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论仗义疏财,论家势的雄厚,在整个梁山,比得上柴进的人不多。但最终却是宋江当了老大,这是为什么呢?
一、仗义疏财是手段,收买人心是目的柴进乃沧州人氏,是前朝皇族后周世宗柴荣嫡派子孙,家中有太祖皇帝赵匡胤御赐的丹书铁券。论出身,在《水浒》中无人能比。他仗义疏财,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被誉为当世孟尝君,绰号小旋风。
作为一个前皇族后人,钱财地位柴进是不缺的。而这个在起跑线上已经赢了许多人的柴进却有一个爱好,就是结交江湖绿林人物。
甚至为了结交绿林人物,他还吩咐周边的饭馆酒肆:
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
从这可以看出,为了结交绿林江湖人物,柴进可以说不遗余力,甚至早期的梁山,不管是王伦还是杜迁宋万等人,都曾受过柴进的资助。宋江亡命江湖时,柴进为了让宋江安心在庄中住下,还称就算“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自己也敢藏在庄里。
除此之外,豹子头林冲,及时雨宋江,还是行者武松,在落难之时,都曾经在柴进的庄上歇脚,受过他的资助。从表面意义上看,柴进可以说恩义遍天下。
而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上梁山之后,仅仅排名第十位,没有兵权,只是负责钱粮呢。
在我看来,柴进虽仗义疏财,却不懂得收买人心。
有人说,柴进只是仗义,而不是为了收买人心,这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
柴进出身富贵,他如果没有异心,万贯家财做什么不好,哪怕结交文人,结交朝臣,或者寻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起花天酒地,也不是什么事。
而柴进却选择结交了社会地位最低的武人,还是一些刺配的犯人,还不停地往梁山上安排人,这是什么思想?扎根老百姓,为劳苦大众谋福利吗?非也。
柴进在《水浒》中有一个叔叔叫柴皇城,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舅殷天锡倚仗权势,欲夺取柴进叔父柴皇城的花园,还殴打柴皇城,柴进和李逵前往高唐州处理此事,这才有了后来的大祸,被下了大狱。
柴进的名字和柴皇城的名字结合在一起:进皇城!这三个人让人细思极恐,所以说柴进没有异心,我是不信的。
但相比宋江结交江湖众人的雪中送炭,润物强无声,柴进的收买人心,则显得粗暴,毫无技巧。
二、论柴进拙劣的收买人心的本事柴进在《水浒》中被称为当世孟尝君,而他结交众人的手段,也和春秋时的孟尝君一样,毫无效果,不管是鸡鸣狗盗,还是什么蛇虫鼠蚁,不加分辨,一味地纳入自己的庄上。却因此在无形之中,得罪了人。
就拿林冲来说,林冲被高俅陷害,流放到沧州时。就曾经到过柴进庄上,这一段文字,显示了林冲的武艺高强,但也让人看得窝心。
林冲来到柴进的庄上,柴进听闻前来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头,表现出了曹操吐脯迎许攸的态度:
那官人滚鞍下马,飞奔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
从柴进的态度,让人心生好感,但是他的下人做事,却呆板不知变通:
柴进便唤庄客叫将酒来。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
柴进见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
好吧,自己家主人亲自迎接的客人,而庄客却当成普通的上门要饭的人处理。如果我是柴进,此时尴尬得都能用脚趾抠出一室一厅了。
除此之外,还有洪教头到来时的表现,洪教头作为柴进看中的人,却在招待客人时表现得十分轻慢和无礼。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林冲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
作为帮闲的洪教头,在主人接待客人时,却衣衫不整,整戴着头巾,挺着脯子。表现得十分轻慢和无礼。
也就是林冲脾气好,换作鲁智深,早就用铜钵大的拳头,打得他满脸桃花开了。
