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是因为爱才吗?
赵云初出茅庐的时候,选择的主公是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正在和袁绍争夺河北冀州等地。
公孙瓒被文丑追杀,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围攻文丑,结果被文丑杀死一个,杀散三个。公孙瓒只好落荒而逃,逃到一个小山坡上,马失前蹄摔落马下。文丑上去,挺枪就刺,千钧一发之际,赵云从天而降,抵住了文丑。《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中这样写道:
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
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爬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文丑拨马回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山坡,问那少年将军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
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
这就是赵云投公孙瓒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孙瓒并不重用赵云。
赵云最早在袁绍手下,未得到袁绍的重用;又投奔公孙瓒,依然没有得到重用。是赵云没有真才实学还是武功修为不行?都不是,应该是袁绍和公孙瓒属于庸主。他们对于人才是叶公好龙式的;因此对于不会怕马溜须的赵云不能委以重任。而刘备、曹操等英主,则对赵云都是慧眼识珠,一眼就可以看出赵云的潜力和价值。
刘备对赵云是一见如故、依依不舍。刘备第一次跟赵云的情形:
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囊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就是刘备跟赵云的第一次分别的情形。
我就觉得,刘备待关张如同兄弟;而待赵云怎么看都像是情人。
正如刘备所言,两个人后会有期。不久的将来,刘备就向公孙瓒借兵去救北海的孔融。刘备借了公孙瓒三千士兵,再加上赵云。
刘备带领关张赵,先是斩了黄巾首领管亥,解了北海之围;又前去徐州解救被曹操包围的陶谦。刘备到了徐州后,一封信退了曹兵。(当时,正好吕布袭扰兖州,曹操不得不退兵,就顺水推舟,卖了刘备一个人情。)
曹兵退了,陶谦担心曹操会卷土重来,就挽留刘备住在小沛,帮助保护徐州。这样刘备和赵云两人一仍旧贯,又再次都含情脉脉地上演了执手相看泪眼的悲情离别。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
看到这里,我为赵云感到遗憾万分。这一次,赵云满可以留下,就说任务没有完成,不能回去,有什么大不了的?要知道,刘备是君子,不好意思夺人之爱,就没有主动提出挽留赵云。而赵云这次偏偏就要对公孙瓒从一而终了,也坚决不主动提出跟着刘备,不回去了。赵云明明有背叛公孙瓒之心,却不肯担当背叛之责,就这样刘备和赵云又一次失之交臂。由此可见,赵云的智慧就远远不如关羽。
关羽深知刘备和诸葛亮要放曹,就主动唱黑脸,自己承担了违背军令的责任;关羽为了保护二位嫂子的安全,又肯于投降曹操,担当投降的污名;为了打压马超的嚣张气焰,关羽又公开挑战马超,担当了心胸狭隘的谤议等等。
赵云则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像桂阳城,为了表现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不爱美色,维护伦理的传统美德,而坚决不肯娶樊氏为妻。闹得兵不血刃得到的桂阳又陷入战乱之中。鲍龙和陈应两位猛人被杀;太守赵范也差点被斩首。以至于刘备和诸葛亮都为此扼腕叹息。
诸葛亮说:
“此亦美事,公何如此?”是啊,子龙啊子龙,这么好的事,你为什么不干呢?就为了保全你的个人名声?
