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
怎么可能不上去寻找?
只不过书中没有明写而已,在小说中,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地进行描写。这样的话,作者会费很大的笔墨,诸者也会觉得无趣。
按你的理论,为什么小说里都不描写一个人早上吃了什么样的饭,拉了什么样的屎呢,最主要是,没必要。
就拿《天龙八部》而言,当中原的武林好汉,和虚竹、段誉救出乔峰之后,乔峰面对围过来的辽国大军,以及那个曾经称兄道弟的皇帝耶律洪基,其实他是矛盾的。
他是辽人,却在屠杀辽国的军队;放任不管吧, 这些中原武林人士又是为了救他而抛头颅,撒热血,他虽是契丹人,从小接受的却是汉人的教育。
所以,他是矛盾的,面对耶律洪基的质问,他只能一死了之。
他用一枝箭刺穿了自己的心脏,气绝身亡, 而深爱他的阿紫看到姐夫身亡,也挖掉游坦之送给他双眼,抱着姐夫跳下了悬崖。
这是乔峰最后的高光,也是其伟大人格的体现, 对于乔峰的故事,到止为此,是最好的。
如果再描写下去,怎么写,他们下崖发现乔峰被摔成肉酱的身体吗?还是乔峰不知所踪,好像没死?
前者,对乔峰的伟岸形象有很大的折扣;后者,感觉前面的慷慨激昂都是骗人的,有意思吗?
所以,对乔峰的后事不再描写,是正常的。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安葬乔峰的尸体。
我是木子君,记得关注我哦。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
因为萧峰根本没有死。
险死还生当初,萧峰在雁门关外自尽,以狼牙箭插入心脏,当场气绝。段誉、虚竹大惊之下飞身扑救,却是已来不及。
紧接着,阿紫抱起萧峰欲走,失去双眼的游坦之在后面纠缠不休。阿紫心神激荡之下,竟挖出双眼还给了游坦之,然后抱着萧峰继续前行,不料前面竟是万丈悬崖,她失足跌下,游坦之也随之坠下。
其实,萧峰表面虽然气息已绝,但由于他早已打通任督二脉,晋入先天之境,因此体内仍有一缕极其微弱的真气,在试图修复他受伤的心脏。而恍惚之中,萧峰也觉得自己仿佛失去了躯体,晃晃悠悠的向地府中跌落。他心想自己一生造下无数杀孽,死后进入十八重地狱,也是应该。
正在这时,萧峰忽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说萧大哥,我让你照顾阿紫妹子,你可做到了么?她如今马上就要死了。萧峰心头一惊,蓦然睁开了双眼,只见自己正在阿紫怀中,两人正向一处看不见底的深渊极速坠落。
危急之中,萧峰忽然全身有了力气,他右臂一揽,反将阿紫抱入怀中。同时气贯右臂,右手呈鹰爪状,用力向山壁上抓落。只听得一阵铁石摩擦之声,两人又下坠了丈许,终于让萧峰抓住了一块凸出的山石,止住了下坠之势。这时,身边又有一个人影坠下,萧峰想都不想,伸出左脚将其勾住。
那人正是游坦之,他此时双目已盲,但分析刚才的情形,自然知道救他的人是自己的大仇人萧峰。他有心顺势将萧峰一把拉下,同归于尽,但想到阿紫和他在一起,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而是涩声问道,阿紫姑娘没事吧?此时阿紫已经昏迷过去,但还可听到呼吸,于是萧峰答道,她没事,就是昏睡了过去。
游坦之闻言松了一口气,说你一定要救阿紫上去。萧峰点了点头,又想起游坦之已经瞎了,又说了一句,你放心,我就算拼了性命,也会把阿紫救出去。说完心中暗暗苦笑,想自己刚才已经死了一次,如今在这绝地苟延残喘,还带着两个人的重量,不知道真气还能支持多长时间。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萧峰无意中一撇,忽然发现头顶右上方七八尺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山洞,不知里面有多深,但总能让两三个人暂时栖身。于是对下面说,游兄,你准备好,我把你荡到上面的一个山洞中去。游坦之黯然道,我已经瞎了,你就算救了我,我也无法照顾阿紫,你还是不要管我了,想法带阿紫进山洞吧。