更可恶的是,作为客人,应该坐在上位,而洪教头作为主人的陪客,来到席上,却一屁股坐在了林冲的上座,纵有林冲的相让,这样的表现,实在丢分严重。
遇到这样的事,柴进的表现呢: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作为一个主人和领导,该有的威严却没有,一味的施恩,又识人不明,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后来更不用说了,为了激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时拿出真本事,柴进拿出银子,却扔在地上。
可以说,从主人到陪客,都没有给林冲足够的尊重。
只知道在物质上的施舍,而不知道尊重人,所以柴进的仗义疏财,也只是在表面上。
而相比,宋江的段位要高得多。
三、宋江的救人于危难,从细节上尊重朋友关于宋江的介绍,《水浒》中开场是这个样子的: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
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江除了和柴进同样的特征,仗义疏财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排难解纷,周全人性命。
相对于柴进的恩义,只施给那些被流放的犯人,宋江的义和救人于危难,更面向普罗大众。
相对于柴进只是送人钱财,而宋江则是排难解纷,周全人的性命。比如说智取生辰纲的七人组,如果不是遇到了宋江,会被一网打尽,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在柴进庄上,面对落难的武松,宋江更是表现出了超高的情商,和对人的尊重。
当时的武松还是一个无名之辈,好勇斗狠,在家乡因为打伤了一个机密,就逃亡在外,来到柴进的庄丰已经有一年了。想要回乡寻找哥哥,哪想得了疟疾,可怜巴巴地一个人在廊下烤火。正好宋江接受柴进的宴请,洗手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火锨柄。惹得武松差点起来揍他。
可以说,宋江与武松的初识,是不愉快的。而这个时候的武松,远不是后来的打虎英雄,没有名气。宋江遇到他,先是在喝酒时让他坐在首席上,又请了弟弟宋清与他相见。
当夜饮酒到三更,宋江还请武松一起到自己的VIP包间里休息,看到武松衣衫破旧,还要拿出银子给武松做衣服。虽然这笔钱最终由柴进出了,但人情却落在了宋江的身上。
后来武松回乡,柴进送他银两,还宴请他。而宋江呢,一送武松就是十来里。
虽说在钱财上,宋江的花费并没有柴进那么多,但在对朋友的尊重上,宋江远远地高于柴进。
所以,柴进散尽家财,最多江湖上的朋友称一声好; 而宋江救人于危难,江湖上提到宋三郎,个个都纳头便拜,差距就是这么大。
四、仗义疏财,收买人心是基础,想要当老大,还要心狠如果说宋江只是救人于危难,助危济贫,那么他永远都只是一个大善人,徒有名望而没有实力。
宋江作为梁山上的老大,他除了有声望,还有心机与手段,能狠下心来。
俗话说:义不理财,慈不掌兵。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大,广施仁义还不够,要有心机,有手段。
宋江自从亡命江湖之后,就在各处网罗人才,在清风山,他收了小李广花荣,矮脚虎王英、燕顺等人,在江州,宋江结识了李逵、戴宗等人。
早期的宋江,自己不愿意落草,在梁山上做一个贼寇,却将自己的朋友一个个送上了梁山,替他打前站。直到浔阳楼上题反诗,被黄文炳陷害,最终被梁山人救了出来,上了梁山之后,你才会发现,宋江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在梁山上布了局。
后来的霹雳火秦明,因为吴用和宋江的原因,一家被杀。而宋江转身将花荣的妹子嫁给了他,将仇人变成了忠心的下属。
所以,当晁盖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大权旁落,他想要借曾头市夺回自己的兵权,却意外得中了一箭,一命呜呼。
他想要凭着遗命,另立他人,却不料宋江派吴用下山赚了一个卢俊义,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之,不管是心机还是手段,宋江在梁山好汉中,无人可比。
柴进这个前皇室后人,不管是上梁山的时机,还是手段和心计,都不如宋江,连忠于自己的人马都没有,怎么可能当老大?