赵云把个人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高于主公的利益,高于集团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因此,赵云只能是大将之才,而不是大帅之才。这些久而久之,刘备和诸葛亮都知道。这是赵云的人格弱点之所在,也不是什么大错。但是,这些曹操不知道。
曹操看到的是一个武功卓越、灵动万分、所向披靡、挡者立死的赵云。曹操两眼放光,他自从关羽走了以后,就没有发现这么厉害的大将了。于是,激情之下说了一句豪言壮语:
“我得此人,可以得天下。”真的是无的放矢之论。曹操对人物的评价其实完全采取实用主义者的态度,而从来不会考虑是否恰如其分或者是否公平公正。因此,曹操放出来的话是海阔天空,经常能造成了很大的争议,给广大三国迷们带来了永永无穷的困扰。如:
“马超之勇,不在当年吕布之下。”这句话,就成了一些人把马超排名第二,仅次于吕布的铁证。再如:
“我得此人,可以得天下。”又成了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的铁证。曹操的话能完全相信吗?曹操经常兴之所至,有感而发,哪管能引起什么后果。曹操说过,他可以在梦中杀人。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曹操还说过,荀彧是他的子房,结果荀彧的下场,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对于曹操的话,我们必须断章取义地去听;必须含英咀华地去听。曹操要的就是大家都感到高深莫测,感到莫可名状的那种神秘感。要的就是神秘感笼罩着千军万马,而他自己则一人独醒的自我优越感。
曹操说他得了赵云就可以得天下。我们看,袁绍得到过赵云,袁绍得天下了吗?公孙瓒得到过赵云,公孙瓒得天下了吗?所以,曹操对于自己的夸大其词是有阴谋的。他其实就是树立自己的爱才如渴的光辉形象,其实他真正想得到的是赵云怀里的那个人,就是小阿斗。
曹操想生擒阿斗,用来要挟刘备,逼迫刘备投降。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险恶用心,就以无限爱才惜才的说法来漂白自己。曹操身边的许褚、夏侯惇、徐晃、张辽、曹仁、曹洪等当然是心领神会,因此个个都袖手旁观,无人出手阻拦赵云。大家都一致觉得:
我们就放走赵云,不让主公得到赵云,看看究竟能不能得天下?事实证明:曹操没有得到赵云,却照样得了天下。所以说,要得天下的关键不在于赵云,而是在于主公是不是一代明主。
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是因为爱才吗?
赵云在长坂坡一战,能够杀到“七进七出”,斩杀数十员曹军将领后,安然逃脱,跟三个人有很大的关系。首位,当然是赵云自己;另外一位,自然是曹操了;还有一位,就是幼主阿斗,即后主刘禅。
为什么赵云能够逃脱,还跟阿斗有关?我们看一下整个故事就明白了。
刘表去世之后,曹操率军讨伐荆州。刘备因兵少将寡,只能一路向南仓皇逃窜。刘备一路上,带着樊城、襄阳等地的十数万百姓,日行仅十里,很快就被曹军在当阳景山附近追上。
刘备被曹军包围,冲杀不得脱。幸得张飞引一军赶至,杀开一条血路,将刘备救了出来。而赵云、简雍、糜竺,甘、糜二夫人,以及幼主阿斗等人,却都失散了。
赵云为了寻回两位夫人及阿斗,决心要和曹军决一死战,不寻得主母与阿斗的下落,绝不善罢甘休。
赵云先遇到了受伤倒地的简雍,命随从军士护送简雍去找刘备,自己则直奔长坂坡而去。赵云在一受伤军士的指引下,又找到了甘夫人。这时,曹将淳于导绑着抓获的糜竺路过,被赵云挺枪纵马上前,一枪就给捅下马来。
赵云将甘夫人及糜竺送到长坂桥张飞处,再次返回,遇到了背着青釭剑的夏侯恩。赵云上去一枪,刺死了夏侯恩,夺了青釭剑,重新杀入重围。
赵云在一百姓指点下,找到了左腿受伤,怀抱阿斗的糜夫人。糜夫人投井自尽,赵云怀揣阿斗准备突围。曹洪部将晏明率军赶至,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赵云杀散士兵,冲开一条道路。
赵云未走多远,又被曹军大将张郃拦住去路。赵云挺枪战约十余合,夺路而走,不料却跌入土坑之内。张郃一看,赶上挺枪来刺。刹那间,一道红光,从坑中翻出,赵云所骑马匹竟然腾空跃出。张郃见状,惊惧而退。
随后,赵云又被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赶上包围。赵云拔出青釭剑,一顿乱砍,只见剑过之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曹军四将皆被杀退,赵云透围而出。
赵云斩晏明,退张郃,力战四将,杀伤无数,透出重围的勇武之举,都被在景山之上观战的曹操所见。曹操连忙问左右,山下此将是谁?曹洪飞马下山询问,赵云应声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曹操得到回报之后,赞叹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并且马上命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正是曹操所下的这道命令,才让曹营的众多顶尖名将再未出场,毕竟伤了谁都不好。这也让赵云在重重包围之下,怀揣阿斗,又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丝毫无损的顺利突围。而在到达长坂桥之前,赵云又斩杀了夏侯惇部将钟缙、钟绅二将。之后,赵云跨桥渡河,由张飞拒守长坂桥断后。
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一个“七进七出”,其勇武善战自不必多言了。否则,赵云早死于当阳长坂坡了。同时,赵云身材高大,姿颜雄伟,还是大帅哥一枚。这……长得帅,还有才,自然可以圈粉无数了,曹操被赵云成功圈粉了。
由曹操所下命令就可以知道,曹操就是爱才,想招揽赵云到自己麾下,这才传令,要活捉赵云。这也符合曹操爱才的一贯表现。曹操用人,向来不讲究出身门第,只要有才能,不管来自哪里,皆给与重用。
曹操爱才,最有名的就是想招揽关羽。虽然关羽最后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而去,曹操还是一笑置之,让夏侯惇最后放走了势单力孤的关羽。其他诸如张辽、张郃,甚至是有杀子杀侄杀大将之仇的张邈、贾诩,曹操都能一笑泯恩仇,给与重用。更不要说曹操见到如此勇武无敌的大帅哥赵云了。
只是可惜,赵云最终没能去成曹营。如果赵云跟了曹操,相信地位至少也可以跟张辽等五子良将相同了,至少也是左右前后四方将军之一。
那为什么曹操不让士兵放箭射赵云,还跟阿斗有关呢?
