你会成为王侯将相,享尽人间之福,也不枉废你在我这修行了四十余年嘛~”

注意注意!原文中说的是,元始天尊让姜子牙代替自己去封神,也就是说,本来要“封神”并且辅助周王的人,并不是姜子牙,而是原始天尊。

那么元始天尊为什么不愿意亲自封神呢?

因为“封神榜”是一个圈套,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中看来,被“封为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在那些《封神演义》中的仙家眼中,“封神”其实是一种惩罚。

首先,昊天大帝为什么要封神?因为三山五岳、四部雷火、善恶瘟丧、诸天星斗没有人管理,所以昊天大想通过“封神榜”招募一些“打工仔”,为自己工作,并且削弱阐、截、人三教的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历史中有明确的记载,西周之前,人们供奉、祭拜的都是漫天星斗,比如启明星、北斗星等等……

西周建立之后,为了方便祭祀,周文王将满天星斗合之为一,创造出了万知万能的上帝——昊天大帝,于是百姓们纷纷祭祀昊天大帝。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套用了这个历史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下,昊天大帝用“封神榜”统治三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诸神之王,但是道家讲求无欲无为,清静自在,那些本已经得道成圣的仙家们,被封了神之后便必须要遭受天规礼法的束缚,再不能自由自在的修行,并且只有肉身被毁后才能被封神,那些肉身成圣的人,怎么可能愿意白白的去送死?

所以众仙们是不愿意被封神的,你看昆仑十二弟子、截教四大金仙、吊打燃灯古佛的赵公明、法力无边的闻太师,有哪一个愿意上封神榜?

因此执行“封神”,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元始天尊自然不愿意当这个恶人,所以老谋深算的元始天尊派遣“生来命薄”的姜子牙去代替自己封神。

一来,姜子牙“生来命薄”,注定无法进入仙道,那些被封神的仙家们即便心中有怨气,也无从发泄。二来,元始天尊即完成了昊天大帝交给自己的使命,又不得罪诸天众仙,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姜子牙没有被封神的原因有:

①“封神榜”在制定时,便没有姜子牙的名字

②姜子牙“生来命薄”没有仙根,所以无法成仙

③姜子牙只不过是元始天尊手中棋子,故事开始,元始天尊便没有打算让姜子牙成仙

④只有死人才能上“封神榜”,所以“封神榜”整整害死了365位仙家,这个滔天的罪孽必须有一个人来背负,而这个人就是姜子牙,因此姜子牙注定无法进入封神榜。

《封神演义》中,作恶多端的申公豹、纣王都被封神了,为什么姜子牙没有被封神?

封神不在善恶,而在机缘。何况无论仙凡,哪个内心不是神魔一体?既然如此,何为善恶?

封神大战中的玄妙机缘

书中有言,福德深厚者成仙道,次之成神道,再次之可享人间富贵。在元始天尊委任姜子牙代天封神时曾明言姜子牙无修仙成神之机缘,只可位极人臣,享人间之富贵。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姜子牙才会成为封神之人。毕竟元始天尊就算再怎么阴狠、不讲武德,但面皮还是要的,找一个看似不涉及仙神之中的弟子行封神之事,于大义无亏,即便通天教主知道这不过是欲盖弥彰之事,却也说不出什么,只能哑巴吃黄连。

那这所谓的福德、机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不光是我们,即便把许仲琳(争议作者)挖出来,怕是他也说不清。《封神演义》这部书的整体框架设定得相当出色,格局远超围绕西天取经的《西游记》,但是就细节和文笔看,一些被诟病的现代玄幻网文完成的怕是都比《封神》好,这也是同为神魔小说,《西游记》的文学价值远超《封神演义》的原因所在。

按照书中所说,机缘无比玄妙,一切皆由天定,每每发生什么解释不通或者隐晦难懂的情节,总是会以“此乃天数”蒙混过关。即便这就是事实,但是这所谓的“天数”不还是出自小说家的一支笔吗,所以许仲琳才是《封神演义》的真正天数。

无论怎样,姜子牙没有封神,纣王、申公豹却一个成了“天喜星”,一个成了“分水将军”。这其中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上天注定姜子牙没有神运,而纣王和申公豹则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于是乎两个传统意义上反派最终封神,反而是那个被称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姜子牙什么也没捞到。想一想,当初元始天尊说得好听,说什么姜子牙能享人间富贵。但是在攻破朝歌时,姜子牙已经是耄耋老人,就算能尽情享受,还能富贵几年?

