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刘封在上庸投降了魏国,会真的被封侯吗?对刘备有多大影响?
刘封如果投降曹魏,肯定能够被封侯,因为刘封的身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刘封不仅是刘备的养子,而且还是长子。我们知道,古代养子和亲子具备同等的法律地位。刘备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也一度考虑到了刘封。刘备咨询诸葛亮,诸葛亮以这是主公的家事为由,搪塞了刘备,没有发表意见。其实,诸葛亮当时没有发表意见就等于是发表了反对立刘封为继承人的意见。诸葛亮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其实就是暗示刘备不同意立刘封为世子。
刘备还是不死心,又去征求关羽的意见。关羽毫不客气,大大咧咧地说:
“大哥,你又不是没有亲生儿子,怎么能立螟蛉之子为世子呢?”这里面不排除刘备本来就不愿意立刘封,故意想借关羽之口来对外封住别人的口。但是,如果刘备真的这么打算,那就纯属多此一举了。尽管刘备多次强调不能废长立幼,但是刘封跟他没有血缘关系,这是个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嘛!何必啰里啰嗦的征求来征求去的。结果造成了刘封对关羽严重不满,而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见死不救,致使关羽被擒杀;刘封也因此被杀。
都是刘备婆婆妈妈惹的祸。其实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刘备是能进能退。立刘封可以说是立长不立幼;不立刘封也可以说成是立嫡不立庶。毕竟刘禅是刘备的原配夫人甘夫人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刘封由于过于刚烈,跟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并没有建立什么深情厚谊。不立刘封丝毫没有什么震动。所以,我认为刘备征求诸葛亮和关羽等人的意见,也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民主而已。他们的意见符合自己的想法就遵从,不符合就权当是“耳旁风”。也可能是为了刘禅的将来布局。这样的做法就变成了刘禅是诸葛亮和关羽等元老建议而立下的,就可以过得诸葛亮和关羽的衷心支持,其他人也都心悦诚服。
刘封不是嫡子,又个性刚烈,不适合做继承人。但是他毕竟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去,说明刘封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的。起码刘封的身价要比孟达高得多。孟达作为一个普通的小郡守,投降了曹丕尚且受到了曹丕的空前礼遇。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
丕大喜,遂加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去守襄阳,樊城。
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时期,很多太守就可以封侯了。战争年代,封侯十分容易。汉朝末年,一些战将被封侯更是相对容易,一旦立下稍微大点的战功,基本就是封侯。投降跳槽到曹操阵营的,封侯就是小菜一碟。毕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爵位批发的权力。像韩遂手下的部将杨秋和候选跟着韩遂投降了曹操,当即被封为列侯。张郃和高览投降曹操,寸功未立,张郃就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则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
刘封当时的身份、地位和影响都比张郃、高览投降之初要大得多。所以,刘封肯定会被封侯的。另外,刘封是孟达的领导,孟达都封侯了,刘封没有任何理由不封侯。
刘封如果投降,被曹丕封侯,会对刘备造成怎样的伤害?
第一、首先会让天下人觉得刘备无情无义。
连自己的儿子都背叛了,试想如果有情有义的话,会出现如此恶劣的现象吗?肯定是刘备父子反目了,刘封才会投降敌国。刘封一旦背叛刘备,就是告诉天下人:刘备的仁义道德和所谓情义无价都是虚伪的。
第二、显示刘备教子无方。
刘封如果投降曹魏,就是不忠不孝之徒了,就是教育的缺失。俗话说得好:
“养不教,父之过。”这无疑是给刘备创造了一个坏父亲的恶劣形象,动摇了刘备在众人心中的明主贤父的美好形象,会给其他追随刘备的人到来不良示范效应。刘封如果投降,可能会打开刘备众叛亲离的“潘多拉”魔盒。从此以后,很多人就会想:“他儿子都投降了,我们又何必跟着他走南闯北的自讨苦吃呢?