后人有诗云:“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刘禅可是真命天子呀。赵云跌入土坑,战马之所以能一跃而出,就是因为阿斗是真龙呀,受上天庇佑。赵云与战马因此获得神力,可以在重围中冲杀不息。
阿斗既然能够施神力给赵云和战马,也照样可以施展媚惑术给曹操,让曹操眼中、心中,充满了对赵云的爱。曹操成了赵云的死忠铁粉,这才下令,一定要给孤捉活的回来。推测,刘备也是因为嫉妒,才在曹操有生之年,绝不再派赵云出征曹军。刘备心里说,我也爱赵云呀,怎么能让你个老曹给抢去。
罗贯中老先生为了弘扬刘氏正统,真个是不遗余力,毫不犹豫的给阿斗开挂呀。
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是因为爱才吗?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赵云此人,算得上是蜀汉阵营少有得智勇双全的猛将之一,他的事迹,随便说出来一件都是可歌可泣(这个词放在赵云身上,是相配的),不论是年轻时跟着刘备打天下走南闯北,还是年迈时随诸葛亮出祁山,一生未尝败绩。
但要说他最出名的一件事,也正是赵子龙的成名之作,应该还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后主刘禅的事。
但是我们认真来想一下,当时赵云一人在曹军阵中,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并且曹操手下也并不乏诸如许褚,夏侯惇,夏侯渊这样的猛将,那为什么赵云还能在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呢?
小说中关于这件事是这样描写的,当时刘备阵营情况危急,被曹军打的大乱,刘备不得已撂下糜夫人和儿子阿斗自己先跑了,然而赵云得知后主刘禅还在乱军中时,毅然决然的冲了回去。
长枪在手,如入无人之境,曹军皆不能敌,此时曹操看到赵云如此神勇,马上起了爱惜之心,令曹洪下去询问来将,得知为常山赵子龙后,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
“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于是马上命令部下停止放箭,从曹操的话和所采取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明白一件事,很明显曹操手下众将并非没有击败赵云的能力,但是他并没有下令军中放箭射杀赵云,而是要捉活的,可见曹操此时爱将心切,赵云冲锋陷阵的神勇已经让曹操对他刮目相看,曹操很想得到这员猛将。
之所以曹操要放过赵云,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爱将心切,另一方面也有他对自己的实力自信的表现,当曹操看到赵云时,说的是“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他并没撤退,也没有下令手下的人立马上去迎战,而是说了一句不许放箭,他觉得自己肯定有足够的实力拿下赵云,而放箭可能会伤了赵云,他一心只想拿下赵云,为自己所用。
曹操这个人,历史上来看,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不仅文学功底深厚,而且其非常善于用兵,不然也不会一统北方,在三足鼎立之时拥有超越孙刘俩家联盟的实力,称得上是一代枭雄。
而之所以曹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仅由于自身实力超然,也因为他手下一直没缺少精兵猛将与机要谋士,哪怕是在三国末期,魏国仍然有可以拿的出手的猛将,而不是像蜀吴两国一样人才凋零。这也要归功于曹操爱将惜将的性格特征。
