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这个问题有些棘手,因为《隋唐演义》中的大将与《三国演义》中的大将很难找出可比性。比什么?比武功吗,这两部小说中大将的武功设定显然不是同步进行的。《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更贴近现实,让人愿意相信;《隋唐演义》中的描写有点天马行空,夸张到了只能唾沫飞溅地去谈论而没有任何人会去当真。

比喻:李元霸的大锤800斤,谁信哪?即使是宇文成都使用的凤翅镏金镋也400斤,说说罢了,谁也不会相信。所以,谈论《隋唐演义》大将的武功,从艺术的角度、从武学的角度乃至从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都无从谈起。只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讨了。小学生把它当做计算题,计算一下谁的力量大,倒是未尝不可。

如果非要从《三国演义》中找出一个相当于宇文成都的人,从数学的角度也没有办法解决。那怎么办?这个问题就无从下手了?我绞尽脑汁,想到了从一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从武将的战场成就和江湖地位来穿凿附会地比较一下吧。

那么,宇文成都在《隋唐演义》中的江湖地位是排名第二。《三国演义》原著中没有武将的排名,实际武功天下第二的人是吕布。

但是有人肯定会说:

“吕布不是天下第一吗?怎么成了第二了?”

问得好,吕布实际在江湖中就是第二。第一的是兀突骨大王。兀突骨大王身高两丈,骑大象出战,平时以生蛇猛兽为食,力大无穷,请问吕布能打得过兀突骨大王吗?要知道,兀突骨大王出场的时候,赵云、魏延、王平、张嶷等数员大将连靠近兀突骨大王都不能。这些大将在兀突骨大王面前就是不堪一击。所以,从江湖地位上来看,兀突骨大王就相当于李元霸;毫无疑问,吕布就是相当于宇文成都的人。李元霸的武力值比宇文成都超出很大,可以秒杀宇文成都;兀突骨大王也比吕布超出很远,也可以秒杀吕布。所以,可以和宇文成都同日而语的只有吕布了。

在《隋唐演义》中,宇文成都多次被群殴;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也多次被群殴。这一点他们也十分相似。

宇文成都被严重群殴有两次:

第一次、秦琼闹花灯时,在京城群殴宇文成都。

秦琼到京城出差,赶上元宵节,顺便带王伯当、齐国远、柴绍、李如珪看花灯。结果,他们因为打抱不平杀死了调戏良家妇女的宇文智极。秦琼一锏打死宇文智极,为民除害,被宇文成都阻杀。秦琼等五人群殴宇文成都,秦琼打了宇文成都一锏,宇文成都用流金镗一碰,秦琼就虎口流血,不敌宇文成都。他们五人被宇文成都秒败,只好借放烟雾弹逃离现场。

第二次:伍云召三兄弟群殴宇文成都。有点酷似三英战吕布。但是结局却大相径庭。

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兄弟是《隋唐演义》中排名第四、五、六的三条好汉。他们个个武艺超群,少有对手。伍云召曾经在南阳关单人独骑杀入敌阵,一战杀死隋朝大将三十多人,犹如砍瓜切菜一般。其当时的场景颇似赵子龙大战长坂坡。雄阔海和伍天锡两人大战半个月不分胜负,武功均不在伍云召之下。就这样的三员大将,竟然打不过宇文成都一个人。这简直不可思议,也是《隋唐演义》的夸张手法之一。但是正是因为它夸张得太离谱了,太违背常理了,所以人们对《隋唐演义》的喜爱程度就远逊《三国演义》。

《隋唐演义》这种说法术不是法术,说武功又超越武功的夸张手法,就没有人愿意相信,而达不到像《三国演义》一样,在茶余饭后被人们广泛地津津乐道的热度。

吕布被群殴的两次。

第一次、在虎牢关,被刘、关、张三兄弟群殴。

这一场群殴太过家喻户晓了,我也不必胶柱鼓瑟了。结果就是吕布被打跑了。

第二次、是在濮阳城,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群殴吕布。

结果也是吕布被打跑了。

吕布的两次群殴均以狼狈逃窜为结局,似乎更符合逻辑。而宇文成都打败了伍云召三兄弟联手就有点太过扯淡。宇文成都的武功比伍云召三兄弟联手还要高出那么一大截;李元霸又比宇文成都高出几个档次。请问,李元霸还是一个正常的人吗?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只有兀突骨大王的变态形象才可以与李元霸相提并论。