结语管理是复杂的,而人心也是复杂的。一味的市恩并不能得到真心的拥护。懂得人心,对下属保持尊重,关键时会玩心计,有心机,才是宋江上位的原因。
在《水浒》中,不管是柴进还是晁盖,都有一个特证,那就是仗义疏财,凭借它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但想要有大批人马的拥护,这还远远不够。
这也是柴进与宋江的差距,不知道我说得对否?
我是木子君,记得关注我哦。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小说《水浒传》里,若论仗义疏财,确实谁也比不过柴进。因为要想仗义疏财,首先得有财。柴进是后周王孙,家资无数,人称当世孟尝君。孟尝君食客数千,柴进没有养数千食客,既然被称为当世孟尝君,食客数百应该是有的。
而宋江自称卑猥小吏,本就是郓城县一个押司,确实只是一个刀笔小吏。收入再多也有限,家财比之柴进,无异于九牛一毛。宋江与柴进比仗义疏财,当然断断比不过柴进。
退一步说,仗义疏财并不完全看有钱无钱,待人滴水之恩也是恩,权且算宋江与柴进二人一样地仗义疏财吧。那么为何宋江做了水泊梁山老大呢?原因如下:
一、柴进仗义疏财是好客,宋江仗义疏财是收买人心。武松在柴进家里住了一年多,酒也不知喝了柴进家几十缸,临离开时,却说什么“人无千日好”,对柴进颇有怨气。说明对于柴进来说,武艺高强的武松,与武功平平的洪教头并没有多大区别,无非都是他家里的客人,柴进并没有刻意高抬武松,更没有企图收买武松。反映了柴进收留武松只是好客而已。
而宋江则不同,在柴进庄上遇到武松这个堂堂一表凛凛一躯的好汉,便倾心接纳。先是要给武松做衣服,再是岔路口置酒给武松回乡饯行,最后是送给武松十两银子。——正所谓“宋押司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小恩小惠就让武松感激涕零,推金山倒玉柱拜宋江做了大哥。宋江收买武松以为己用的做法很是高明。
至于武松后来反对宋江招安,那是另外一回事。
宋江由仗义疏财收买人心,到水泊梁山时时处处占尽风头,架空晁盖,以“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为诱饵,收买人心是一脉相承的。
如此一来,宋江的仗义疏财,自然能为他做梁山泊老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柴进仗义疏财,与贼寇私通款曲,藏污纳垢,是败家子的行径。宋江仗义疏财是他政治权谋的一部分。做为家传宋太祖丹书铁券的后周王孙,柴大官人其实就是一个败家子。社会上作奸犯科杀人亡命之流,他一概收留。并声称“便是犯了十恶不赦大罪,或杀了朝廷命官,到了他的庄子,官府捕快也不敢正眼觑之。”无法无天之至!
封建朝代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律条,即使这个律条不一定真的实施,但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也是有意规范不轨行为的。
柴家当初让位与赵家,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改后周为大宋,当了皇帝,赐柴家丹书铁券世代免罪。但并不等于柴家就可以为所欲为,犯上作乱。
时移世易,朝廷奸权当道,一个高唐州的小小知州,用莫须有罪名就可以无端蔑视柴家,何况柴进确实是无视朝廷法度?
柴进资助匪类,在家中藏污纳垢,所谓仗义疏财,其实是纨绔子弟败家的行径。
而宋江自言“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是在“权谋”上下功夫的,他的仗义疏财只是他的权谋的一个反映而已。
宋江的政治权谋,用老套的话概括,就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所以,宋江在江湖上施展“及时雨”手段,人人“如雷贯耳”。在水泊梁山大显身手,笼络人心当上了寨主,也就是题主说的“老大”。实现了他受朝廷招安,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政治理想。
而败家子柴进只能在宋江手下管管钱粮。
三、柴进仗义疏财与政治志向无关,宋江仗义疏财是想实现他的“凌云志”。张恨水说,柴进想如同刘秀一样,光复汉室,做中兴之主。纯属无稽之谈。
柴进倒是资助王伦,在水泊梁山建了一个匪窝,但那绝不是柴进造反或光复后周的根据地。
试想,柴进仗义疏财,资助了王伦。但他推荐一个林冲到梁山入伙,都被王伦拒绝。谈何根据地?估计柴进自己上梁山,嫉贤妒能目光短浅的王伦拒绝不拒绝,也难说得很!