曹操深知,在乱世期间一员猛将对自己的阵营来说多么重要,只要曹操见到猛将,自然而然的就想要把他招致麾下,这从关羽受降与曹操也可以看出来。关羽被称为武圣,且跟刘备为结义兄弟,但哪怕是这样的关系,关羽仍受降于曹操了,可见,曹操这个人爱将心切到了何种程度,不然也不能招降关羽。可惜的是,关羽并没有在其帐下效力太久,曹操降伏关羽之后本以为靠着日复一日的相处以及自己给予其的诸多好处,应该能够打动关羽,让其脱离刘备,真正成为自己帐下的一员大将。可惜,天不随人愿,关羽不久后得知刘备下落,不顾任何阻碍,过五关斩六将脱离了曹操。
曹操此时的心里状态应该是崩溃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关羽那么好,却仍不能让关羽离开刘备为自己所用(此处讲述一件小事,有一次,关羽在校场练功,曹操看其坐骑不好,于是把自己打败吕布得到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本以为关羽会感恩戴德,结果关羽立马捅了曹操一刀,因为关羽说了一句,有了此马,日后寻找大哥就能更快寻得,曹操听了之后气的头风都发作了。)
曹操心里恨啊,他觉得自己比刘备强那么多,凭啥刘备能得到那么多猛将而自己不能,因此,当他在长坂坡见到七进七出的赵云时,立马起了将其招致麾下的心,他心里想,我降伏关羽失败了,那我这次一定要想办法拿下赵云,所以他一方面没有派自己的亲信大将与赵云交战,也下令禁止射杀赵云,于情于理,可以说长坂坡之战是曹操放走了赵云,也因此成就了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的辉煌。
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是因为爱才吗?
不许放冷箭射杀赵云,确实是因曹操爱才。但这里面藏了一个曹操的阴谋。(以下为演义文学角度讲述)
在长坂坡曹操看到赵云如此勇猛,爱才之心,惜才之意,一发不可收拾。遂下令,不可放冷箭杀死人,只可活捉。结果眼睁睁看着赵云七进七出,跑掉了,其实曹操这个时候想要抓了赵云,任凭他武艺再高,恐怕也一虎难抵群狼。你有没有发现,赵云一夜之间杀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有几个你能叫出名字的?而武艺不在赵云之下的张辽、许褚、典韦、徐晃、夏侯惇等名将没一个出手的。让一群小虾米去抓赵云,明明就是想放他走嘛!曹操真这个时候想抓他,派上面几个人一组前后一围,别说赵云了,就是吕布恐怕也跑不掉。
那曹操为什么又要协助赵云逃跑呢?有深层次的原因。想当年关羽下邳约三事,连那么不讲理的条件,曹操都答应了。可见这曹操对关羽可是真爱呀!关羽进曹营之后,曹操又是送赤兔马,又是赐战袍,还上书皇帝给关羽封了侯,但最终关羽还是过五关斩六将,找刘备去了。这赵云被刘备认作四弟,也是和刘备拜了把子,一个头磕地上的,这赵云会投靠曹操吗?有了关羽的前车之鉴,曹操知道硬把他抓过来逼他投降,恐怕到时候和关羽一样,都最后跑去找刘备了。即使留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这又何苦呢?所以曹操这个时候来了一招欲擒故纵计。
他一边下令不许射杀赵云,一边暗地嘱托,迅速地找到刘备的夫人和孩子,并将它们杀掉。刘备的家眷由赵云护送,如果赵云没有尽保护之责,酿成大祸,他还敢不敢回去见刘备。即便回去见了刘备,刘备能不怪罪?以后在刘备身边还怎么混?不被重用是肯定了。到那时,曹操再向赵云抛出橄榄枝,连人带心一起收了。即使赵云不去曹操那里,估计在刘备处也基本废了。
于是,长坂坡就出现了常山赵子龙神一般的存在。只是没想到,两位夫人虽魂断长坂坡,但赵云却救回了少主阿斗。更没想到的是,曹操这点心思,还是被刘备参透了。接下来精彩一幕交给了"三国影帝"刘备。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换得常山赵子龙舍命相随,忠心无二。
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是因为爱才吗?