第三、会使人觉得跟着刘备没有发展空间,而投降曹丕立即就可以加官进爵。
“兜鍪万里觅封侯”是古代很多男子汉大丈夫的追求。如果投降曹丕立即可以实现梦想,那么很多人就对投降曹丕心向往之,甚至可能趋之若鹜。
第四、刘封如果背叛,就会使刘备的事业的正义性受到天下人质疑。
刘备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宣传曹操是国贼,不承认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一旦刘封背叛刘备,接受曹丕的封侯,那么对刘备政权的否定和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个人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合法的,他的儿子能不跟着他干反而弃他而去吗?
刘封如果投降曹丕,肯定会被曹丕封侯。因为曹丕要向天下人表示自己不吝赏赐,跟着自己就会前程似锦,而吸引其他人来投。所以刘封一旦投降曹魏,对刘备的打击之大实在难以想象。轻则使人质疑刘备政权的合法性和正义性;重则对刘备集团造成分化和瓦解,严重动摇蜀汉的统治基础。
蜀汉地小物稀,建国立业全靠人才支撑。一旦刘备手下的人才纷纷外流,那么蜀汉的基业就坚持不了四十多年了。甚至很可能刘备一死,即刻土崩瓦解了。
所以说,刘封没有投降曹魏,也是对蜀汉的大功。这也是刘备斩了刘封以后追悔莫及的主要原因。
若是刘封在上庸投降了魏国,会真的被封侯吗?对刘备有多大影响?
刘封之死是蜀汉政权的一大悲剧。刘封的死,不但让蜀汉损失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也使得不少人看清了刘备冷血的真实面目。这让刘备阵营中的矛盾更加扩大,给蜀汉政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刘封在临死之前,曾经悲叹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这是因为孟达曾经给刘封写信劝降。那么,如果刘封依照孟达的劝告,向曹魏投降的话,他会被曹魏封侯吗?
一、刘封之死。刘封的出身并不低微,他本身就是汉朝罗侯的后代,虽然不知道他是否有继承侯爵的资格,但是他出身王侯世家是确切无疑的。因为他是长沙刘氏的外甥,所以也有刘氏的血统。当刘备来到荆州的时候,还没有子嗣,就收刘封为养子,带在身边。
从历史记载来看,刘备收刘封为养子的时候,刘禅还没有出生。刘备是在建安五年来到荆州,刘禅出生于建安十年,等到刘备在建安十七年攻打刘璋的时候,刘封已经二十多岁了。从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推断出,刘封被刘备收为养子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枭雄,他的识人用人的眼光是独到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收刘封为养子,是含有培养为自己继承人的用意的。从这一点来看,刘封是一个智勇双全,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史书上也记述他“有武艺,气力过人”。如果没有刘禅的出生,刘封很可能会在刘备去世后担任蜀汉政权的接班人。
但是,当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出生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战役中,刘封随同荆州的援军入川。他一路上攻无不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益州平定后,刘封被封为副军中郎将。不过,在汉中之战后,刘封被刘备派往上庸帮助孟达占领该地,并统帅该地军队镇守,就有一丝耐人寻味的意味。
上庸此地并不是一个军事要地,而且地处边陲,与蜀汉的统治中心相距遥远。把刘备的养子刘封派到这里,几乎等同流放一般。从此刘封就被排除出统治的中心,前途十分渺茫。这已经透露出刘备对刘封的态度,既不想让刘封威胁到刘禅的地位,又不想对刘封下手。于是刘备就采取这样的办法,让刘封边缘化,来保全刘封。