如果以绝对值来比较,吕布的方天画戟才不到一百斤;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却是400多斤,恐怕吕布的兵器与宇文成都的兵器一触即飞,根本无法交锋。

但是,如果以宇文成都当时的战场成就和江湖地位,恐怕吕布到和他有得一拼。宇文成都是李元霸不出,他就无敌于天下;吕布是只要兀突骨大王不出,他也可以无敌于天下。

他们虽然都是武将,但是要真的一决雌雄,还必须抛开武功的高低。我们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来对他们进行分析评估和比较。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曲径通幽”吧。

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我是文开石,我有答案供参考。

宇文成都是《隋唐演义》里面虚构的人物。奸相宇文化及之子,大隋朝十三杰第二。手使一条凤翅镏金镗。

既然是虚构的一个形象,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隋唐演义》人物虚构的方法。

虚构形象的原型。

《隋唐演义》人物设定有这几种情况:

确有其人,增减经历故事。比如李世民,秦叔宝,程咬金。

确有其人一分为二。比如罗士信,分拆成两个人,一个靠山王世子罗成,一个四猛第一的傻小子罗士信。

历史人物合并。比如杨爽和张须陀融合成一个杨林,宇文述和宇文化及融合成宇文化及。

宇文成都的原型。

一般的说法认为是隋朝的左祤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承基。因父亲位高权重,破格任命为禁卫军将领。宇文化及称许国皇帝后,宇文承基被封为太子。后来打魏州被守将元宝藏击败,随同父亲一齐被斩首。

真个说法身份上倒是成立。但宇文承基文武方面都相当一般,所以还应该还加了其他人物生平和特点,属于融合型人物。

应该加了谁呢?来整!

隋将领。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荣国公、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第六子。来护儿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四猛之一铁枪将。

来整,骁勇善战,屡从征讨,所向皆捷。善抚军士,击民军多奏捷。诸敌作歌说:

“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来护儿封荣国公)第六郎。”

位至左光禄大夫。江都之难,与来护儿同为宇文化及所杀。

宇文成都确定了可能是宇文承基与来整的融合,那形象特点是什么?

出身高贵,少年成名,武艺绝伦,品行上比较正直,无大毛病。

三国里谁和他最最相符呢?

赵云?

宇文成都隋唐十三杰排第二,赵云在三国里也号称第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武功高人设好,可惜出身太一般,算不上。

马超?

出身武功都够了,但自己混的很一般,败给曹操投了刘备,一辈子没算的叱诧风云过。

最与宇文成都相符合的三国时期人物江东孙策孙伯符。

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击走刘繇、平定会稽、袭取庐江、一统江东。

文武双全战功卓越,世人称小霸王、孙讨逆。

吴大帝孙权即位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引言

作为隋唐十三杰中的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的实力那是毋庸置疑的。整个隋唐之中,能对他产生威胁的只有寥寥数人。

排在第一名的李元霸自然可以压制宇文成都,第三杰的裴元庆有过三杰篡二杰的反杀战绩。至于其他人中,还能够威胁到宇文成都的,恐怕就只有四绝中的罗松,和四猛中的罗士信了。

分析

“关公战秦琼”虽然听上去是一件比较“可笑”的事情。但在现实中,传统曲艺的爱好者们其实很喜欢进行跨时代比较。

比如说想比较赵云与罗成谁更强,李元霸和薛葵谁的气力更大,林冲和岳飞谁更的招法更精妙。这种莫名其妙的爱好,如果不是评书爱好者,是很难理解的。

今天,咱们就给宇文成都进行一个划时代比较,看看把他放在三国中,可以和谁相媲美。

  • 宇文成都的实力

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说明一下。但凡武力的比较,都是以演义小说、曲艺作品为依据的。所以,咱们的比较也是根据演义而来,与历史真相无关。

宇文成都在隋唐中排名第二,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了。在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版本中,宇文成都是雷部正神投胎转世,有这个仙界的身份,转世之后就足以傲视群雄了。

