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三国中功绩最大的徐姓将军都有谁?

东汉末年,局势动荡不安,天下战乱纷纷,应该说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大时代。但是,徐姓名人实不多见,名将更是不可多得,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一般的稀少。

《三国演义》中姓徐的大将有徐盛、徐晃、徐荣、徐质、徐商五人。下面,我就根据《三国演义》来逐一介绍一下。

第一、徐盛(?~227年):作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他对东吴的贡献似乎不下于徐晃对曹魏的贡献。其主要生平事迹有:

1、防守柴桑,抗拒黄祖。

在孙权消灭黄祖的战争中立有微功。

2、参加赤壁之战,立有一定的功劳。

此时徐盛资历尚浅,发挥的作用不大。

3、随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并在周瑜被乱箭射伤的时候,奋力拼杀,救了周瑜。4、逍遥津一战,奋勇作战,为周泰营救被围在垓心的孙权赢得了时间。

5、参加围捕关羽的战役。

6、参加夷陵之战,为陆逊打败刘备立下功劳。

7、大破曹丕,一战杀死曹魏大将张辽。

曹丕刚刚上任不久,为了立威就发兵攻打东吴。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辨、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魏黄初五年秋八月,会聚大小将士,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大将先行,许褚,吕虏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合后。刘晔、蒋济为参谋。前后水陆军马三十万,克日起兵。

怎么样?阵容够豪华的吧?可以说完全不在曹操之下。与其说是曹丕要讨伐东吴,还不如说他是为了进行重新洗牌。曹丕通过这次洗牌,把东西两线的兵权牢牢掌控在宗族的手中。

8、陆逊大破曹休,徐盛参加了这场战役,并立功。

徐盛大战曹休的先锋官张普,打败了张普。张普回去后言徐盛勇不可当。

第二、徐晃(?~227年):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武功在三国一流高手中名列前茅。他的主要事迹有:

1、参加平定李傕和郭汜的叛乱,有突出的立功表现。

一合斩杀崔勇。

2、大战许褚。

大战了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3、跟随曹操,参加围攻张飞的战斗。

4、参加土山围攻关羽的战斗,为曹操收服关羽立下功劳。

5、参加白马之战和延津渡之战。

大战颜良二十回合,败归本阵,试探出了颜良的深浅。大战文丑二三十回合,料不敌退回。

6、参加官渡之战,攻打冀州是斩杀袁将汪昭,并擒拿袁绍手下重要谋士审配。

7、参加赤壁之战。

在曹操北归之路,多次保护曹操。

8、渭水之战,领兵偷袭马超,堵住马超的归路。

9、参加汉中之战。

被赵云和黄忠杀得大败亏输。

10、襄樊之战,打败关羽。

用感情打动关羽,然后指挥将士发动突然攻击。大战关羽八十多回合,关羽因为有伤,处于下风。

11、参加司马懿指挥的擒孟达之战。

由于战马速度太快,收不住缰绳,直冲到了城墙跟下的弓箭射程之内,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不治身亡。

徐晃加入曹操集团以后,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战役,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丰功伟绩,堪称一代名将。尤其是他打败了威震华夏的关羽而被载入史册。

第三、徐荣(?~192年)是董卓手下大将,担任荥阳太守。

在历史上,徐荣的战绩令人瞠目结舌,曾经大破曹操,还大败孙坚。

董卓在虎牢关被十八路诸侯打败退兵回京城。董卓迁都逃跑。十八路诸侯各自忙着进洛阳抢夺胜利果实,只有曹操带兵追赶董卓,中了徐荣的埋伏。曹操被打得大败亏输,而且被徐荣手下生擒。这是曹操有生以来,第一次被生擒,差点被杀。后来是曹洪救了曹操。徐荣也是东汉末年,唯一一个生擒过曹操的人。徐荣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三国演义》中,徐荣被夏侯惇刺死。

徐荣能打败曹操和孙坚,仅此两次胜利,就足以证明他应该是一代名将了。《三国演义》早期,更重视描写大将之间的单挑,因此徐荣榜上无名。徐荣也算是生不逢时了。

第四、徐质:是曹魏后期的猛将,曾打败蜀汉名将廖化和张翼。

徐质使用开山大斧,勇猛酷似徐晃。不数合打败廖化,又不数合打败张翼。徐质的武功修为应该属于一流水平。

徐质后来中了姜维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包围,在人困马乏之时,被姜维一枪刺中战马,跌落马下,被乱兵杀死。

第五、徐商:是徐晃的副将,参加襄樊之战,协助徐晃牵制了关平和廖化。徐商后来的结果不明。

《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徐姓战将就以上五位。还有一位徐姓名人就是徐庶,大家都十分熟悉,今天就不赘述了。

你认为三国中功绩最大的徐姓将军都有谁?