萧峰正要相劝,却见游坦之松抓着自己左脚的双手用力一推,一股大力让自己和阿紫向上移了八九尺,萧峰乘机抓住了山洞口的岩石,然后猛一用力,终于跃入了山洞之中。而游坦之却早已坠了下去,不见踪影。
萧峰重重一叹,心道这人对阿紫的一番痴心委实教人敬佩,奈何阿紫不领情,实在可怜。他安置好了阿紫,探察自己身体的状况,发现刚才千钧一发之际,先天真气突然爆发,才让他起死回生,救了阿紫。不过,刚才那一番剧烈动作下来,本就遭到重创的心脏伤上加伤,真气助其愈合的速度已赶不上伤势恶化的速度,估计他已只剩下了一两日好活。
萧峰心想自己刚才本就是寻死,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只是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自己一死,瞎了的阿紫又怎么办。萧峰想着是否可以向上攀援,但探头向上望去,只见云雾阻隔,不闻人声,不知道还有多高。再说他体内的真气,也未必能够支持到自己带着阿紫上去。
他一生身经百战,不知道有多少次身处绝境,却总能够凭着超绝的武功和顽强的毅力,杀出一条生路。然而到了眼下这个境地,既缺少力量,也没有时间,想了又想,也想不出一条万全的计策。不由喟叹道,这次怕是神仙也难救了。
天降神僧萧峰话音刚落,一阵微风吹过,眼前已经多了一个灰衣老僧,正是少林的扫地神僧。萧峰知道扫地僧功参造化,心想阿紫这番定然有救了,不由大喜,深深向扫地僧施了一礼。扫地僧还了一礼,便要先治疗萧峰的伤势,萧峰惨然道,不忠不义之人,神僧又何必相救,只盼能将阿紫带回,萧峰在九泉之下,也深感大恩。
扫地僧微笑道,萧施主此言差矣。老衲且问你,这天下是一人之天下,还是天下人之天下?萧峰道,自然是天下人之天下。扫地僧道,既如此,施主又何必自尽?你当时昏死过去,却不见耶律洪基下令回军之时,辽军上下欢呼万岁。施主挟持一人而救了天下人,又何罪之有?
萧峰闻言,如当头棒喝,幡然醒悟。他当时为耶律洪基言语所激,觉得自己身为辽人,却挟持辽皇,实在无颜再立于天地之间,羞愧之下,插箭自尽。但如今经扫地僧提醒,才想到孟子所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自己为了社稷黎民,不得已挟持皇帝,正是君子大丈夫所为。当初愧而自尽,实是想得差了。
萧峰既已明白过来,便欣然接受了扫地僧为自己疗伤。扫地僧的内力,加上萧峰本身的先天真气,很快就稳定了他的伤势。待到后来,扫地僧的内力不再以治伤为主,而是给萧峰指明了一套真气运行的线路。萧峰福至心灵,当下将真气沿着扫地僧指的线路运行,只觉一时间神清气爽,心中涌起无限欢喜。
待扫地僧收功,萧峰跪地拜谢,说感谢师父传授无上功法。扫地僧笑道,萧施主不必多礼,老衲传你这门《易筋经》,也是有事相求。接着,扫地僧说出一番话来,以萧峰的非凡定力,也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扫地僧的真正身份,竟然是周世宗柴荣的幼子柴熙诲。当初,赵匡胤黄袍加身,登上帝位,对柴荣的几个孩子各有安排。柴熙诲就被当时的少林方丈心镜大师收为弟子,传授佛法。当然,由于柴熙诲的特殊身份,他被安排在汴京城外一处秘密的所在,由方丈半年传授一次佛法。
由于方丈事务繁忙,因此每次传授不过几日时间。因此,方丈便将分多次藏经阁的佛经抄录一份,送来供柴熙诲学习。谁曾想抄录佛经的弟子太过死板,竟把一本佛经中夹着的梵文《易筋经》也抄录了一份。而柴熙诲小时候恰恰跟着大学士学过梵文,他不懂武功,仍把《易筋经》当作佛经来学,竟在数日间便已练成。