何况,后周失国已久,连北宋都濒临灭亡。此时柴进企图复国,岂不是痴人说梦?柴进决没有那个想法。
而宋江仗义疏财,最初的目的不是做山大王,然后接受朝廷招安。他是有远大志向的。他的远大志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唐朝的黄巢,是建立了“大齐”政权,做了“大齐”皇帝的。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是想超过黄巢,推翻大宋,一统天下,自己做皇帝!
有如此宏图大志的宋江,虽没有柴进富有,没有柴进的先天条件,但做个梁山老大,无非是达成了他退而求其次的目的罢了。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实际上,这个现象我也有过疑问!
前几年,我去梁山县水泊风景区一游,那座山头的最高处就是大名鼎鼎的聚义厅(据说这里就是86版水浒传的拍摄场地),旁边有个不大的灵堂,里面供奉着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灵位。
此时的游客们都会以粉丝般的热情,为自己的偶像打赏一二。我注意到,武松灵牌前的纸币堆得像小山一样,其次是鲁智深,后面依次是晁盖,杨志,林冲,李逵,孙二娘,扈三娘等人。
总之,宋江派系,晁盖派系,三山派系中有点名堂的首领,多少都有一点供奉。
然而令人哑然的是,身为梁山领头大哥及时雨宋江和仗义疏财的小旋风柴进的灵前,却非常尴尬的空空如也。
宋江没有“流量”自然来自于后世对他的不堪评价,但广结善缘而又出手大方的柴进,为什么也如此不受待见?
于是我跟导游小哥调侃了一下,小哥的一口山东腔逗乐了我:“咦,他比马云还富,不缺钱!”。
柴进有钱,但无势
柴进是周世宗柴荣嫡派子孙,因陈桥让位有功,宋太祖赦赐丹书铁券以保其身家性命,荣华富贵。用现在的话说,柴进就是个官+富二代。
从柴进的生活情趣中我们看到,他既没有加官进爵的高远志向,也没有打家劫舍的迫切需求……既有钱,又有闲还不近女色的钻石王老五,第一喜欢打打猎,第二喜欢交朋友。
然而前来投靠的都是些什么人?
柴进曾在江湖上放话:纵使劫了府库的银两,杀了朝廷的命官,我也罩得住你!
宋朝以前就有豢养门客之风,柴进虽有丹书护身,但其并不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之内,而且他是前朝功宦子弟,一朝天子一朝臣,时政一旦有变,他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因此,网络江湖势力以应对不测,也是他安身立命的生存手段。
郭德纲有言: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住骨肉的亲情;富人在深山老林舞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
于是,那些江湖上混不下去的张三李四纷纷前来依草附木,蹭些酒食钱米——但混吃混喝的人,是不懂感恩的,既然成了你的门客,吃你喝你是应该的。
柴大官人既有朝廷的铁杆庄稼,还有周遭几百亩的田地和猎场,黑白两道通吃,自然信息灵敏,情报准确。通过官与匪的合纵连横,维持其强大的气场和江湖地位。
然而任何时候,人都会被分成三六九等,逃亡的武松在庄上呆了整整一年,柴进对他也是不冷不热,爱搭不理。因为武松虽武艺高强,但此前在江湖上却是籍籍无名,连个打酱油的都算不上。
而身犯重罪的林冲和杀人潜逃的宋江却被他奉为上宾,因为这两人的江湖威望与他当在伯仲之间。他之所以资助白衣秀士王伦,也是因为这个读书人有可能为他构建一个坚实的后方堡垒。而像石勇这种孤魂野鬼,最多也就是象征性的给个仨瓜俩枣而已。像洪教头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水货,柴进略施小计,借林冲之手便让他“羞愤离去”。
