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谁最蠢?

《三国演义》中聪明的人犹如过江之鲫,蠢人还真是不多。搜肠刮肚地去想,最蠢的人,我认为应该是孟达。

孟达早期是刘璋的属下,由于倾向于刘备,就跟着法正一起暗中投奔了刘备,做了刘备进取西川的内应。

刘备得了西川后,孟达担任宜都太守,带兵进攻房陵。房陵攻下后,刘备又派刘封到上庸和孟达一起守上庸。

关羽败走麦城,要刘封和孟达出兵援助,刘封当时犹豫不决。孟达充分显示了他的愚蠢,建议刘封不救关羽。我为什么说他这次充分显示了他的愚蠢呢?

第一、刘封既然不想救关羽,自己何必要去替刘封出主意,承担着没有必要承担的责任。

刘封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不愿意救关羽。刘封如果愿意,还有必要商议孟达吗?直接下令去救就是了。按照正常思维:一个人凡是想做的事情,是没有到处去商议别人的,都是毫不犹豫就做了。因为任何事情只要商议别人,别人就有反对的权力,所以想做的事情就赶紧去做。不但不能商议别人,还得对别人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自己诚心想做的事情,有时候怕受到阻力,甚至需要先斩后奏,哪有到处扬扬的?所以,刘封明摆着是不想发兵去救关羽,商议孟达,不过是找个人帮助背锅就是。

我以前有一次想买一套房子,看了房源以后就感觉有所不满意的地方,但是那套房子价格便宜,又吸引着我。我舍不得放手,就找一位朋友帮忙去看看,带带眼。结果,他一连找出四处瑕疵,我立即打消了买的念头。我第二次看好了另外一套房子,当即交了定金,不敢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找任何人帮助带带眼,生怕房子被别人知道而买走。刘封之所以找孟达商议,不是为了出兵救关羽,而是为了找到不救关羽的理由和借口。刘封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良心上的安慰,一方面是为了逃避责任。

孟达此时的愚蠢在于:他应该知道,不救关羽的责任是无法逃避的。不管是以关羽在蜀汉集团的地位,还是以关羽跟刘备的私人关系,不救关羽就是大错,就是重罪啊!所以孟达应该提出跟刘封不同的建议,就是救关羽。救不救是刘封的事,救了有功,不救自己也没有责任。在这个问题上,孟达竟然完全站在刘封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丝毫不顾自己的安危。

第二、刘封已经是刘备的弃子,孟达竟然看不出来。

刘备名义上是派刘封去上庸协助孟达,其实质是为了支走刘封,让刘封远离政治中心。刘备这样的安排其实也是用心良苦,为了让刘封远离政治漩涡,像重耳一样“在外而安”。当初在荆州,刘备和诸葛亮为了保全刘琦,对刘琦也是这样安排的。诸葛亮让刘琦跟刘表申请去守江夏;刘备则向刘表建议由公子刘琦守江夏。诸葛亮和刘备一唱一和,终于使得刘表给了刘琦几万人马,前去守江夏防东吴。刘琦因此得以保全自己。孟达竟然认为刘封还有前途,就帮助孟达清除亲刘禅的大将关羽。关羽因为千里走单骑保护甘、糜二位嫂子安全回归,因此甘夫人对他很是尊崇。关羽因此对甘夫人所生的刘禅也寄予厚望,坚决不同意刘备立刘封为世子。关羽从曹营中救出甘夫人,就等同于是救出了刘禅。因此,关羽支持刘禅是符合政治逻辑的。

孟达对这些利害关系竟然视而不见了,只知道帮助刘封保存实力,使得刘封错失了和关羽改善关系的机会。刘封对关羽的见死不救,使得刘封从此失去了在蜀汉的立足之处。孟达想要帮助刘封,结果却是把刘封推上了“断头台”。

孟达在廖化求救的事情上表现的十分愚蠢,后边还有更愚蠢的表现,就连诸葛亮也是回天无力。孟达又做了两件愚蠢至极的事情。

第一件蠢事:招降刘封。

关羽死后,刘备派刘封攻打孟达,这是诸葛亮的驱虎吞狼之计。孟达竟然想劝说刘封降魏。刘封此时对孟达恨之入骨,结果孟达差点被刘封斩杀。刘封后来被徐晃打败,回到成都后被刘备斩杀。孟达对刘封一直拿捏不稳。前者判断刘封还有政治前途就是失误,这次竟然想说服刘封投降,更是大错特错。刘封性情刚烈,大家都知道,性情刚烈的人也往往都是忠贞不二的人,换了女人往往都是守身如玉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变节的。更何况,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封自己肯定也觉得刘备不会把他怎么样。所以要刘封因此叛变很难。

孟达招降刘封,使得自己投降曹魏以后,首战失败,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从而被曹魏的众文武鄙视,使自己失去了立足曹魏以图发展的根基。孟达到了曹魏,本来深受曹丕的赏识,结果由于自己的愚蠢,很快就失去了在曹魏的发展空间。

第二件蠢事:投降诸葛亮。

这其实是第一件蠢事的延伸。孟达在曹魏很快呆不住了,遭到了朝廷过河拆桥的待遇,就反思自己要重归蜀汉。

俗话说得好:

浪子回头金不换!