心镜大师再来时,惊奇的发现柴熙诲已经脱胎换骨,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已无意中练成了《易筋经》,只得暗叹柴熙诲佛缘非小。后来,心镜便不再单单传授佛法,连“少林七十二绝技”也一并传给了柴熙诲。柴熙诲练成《易筋经》后,一法通,万法明,短短十年间,已将“七十二绝技”全部练成。
此时,赵匡胤已死,没人再注意柴熙诲的动向。心镜大师为了不耽误柴熙诲的修行,便任他自由离开,行走江湖,历经世态人情,磨练心性。只是,心镜要求柴熙诲在合适的时间里,守护少林六十年时间。数十年后,柴熙诲果然到少林做了一名扫地僧,并在少室山大战中点化了萧远山和慕容博,免去了一场浩劫。
扫地僧告诉萧峰,这次他能及时赶来救下他,是因为他已经寻到了一丝大道之机,数年后就可破碎虚空而去。只是,他答应心镜守护少林六十年,如今还剩下十六年时间。如果他要提前离去,就必须寻到一个和他相当的人物,继续替他守护少林。他想来想去,只有萧峰能够担当此任,便一路寻到这里。
萧峰听完,足足用了一炷香的时间,才消化了七七八八。他说,既然师父救了萧峰和阿紫,萧峰自然也应当替师父守护少林。只是,弟子还有一事相求,希望可以把阿紫送往大理,交由我三弟段誉照顾。
扫地僧笑道,你那两个兄弟俱是至情至性之人,我们也不必送阿紫到大理这般麻烦,因为此时他们必定已趁夜折回了雁门关,要想办法下谷去寻找你的尸骨。我们上去找他们吧。说完右手一挥,已在地下布好了无形的气墙,带着萧峰和阿紫缓缓向上飘去。
扫地僧催动气墙上升,似缓实快,片刻间已经到了崖上的乱石谷。只见月光之下,段誉和虚竹果然带着大理和灵鹫宫众人,在研究如何下去。一行人见扫地僧和萧峰突然出现,惊喜不已,特别是萧峰死而复生,更是让段誉和虚竹又是哭又是笑,完全没了一国之主和驸马的形象。
萧峰对这两位兄弟的深情厚谊,也是感动不已。他把坠崖后的事情,捡重要的跟他们说了一遍,然后表示自己要跟随扫地僧出家,让他们不要把自己没死之事传出去。段誉说,保守秘密本是不难,但阿紫醒后要寻死怎么办。萧峰道,你告诉她,姐夫虽然死了,但因为生前杀孽太深,需要有至亲之人为他日日诵经念佛,减轻罪孽,否则在九泉之下,我还要受油炸凌迟之苦。
破碎虚空一番交代之后,段誉和虚竹各自回了大理和灵鹫宫,萧峰则跟着扫地僧去了少林,落发为僧,法号灵兴。三年后,扫地僧飞升而去,临别前将自己对大道的感悟,全部传授给了萧峰。萧峰答应扫地僧,自己会再守护少林三十年。
萧峰本已是绝顶高手,又练成了《易筋经》,得扫地僧传授大道之法,武功渐渐臻至不可思议的境界。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大将完颜佳飞带兵围困少林。萧峰飘然来到金人军中,金人为他的绝世风姿所摄,无一人敢动。完颜佳飞更是认出,萧峰正是曾和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兄道弟的打虎英雄,便拱手做礼后,带兵离去。
萧峰看着金兵远去,心想自己答应扫地僧守护少林三十年,如今约期已至,功德圆满,也该离去了。
于是他双掌向前轻轻一推,便推开了一扇无形的门,飘然而入。下一刻,萧峰已消失在了天地之间。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
乔峰、段誉、虚竹三人结拜为兄弟的时候曾经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果乔峰真的跳崖而亡,那段誉与虚竹岂能苟活于世?
所以乔峰肯定没死,如果乔峰真的陨落了,那段誉与虚竹肯定会追随这个大哥而去的,江湖武林讲究的就是一个承诺。
原著中虽然没有细说乔峰跳崖之后的故事,但段誉、虚竹应该也对乔峰的“后事”进行了处理,至于这么处理?我们不凡脑洞大开来想一下。
乔峰为什么会选择自尽谁又知道乔峰心里的苦?