要知道,威震残唐五代的飞虎将军李存孝,只不过是个铁狮星君。仅是一个铁狮星君就让天下英雄俯首,那雷部正神就更不用说了。

宇文成都的一生罕有败绩,整个隋唐中,正面公平情况下击败过宇文成都的只有李元霸。

剩下一个击败过宇文成都是裴元庆,据说裴元庆是哪吒三太子转世,这个身份转世,那实力自然是不简单了。

可他两次击败宇文成都都不怎么光彩。这两次都是在宇文成都和熊阔海、伍天锡、伍云召三个在十三杰中排名四、五、六大战三天三夜后出手的。

就裴元庆两次出手情况来看,虽然他是赢了宇文成都,但真实实力上,应该还是不及宇文成都的。

  • “隋唐”的实力

如果把各种传统曲目和演义小说进行一个纵向对比。个人感觉隋唐的实力应该是最强的,仅从个人所看过、听过的书目来看,没有一部书中的武力值能够超越隋唐。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说到底还是因为李唐王朝在最后得了天下,把李家的人写成天下最强也并无什么不妥,也更能让人接受。

既然李家的四儿子李元霸牛到了天下第一的这个位置,那么排在他后面的宇文成都、裴元庆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至于说有多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简单的跟大家聊一聊。

先说他们的兵器重量,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各重400斤,宇文成都凤翅镏金镋重600斤,裴元庆的八棱梅花亮银锤各重600斤,就是排名在十三位的秦琼,他的双锏也重达200斤。

再看看他们各自的“身份”,李元霸金翅大鹏转世,宇文成都雷部正神投胎,裴元庆哪吒三太子下凡,第七位的罗成是白虎星君降世临凡。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隋唐在曲本演义中,那就是群仙大乱斗。

  • 宇文成都到三国

《三国演义》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地位那是不用说的了。单说历史演义类小说,如果三国排在第二位,那第一位肯定是空着的。

诸葛是不是多智而近妖,吕布是不是身披三龙之将,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国很精彩。

这么精彩的一部书,里面又有那么多勇将,肯定有人要给这些武将进行排名。于是就有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要是说到与《三国演义》相关的衍生作品,那就更热闹了。什么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东吴十二虎将、曹魏八大名将、河北四庭柱一栋梁、北地枪王张绣、益州七杀星张任、凉州群妖成仙,简直活脱脱又是一部神魔大聚义。

那宇文成都放在这里应该是什么位置呢?要我来说,把宇文成都放在这里就是超神的存在。

仅仅就武器来说,关二爷的武器是82斤的青龙偃月刀,关二爷凭着这把刀温酒斩华雄,斩颜良猪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打下了武圣的称呼。

不过关二爷在三国里也不是第一,他排在第四。只不过三国里面虽然是勇将如云,但没有明显的实力差距。排在第五的张三爷可以和吕布打五十回合,那第四的关二爷怎么也得比五十回合多吧。

但看这个,以宇文成都的实力,手持600斤的凤翅镏金镋,他要是到了三国那肯定是见神杀神的住。哪怕是排名第一的吕布,想用方天画戟碰凤翅镏金镋那也是痴心妄想。肯定被宇文成都一招KO 。

结语

依照宇文成都的实力,如果把他放到三国那就是无敌的存在。

600斤的凤翅镏金镋,在三国的人物设定中,是没人能够施展动的,即便是吕布也不行。

抛开历史,单看各演义系统的实力,宇文成都除了放在隋唐中能有李元霸这个克星,和裴元庆这个劲敌外,其他书中的人就是群战也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

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宇文成都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其武艺高强,为隋唐第二条英雄好汉,武艺仅次于李元霸。宇文成都的武艺高强,除李元霸之外,可谓是少有敌手,就算天下第四、五、六条好汉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联手,也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虽然宇文成都曾被天下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打败过,但那是当时宇文成都在体力严重消耗的原因。

那宇文成都相对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呢?

