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还能到达西天取经吗?

真实历史上的唐三藏西行取经,是没有孙悟空参加的。也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当然,唐僧取经是有徒弟跟随的,只是他们不像《西游记》中描写的那样神通广大。

唐僧法名玄奘(602~664),唐代高僧,因此也称为唐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翻译家、旅行家和佛教学者。通称“三藏法师”,本姓陈,名祎,洛州(今河南偃师县)人。隋末出家,对佛学钻研很深。他感到教义纷歧,就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学习。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途径新疆、中亚地区和阿富汗等地,历尽艰辛,最后到达天竺。

玄奘在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师从著名的戒贤法师受教。后又遍访印度各寺院,钻研佛教经典。642年,玄奘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诺吉)与一些佛教学者展开辩论,深为印度各界所佩服,万流景仰,获得很高声誉。643年,带657部梵文佛经动身回国。645年,回到长安,从此他专心翻译佛经,经过十九年的辛勤劳动,译出佛经一千三百多卷。这些佛经的原本,后来在印度大多失传,玄奘法师的译本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宝贵资料。

玄奘和他的二弟子还撰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半岛和中亚各国历史的重要著作,已翻译成几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玄奘为促进中国同印度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家喻户晓的孙悟空是从何而来的?我们就得探讨一下《西游记》的来龙去脉。

《西游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的杰出作品,这部神话小说是收集取经故事加工而成的。

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回国后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尔后,他的门徒为了神话玄奘,又编写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描绘他艰难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传说。到了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把取经故事和大量的神话串联起来,书中开始出现猴行者的形象。书中这个猴子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取经。猴行者神通广大,武艺超群,一路奋勇斩杀妖魔鬼怪,使得取经大业功德圆满。这部书具备了《西游记》的雏形。

明代初期,又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西游记平话》,神话传说的成分显著增多,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丰满。

之后,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讲述了《西游记平话》,并有七条注文介绍了平话的主要情节。譬如有这样一条记述:“

法师往西天时,初到狮驼国国界,遇到猛虎毒蛇之害,次遇到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精、多目怪、红孩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焰山、女儿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

还有一条说花果山水帘洞有一个号称“齐天大圣”的老猴,偷了蟠桃、仙丹、王母娘娘的仙衣,李天王奉命带领十万天兵天将,与大圣交战失利。后来,二郎神抓住了大圣,观音把他压在石山下,“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唐僧取经路过此地,将大圣放出,收为徒弟,赐法名悟空,改号称孙行者。唐僧又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黑猪精,一个是沙和尚。

另外,公元前印度史诗《腊玛延那》中有一个智能双全的猴子,他和孙悟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见,在《西游记》问世之前,取经神话已经初具规模。

在中外极其丰富多彩的取经和神猴故事的基础上,吴承恩博览群书,又竭力搜寻野言稗史,博采众家之长,进而“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创作出不朽的神话《西游记》。

吴承恩之所以能写出鸿篇巨著《西游记》,是他植根于现实的结果。书中的神魔世界、阴冥地府、人间国度正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不聊生的黑暗封建社会的反映;孙悟空与玉皇大帝的斗争,也似人民群众与封建帝王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生死搏斗。

所以说,真实历史上是没有孙悟空的,玄奘法师也取得了真经。从《西游记》的角度考虑,没有孙悟空,取经大业也是可以完成的。

取经人是唐僧,这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西游记》中,有多次,唐僧被妖精捉走,孙悟空就产生过自己携带经书,一蹴而就送往大唐的设想,并向佛祖提出类似建议,佛祖却不置可否。实际上就是佛祖否定了孙悟空的建议。佛祖的经书也只传给唐僧,其他人一概不论。

原因很简单:如果由孙悟空把经书送往大唐,那么取经大业一天,甚至瞬间就完成了,哪来的苦苦修行、九九八十一难之说?《西游记》也就无从说起了。孙悟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人有通天彻底的本事,也需要历尽磨难,才能修成正果。否则,所有的获得、所有的幸福快乐都可能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是不能天长地久的。

所以说,唐僧才是取经队伍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唐僧,取经就不可能成功,因为经书只能传给像唐僧这样醉心于佛学的大德高僧。

作者之所以加上孙悟空,是因为作者痛恨封建主义制度,寄希望于英雄豪杰的创作思想。

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还能到达西天取经吗?

