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军事指挥在三国将领中是什么水平?跟诸葛亮比姜维差在哪?

姜维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三国将领当中,属于中上游水平,应该是: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上不足,指的是他比不上诸葛亮、司马懿、曹操、周瑜、陆逊这几位顶级牛人;也略微有点比不上关羽、张辽、吕蒙这三位载入史册的名将;再比起其他的人,就绰绰有余了。当然,曹魏大将邓艾能够和他打个不分伯仲。

姜维的基础很好,不但武艺超群,而且颇熟悉兵法,实战当中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对此,诸葛亮十分赏识,所以才想方设法把他纳入麾下,并亲自传授兵书。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却说姜维回见马遵曰:“赵云败去,孔明必然自来。彼料我军必在城中。今可将本部军马,分为四枝。某引一军伏于城东,如彼兵到则截之。太守与梁虔,尹赏各引一军城内埋伏。梁绪率百姓在城上守御。”分拨已定。

却说孔明因虑姜维,自为前部,望天水郡进发。将到城边,孔明传令曰:“凡攻城池,以初到之日,激励三军,鼓噪直上。若延迟日久,锐气尽堕,急难破矣。”于是大军径到城下。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军马,一带火光,势若长蛇。

孔明令关兴探视,回报曰:“此姜维兵也。”孔明叹曰:“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

这是姜维第一次用兵。第一次就打败了孔明和赵云,是不是姜维很厉害了?厉害是厉害,但是他还没有达到至高的境界。这两次用兵,只不过是小规模的战术性的战斗,这说明姜维是可造之材,但并不能证明姜维用兵如神,因为他还没有成熟。也就是说,姜维此时还没有指挥过大规模、大兵团作战,还缺乏作为一名统帅型大将的历练和经验。

姜维这次指挥的战斗,不但规模小,参加的人数少;而且只是局部战斗,不需要统筹兼顾政工、后勤、情报、部队集结、将领的人事安排、安抚百姓、协调朝廷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样的小的战斗,只需要有一定的心术和计算能力,而不大需要其它方面的能力。一个真正的统帅型大将可不仅仅是指挥战斗、排兵布阵这么简单。但是,以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能指挥几千人,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进攻,这也实属不易了。

诸葛亮此时要胜姜维,当然易如反掌。这次失败,只是他没有料到天水这样的小城里能有姜维这样优秀的青年将领。这也是让赵子龙老将军大吃一惊的主要原因。只要诸葛亮不掉以轻心,姜维是不可能讨到这么大便宜的。诸葛亮立即抓住要害,把姜维的老母控制在手。

俗话说得好:

“打蛇打七寸”。

姜维的“七寸”就是老母亲没人照顾。这当然是天水太守马遵的失误。你要重用姜维帮你守城,为什么不照顾安顿好人家的老母亲呢?

诸葛亮找到了姜维的母亲,说服了她;然后使用离间计,离间了夏侯楙和姜维的关系,使得曹魏将帅不和,很快就打败了夏侯楙的大军,收服了姜维。

怎么样,从诸葛亮全方位的运作来看,是不是这才是一个大军事家的风范?

所以,此时的姜维只能说是一个前程似锦的优秀青年小将,还称不上一员大将。

直到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九次进取中原,和邓艾反复地切磋,才逐步成长为一员大将;直至蒋琬、费祎去世,姜维担任了大将军,开始指挥蜀汉的全部兵马,这个时候,他才成为一名统帅型大将。

姜维九伐中原,以蜀汉孱弱的国力和军力,大战邓艾,还取得了三胜四负二平的好成绩;还两次打得邓艾不得不使用离间计,买通宦官黄皓,召回了姜维,使得姜维功亏一篑。由此可见,姜维的军事指挥能力也非同凡响。姜维斗阵大破邓艾,虽然不像关羽水淹七军一样威震华夏;也没有张辽威震逍遥津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却也逼得邓艾当时在军事上无计可施了。姜维不如诸葛亮的地方很多,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姜维用兵喜欢冒险,不能做到稳扎稳打,喜欢出奇制胜。

应该是姜维的用兵思路清晰也不错,但是面对数倍甚至十数倍于己的敌方,你靠出奇制胜恐怕是无济于事的。毕竟双方的综合国力相差太过悬殊了。就像一只羊,你在怎么会出其不意;再怎么去攻其不备,恐怕要打败一头狮子也是天方夜谭。所以,姜维的第一个失误也是第一个与诸葛亮格格不入的地方就是:诸葛亮的北伐是手段;姜维的北伐却是目的,姜维真的是为了北伐而北伐。