三个姓徐的,破曹的不难猜,是西凉董卓的老部下徐荣。所谓的徐荣破曹应该是指十八路诸侯虎牢关会盟讨伐董卓的事情。董卓在虎牢关失利后,火烧洛阳,逼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大队人马走后,为防联军追击,让徐荣留下来断后。结果,徐荣把尾随而来的曹操打的差点投胎。曹操吃了败仗逃了回去,看见众诸侯皆在饮酒作乐。于是,曹操大骂,竖子,不足为谋。接下来再说破魏的徐姓将领。这个人应该是东吴的徐盛徐文向。徐盛也是东吴的老臣了,此人胆大心细不说,而且还武艺高强。虽不像关羽张飞周泰甘宁那么武力变态,但也相差不远。而且,对于东吴的大小战事,徐盛几乎都有参加。说他破魏,最主要是指东吴跟曹丕之间的战事。第一次,是周鲂计赚曹休。徐盛是为数不多的战胜曹魏的将领。要知道,当时的曹魏军队名人并不少,比如曹仁,比如张辽(能动用曹仁和张辽的战争,级别自然是小不了的)。第二次是曹丕御驾亲征。徐盛命人在建业至濡须坞一带修长城,扎草人,布疑兵,等等等等。愣是诈的曹丕不敢过长江。事后没多久,曹丕驾崩。东吴也免去了灭顶之灾。其实,徐盛在东吴的功劳并不只是这些。在孙策时期,徐盛跟随孙策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比如,灭刘繇,王朗,严白虎。在孙权时期,徐盛参加过赤壁大战,逍遥津,甚至是合肥大战。这是第二个姓徐的。第三个不用说也是徐晃徐公明。但我不记得徐晃参加过灭蜀的战争。因为那时候徐晃已经去世了。灭蜀的战争是钟会跟邓艾打的。跟徐晃扯不上关系。而灭吴的将领是杜预和羊枯。并没有姓徐的将领记录。剩下的徐姓将领也不是没有,只是都是一些不怎么出彩的小人物而已。比如徐质,跟姜维斗法,壮烈了。徐奕甚至是徐盖,都属于没有多大光彩的人,至少这些人并不像徐荣徐晃徐盛那样大放异彩。有的甚至是蒙承祖恩的二世祖。所以,灭蜀的徐姓将领我还真不知道。谁晓得麻烦告诉我一声。谢谢。

你认为三国中功绩最大的徐姓将军都有谁?

三国中徐家大将屈指可数,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曹操手下大将徐晃,孙权手下大将徐盛。

董卓昙花一现,留给徐荣的时间不多了。孙权龟缩江东,徐盛表现的机会也不多了。只有曹操平定北方,徐晃战袁绍、袁术、张邈、马超、吕布、刘备、刘表、孙权等,时间久、机会多,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徐晃一出场,本是曹操的拦路虎,曹操见了喜欢,就用计收降了徐晃,予以重用,就成了五良将。

关羽"降汉不降曹",留在曹营,除了老乡张辽,就数和徐晃相处最为好。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最后遇到夏侯惇重兵拦击时,多亏徐晃带来丞相令给予发行。

关羽和徐晃抱拳告别。后来华容道上,徐晃陪曹操与关羽叙旧,关羽心一软:"让道放行!"。

徐晃最后一个,与关羽含泪相视:"从此天各一方,永不交集。但愿生不相遇,死而相聚"。

果然,孙权将关羽首级送至曹操,曹操将关羽首级埋在了魏国,也遂了徐晃意。

你认为三国中功绩最大的徐姓将军都有谁?

说实话,三国时期的徐姓名人还真不多,名头也比不上荀、程、诸葛这些的响亮,至于问题中所说的三人,第一个很容易就可以猜出来:西凉大将徐荣。

这位在演义中被夏侯惇一刀带走的倒霉蛋,在正史上可是足可媲美演义吕布的存在,在董卓之乱时,关东诸侯汇聚虎牢关,可是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止步不前,坐视董卓祸乱关西。

而一向有抱负的曹操和孙坚,看不起关东诸侯的无所作为,于是带着自己少得可怜的兵马,就去和董卓硬拼。虽然这两位敢打、会打,但无奈他们遇到了徐荣,接连败退,曹操更是出师未捷,差点就身先死了。

在曹操和诸侯反目后,带着自己的五千军队直入成皋,本想占据这座大粮仓做基地,可是曹操遇到了徐荣,双方交战,曹操兵少又弱,自然不是徐荣对手,自己中箭不说,连座下马匹也受伤倒地,要不是堂弟曹洪把马让给曹操,或许曹操就在成皋这里交代了。