——这说明柴进待人并不能一视同仁,他的“疏财”并不全是“仗义”,其中更多的是自己的情怀,以及“在世孟尝君”的名声。很多时候的给予,甚至有施舍的味道,那些杯水车薪有多少真诚,久历江湖的老麻雀,自然能够掂量出轻重。
宋江既是胸怀大志之人,也是人情世故的老手
人们对外来的帮助似乎有一个大致相同的共识,富人对穷人的接济,通常都有与生俱来的“施舍”性质,而被接济者的心里也会轻轻划过一个念头:这是应该的,因为你有钱!然后在心安理得的安慰之下渐渐的忘记了一件事:感恩。
然而穷人与穷人之间的相互赠予,却能再次加深“穷帮穷”的朴素感情。
宋江在郓城县时,曾接济过穷困潦倒的张文远,还一次性给过江湖儿女阎婆惜10两银子,而且还给她弄了个廉租房。但在这两个人眼里,宋三郎身为当地名士,而且身边有的是闲钱,扶危济困难道不是他应有的品德吗?因此,宋押司的帮助没有在他们心里产生多大的波澜——果然,背后下药的恰恰是这两个人。
宋江在柴进庄上偶遇武松的时候,武松既不受柴进待见,而且还身患疟疾。虽然宋江也正在穷途末路之中苦苦挣扎,但他仍然“将出些银两”为武松做衣服。想那武松,孤身一人飘零江湖,除了江湖上的义气与客套,谁曾真正关怀过他的生活?因此,知冷知热的贴心问候,最容易打动人心(武松在张都监府上,恰恰折戟于温情的麻痹)。
因此,出钱的虽然是柴进,但领情的却是宋江。
送别之时,同为逃犯的宋江还给这位萍水相逢的年轻人10两银子——至此。两人的“一夜情”,奠定了肝胆相照的基础。
第三位接济的人是病大虫薛永,当时薛永正在大街上打把势卖艺,然而无人打赏,宋江顺手给了他5两银子。当薛永得知这位就是名满天下的宋公明,纳头便拜,并坦言:“这5两银子强似别人50两……”——很多时候,雪中送炭往往比锦上添花更让人难以忘怀。
宋江为李逵的莽撞而“江湖救急”,分三次给了李逵70两银子,除了顺应场合,其中也有浓浓的江湖情谊垫底(此时两人已称兄道弟)。李逵虽为官府当差,但混的比叫花子也强不了多少。因此,滔滔江水般的仗义很快让他成了宋江的嫡系,最后甚至能为他喝下毒酒——而这种恰到好处的些许给予,不但让“及时雨”的美名增加了权重,而且笼络了一大批渴望友谊的莽汉。因为,权谋深重的宋江精准拿捏着一个尖刻的人情:我都“滴水之恩”了,你还不得“涌泉相报”?
在逃亡的路上,宋江先后结识了秦明,燕顺,王英,郑天寿,张顺,张横,穆春,穆红,李俊,李立,童威,童猛,戴宗,李逵,吕方,郭盛等人。至此,宋江派系已经形成,并拥有无可撼动的竞争力。
后经江州劫法场,英雄小聚义,剐杀黄文炳,又装神弄鬼的搞了“三卷天书”和“九天玄女”,以及此后的成名之战:三打祝家庄……所有剧情的主角全都是宋江。
宋江和柴进只是惺惺相惜,但和晁盖可是过命的交情,由于晁盖的力挺,二把手的位置已经无法动摇。
而此时的柴进仍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打打兔子,撒撒小钱。
实际上,柴进高估了自己的能量,甚至连小小高唐州的知府都敢把他劫持后丢进地窖。但梁山众好汉倾巢而出的营救,也正是他多年来苦心布局的回报——正是这次营救,无形中抵消了柴进对众好汉的慷慨解囊之恩。
我们可以想象,柴进是和家眷一起上山的,他的万贯家产不可能留在庄上,而这些家产在梁山伯的财务体系之下,只能“被公有”——人聚财散,人散财聚,如果有人冲着你的钱去,你千万不要指望他们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能围着你转——此时的柴进只是一名会计。
柴进为什么成不了老大?