宇文成都是说唐系列小说中人物,既然拿他和三国武将相比,这里就以小说、演义为主。

熟悉三国的都知道,三国第一武将公认的是吕布,其他的如关羽、张飞、马超、赵云、许褚等虽然也武艺高强,但和吕布相比,终是略逊一筹。

当然吕布虽然是三国第一武将的英雄,但是他并非是如机器那样不知体力消耗。相反,吕布虽为单挑第一武将,但在别人多人围攻的时候,还是会落败的,比如吕布面对刘关张和曹操账下六将时,刘备落败。同时吕布在面对千军万马时也不会有能以一人之力而杀数十万的战绩。

吕布这一点就和宇文成都一样,宇文成都虽然厉害。但是他在和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大战后,却有体力消耗的现象,从而败于排在他之下的裴元庆。

也就是说三国第一武将吕布是不能和隋唐第一条英雄好汉李元霸相提并论的。

李元霸在隋唐系列小说中,绝对是天下无敌的战神、第一好汉。他不仅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且能在他手下过数合的人可谓少有,就连宇文成都和裴元庆这样厉害的角色也根本不能和李元霸相争。

而主要的是李元霸就如机器一样,根本不存在体力消耗的情况。比如他大战四明山时,匹马双锤,面对十八路反王的一百八十五万人马,一下午的时间,打的十八路反王只剩六十五万。由数字儿算出,李元霸平均每秒打杀五十多人。

对于武艺高强的武将,有时能在一秒的时间打杀五十多人或许不困难,但困难的是一直保持如此战绩。李元霸匹马单锤就有如此的战绩,可想而知李元霸的强悍。这样的战绩除了李元霸,又还能有谁呢!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虽勇,但他终究没有李元霸那样的实力和战绩。而在隋唐系列小说中,李元霸是鹤立鸡群的人物,以单挑而论,宇文成都的克星也就是李元霸。

若抛开李元霸而言,宇文成都就是隋唐首要的猛将了,这样的话,若论单挑,隋唐英雄中,是难有宇文成都对手的,当然若多人联手对付宇文成都,那宇文成都还是会落败的,这一点就如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所以宇文成都的武力相对于三国时期的吕布。(当然吕布不仅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而且历史上却有其人。)

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多简单的文题:吕布吕奉先

先看三国排名,一层吕布二层颜良三层文丑赵云四层张飞典韦五层关羽许褚马超六层黄忠庞德七层华雄徐晃八层夏侯惇孙策太史慈张郃九层张辽高揽张任十层文聘魏延甘宁夏侯渊,这是三国中前期前24名将的排行榜,曹彰关平姜维王双等小辈以及后期出现的名将不记;

再看说唐十八条好汉排名,一层李元霸(神一样的银物根本就木有可比性)二层宇文成都裴元庆三层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四层罗成杨林五层魏文通辛文礼尚师徒六层梁师泰秦叔宝尉迟恭七层华公义刘武周八层王伯当单雄信。

最后比较一下《三国演义》《说唐》里这些名将争斗的情节描绘,自然得出结论:宇文成都吕布吕奉先武力持平。

注:三国中前期三十六天罡级名将分前十二中十二后十二,上面说了前二十四,这里说下后十二:高顺曹仁曹洪纪灵周泰臧霸凌统李典乐进于禁韩当严颜。

欢迎三国、说唐爱好者们一起讨论,说明一下哈:如果您拿单老评书隋唐演义(也叫瓦岗英雄)以及那个最不靠谱最能扯的陈萌荣家传评书《兴唐传》来参予评论恕不接待,因为小时候就都听了也都看了,现在只认影响力最大也是最正宗的《说唐》前传,谢谢理解。

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三国与隋唐两小说都出现一件事,一力降十会,即力分双牛,三国演义关公挑袍一节,许褚年少时力分双牛,隋唐演义上是罗士信,完全力量型,这两人力量相当,但许褚脑子比罗傻子好多了,隋唐演义把一力降十会放在首位,前二李元霸与罗士信脑子都是傻瓜,唯有力气大,而三国演义讲究力量与武术造诣结合,从力量上看宇文成都稍弱许褚,可能武艺比许褚稍微强点,可以认为与许褚、马超相当,与吕布还有差矩,且与吕布之间隔三个人即赵云、颜良、文丑,李元霸与宇文的差矩,和吕布与许褚的差矩,难介定从罗士信和李元霸对比来看,李元霸武艺、力量在吕布那不占优,落败可能性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