生于辽、长于宋,不论是大宋与大辽对于乔峰来说都有特别的意义,大辽是他故乡出生之地,可大宋对他也有养育之恩。
耶律洪基挥师南下,带领兵卒入侵大宋,这意味着大宋与大辽之间势必有一战,这对在大宋生活了几十年的乔峰来说是最不想看到的,无论哪一边获胜,这付出的代价都太大了,百姓生灵涂炭、兵卒伤亡惨重是必然的。
大宋这边乔峰不想看到有伤亡,大辽那边同样如此,毕竟作为契丹人,身上流淌着的血脉也是契丹人,这让乔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耶律洪基陷入虚竹等人的包围圈之后,乔峰对于耶律洪基选择了沉默,并没有舍身相救,其表面上就是为了胁迫耶律洪基退兵班师北上,这些耶律洪基都看在眼里,当耶律洪基掏出一支箭折为两段时,乔峰的心震颤了一下。
这意味着他彻底与大辽走上了对立面,大辽是再也回不去了,此时耶律洪基又说了,乔峰你如此做法回到大宋之后加官进爵那肯定是少不了了,这让乔峰更是愧对于耶律洪基,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我乔峰今天胁迫大王退兵北上,并不是为了什么大宋的封赏,作为契丹人我做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愧对于大王,愧对于大辽了,我乔峰还有什么颜面苟活于世?今天我乔峰就以死明志。
接下来乔峰举起断箭就往自己胸膛插去,乔峰以断箭自尽(乔峰当时的确有这种想法),已此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乔峰的做法不仅让耶律洪基大吃一惊,段誉与虚竹更是魂飞魄散,乔峰此举是没有想到他们啊!还没有等大家有什么动作,阿紫立即跑过去抱着乔峰坠入山崖,此山崖在几十年前是一场争端的开始,现在成为了一场争端的结束。
乔峰还活着乔峰既然作为两人的大哥,这兄弟直接的感情那是自然不用说,乔峰跳崖之后两人肯定也不会让乔峰就这样葬于荒野!
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虚竹、段誉在之后肯定下了山崖寻找乔峰。
耶律洪基见到乔峰已然气绝,也没有多加停留,看着虎视眈眈的大宋武林人士,耶律洪基选择了遵守之前的承诺,只是对于乔峰心中乃惋惜不已。
耶律洪基退兵之后虚竹与段誉就准备下山崖寻找乔峰了,这好歹兄弟一场,不可能就这样放任不管吧!所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乔峰虽然当时看似已然气绝身亡,但段誉两人依然不过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但这山崖峡谷奇深,又非常险要,这如何下去成为了两难的问题!
但就算这山崖谷深,那也有穷尽时,虚竹与段誉两人派遣了大量的手下寻找合适的入口,终于在离雁门关一处隐秘处找到了合适的入口,虚竹、段誉二人紧急前往,经过几天的寻找,终于这一处谷底隐秘之处发现了乔峰,与此同在的还有在一旁照顾乔峰的阿紫,以及旁边已经气绝身亡的游坦之。
原来那天乔峰以断箭自尽之后,阿紫也抱着必死之心与乔峰一起跳崖,但没想到在运气极好,悬崖之上有许多的灌木丛作为缓冲,崖底还有一深潭,两人直接掉进了深潭里。
阿紫虽然眼瞎了,但也还是紧紧抓住了乔峰,等把乔峰拖上潭边的时候,却发现乔峰居然还有微弱的协调,如果不是潭水寒冷,甚至还感觉不出来。
正当阿紫惊喜万分时,悬崖上又掉下来一人,此人乃游坦之,看见阿紫带着乔峰跳崖,并归化他的眼睛之后,游坦之也没有了生的希望,他自己的一切都是寄托在阿紫身上,对于阿紫对感情也默默地隐藏于心,既然阿紫选择了跳崖,他游坦之也不会苟活于世。
不得不说游坦之对于感情真的很执着,执着到为了阿紫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不知道是不是角度不对,游坦之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虽然也有灌木丛作为缓冲,但并没有掉入潭中,游坦之虽然立即失去生命,但也是弥留之际了,阿紫听到有东西掉落下来,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得知是游坦之之后稍微放了心。
但此时阿紫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以游坦之的“神足经”来救乔峰,这神足经本来就是易筋经的“原版”。
目前也只有游坦之会,游坦之虽然已经身受重伤处于弥留之际,但对于阿紫的要求依然不会拒绝。
这也是他为阿紫做的最后一件事,以自己神足经得到的所有内力全部用于给乔峰治疗伤势,而游坦之就此离开了人世,乔峰得到了游坦之的内力之后,原本非常重的伤势得到了缓解,就这样神奇的幸存下来。
直到被段誉、虚竹两人发现,自此两人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得幸亏大哥活了下来,这要不然可真的让人难做啊!