也许他根本就没想执掌这艘风雨飘摇中的危船,试想:如果他真想占山为王,当年和王伦一起上山,他就是妥妥的老大,何必等到今天?如果不是高廉惊破了他的田园美梦,柴进可能还在沧州过着富豪的安逸生活。
更重要的一点,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之所以啸聚山林占山为王,显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想干一番大事。
而宋江立场鲜明的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无疑为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然而出身富贵之乡的柴进,显然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以及改造世界的魄力。说白了,决定霸道与淡泊的条件是格局和情志。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柴进的身份和地位已经决定了他和宋江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柴进当上了梁山首领,唯一的结局就是拉着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陪葬。
《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和及时雨宋江都是仗义疏财的好汉,特别是柴进,家财百万,最爱结交江湖人士,府中收留了一大帮投奔他的英雄好汉,梁山好汉中的林冲、武松、宋江等人皆受过柴进的恩惠,受到柴进可以算是梁山泊的幕后大金主,第一任梁山首领王伦就是柴进资助的,那么柴进最后为何未能当上梁山老大,甚至上了山才排第十位?
柴进的仗义疏财和宋江有着本质的区别赵匡胤是从后周柴荣的后人手中夺得了皇位,建立的北宋的,也许是心中有愧,赵匡胤对柴家后人并没有斩尽杀绝,而是给予了优待,甚至给柴家留下了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柴家后人在北宋一直生活得好好的,甚至还相当的富足。水浒中梁山好汉之一的小旋风柴进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系子孙。
作为前朝皇族后裔,身份自然就和普通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柴家也因为身份问题彻底绝了上进之路,不可能通过科举或其他途径进入官场,注定了至多只能当一个富人,却无法成为权贵。于是日子过得无聊的人柴进就开始大肆结交江湖中人,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给这些江湖人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庇护,比如武松就曾在自认杀了人后投奔柴进,在柴家庄住了两年之久。
但柴进其实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但的所谓仗义疏财,结交江湖中人,更像是一种赌气,或者说是满足虚荣心,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实事求是地说,柴进甚至压根不会笼络人心,他财是散了,但没有收拢到一个真正的亲信。这点从他对待洪教头就看得出来。
林冲在火烧草料场后彻底被逼上了绝路,听说柴进为人最为仗义,于是前往投奔。到了柴家庄后被洪教头挑衅,二人一番比试,洪教头落败。但柴进对洪教头的举动却令人颇为寒心。
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施耐庵《水浒传》第8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洪教头相对林冲来说,投奔柴进的时间更久,但柴进在洪教头落败后,压根不当洪教头一回事,没想着安抚一番,洪教头无奈只能离开。柴进的仗义疏财,在我看来是因为身份上的不同,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之感,完全把前来投奔的人当成了他的奴仆、下人,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且柴进也没有识人之能,武松在柴进府上待了两年受尽白眼,宋江来了后三言两语就给武松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上了梁山,武松也压根不把柴进曾经的收留当成恩惠。
柴进虽然资助了众多的好汉,但和他资助的众多好汉都有着疏离之感,没有一个可以交心之人。而宋江却和柴进不同,他地位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押司,结交好汉完全是做到了仁至义尽,而且有着很强的目的性,极会为结交的好汉考虑,比如就曾答应为矮脚虎王英另觅一个媳妇。这也是宋江为何每到一处,提到名字都有人拜倒认大哥,而柴进落难之后却无一个心腹之人。不会笼络人心,没有识人之能,缺乏领导才能,不够腹黑,柴进凭什么当老大?