孟达重归蜀汉也没有错啊,毕竟当时他投降曹魏也是被逼无奈的。但是,他联系投降诸葛亮时,一系列的运作简直就是:

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

孟达一出手就不高。他至少犯了三大错误:

1、做事不密。孟达的心腹李辅和外甥邓贤,金城太守申仪的家人都知道,泄露天机了,就不容易成功了。新城人都知道了,还有成功的可能吗?

2、正议不听。诸葛亮正确的建议听不进去。反而笑话诸葛亮太过谨慎。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却说孟达在新城,专望心腹人回报。一日,心腹人到来,将孔明回书呈上。孟达拆封视之。书略曰:近得书,足知公忠义之心,不忘故旧,吾甚喜慰。若成大事,则公汉朝中兴第一功臣也。然极宜谨慎,不可轻易托人。慎之!戒之!进闻曹睿复诏司马懿起宛城之兵,若闻公举事,必先至矣。须完全提备,勿视为等闲也。

孟达看完诸葛亮的书信,笑着说道:“人言孔明心多,今观此事可知矣。”孟达坚定地认为:司马懿一定先要到洛阳请旨,然后再来讨伐自己,来回就得一个月以上。可是孟达就没有想一想:司马懿用得着舍近求远地到西北八百里远的洛阳请旨再转向攻打西南一千二百里的新城吗?司马懿直接从宛城起兵,来攻新城不就四百里吗?士兵跑步前进,不就四五天的路程吗?

孟达就认准了司马懿会南辕北辙去洛阳向曹睿请旨。可是他忘了司马懿这次重新启用担任的职务是什么。当然是大都督。大都督是个什么职务?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领导监督整个国家有关军事的所有事情。

司马懿的职务就是都督诸军事,那么军事问题还需要请旨吗?请旨当然不错,但是先斩后奏也当然可以。即使是斩了不奏,也未必不行。

孟达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一看孟达的来信大惊,立即预料到孟达必败。诸葛亮和我们想法一致,那就是:司马懿肯定先解决孟达的问题,而且肯定不会去洛阳请旨,而是先斩后奏。事实证明,司马懿就是这样做的。

诸葛亮、司马懿、我本人,我们三人的想法一样;孟达则固执己见,所以孟达太愚蠢了。诸葛亮、司马懿和我都不如孟达愚蠢。

3、用人不明。孟达手下重用之人: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心腹李辅、外甥邓贤全都背叛了他。孟达要办自己一声当中最大的一件事情,竟然没有用对一人,恐怕不是众叛亲离所能概括的了吧?

孟达的人生有三次大的转折点。他不但三次都没有把握好,而且每一次都接二连三地犯错。

不救关羽、背汉降魏、迷途知返这三次大事件把孟达的愚不可及表面的淋漓尽致。《三国演义》中如果孟达承认自己的愚蠢天下第一二,恐怕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三国演义谁最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三国演义谁最蠢?

非蒋干莫属。

《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周瑜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难以下手。恰巧自报奋勇说降周瑜的蒋干过江来了。周瑜略施小计,让蒋干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

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其实蒋干不是没有学问。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最后葬送了他为之效忠的曹魏军队。

  由此看来一个人有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办事又是一回事。西汉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出身卑贱又没什么学问,却成了击败匈奴的一代名将。而有着一肚子学问的蒋干却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虽早已被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吞没了,但蒋干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绝迹。这种人可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会发表各种评论,更会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不仅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都办砸了。对这种只会说不会干、关键时刻迷迷糊糊分不清是非的蠢才,最好的办法还让他到第一线摔打磨练一番,在实践中学点真本领,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三国演义谁最蠢?

从最蠢的角度去看,刘备应该算一个。

刘备从桃园三结义,起兵为朝廷效力,后来接密诏反曹操,又被汉帝认作皇叔,屡战屡败,东投西躲,虽胸有大志,但不得其所。

好不容易请出诸葛孔明,三分天下得其一份,取汉中,得益州,建蜀国成帝业。本应积蓄力量,养兵蓄锐,力图中原。

不想关羽战死,刘备痛不欲生,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置主要对手曹操于不管,不听诸葛亮苦谏,起倾国之兵伐吴,不但害死了另一个兄弟张飞,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损失惨重,黄权率领的水军无路可退,全军投降孙权。夷陵之战,不但毁了刘备自己,也毁了蜀国的精锐力量,从此,蜀国丧失了北伐中原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这样做,真是太蠢了。

三国演义谁最蠢?

蒋干盗书,张松献图,许攸骂人,杨修耍小聪明等等,认为三国时期最蠢的人。

三国演义谁最蠢?

曹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