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打死都不肯上梁山呢?
宋江并非打死都不上梁山,而是什么时候上梁山,怎么上梁山,对他更重要。
一、上梁山并不是宋江的第一选择宋江作为郓县的押司,是一个小吏,他吏道精熟,粗通文墨,在郓县可以说是可以横着走的人物。
他救助阎婆一家时,随手写一个帖子,就可以在县东三郎家里取一具棺材。 而他平时吃个药茶之类的,也是不给钱的。
虽然宋江并不是一个贪污受贿,吃拿卡要之人,但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宋江在郓县的地位。
而在中国的古代,作为一个小吏,虽说他们品衔低,不入流,从地位和待遇上远远比不上那些科举考试出来的官员。但就对地方的了解和把待,绝对非那些流官可比的。
在地方,往往有铁打的吏员,流水的官员的说法,朝廷派下来的县令知府之类,三年一任期,干得好了,升迁,干得不好,留任或者贬官。
往往他们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有限,再加上他们从小苦读四书五经,对经世济用之学,往往知之甚浅。哪怕身边有一个师爷,也未必多济事。
所以,往往把持一个地方的税赋、诉讼的,都是那些土生土长的吏员。
而宋江呢,作为一个押司,他的野心不止于一个押司,他渴望建功立功,封子荫子,但由于才学不够,走不了科举之路。所以才另辟蹊径。
相对于文官,武官的地位低下,但当官的途径更多,比如说高俅,他原是小苏学士身边的一个长随,踢得一脚好球,来到了附马王铣的门下,后来被尚是端王的赵佶相中,陪他踢球,端王登基,高俅也水涨船高成为一个武官,后来成为了殿帅府的太尉。
由此可见,早期的宋江还是想通过正当途径进入官场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的他,肯定是不愿意落草的。
二、宋江是一个孝子,他的父亲是不愿意他落草的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亡命江湖,他吃了一些苦头,也曾被俘虏过,但也因此结识了一群好友。
比如说燕顺、王英等人,比如说小李广花荣等。如果不是宋太公的一封信,宋江很可能就此落草,成为梁山上的一个好汉。
当年看电视剧时,也有类似的想法,看到宋江的身边云集了一大帮好汉,就觉得他准备上梁山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兄弟,铁算子宋清所写的一封家书,里面提到,他的父亲宋太公去世,望他回来奔丧。
正意气风清的宋江,接到信后,面色死灰,陶陶大哭,撇下了一人兄弟,风尘扑扑地回到了家里,却发现自己的父亲,宋老太公身体如常,正在家里等他。
他正要找兄弟宋清算账,被父亲宋太公阻止,宋太公说道:
“我儿不要焦躁。这个不干你兄弟之事,是我每日思量要见你一面,因此教宋清只写道我殁了,你便归来得快。我又听得人说,白虎山地面多有强人,又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草去了,做个不忠不孝的人,为此急急寄书去唤你归家。
又得柴大官人那里来的石勇寄书去与你。这件事尽都是我主意,不干四郎之事,你休埋怨他。我恰才在张社长店里回来,睡在房里,听得是你归来了。”
宋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很是踌躇,又听父亲说他的官司已经赦宥,会减罪,正好朝廷册立皇太子,按之前的规矩,在圣诞节(皇帝的寿诞日),皇帝大婚、册立皇太子之类的大喜日子都会赦免一些犯人的罪状。
而宋江虽说杀了人,按大赦的规矩,最多也就是流刑。宋江当年亡命江湖,也是害怕因杀了人被判死罪。而如今遇到大赦,死罪可免,最多也就是流刑,以他的能量,在哪活得都十分滋润,也就息了落草为寇的想法。
三、由于册立皇太子,天下大赦,宋江罪不致死,所以他不会选择落草也因为父亲宋太公的一席话,让宋江不再有亡命江湖的想法,所以,当本地的捕快来捉拿他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逃之夭夭,而是稳坐家中,对官差们说道:
你们且不要闹,我的罪犯又不该死,今已赦宥,必已减等。且请二位都头进敝庄少叙三杯,明日一同见官。
死罪可免,流刑对于宋江来说,不外乎另外的人生,毕竟他作为及时雨宋江,名满天下,江湖上的好汉提到他的名字,都会纳头便拜。同样是流刑,对别人来说,是要命的存在,对他而言,不过是一场旅行,再易地而居几年而已。
于是乎,宋江随官差到官府自首,被判流放江州,在这里,宋江结识了神行太保,戴宗戴院长,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开始了不同的生活。
如果不是他醉酒之后,在浔阳楼上题了反诗,被黄文炳的这个多管闲事的耗子拿着,我想宋江还会逍遥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在江湖上逍遥吧。
四、落草的日子并不是书中所说的那么美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对宋江而言,并没有多大的诱惑宋江是一个经年老吏,从官府中走出来的人物,他通文史,懂谋略,他最想要的日子,就是有一天,可以脱去吏员的青衫,换上一个品阶的官服。
而落草为寇的日子呢,过的是刀头舔血的日子,有今日,没明天。
就比如王伦,早上还在梁山上做头把交椅,威风凛凛,意气风发,下午就被林冲一刀劈成了两截,死于非命; 比如晁盖,昨天还率着大军出征,去攻打曾头市,今日就脸上挨了一箭,命不久矣。
总之,你看他们表面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秤分金,得意异常,但实际上呢,能这样做的山寨有几个?