但是,刘封却自己铸成了大错。他对内欺凌孟达,和他发生冲突的时候,竟然夺走了孟达象征荣誉的鼓吹。对外,他不承认关羽假节钺的权力,寻找莫须有的借口,拒不执行关羽下达的增援的要求。这最终造成了孟达的叛逃,关羽的败亡。
刘封自己也无力抵抗曹军随后的攻击,丢弃上庸逃回了成都。孟达在此前曾经给刘封写信劝降,为他分析利害关系,刘封拒不答应。可当刘封回到成都后,却正如孟达所料,刘封迎来了杀身之祸。诸葛亮以刘封刚猛难制为理由,劝刘备杀死刘封。最终刘备命令刘封自杀,在此之前不相信自己会死的刘封,在临死前才发出了那句悲叹。
二、刘封如果投降后的待遇及原因。我们看刘封逃回成都的结果,就知道他必死无疑。至于说他的死因,无外乎是他的存在对刘禅的地位产生了威胁。刘封的才干要远超刘禅,而这个人又被诸葛亮视为刚猛难制。如果刘备一死,没人能够压制的刘封很可能会造成蜀汉的动乱。为了给刘禅免除后患,刘备才忍痛杀死了刘封。
因此,刘封在蜀汉阵营中,即便是没有犯什么错误,也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更何况他丢弃了上庸,犯下了过错。《三国志》对刘封的评价就是,他处于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这才是刘封之死的根本原因。
如果刘封听从了孟达的劝告,投降曹魏,他的处境将好得多。刘封不但不会丢掉性命,相反还会受到曹魏优厚的封赏。至于说,继承罗侯的封邑,甚至被加封更高的封邑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由刘封的身份地位决定的。刘封投降曹魏,是完全能够得到曹魏君臣的信任的。这是因为刘封本身是刘备的养子,在蜀汉阵营中地位特殊。可以说,刘封是极难投降的,但是一旦他投降,就没有了回头的机会。
如果刘封和蜀汉分道扬镳,他就是蜀汉最大的敌人。不管出于任何原因,刘封再落入蜀汉的手中,他就会被当作最大的叛徒遭到惩处,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投降过来的刘封,对曹魏的忠诚度甚至超过了曹魏的老臣。曹魏君臣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刘封委以重任。
再加上刘封本身就是汉朝罗侯的后裔,曹丕虽然依靠禅让夺取了汉朝的江山,但是他还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的。他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对汉朝的王侯都加以优待。这是因为曹丕认为自己是汉朝合法的继承者,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帝位传承的合法性。刘封作为汉朝正统的封侯继承者,当然也会得到曹丕的优待。
其次,是出于分化瓦解刘备阵营决定的。出于朝廷更迭的惯例,新政权和老政权的继承者有着极端的仇恨,互相把对方看作死敌。曹魏替代汉朝,自然把刘备的蜀汉政权看作最大的敌人。而刘备则喊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把曹魏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因此,曹丕为了给刘备阵营造成危害,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为此,曹丕在夷陵之战中,拒绝了臣子伐吴的建议,给东吴创造破蜀的机会。像曹丕这样宁可放弃统一天下的机会,也不给刘备一丝可乘之机的人,当然不会放弃刘封这样投降的人,给刘备阵营以沉重打击。
曹丕对于刘备阵营前来投降的人员,都给予优厚的待遇。比较典型的,前有孟达,后有黄权。这些人员都被曹丕委以重任,封侯升官。这中间的原因除了这些人的才干之外,主要的原因还是曹丕想要利用他们的影响,来对刘备阵营进行分化瓦解。
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他的投降对刘备阵营的影响会更加严重。在一定的范围内,会给刘备阵营造成混乱,在精神上,也会让对刘封十分欣赏的刘备遭受严重的挫伤。如果地位比孟达、黄权还要高的刘封投降曹魏,肯定会受到曹丕的破格封赏。可以预见到,刘封至少也会与孟达、黄权比肩,得到封侯的奖赏。
