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起义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吗?
有点这个意思。李渊当时担任太原留守,封唐国公,算是封疆大吏了。
当时,由于隋炀帝的荒淫无耻、穷奢极欲;而又喜欢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搞得民不聊生。
老百姓被逼得没有活路了,于是各地反隋斗争风起云涌,光是农民起义路就有十几路。另外一些隋朝的官僚因为不满隋炀帝也起兵造反。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城狐社鼠之辈,想浑水摸鱼,趁机起哄,获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李渊没有什么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也没有异想天开地想当皇帝,他当时的想法就是括囊守禄、终养天年而已。
但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却不是省油的灯啊!李世民在刚出生的时候,相士就预言:
此人富贵不可限量,必成经世济民之大才。因此,李渊就给儿子取名世民,取“经世济民”之意,简称世民。在《上下五千年》中记载,是李世民说服李渊起兵的。
当时是李渊拥兵十万,坐镇太原,却败给了突厥。李渊不以为然,李世民却坚定地认为:以隋炀帝的为人,必然要追究责任,那么李家都大祸临头了。李世民又联合刘文静等谋士,反复撺掇李渊。李渊就说:“
今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随即,李渊决定起兵,直取长安。
《说唐全传》的说法跟《上下五千年》基本一致。我们看《说唐全传》第三十九回《创帝业李渊举兵、锄反王杨林划策》:
一日,唐公召建成、世民、元吉、元霸,并李靖、袁天罡、李淳风、长孙无忌、长孙顺德、、殷开山、马三保及一班将士商量国事。世民道:“今主上危,亡无日矣!不若乘此机会,成就帝业,实天授之时也。且太原兵多粮足,扫除暴乱,直如探囊取物耳!”唐公听了,沉吟半晌,乃叹曰:“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亦。”遂点齐众将,分布各门,鸣金击鼓,升大殿,即王位。众将朝贺拜毕,自称唐王,立建成为世子,封李靖为护国军师,其余众将,各各受封。令元霸为先锋,直取长安。
从李渊沉吟了半晌来看,的确他还是十分犹豫的。毕竟以他在隋朝的位置和自身已有的富贵,来冒险造反,败则家破人亡;成则成为开国帝王。李渊这也算是一场豪赌了。以平常心来看,享受着已有的富贵,多好啊。何必冒杀头的风险参与一场胜率特低的赌博呢?
毕竟李渊当然已经年过半百了。以古代的平均寿命来看,五十多岁,已经算是一个老人了。正所谓:五十知天命。而李渊的命运却从五十岁开始,发生了质的改变。
年龄越大,值得等待的东西越少。所以,李渊的犹豫不决是正常的。五十多岁的人了,谁不想安安稳稳地过几天,还去冒什么天大的风险,更何况是李渊本身就是贵族?所以,当时是李世民等年轻人要建功立业,而促使了李渊起兵。
按照《兴唐传》的说法,是刘文静和李世民策划安排李渊喝醉酒睡在杨广在咸阳的行宫里,并且安排了杨广的两个美人陪宿。这样,李渊就犯了杀头之罪,不得不反。在古代,如果一个人被逼到了死路,造反就顺理成章了。反有生的机会,不反就是等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逼上梁山”。
这样,无论从哪种资料来看,起兵反隋都不是李渊的本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和李渊当时的身份逻辑。李世民以为民请命为借口,促使李渊起兵,并号召天下。大唐开国以后,以李世民为主带兵,四处征战,终于平定了各路反王,统一了天下,结束了内战。
李世民继位以后,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又打败了为患已久的突厥,使得四方生平,海清河晏,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伟大盛世。
李世民开创盛世,扫平天下,被周边国家称为“天可汗”。李世民善于虚心纳谏,尽最大的努力实行民主政治,对功臣也都基本是善始善终。李世民倡导: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一生也都在努力践行自己的承诺。在他治理下的大唐,疆土之广阔是汉族政权之最;犯罪率也低到惊人的程度,几乎可以形容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安定团结……李世民的武功和文治结合,没有任何偏废,都堪称一流水平。
李渊起义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吗?
李渊太原起兵攻入关中,那不叫起义,起义本身就是农民造反。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剥削欺压农民,由于生活无着落,农民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聚众抗暴力执法官吏,向富豪强制要粮求生存的斗争过程,被蓄谋之久的某些野心家所利用,发展成大规模武装暴动,形成了改朝换代。纵观历史没有一个朝代是农民武装所建立,都被地主官僚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利用建立新朝代,农民依然是被剥削阶级。
李渊太原起兵的理由,“入京勤王,拯救大隋。”李渊本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人物,在杨坚篡权时的鼎力支持者,杨坚的老婆与李渊的老娘是姐妹。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
李渊镇守太原,主要防御东突厥入侵,拱卫都城长安。李渊是杨坚的心腹人物,根基深厚,在关陇集中有一定势力。
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爆发,隋朝江山风雨摇曳,李渊瞅准机会,乘人之危迅速从太原起兵,里应外合拿下长安,这时隋炀帝还在扬州指挥振压叛乱,有一定的政治号召力,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称帝,便立故太子杨昭之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与杨广分庭抗礼,加速分散瓦解隋炀帝的政治势力,为自己偷机取巧,企图代隋寻找成熟机会。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亲信宇文化及杀死,李渊立即废掉隋恭帝杨侑,粉黑登场称帝。
李渊应该早有篡佞之心,并非题主所讲“赶鸭子上架”,如果李渊能帮隋炀帝一把,隋朝不至于灭亡。
实际上是掘墓人。
李渊起义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吗?
不完全是。
李渊城府很深,又是皇亲国戚,虽有觊觎之心,也不敢贸然起义。只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各地,李渊看到隋朝大势已去,又因杨广猜忌成性,为求自保,在手下人的鼓动下起义。李渊广交天下英雄豪杰,带过兵,留守太原,有一定的实力和基础。时势造英雄,时、势把李渊推上了起义的道路。李渊父子经过段时间准备,趁李密和王世充激战方酣之时,进取关中,不久攻战长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