柴进的身份已经决定了他无法当上梁山首领前文已经提过,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直系子孙。作为前朝皇族后裔,赵宋皇族虽然给予了他们一定的优待,但也不是完全就对他们放心的。王朝迭代正常情况下都是要经历一番流血牺牲的,对前朝的皇室人员,一般为了统治稳定,都会采取赶尽杀绝的手段,免得他们或者有人用他们的名义行反叛之举,纠集起一批对前朝有着留恋的人员,威胁自己的统治。
宋江当上梁山首领后力主招安,虽然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想谋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但客观公平地来讲,占山为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固然洒脱,却不是长久之道,不然宋江的主张也不会得到众多人支持。宋江只是普通小吏,身份卑微,而且也是被逼上的梁山,朝廷在梁山势大时还可以考虑招安纳为己用。
但一旦柴进当上梁山泊老大,朝廷对待梁山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合着你柴进聚拢如此之多的好汉,手中兵多将广,这是打算复辟,改朝换代,重新夺回政权么?这种情况下,梁山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甚至相对于田虎、王庆、方腊之流,梁山会成为征战打击对象,必须彻底围剿的那种。
宋江当上梁山首领,说招安后梁山好汉也损失不小,但好歹还有一半多活了下来,一旦柴进当上梁山首领,恐怕梁山的重要人员会被朝廷全部当成反贼剿灭,一个不留。
所以说同样都是仗义疏财,但柴进因为身份的不同,和宋江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加上宋江的身份最有利于体现作者施耐庵的写作意图,柴进自然不可能成为老大的。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柴进是水浒传中数一数二的富豪,仗义疏财,林冲,武松,宋江等人都接受过他的帮助,宋江论财力远不如柴大官人,要说仗义疏财,宋江的那点钱更不值一提,但柴进不论声望,地位都远不如宋江,为啥会这样呢?说到底这柴大官人实在不太会花钱,人情世故也不如宋江。
柴进
柴进和宋江这两人仗义疏财的方式截然不同,柴进是典型的人傻钱多,在他庄子上,就算是一般的地痞无赖应该也能讨到点银子花。宋江没有这种财力,因此他的钱就只花在最关键的地方,他绰号“及时雨”,叫他“及时银子”恐怕更为准确。
宋江花钱最经典的还是在收买李逵时,十两银子买一个忠心耿耿的死侍,没有比这更合算的买卖了,戴宗介绍宋江给李逵认识后,宋江问李逵之前为何与人争执,李逵解释是为了把银子换回来,宋江只问他需要多少钱,便毫不犹豫的从包袱里取了银子给李逵。
李逵是个赌徒,戴宗这些人都了解他性子,平时找戴宗等人借钱肯定没少碰壁,但宋江却十分“豪爽”,他给李逵留下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非常好的,钱不是给出去就完了,后续的人情还得做到位。
李逵
戴宗告诉宋江李逵是个赌棍后,李逵不在场,宋江是这么说的:“何必见外呢,这些银子何足挂齿,由他去赌输了罢!”李逵果然把钱输了,还在赌场打人,宋江是这么劝他的:“贤弟但要银子使用,只顾来问我讨。”他并未因李逵赌品不好,嫌弃李逵。
我们再看另一个人武松,宋江到柴进庄子上避祸,偶遇武松,武松也是来这里投奔柴进的,最开始柴进也向接待其他江湖人士一样对待武松,但武松吃醉酒后时常闹事,庄客们都不喜欢武松,时间长了柴进对武松也就疏远了。
柴进庄子上,武松这号人多得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所以他并不会把武松放在眼中,但宋江认识武松后,十分欣赏他,吃住都和他在一起,他看武松穿着单薄,又把自己的银子拿些出来给武松做衣裳,柴进这才想起来,忙让庄子上的人给武松添置衣物。
武松