最后,是曹丕好大喜功的性格决定的。曹丕这个人的称帝之路十分艰难,他经历了他人不能想象的困苦。由于曹操对曹丕的性格、能力有所疑虑,想另立曹植作为继承人。曹丕在文才上不如曹植,在内心里有着一种深深的自卑感。
在称帝之后,曹丕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出众,总喜欢在公众场合发布意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这种好大喜功的性格,让曹丕表现出固执的一面。他往往在与他人讨论时,固执己见,甚至到了强词夺理的地步。
曹丕在称帝后,特别喜欢他人前来投降的现象。因为在他看来,这表明了他的政权是众望所归,也以此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如果刘封前来投降,曹丕正值刚刚登基的时候,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抛弃刘备前来投降,这会让曹丕的登基之路锦上添花。喜出望外的曹丕,当然不会亏待刘封。为此,曹丕肯定会对刘封封侯的。
结语:刘封之死是蜀汉政权的一大悲剧,他的死暴露出蜀汉政权内部的矛盾,也暴露出政治上血淋淋的残酷性。为了保障刘禅政权的稳定,刘备杀死了原定的继承人刘封,这对蜀汉政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刘封投降了曹魏,会给刘备阵营带来很大的震撼。由于他在蜀汉政权的地位,会让大家对刘备的权威产生质疑。这将对刘备的威信造成致命的打击,使得蜀汉政权人心浮动,产生混乱。
刘封如果投降曹魏,正值曹丕登基之时。在这种情况下,曹丕肯定会对刘封大肆封赏。刘封不但能够继承原有的罗侯爵位,还会得到更多的封邑。这是因为曹丕要利用刘封的投降,来为自己造势,并打击刘备政权。但是刘封对刘备忠心耿耿,他拒绝了孟达的劝降,谁知道却自投罗网而送命,悲哉!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若是刘封在上庸投降了魏国,会真的被封侯吗?对刘备有多大影响?
刘封果若降魏封侯自不在话下,不过对刘备的影响到不大。就利益而论,降不降曹都会失去上庸三城,仅一个刘封也就无足轻重。但是,如果不杀刘封,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刘封罪不致死,杀他的理由不够充分。首先,刘封守的是山城上庸,荆州失守不是他的责任,他也不是关羽的部属,救不救关羽是他都有选择的权力。再者,同守上庸的还有孟达,即使他同意救援,孟达不同意也不好办。事实上孟达根本就不同意。如分兵救援更是得不偿失,兵微将寡,杯水车薪也解决不了问题。很有可能也被东吴擒获。因此,不去不发救兵在理论和实际上是讲的通的。若为此杀刘封难以服众!关羽战败失守荆州应有他负这个责任,你寥华告状也没有用。可惜刘备和诸葛亮太过看重了关羽,拿刘封作了替罪羊。最后,若刘封不死,对蜀汉后来的人才危机也许有所刁帮助吧!
若是刘封在上庸投降了魏国,会真的被封侯吗?对刘备有多大影响?
孟达这个人是标准的现实主义者,懂得明哲保身,他是陕西人,为了躲避战乱与法正一起南下益州投靠了刘璋,刘备入蜀后,孟达与法正一起又投靠了刘备,公元219年,孟达受刘备命令攻打房陵郡,随后与刘封在上庸会合并且攻占了上庸三郡。
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时,因为兵力紧张,曾向孟达和刘封求援,但是被拒绝,随后襄樊之战的形势急转直下,关羽败走麦城并且被东吴俘虏杀害,孟达担心刘备责怪,同时又与刘封不和,于是又投靠了曹魏,成为曹魏的新城太守。
孟达
襄樊之战结束后不久,孟达与曹魏将领夏侯尚、徐晃一起攻打上庸郡,孟达还向占据上庸的刘封写信劝降,信的大概内容是说:
我猜测汉中王(刘备)可能对你(刘封)已经起了猜忌之心,这一般是由废立问题引发的,刘备身边的人肯定没少在汉中王面前说你的坏话,现在你领兵在外还可以暂时免除灾祸,一旦魏军大举进攻,你将失地而走,我真为你的命运感到担忧!