就比如打虎将李忠,他曾经落草桃花山,看着阔绰,用着金银制成的酒具,但面对曾经的好友鲁智深的离别,却没有盘缠相赠,只有等山下过路的客官路过,有了机会,这才下山抢一笔财物,给鲁智深攒盘缠。
这才是真正的落草为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所以,哪怕宋江在江湖上都纳头便拜,称其为大哥,将其奉为座上宾,但这是宋江想要的生活吗?
结语宋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通文史,懂权谋,他三旬尚未娶妻,天天练武打熬力气,一看就是所图非小。这样的一个人,落草对他而言,绝对不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他可以用尽手段,将一些好汉送上梁山,让他自己主动上梁山,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命运无常,宋江想要安心做一个小吏,却被一个叫阎婆惜的外室坏了他的好事;他想认真做一个被流放的犯人,刑满释放回家,却因为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远,而心情不畅,他大醉之后,借酒抒情,却提了一首反诗,并被最不该看到的人看到,结果被送上了菜市口。
幸好,晁盖率着众好汉赶到,和李逵等人一起,劫法场救下了宋江,也将其逼上了梁山。
无奈之下,宋江只好在梁山上发展,他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最终取代了晁盖,成为梁山的首领,一步步向招安的方向靠近,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规划。
但他料不到,他所谓的谋略,在好汉中是拔尖的,而在朝堂上却不够用,最终,狡兔死,走狗烹,他刚刚为朝廷立下大功,用兄弟们的血肉铸就了一条金光大道,就很快崩倒。
不知道临死之前,他的真心想法是什么,他后悔自己的抉择吗?
我是木子君,记得关注我哦。
宋江为什么打死都不肯上梁山呢?
宋江打死不肯上梁山,原因有三:
第一:宋江害怕晁盖报复他。虽然外人看来他们俩是兄弟,为劫生辰纲的事,宋江作为公务员还给罪犯晁盖报了信。晁盖估计现在后悔了,我原来有吃有喝,为什么要来粱山落草为寇?心中有气,所以宋江杀了阎婆惜跑路的一年多时间里,晁盖也不问不闻。当然宋江到处乱窜也没有去梁山。
第二:宋江的父亲全力阻止宋江落草为寇。当宋江看了兄弟宋清写的假书信(父亲去世,速回家奔丧)回到家后,《水浒传》是这样写的:
宋太公来,叫道:“我儿不要焦躁。这个不干你兄弟之事,是我每日思量要见你一面,因此教宋清只写道我殁了,你便归来得快。我又听得人说,白虎山地面多有强人,又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草去了,做个不忠不孝的人,为此急急寄书去唤你归家。
又得柴大官人那里来的石勇寄书去与你。这件事尽都是我主意,不干四郎之事,你休埋怨他。我恰才在张社长店里回来,睡在房里,听得是你归来了。”宋江听罢,纳头便拜太公,忧喜相伴。宋江又问父亲道:“不知近日官司如何?已经赦宥,必然减罪,适间张社长也这般说了。”宋太公道:“你兄弟宋清未回之时,多得朱仝、雷横的气力,向后只动了一个海捕文书,再也不曾来勾扰。
我如今为何唤你归来?近闻朝廷册立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应有民间犯了大罪,尽减一等科断,俱已行开各处施行。便是发露到官,也只该个徒流之罪,不道得害了性命。且由他,却又别作道理。”宋江又问道:“朱、雷二都头曾来庄上么?”宋清说道:“我前日听得说来,这两个都差出去了。朱仝差往东京去,雷横不知差到那里去了。如今县里却是新添两个姓赵的勾摄公事。”宋太公道:“我儿远路风尘,且去房里将息几时。”合家欢喜,不在话下。
宋江的父亲说,现当今皇上要立皇太子,要天下大赦。你在外到处乱跑干什么,等到大赦后,你的罪行就可以减少,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没。那还去梁山干什么。
第三,宋江所犯的罪不至死。宋江回家后,官兵又来拿它。宋江便上梯来叫道:“你们且不要闹。我的罪犯又不该死,今已赦宥,必已减等。且请二位都头进敝庄少叙三杯,明日一同见官。
宋江这次不再逃跑,坐牢就坐牢吧。虽说杀人还命,但它只杀了一个依附大款的小三阎婆惜,与上梁山劫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的晁盖不一样。晁盖他们可以砍头,而他宋江,罪不至死。
前几日在清风寨杀了几个人,那都是用的张三的化名,官府里的档案的是查不到他宋江。至多在沧州牢里坐几年牢就出去了,又何必上梁山落草为寇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