考虑到大宋与大辽的问题,乔峰与阿紫是不能在出现了,要不然势必会在引起武林波澜,虚竹与段誉商量了之后觉得,段誉之后要回去继承大理王位,这经常抛头露面的,把乔峰带回大理已然不可。
于是虚竹就带着阿紫与乔峰离开了谷底,去了逍遥派的最新隐藏之地,乔峰的伤势缓解之后也苏醒过来,对于自己大难不死也没有太多的庆幸,他认为自己是有罪之人,自己是万万不能在回去大辽了,就是大宋也不能出现,天下之大也没有了乔峰的容身之所吗?
在虚竹的再三挽留之下,乔峰选择与虚竹留在了逍遥派,而逍遥派就此成为了隐世门派,虚竹在此之后与乔峰在江湖上在也没有了踪迹,后来为了乔峰的传承,已经丐帮的延续,虚竹化为斗酒神僧,把降龙十八掌代传于洪七公。
在看到了九阴真经之后又创立了“九阳真经”,自此江湖再也没有“天龙传说”,而乔峰自知自己没办法出现,最终选择了孤独终老。
结语:“天龙八部”虽然没有交代乔峰的后续,也是以自尽作为结局,但乔峰真的不在人世了吗?既然虚竹、段誉都还在,那证明乔峰也有可能在世,难不成人走茶凉,段誉、虚竹忘记了当初的结拜之语了吗?那可真的没有游坦之果决了。
图:均来自网络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
一、萧峰究竟死了没有?
在金庸原著中,萧峰最后确实是死了,阿紫也将眼睛还给了游坦之,随后她抱着姐夫萧峰坠下了雁门关外的万丈悬崖,而游坦之也随着阿紫坠下了悬崖。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萧峰)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段誉和虚竹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
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
当时萧峰是以死明志,以他的功力,别说用断箭,就是自己给自己一掌都基本救不活的。何况他当时是运足了功力用断箭正中心脏!虚竹和段誉连忙想要阻止,但还是晚了一步,而当时的虚竹其实是很懂医理的,他在为萧峰检查时,已经知道萧峰真的没救了。
二、萧峰为何要自寻短见萧峰被契丹首领契丹首领耶律洪基所囚禁,为了救她,中原群雄大举入辽,双方展开大战,但辽兵人多势众,又训练有素,乔峰为了大家的安危,只得带着群雄退到了雁门关外。但守卫雁门关的宋兵却死活不放群雄入关,不但如此,还放箭驱逐众人。
当时辽国的兵马已到了雁门关外,群雄进退两难,只得抵御起了辽兵。
萧峰本是契丹人,他为了让宋辽两国免于战火,挟持了契丹首领耶律洪基,并以盖世的武功,逼得耶律洪基不得不退兵。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见萧峰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他本是为了两国百姓,但在耶律洪基看来,乔峰之所以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大都是为了宋朝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从耶律洪基的角度来看,萧峰以一个臣子挟持一国君主,正是欺君叛国,不忠不义之举。而萧峰对此也无话可说,毕竟他为了两国百姓,不得不做出此举,唯有以死谢罪,以死明志。
而在笔者看来,萧峰却是被“人性”逼死的。
在耶律洪基说萧峰是为了宋朝的荣富富贵、高官厚禄之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萧峰说一句话。萧峰死后,众人却开始说长道短起来:
“两国罢兵,他成了排难解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
“他虽于大宋有功,在辽国却成了叛国助敌的卖国反贼。他这是畏罪自杀。”
“什么畏不畏的?乔帮主这样的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要畏惧?”
甚至是在萧峰死了之后,人们还一直在讨论他是契丹人还是宋人,更有甚者说萧峰是畏罪自杀......