你做了人家的养子,这是不符合礼制的,祸患将要到来而留下来,这是不明智的,看到正道不跟随,这是不道义的,离开蜀地到东边继承罗侯的家族,延续家族香火,如果归顺,你将有三百户的封赏,还能继续统治罗侯国。
刘封收到了孟达的信,但是拒绝投降曹魏,结果就被孟达、夏侯尚、徐晃等人击败,逃回成都,没多久,诸葛亮就劝说刘备赐死刘封,刘备同意了,于是刘封被赐死,而诸葛亮的理由是:刘封为人刚烈勇猛,如果您去世之后,就没有人能压制刘封。诸葛亮的原话是这样的:
刘封
《三国志 刘封传》: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当刘封得知刘备真的听信了诸葛亮的话而赐死自己时,刘封感到很后悔,后悔没有采纳孟达的劝说,他的结局完全被孟达说中了,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刘封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自杀身亡,那么问题来了,刘封为什么就不愿意跟着孟达一起投降曹魏呢?
刘封的父亲是罗侯寇氏,母亲是刘氏,大概是公元201年~206年,刘备在荆州收养的养子,因为刘备在收养刘封前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就没有继承人,刘备当时虽然还没有创下基业,但至少手下有一帮人跟随,并且刘备还有雄心壮志,所以在亲儿子刘禅出生之前,刘备为了以防万一,就收养寇封,改名为刘封。
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收养刘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担心自己没亲生儿子,找一个养子当继承人。二是拉拢荆州当地士族。但是刘备后来又有了亲生儿子,于是刘封继承人的资格就自动丧失了,但是已经收养的刘封当然也只能跟着刘备。
刘封原来的家族本来就是有爵位的罗侯,这个地位在当时已经不算低了,算是个出身世家的子弟,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崛起,先是占领了荆南四郡,后来向孙权借来了南郡,刘备又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在公元219年称汉中王,实力达到巅峰,刘封跟着刘备也是一路高升,从最初的副军中郎将升为副军将军,相当于代理中郎将升到代理将军。
刘封之所以不愿意背叛刘备,不愿意投靠曹魏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份问题。他可是蜀汉政权最高领导人刘备的养子,这放在曹魏,就相当于是曹操的养子,比如像曹真、何晏、秦朗等人,刘封与他们的级别是一样的,想想看,曹真可是一方战区主将,何宴还是曹操的女婿,秦朗也在曹魏得到重用,这个养子关系可有很多特权。
刘备与刘封
刘封虽然丧失了刘备继承人的资格,但好歹是刘备的养子,在蜀汉是有特权的。举几个例子,孟达是刘备手下的宜都太守,孟达手下还有依附于他的四千户部曲,算起来有一万多人,但是孟达还要受刘封节制,并且受到刘封的欺负,刘封明目张胆地夺了孟达的仪仗队,而孟达只能忍气吞声。
孟达好歹算是实力派的人物,既有私兵,又有公职,刘封凭什么敢这么欺负孟达?凭的就是他的身份问题,哪怕刘封的官职低,但他是刘备的养子,他可以欺负别人,而别人不敢把他怎么样,就算告到刘备那里,显然刘封也不怕,如果刘封投靠曹魏,他还有这个特权吗?没有,曹魏不可能给他这个特权的,这不是刘封想要的,所以刘封不愿意投降曹魏。
同时,刘封的这个身份问题也害了他,诸葛亮担心在刘备去世之后,有人拿刘封的身份问题做文章,以刘封的名义发动对刘禅的叛乱,因为蜀汉政权在益州就是外来政权,是靠打压本地人建立的政权,一定会有大量的反对者,这是任何外来政权必然要考虑的问题,诸葛亮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建议刘备赐死刘封,刘备也明白这个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同意了。
刘封与孟达
孟达都能看穿刘封的处境,但刘封本人却无法清楚明白自己的危机,如果刘封真的投靠了曹魏,结局如何?对刘备来说有何影响?