就这么一个小细节,柴进就算再花万两白银,武松也肯定是站在宋江一边的,武松准备走的时候,柴进取了些金银给武松,宋江却一路为武松送行,走出去十多里地,陪武松吃完晚饭后,又取出十两银子送给武松,在酒店外目送武松远去,武松这个老爷们感动得直掉泪。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柴进和宋江两人都喜欢仗义疏财,但柴进的声望却远比不上宋江了,对于柴进而言,他仗义疏财很多时候就图一乐,图一个好名声,他钱花了,但和这些江湖人士相处并没走心,多半是当做闲杂人口养着,反正钱多,深不深交无所谓。
而宋江虽然没柴进有钱,但他仗义疏财不只是把钱花出去,而包含了真情实感的,即便这都是装的,但能让受帮助的人相信他诚意,这就比柴大官人高明,宋江没有因为李逵的莽撞,武松的落魄看不起这两人,他帮晁盖等人也不图回报,他给李逵,武松的十两银子,比柴进送出去的千金万两分量更重。
宋江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水浒传》中柴进和宋江都是自身武艺平平,但是却都十分喜好结交江湖人物的人士。相较之下作为周世宗后裔的柴进在财力上可以说是富甲一方,他在经济上资助了很多绿林好汉,但是梁山豪杰大都认宋江作大哥。可以说即使在梁山上,柴进也没有一个好汉是他的心腹兄弟。
笔者认为同样是仗义疏财,造成了柴进和宋江之间人心向背的原因有如下:
一,柴进多资助金钱,宋江多付出感情柴进的资助对象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往来沧州的绿林好汉,二是流配到沧州的犯人。就是说,你只要是黑社会或者立志加入黑社会,他都欢迎。而且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无论来者的身份地位,一视同人。资助的物资采取的也是统一的套餐大礼包——一盘肉,一盘饼,一壶酒,一斗白米和十贯钱。都是好汉们行走江湖的必须之物,有主食有副食,有酒有菜,还有大量现金,非常贴心。可是付出这么多交朋友的收效却甚微。
相比柴进一味的用钱砸人,宋江更多的是投资感情。以武松为例,他与柴宋两人都有交情。武松在家乡吃了官司,避难来到柴进家,可以说是吃柴进,喝柴进,吃饱喝足骂柴进,而且一住就是一年多,让柴进讨厌。柴进给他花了很多钱,两个人却成了冤家。相反在柴进的庄上宋江和武松相识只有十数日,却称兄道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两个人同吃同住,共塌而眠。武松要回清河县寻武大,柴进也只是习惯性的资助些金银。宋江却是送了又送,手拉着手一直送出了几十里地。又请吃,又请喝的,还赠送盘缠。一套推心置腹的组合拳打下来,让武松大为感动。
二,柴进身份高贵很难与下层人打通隔阂;宋江出身低微能与三教九流打成一片当柴进知道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的时候,急不可耐的把他请到了家中来。套餐大礼包拿出来之后,还没等人家屁股坐热乎呢,就赶紧让他跟洪教头比武。这是想真心交朋友吗?这不就是想看耍猴吗?无论柴进表面上对这些江湖人物表现的多么尊重,实际上内心深处总是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宋江则不然,他本身就是个市井小吏。江湖人物有难他能结交,晁盖事发他能报信,阎婆惜孤儿寡母他能资助,街头混混儿唐牛他也能帮助。总之宋江在底层人民中的交际面更广。
三,宋江更善于宣传和包装自己柴进绰号小旋风,来去一阵风,无影又无踪,被他资助过的人也没有长久的交情。跟梁山一代目王伦交情挺深,没想到被林冲给作掉了。而且他的影响力仅局限在了沧州地区,没有把自己的好名声宣扬出去。
宋江绰号及时雨,比柴进那阵小旋风来的更赶劲,更给力,更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宋江去过的地方更多,所到之处也都留下了他的好名声。
综上:柴进虽然钱多粮足,不过在笼络人心方面跟宋江差着层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