或许,萧峰虽然死了,却是最好的结局吧。
三、段誉虚竹武功盖世,为何不下悬崖寻找萧峰?在大哥萧峰跳崖后,他的结拜兄弟虚竹、段誉做了什么?
其实他们并非啥也没做,而是在谷口守了一夜,期望萧峰能复活,并抱着阿紫从谷中上来。
那么,段誉和虚竹既然是萧峰的结拜兄弟,又身居高位,武功盖世,他么为何不自己下去或者派手下下去寻找萧峰呢?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有四个原因:
第一:悬崖太高,想要下去再上来几乎不可能
但阿紫向前直奔,突然间足下踏一个空,竟向万丈深谷中摔了下去。段誉叫道:“啊哟!”向谷中望去,但见云封雾锁,不知下面究竟有多深。
萧峰坠落的悬崖在雁门关外,而雁门关之所以叫雁门,便是当地地势极高且较为险峻,连大雁也很难飞过。金庸在书中更是形容悬崖有万丈之深,段誉向悬崖下望去,只看得见悬崖中云雾缭绕,根本不能见底。由此,我们便能想象雁门关悬崖确实是很高的,并且悬崖上面的人根本不知道悬崖下的地势情况,除非有大雁的飞翔本领,否则常人是不可能下去还能上来的,更别说下去找到萧峰等人再将他们带上来。
第二、天下之大却没有萧峰的容身之地
乔峰是契丹人,却从小在宋国长大,受宋人教化,还学得了绝世武功。他本是忠肝义胆,豪气云天,被江湖赞誉为“北乔峰”。然而,宋人却因为他契丹人的身份,排挤他,与他反目成仇,群起而攻之。乔峰无可奈何,只得离开大宋回到了故国契丹,因为一身绝世武功,被契丹首领封为南院大王。最终,契丹首领出兵攻宋,乔峰为了两国百姓免于战乱之苦,又只得无奈“挟王”,最终落得个欺君叛国、不忠不义之名。
至此,宋不能容,辽不能待,天下之大,终究没有了萧峰的容身之地,或许雁门关就是萧峰最好的容身之所。
第三、大侠萧峰缘起于雁门关,也终将在雁门关陨落
若是当年群雄没有在雁门关外截杀萧远山,也就没有后来的“北乔峰”。雁门关乱战,群雄围殴萧远山,但终究奈何不了他,最后萧远山见妻子部下无辜惨死,悲愤之下抱着萧峰跳下了悬崖。但一瞬间又觉得萧峰是无辜的,于是又将儿子萧峰从悬崖下抛了上来。
随后,中原群雄见杀错了人,都后悔不已,为了弥补萧远山一家,他们决定大力培养萧峰。数十年后,丐帮帮主“北乔峰”名震江湖。
正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豪侠萧峰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雁门关是大侠萧峰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而萧峰殒命雁门关无疑是金庸天龙八部的最成功之处。
第四、萧峰确实是死了
萧峰的死很难让人接受,然而,事实是萧峰确实死了,即使是段誉和虚竹也终将要面对现实。有人说段誉虚竹和萧峰是结义兄弟,他们在结拜时说过不求同生,但愿同死,这不假,但不能说:段誉和虚竹还活着,他们之前有誓言,因此萧峰也没有死。
三兄弟在千军万马之中,箭矢交弓之际一同擒拿契丹首领,这便是三人“同生共死”的证明,若萧峰跳崖后,段誉虚竹也非得跟着跳崖,那反而不知真正的“情”了,若如此,萧峰又怎么会看得上这样的人并和他们结拜?