而徐荣打败孙坚更是传奇,当时孙坚率领的多是精兵,而徐荣带的只是出来抢劫的小部队,双方遭遇于梁地,徐荣在兵少的情况下,居然大败让董卓头痛不已的江东之虎孙坚,还擒住了颍川太守李旻,把他给煮了。

从之后孙坚带着被打败的残兵,反而大破吕布、华雄等追击部队,期间还斩杀了华雄来看,徐荣的本事,在骁勇的西凉军绝对排得上前位。可惜的是,这位猛将最后却在李傕、郭汜之乱中战死沙场,没能参加日后的三国纷争,着实可惜了。

至于第二位,我就真的想不出来是谁了,三国后期灭蜀的钟会、邓艾、诸葛绪,没一个姓徐的,而曹魏中姓徐最有名的莫过于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可徐晃死于公元227年,蜀亡则是公元263年,两者隔了36年,徐晃怎么可能灭蜀呢?

就算是徐晃的儿子徐盖,也没有他跟随入蜀的记录,此人就是靠着父荫继承了阳平侯爵位,没什么突出表现。当然还有人说是徐质,他虽然跟随陈泰、邓艾等领导多次击退姜维的北伐,可和徐晃一样,徐质死于公元254年,他死后十年蜀汉才灭亡呢,也不可能灭蜀了。其他如徐邈、徐奕等,情况也基本一样,都是在蜀亡前就去世了。

不过据记载,邓艾的邓姓,和徐姓都是有点渊源,两者都是商朝皇族的后裔,邓姓源于商朝宗室曼季,曼季被武丁封于邓国,为邓侯,后代就以国名为姓,而周朝灭商后,赐商遗民六氏族给鲁公伯禽,徐氏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邓、徐七拐八转的也能接上点关系,而灭蜀的就是邓艾了。

最后第三位败魏,就是吴将徐盛了,江表二十四虎臣之一,是出了名的打仗不要命,曾以不到两百人的兵力,杀伤数十倍于己的黄祖大军,杀死砍伤数千人,此后在逍遥津、濡须口、夷陵之战等战役上都有不俗的表现,深受孙权器重。

破魏一事则发生在公元222年九月,魏征东大将军曹休率张辽、臧霸五州二十余军,兵力多达十万,和曹真、曹仁三路大军进攻东吴,在魏大军压境、吴军诸路多败的情况之下,徐盛和全琮以少败多,斩杀魏军数百人,击破臧霸并斩杀其大将尹卢,稳住了吴军战线。最后在江东诸将的奋力下,魏军退走,东吴逃过了一次灭顶之灾。

而且徐盛除了打仗狠之外,更难得的是他胆大心细,敢用计谋,就在魏军退走后不到两年,文帝曹丕亲率大军,再次进行灭吴之战,徐盛建议在都城建业周边修建百里长城,上面扎满草人,在长江分布浮船以做疑兵之计。结果曹丕果然中计,加上天气不好,船只行走不便,曹丕只能看着长江而不敢渡江,最后黯然离去,两年后曹丕去世,留下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一生遗憾。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你认为三国中功绩最大的徐姓将军都有谁?

谢邀。

三国在六十多年的动乱中,徐姓的将军,谋士确实不都见。在三国初期董卓作乱,他手下有几个猛将,如徐荣,吕布,华荣,郭汜,李榷等。唯有徐荣当先。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战役中,董卓的胜利,徐荣功不可抹。华荣在阳城被孙坚所杀,后徐荣在郭汜,李催作乱战斗中被杀,吕布方天画戟被盗,败出京城投奔徐州而去,在这段历史徐荣可算一名猛将。

后在曹操营中有五虎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邻,徐晃。其中徐晃也是一位头等大将,但比了徐荣可能略逊一筹。曹操营中还有徐庶髙级谋士,不过他与曹魏不是同路人,是操不择手段在刘备那里挖过来的,是一个口吃北朝饭,心向南朝人的角色。

其次在后三国,徐姓将军有徐盖(是徐晃之子),凭借父亲的光环在邓芝部下当差;其次,还有在曹丕手下不出名的将军:徐质,徐邈,徐奕,史书记载事迹很少。

在三国中前后六十多年時间中,徐姓出类拔尖的,应当以徐荣胜出,徐晃次之,其次都是无名声的络络之辈,衹于徐庶亦姓徐,是个髙级谋士,不在题问是范围之中,略为带过。

你认为三国中功绩最大的徐姓将军都有谁?

主要有下列三位:

1,徐庶。

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化名单福,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2,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

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3,徐盛。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

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 、徐盛 二人获此殊荣。他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