所以,诸葛亮要强调不能失败;姜维却猛打猛攻,喜欢兵行险着急于取得胜利。就像魏延一样,提出了“子午谷”进军这样愚蠢的建议。姜维的冒险使得蜀汉内部空虚,如同临渊履薄,十分危险。邓艾就看透了这一点,就也来个出奇制胜,偷渡阴平,结果大功告成了。这其实就是姜维的失误,如果有诸葛亮在,邓艾是不可能成功偷渡的。《孙子兵法》云:

“先胜而后求战。”

意思就是: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同敌人作战。就是说打胜仗的军队,都是先具备了或者创造了打败敌人的条件和机会再去决战;打败仗的部队,都是先和敌人开战,然后再寻找胜利的机会。前者是即使不胜,也肯定不败;后者是胜败打着看吧,是顺其自然或者说是有侥幸心理。诸葛亮就是前者,姜维就是后者。

第二、姜维的政治斗争水平和外交能力不如诸葛亮。

姜维作为大将军,竟然被一个宦官整得无可奈何,只好远遁避祸。这可比诸葛亮差得太远。

诸葛亮北伐经常联合东吴,让东吴出兵骚扰曹魏的东南方向;蜀汉则从西南方向出兵,这样曹魏就会感到左支右拙,难以应付。而姜维却不大重视联合东吴。最后直到蜀汉即将灭亡,东吴派丁奉率领五万大军前来解救,结果还没有到达,后主刘禅就投降了。由此可见,蜀汉跟东吴之间的沟通是远远不够的。姜维既然想要一心一意地北伐,就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沟通东吴的外交责任。

姜维清正廉洁,胸怀大志,严以律己;对蜀汉忠心耿耿,尽管最后功败垂成,我还觉得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

姜维的军事指挥在三国将领中是什么水平?跟诸葛亮比姜维差在哪?

谢谢邀答。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是诸葛亮生平最倚重一位雄才大将。正如诸葛亮所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由此可见,诸葛亮十分器重和赏识姜维的才略。事实也证明诸葛亮慧眼识珍珠没有看走眼!

然而遗憾的是,姜维实为生不逢时,因为如果我们从姜维的实战战况来看,自诸葛亮身后姜维北伐面对的对手都是郭淮、夏侯霸、陈泰、邓艾等优秀军事将领以及司马望等,而姜维的帐下仅有张翼、廖化等外,几乎单凭姜维一己之力在与多个强劲的对手周旋,并还能在敌境来去自如,不难看出姜维确实在军事方面有过人之处,不愧堪称是后三国时期的第一员战将。

毫无疑义,作为前任诸葛亮的能力毋庸置疑强于姜维,在群星璀璨的三国时期,诸葛亮不实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能有他人不曾享有的“大家”这个伟大称谓。姜维尽忠蜀汉三十六年,颇有诸葛亮独木支撑蜀汉大厦之气魄,但他毕竟是军事家,缺少政治家全局在胸的战略视野,即是在军事战术谋划上的才干与之战略性的运筹帷幄上还有一定距离,加上当时蜀国人才凋谢,没有与姜维相佐的人才。因而,姜维孤军奋战,空有大志,也只能是步诸葛亮之后复汉未捷身先死。随着姜维这颗星辰殒落,蜀汉也就真正地亡国了。对于姜维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有诗赞为证: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改。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姜维的军事指挥在三国将领中是什么水平?跟诸葛亮比姜维差在哪?

姜维的军事指挥水平是优秀的,蜀国刘禅有享受心理作怪,对前线作战的姜维支持差劲。姜维作到了为蜀国鞫躬尽粹,死而后已,应该受到后人的尊敬。

姜维的军事指挥在三国将领中是什么水平?跟诸葛亮比姜维差在哪?

诸葛亮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也无人可比的啦!不能说姜维差在那的,连当今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走过孔明的政治路线,即三国路线,当时魏国强大时,就联吴抗魏,互相轮换。当美国强时,我们联苏,当苏欺我,又联美应是吧!现美霸权时,我们又联俄一起了是不是。美帝也走孔明的政治路线,结联盛来分裂了前苏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走孔明的政治路线,你想他在政治有多少伟大啦!

姜维的军事指挥在三国将领中是什么水平?跟诸葛亮比姜维差在哪?

孔明谨慎姜维心粗

姜维的军事指挥在三国将领中是什么水平?跟诸葛亮比姜维差在哪?

在其上而不在其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