罗侯寇氏的封地应该是在荆州的,但当时的荆州是被孙权占领的,所以就算刘封投靠了曹魏,他也回不到家乡,只能在曹魏给他一块三百户的封地,然后终老一生,曹魏不像蜀汉,刘封在蜀汉可以任意欺负人,或者耍耍小性子,但在曹魏不行,曹魏讲的是绝对的服从,刘封投靠曹魏不会有大作为的,因为他那刚烈勇猛的性格就没几个人受得了,如果不服从命令,被杀都有可能。
蜀汉投靠曹魏过得最好的就是黄权,黄权在夷陵之战后投靠了曹魏,后来做到了车骑将军,并且还是曹魏第一个开府的将领,受到曹魏两代皇帝的赏识,一是因为黄权有能力,二是因为黄权有胆识和忠心,但是刘封显然比不上黄权,他投靠曹魏最多做到太守的官职,与孟达一样。
刘封被杀
刘封投靠曹魏,对刘备来说,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响,你想想看,一个敌对政权最高首领的养子居然投降了另一方,对于曹魏来说,这是加大宣传的绝好例子,可以以刘封为例子,呼吁蜀汉的官员及百姓投靠曹魏,这对刘备来说是打击。
此外,在具体的战争中,曹魏可以以刘封的名义发兵攻打蜀汉,因为刘封曾经是刘备的养子,本来有继承权的,但被剥夺,曹魏以刘封的名义发兵,可以分化蜀汉,这也就是当初诸葛亮所担心的事,但这个事只有名义上的影响,实质上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因为刘封这个时候是在蜀汉的外部,而不在内部,如果在内剖,影响就是致命的,在外部,影响就会有限。
刘封的结局其实是否投降,都是个悲剧,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他的身份特殊,如果他的性格低调沉稳,也许不至于招致杀身之祸。至于他不救关羽而被杀,那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若是刘封在上庸投降了魏国,会真的被封侯吗?对刘备有多大影响?
题主说得没有错,假如刘封投降魏国,他一定能够被封侯,因为从地位和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他确实够资格,然而对于刘备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难以估量。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刘封为何会被封侯,以及对刘备的负面影响。
刘封投降魏国,他会被封侯吗?在历史角度来看,刘封确实没有听从孟达的劝告投降魏国,其原因是他是刘备认的儿子,认为自己回去也不一定会死,并且刘封本人心存忠义,不愿意背负骂名,因此拒绝投降魏国。
假如他跟随孟达投降魏国,他一定也会被封侯,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刘封的职位比较高。
刘封的地位在孟达之上,统领东三郡,即使孟达也是他的部下,而孟达在投降魏国之后,被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可谓高官厚禄,荣耀至极,因此假如刘封也投降过去之后,其地位一定也不会低于孟达,那么封侯那就是必然的事情。
02. 刘封的名份比较高。
刘封的名份比孟达高太多,孟达顶多也就是一个降将里面职位相对比较高的一位,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相比刘封就不一样。
刘封是刘备认的儿子,其本意作为未来继承人,只是由于刘禅的存在而被搁置。现在即使不会被认作为未来的继承人,其地位也是远远高于其他人,仅次于刘备的嫡系血脉,因此,从名份的角度来看,其地位非常高。
03.曹魏千金买马骨。
三国鼎立时期,无论是魏国还是东吴,在对待敌对国投降过去的人并不吝啬封赏。比如孟达投降过去之后被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黄权投降过去之后被封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又如申耽降魏,魏封他为怀集将军,申仪为魏兴太守,封员乡侯,屯洵口。
在魏国和蜀汉对峙的期间,魏国对于蜀汉的招降是不遗余力,一旦身份和地位比较高的人投降过去,一定会被委以高官厚禄,这种做法就是人们常说的千金买马骨。
由此可见,凭借刘封的职位和名份来看,他一旦投降魏国,必然会受到重用,封侯也是必然的事情。
假如刘封投降魏国,对于刘备的负面影响有哪些?黄权投降魏国之后,蜀汉的水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孟达投降之后,导致东三郡落入魏国,从而导致蜀汉再兵发南郡的可能。
可是,由于刘封的职位和名份问题,他一旦投降魏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更大。
01.从军事的角度来看。
刘封在统领东三郡的时候已经是副军师将军,从军中地位看来看,非常高,麾下统领了数千兵马,这些兵马也都是刘封的嫡系部队,跟随刘封从荆州到益州近十年的时间,可谓精锐兵马。
一旦刘封投降魏国,这些精锐兵马就必然跟随刘封一起到魏国,这对于兵马本来就见龊蜀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02.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
刘封投降带来的军事损失总体来说并不是很多,毕竟兵马不是太多,也就数千而已,相比黄权和孟达统领的数量来说不是很多,可是在政治上的失分确实很大。
作为刘备的义子,刘封的一言一行在蜀汉国内的影响非常大。假如刘封投降魏国,产生的政治影响非常恶劣。假如连他这样的人也投降,那么对于刘备高举兴复汉室大旗的信心也就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03. 从人心向背的角度来看。
虽然明知道前途危险,刘封拒绝了孟达的规劝,依然回到刘备的身边,这是由于刘封对刘备还抱有某种程度上的幻想,此时的刘备在人心向背上还占据着绝对优势。
假如刘封听信了孟达之言,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也刘备并不得人心,连自己的义子都不再相信,那么何况是旁人呢?