这个问题?最好是你去问问上界是怎么按排的任务。或者问下施先生?改个版本行吗?

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还能到达西天取经吗?

会的,因为有唐生领着猪八戒和沙生就可以取经。

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还能到达西天取经吗?

西游原著上唐僧是个爱抱怨,毅志不坚定,爱哭鼻子的僧人,是孙悟空一直给师傅打气加油。当遇到困难时,悟空会让师傅念乌巢禅师教他念的心经。

孙悟空是有仁有义,毅志坚定的西天取经者,试想三百多岁学道,一千多岁去取经,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官场人事应变能力,更有七十般变任,腾雲驾雾之术。

一个三十多岁的唐僧,领着一千多岁的悟空,谁厉害……

也许没有孙悟空,可能如来会再找一个可靠的人,但小说会变了本质。如果吴老爷子有精神的话,时间充足会再创作一部书,唐僧可以换了孙悟空,收一个李悟空,王八戒等,会更有一番景色……

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还能到达西天取经吗?

在西游中,没有谁能抹杀孙悟空的极端重要性。

早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观音菩萨就郑重其事的卖给孙悟空一个缓颐之情,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给孙悟空转转脸儿,长长面子,力挺孙悟空的赫赫威名与重要作用。

既然德高望重的菩萨都心甘情愿的为孙悟空背书,那么唐僧就只有无条件的向孙悟空认错,并且明里暗里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也是西游中难得一见的师父向徒弟低头致歉的温馨场景!

也许有人会说唐僧栽面儿,这么做岂不是便宜了孙悟空?可是坦率的说,最大的赢家其实还是唐僧,因为勇于纠错与自我否定也是唐僧面临的全面修行,他如果连面子这一关都过不去,还有什么资格去西天取经?!

但总会有些人喜欢妄自揣测,觉得唐猪沙白的组合已经完美得不要不要的了,既然有菩萨做后台,既然妖魔鬼怪只敢把唐僧当作不死的肉票,老整那祖母级的围城打援的老古董,那就干脆把师父舍出去,煎炒烹炸蒸涮剐,只要妖怪们不怕崩了他们的牙,爱哪种吃法就哪种吃法,随妖怪们的便好了!

说不定一放这个绝招,一把师父大喇喇的舍出去,甚至直接把师父撇在妖怪的红案砧板上,得,妖怪反而不敢下嘴了呢!师父反倒更安全了呢!要是每回都能逼得妖怪来主动讲和,来主动倒贴,说不定唐猪沙白集团还能挣个仨瓜俩枣的,说不定哪天就成上市公司了呢!!

可我要说,这是该吃了多少烂茄子、生柿子才能把取经之道拧巴成这样啊!!

不错,唐僧每次历劫都吓得半死不活的,还好总是大难不死,可每次都是因为有大家的拼力支撑、团结协作才能使他刚好平安无事。你不能倒置因果,仅仅依据前n次历劫唐僧大难不死这个有限结果,就去推导说:孙悟空即便离开取经队伍,唐僧依然可以有滋有味的活着,因为唐僧有菩萨保护着,因为唐僧是口含令牌出生的,因为取经只是个形式主义,到时候佛祖一定会把真经传给他的好徒弟的!

我的天呐,你要是这样说,我们就把《西游记》拆巴拆巴叠纸飞机吧,没事洗洗睡了吧?!

还有一种很犟的说法,说经从西方来,这是个公开的秘密呀,唐僧只要掌握了这个大方向,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只要持之以恒,有爱有梦,爱拼、能拼,就一定能赢!十几年取经太久,没了孙悟空,取经只需分分钟!

唉!这是多么要命的分分钟啊!一枕黄粱还得十几分钟,而西天取经……好家伙,您只要分分钟!

掌握了成功的大方向,那只是心中有了一个模糊的梦,方向再对,并不一定代表什么。当你走着走着突然

遇到断崖、绝壁、深堑、天坑,你只能因地制宜的选择绕行,而不能一意孤行的拘泥于死性,因为你如果再坚持你自以为是的所谓正确方向与美好愿景,你就等于宣布了你自己死刑,也等于宣布所有人的死刑!