封神无分善恶

既然封神只论机缘,那么也就是说和人、仙的善恶没什么关系,从最终封神大名单我们就能看出,比纣王和申公豹恶的大有人在。

费仲、尤浑是纣王主政前期的两个主要佞臣。对上谄媚君王,中间铲除异己,对下欺压百姓,让人恨得牙痒痒。

练气士吕岳、罗宣,只为一时胜负长短,一个开启病毒战,一个火烧西岐城,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其行径令人发指,最后却都位居八部主神。

飞廉、恶来是费仲、尤浑的“接班人”,其恶不下“前辈”,原本未死,却被姜子牙擒来斩首,之后封神。

以此种种,数不胜数,这些人俱可封神,纣王和申公豹又有何不可?

正派不正、反派不反的封神世界

按照元始天尊的意思,顺应天命便是正道,可是书中塑造的正派就真的是正派吗?

首先说阐教的元始天尊和老子,极其鄙视通天教主门中那些披毛戴角之辈,在他们眼中,这样的物种根本不配修仙。可是通天教主的“有教无类”真的是错吗?圣人们挂在嘴边的“众生平等”又要如何解释?同时,这二位阐教教主极为护短,在三霄摆下九曲黄河阵,大败阐教二代弟子后,二圣居然亲自出山对三个后辈出手,使得三霄身死封神,如此做派哪里像正面角色?

太乙真人从哪吒下生就教育他没事多惹事,出事别怕事,使得哪吒六岁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混不吝,打死李艮、敖丙;痛殴威逼龙王;射死彩云童子;打死碧云童子。而在石矶娘娘屡屡手下留情,只想找太子真人要个台阶的情况下,太乙真人居然恃强凌弱,直接将石矶镇压,这又岂是正派所为?

还有燃灯道人、姜子牙,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专干不讲武德之事。连西伯侯姬昌都是如此,口口声声不反商,终身做殷商臣子,可若真心如此,他又何必从渭水之滨请出姜子牙?又为何屡次对抗朝廷大军?

说到底,这部书中的所谓正派人物多为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徒,他们或许不那么残忍,但阴狠的心有时是不是更加可怕?

反观纣王,暴虐嗜杀不假,好大喜功也是真,但是想当初他却是商荣、梅伯、赵启等正臣公推的王位继承人,最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难道群臣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何况听闻闻仲死讯,纣王叹息痛哭可见其良心未泯。

当然了,敲骨剖腹确实令人发指,残杀无辜也没什么可洗的。但是对比所谓正派专干暗地里算计人的龌龊事,纣王起码“坏”得坦坦荡荡,远好过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至于申公豹,谈何作恶多端?诚然因不满本事不如他的姜子牙,申公豹在被南极仙翁教训了之后毅然走到了阐教的对立面,多次挑拨人与姜子牙为敌,但是充其量也不过是不尊师命,而且原著从来没有所谓“道友请留步”这句话,而被他说动、策反的也不过寥寥数人,最主要的一点是申公豹胡说八道的时候不多,他只是站在倾向殷商的角度分析问题,虽然这其中带着私心,但是就大义的角度而言,本就没什么对错,武王伐纣时不也有伯夷、叔齐与姜子牙互怼,最终绝食而死嘛。

夷、齐曰:“今日主公与元帅起兵往何处去?”子牙曰:“纣王无道,逆命于天,残虐万姓,囚奴正士,焚炙忠良,荒淫不道,无辜吁天,秽德彰闻。惟我先王,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命我先王,肃将天威,大勋未集。惟我有周,诞受多方,肆予小子,恭行天之罚。今天下诸侯,一德一心,大会于孟津,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此予小子不得已之心也。”夷、齐曰:“臣闻,‘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故父有诤子,君有诤臣。只闻以德而感君,未闻以下而伐上者。今纣王,君也,虽有不德,何不倾诚尽谏,以尽臣节?亦不失为忠耳。况先王以服事殷,未闻不足于汤也。臣又闻,‘至德无不感通,至仁无不宾服’。苟至德至仁在我,何凶残不化为淳良乎?以臣愚见,当退守臣节,体先王服事之诚,守千古君臣之分,不亦善乎!”武王听罢,停骖不语。

如果伯夷、叔齐说得对,那么武王伐纣就是错的。如果二人说得不对,武王伐纣尚无罪,那申公豹“反”元始天尊又何错之有?

所以说,世间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与善恶,那么纣王和申公豹又为何不能封神?

综上所述,无论从机缘、能力还是善恶的角度讲,纣王与申公豹封神都无可厚非,至于姜子牙,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命又不好,拿什么去和纣王、申公豹相提并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