而虚竹段誉没有下悬崖去找萧峰,一来是天龙八部故事已将近完结了,二来是萧峰已死,找到一具肉身皮囊又有何用?乔峰已死,事情就算过去了,而活着的人却还是要面对现实好好活下去。
由此四点,让段誉和虚竹没有下悬崖去寻找大哥萧峰。对此,你怎么看?如有见解,欢迎讨论。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
武侠小说写的是江湖,是草莽,其中可以夹杂着家国情怀,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者儿女情长,。但绝不能弄成大观园,一个“黛玉葬花”就写它个三五页,搞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
萧峰义薄云天,豪情万丈,是金庸作品中最具男儿英雄气概的人物,但同时注定他逃脱不了悲情的宿命,支撑萧峰活下去的理由有两个:
一、找出带头大哥,报仇雪恨。
萧峰的英雄壮举都是在自己契丹人的身份被揭露,卸去丐帮帮主一职后完成的,在这期间,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揪出“带头大哥”,报父母的血海深仇。
当一切都结束于少林寺的“扫地僧”的一番高台教化后,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成为浮云,萧峰的这个心愿已了,只好离去,回到他的出生地契丹。
二、红颜知己阿朱。萧峰和阿朱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一个红粉佳人,智计百出,一个粗犷豪放,豪气干云。
如果阿朱不死,萧峰可以和她成为一对江湖上人人艳羡的侠侣。
可是,阿朱中途死掉了,也可以说莫名其妙的就死了,还是死在自己心爱的男人手中,萧峰此时已经心如死灰。
当这两个支撑萧峰活下去的理由都失去了的时候,萧峰已经成了一具威力强大的躯壳。
宋辽两军对峙之际,萧峰对于自己的出生地契丹和养育他的大宋百感交集,他挟持大辽的皇帝,自己的义兄耶律洪基退兵,而把自己致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境地,此刻,他只有一死,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才能使自己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持久的保持下去。
如果此时虚竹,段誉叽叽歪歪的跑到山崖下面呼天抢地,无异于画蛇添足,破坏了悲怆苍凉的气氛。另外,三个人结义的时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面对已经死去的结义大哥的尸体,两人是选择自杀呢还是苟活,会置两人处于何种尴尬的境地,岂不是自己打脸的行为?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
谁说没有下去找尸体?
当日萧峰跳崖后,段誉、虚竹下去寻找萧峰尸体准备进行安葬,竟然发现萧峰还有一丝气息,原来萧峰的心脏和黄眉僧一样稍微偏左,再加上当时阿紫在坠落过程中替他挡住了一部分力道,才使他大难不死。
段誉、虚竹埋葬了阿紫,并告诉中原武林和耶律洪基已死的假消息后,悄悄的把萧峰带回了灵鹫宫,让梅兰竹菊四个丫鬟专心照顾。
萧峰本身乃习武之人身体素质就好,再加上灵鹫宫的高超医术很快就康复了。康复后的萧峰心情着实郁闷,爱人阿朱的离去、对自己专一痴情阿紫的舍身,感慨人生的痛苦莫过于贪嗔痴情和爱。
又及自己身为契丹人,威迫辽帝,成为契丹的大罪人,再无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大宋不能容契丹不能回常常唏嘘不已。
虚竹和段誉为了开导他把逍遥派和大理段氏武功教授与他,希望他引开注意力,让时间来吹散心中的哀痛。
修炼的过程中,萧峰发现自己的降龙二十八掌中的后十掌用处不大,于是化繁为简改成十八掌。为了避免丐帮降龙十八掌的失传,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还活在世上,萧峰将降龙十八掌先传授于虚竹,让虚竹带为给丐帮帮主传授。
当时丐帮帮主是个少年,虚竹传授他了降龙十八掌,但此人资质悟性一般,等传到洪七公手里时竟然少了一半,洪七公通过自己的天赋又补了回来,这都是后话了。
就这样过来大概十多年,萧峰在灵鹫宫、大理、西夏一个人来回奔波,与虚竹和段誉兄弟二人切磋武功。在40岁的时候他将逍遥派和大理段氏的武学精髓已全部学会,并以六脉神剑为基础,结合灵鹫宫、逍遥派的武学精华,以剑为指,并创造出了一套剑法。
为了检验这套剑法的实际效果,萧峰放弃了自己的名字,萧峰本是契丹族,也就是胡人,而胡人最大的姓就是独孤,于是他把自己改名叫独孤求败,一代武学奇人独孤求败就此横空出世,降龙十八掌取名于周易,他也从周易中给这套剑法取名为独孤九剑, 名震古今的独孤九剑就此诞生。
他就开始用独孤求败并自号剑魔的名号行走江湖,来检验这套独孤九剑,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未逢敌手。
90岁临终前,在其墓前,刻曰“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好像发生在另一个时空里,睥睨天下,傲视群雄,也道出内心的寂寞与萧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