孙悟空在西游中的重要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特战尖兵,还在于他默默付出、源源不竭的补给供应。

以唐僧的绚烂才华,他足以在金色沙龙里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可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金色沙龙,他的抢镜就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如果把取经队伍中的人员构成视为一个完美的木桶,那么唐僧就是最长最完美的那块木板,这是取经系统的不二设定,不服气也不行!

接下来就是孙悟空,如果不切实际的排挤了孙悟空,无异于自毁长城,到时候别说取经难以成功,就是最基本的生存,也将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

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还能到达西天取经吗?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题主问“假如《西游记》没有孙悟空,唐僧能取到西经吗?”其中的“西经”,也就是“真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更好地回答题主的问题,看看孙悟空离开唐僧后,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情况就一清二楚了——没有孙悟空的助力,真经是很难取到的。一、第一次离开(第十四回)这次离开唐僧,是孙悟空自己主动提出的。原因是因为他打死了六个“剪径”的人。

书中这样写道:“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如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听了唐僧的一通数落之后,孙悟空表示一定要离开唐僧——“我回去便了”。这次,唐僧没有答应孙悟空。

书中这样写道:

“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孙悟空离开唐僧之后,唐僧的处境如何呢?书中这样写道:

“那长老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马上,也不骑马,一只手拄着锡杖,一只手揪着缰绳,凄凄凉凉,往西前进。”

从书中的叙写来看,离开了孙悟空,唐僧怎么能到西天取经呢?

这次,是观音菩萨劝说孙悟空回来跟着唐僧继续西天取经。二、第二次离开(第二十七回至第三十一回)因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离开唐僧。这次离开,是唐僧撵走的。

书中这样写道:

“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尽管这时的孙悟空有不愿离去的念头,但是,这时的唐僧撵走孙悟空的意念已定,已是无法更改。书中这样写道:

“(唐僧)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坠了阿鼻地狱!’”

就这样,唐僧第一次把孙悟空撵走了。

在孙悟空离开唐僧之后,从第二十八回写起,到第三十一回,唐僧他们遇到了前所未遇的困难。单凭猪八戒和沙僧的力量,是没有办法战胜“黄袍老怪”的。这时,白龙马告诉猪八戒,要救师父,就必须去请孙悟空。第三十回中这样写道:

“小龙沉吟半晌,又滴泪道:‘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若要救得师父,你只去请一个人来。’八戒道:‘叫我请谁么?’小龙道:‘你趁早儿驾云回上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他还有降魔的大法力,管教救了师父,也与你我报得这败阵之仇。’”

后来,正是“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一回题目),才使唐僧从“黄袍老怪”的魔掌中解脱出来,重新走西天取经之路。

西天取经的路上,确实需要孙悟空的助力。三、第三次离开(第五十六回至五十八回)这次,也是唐僧提出把孙悟空撵走。

第五十六回叙写,因为孙悟空前后打死了不少拦路的强盗,唐僧又一次要把孙悟空撵走。书中这样写道:

“那长老在地下正了性,心中念起《紧箍儿咒》来,把个行者勒得耳红面赤,眼胀头昏,在地下打滚,只教:‘寞念,寞念!’那长老念有十余遍,还不住口。行者翻筋斗,竖蜻蜓,疼痛难禁,只叫:‘师父饶我罪罢!有话便说,寞念,寞念!’三藏却才住口道:‘没话说,我不要你跟了,你回去罢!’”

第五十七回一上来,又写了孙悟空的主动返回,请唐僧留下自己。唐僧不但不留他,还“即念《紧箍儿咒》,颠来倒去,又念有二十余遍,把大圣咒倒在地”,唐僧就是不收孙悟空。

孙悟空离开后,唐僧即遭到了假孙悟空的喝骂、暴打和抢劫。第五十七回中这样写道:“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孙悟空的这次被唐僧撵走,更给西天取经带来了前所未遇的困难。

后来,几经周折,真假两猴王被如来辨清,是“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第五十八回)。

由此可见,唐僧西天取经,是绝对不能没有孙悟空的助力的;如果没有了孙悟空,唐僧是很难取到真经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