一旦刘封投降,必然会沉重的打击依然为蜀汉奋斗的有识之士,或者那些意志本来就不够坚强的人。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背叛刘备,背叛兴复汉室的事业。
因此,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角度,甚至人心背向的角度来看,一旦出现刘封投降的事情,对于刘备就会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刘封在上庸投降魏国,一定会得到重用,封侯也是必然的事情,可是对于刘备而言,产生的后果确实非常严重,极大的打击了蜀汉的向心力,严重的动摇了那些意志不够坚定的人,为刘备兴复汉室得事业带来恶劣的影响。
若是刘封在上庸投降了魏国,会真的被封侯吗?对刘备有多大影响?
要说刘封也挺可怜,《三国演义》里,刘备是在备遭坎坷之际收刘封做了螟蛉义子的。此后,英勇善战的刘封便死心塌地为刘备卖命了。
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曹操就曾骂道:“织席贩履小儿,常使假子出战!若吾黄须儿(指曹彰)在此,汝假子立成齑粉矣!”由此可见,此时刘备还是比较器重刘封的,也许这也是因为刘备还没有当上汉中王,还没有来得及为继承人问题苦恼吧?
在《三国演义》里导致刘封失势的是关羽的一句话:“哥哥已有亲儿子(阿斗),何必再收义子?。″关羽的意思或许是为了避免刘备死后出现继位之争,其实早在刘备决定收刘封当义子时关羽就不太乐意,只是刘备坚持要收,关羽也不便强加阻挠。
后来刘备终于打败曹操,拿下了汉中做了汉中王。而此时,刘封和孟达则率兵负责防守地处曹刘交界地带的重要据点——上庸。
关羽大意失荆州时,刘封因受到了孟达的挑拨离间而按兵不动,坐视关羽败亡而见死不救。刘备闻讯大怒,便要派兵擒拿刘封、孟达。
诸葛亮献计离间了刘封、孟达二将,刘封打跑了孟达,孟达投降了魏国。
尽管刘封与自己反目成仇,但孟达却仍然劝他即早投奔曹丕——因为刘备是不会放过他的!
刘封不听孟达的劝告,果然被刘备杀了。
那么如果刘封听了孟达的话,投奔了曹丕结果又会如何呢?曹丕继承乃父曹操的爱才基因,所以一惯善于延揽人才为己所用。
只看孟达投降后曹丕又是封又是赏,甚至还把上庸等几城全部交给孟达这员降将掌管,就能看出曹丕的胸襟之广阔了。
因此,如果刘封真的投降了,曹丕一定会对他封官赐爵。
因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①、有利于招降纳叛。毕竟,挖敌人的墙角既能削弱敌人的实力又能增强自己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②、刘封不是普通的将领,他可是刘备的干儿子!试想:如果让天下人知道连刘备的干儿子都背叛了刘备,那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曹丕在舆论上轻而易举便可占据上风!而这既可打击刘备的自信心,又能抹黑刘备苦心打造的仁慈、仁义的形象,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呀!
总之:只要刘封投奔了曹丕,曹丕是一定会利用他大作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