曹操毒计,这种情况下,若是赵云被俘而不是战死,对于刘备军来说是致命打击,士气觉对一蹶不振。而曹操对赵云像对关羽一样故伎重演,验证了糜竺王八蛋造谣说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
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是因为爱才吗?
长坂坡之战,曹操不许士兵放箭射杀赵云,自然是有爱惜赵云人才的原因,不过除了这个原因,其实曹操不许放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长坂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可以说是赵云的成名之战,虽然说在此之前赵云已经表现出了超强的实力,比如大战许褚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一枪挑死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三十回合击败张郃等等,不过说到底,这只是局部战场的胜利,赵云虽然占据胜势,但他的名声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真正让赵云名扬天下的一战,便是长坂坡之战!此战后,曹军兵马再见赵云,都心惊胆战,再也不敢对战,东吴重臣一听赵云的名字,便会立即想起长坂坡英雄,敬佩有加!
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赵云在长坂坡的表现是有多猛,如何震惊了天下众人,如何让曹操起了爱才之心?
赵云前期的职责,是护卫刘备及其家人的安全,当刘备撤退至当阳县时,他身边有张飞,所以赵云此时的责任乃是护卫刘备的家人。曹军杀来后,四处陷入了一片混乱,虽然赵云成功的杀出了重围,但是刘备的家人却在混乱中走失,于是赵云重返曹军包围圈,想要找回刘备的家人。经过赵云的不懈努力,他成功的找回了甘夫人和糜竺,送回这二人后,赵云再次返身杀进重围,准备找寻糜夫人和阿斗。
此时赵云手下的士兵几乎已经全部阵亡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但是他并没有丝毫犹豫,仍然是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包围圈,并在途中击杀了曹操的背剑之将夏侯恩,抢夺了曹操的青釭剑!最终,经过一番寻找,赵云在一座破院中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此时的糜夫人身受重伤,无法快速赶路,再加上阿斗这么一个小孩,她俩简直就是拖累,有她俩存在,赵云是很难杀出重围的,所以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阿斗,糜夫人直接了跳井而亡!
糜夫人死后,赵云把阿斗抱在怀中,提枪上马,开始突围。路上他先遇到了曹洪部将晏明,不过这个晏明的武功不咋地,三个回合不到便被赵云给杀掉了。之后赵云继续赶路,又碰到了张郃,虽然在穰山之战中赵云曾击败过张郃,但是他也知道张郃实力不俗,不能恋战,因为一旦被张郃缠上,其他曹军合围上来,他就跑不掉了,所以在和张郃交手十多回合后,赵云便直接夺路而走了。
脱离张郃的纠缠后,赵云又碰到了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这四人本是袁绍那边过来的降将,急于立功表现,所以当即命人把赵云给围起来了,而且这四人根本不和赵云单挑,而是招呼众人一起围攻赵云。不过即便如此,赵云也没有任何惧怕,直接拔出曹操的青釭剑乱砍,最终杀退众军,直透重围。也正是因为赵云在此战中的英勇表现,直接吸引了曹操的关注。
原文: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曹操见赵云所到之处,勇不可当,认为他是一员难得的虎将,所以想要生擒赵云,并下令不许手下放箭。也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个决定,所以赵云得以成功的逃脱,若是没有曹操的这道命令,曹军直接放暗箭,估计赵云也是很难抵挡的,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长坂坡之战,赵云表现非常勇猛,据说斩杀了曹军五十余员名将,令天下震动,此等勇猛之士,何人敢当?也正是因为赵云武力强大,让曹操起了爱才之心,所以他才会下令手下不准放暗箭伤害赵云!曹操不许手下放箭,是因为爱才,这个原因大家是知道的,那么除此之外,曹操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其实罗贯中早已经给出了答案!
原文: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
我们看原文中这段话的最后两句,第一句说“因此赵云得脱此难”,这个因此便是曹操下令不准对赵云放箭。而第二句说“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事实上,这就是曹操下令不许放箭的另外一个原因!
首先我们可以猜测下,曹操知不知道赵云怀抱之人是阿斗?
很多人认为,当时两人相距太远了,曹操虽然能隐约看到赵云怀中有东西,但不一定会肯定这人就是阿斗。本文认为,曹操是知道赵云怀中之人就是阿斗的,原因如下!
一、赵云此时出现在战场非常不合理!
曹操夸赞赵云的武艺,称他是一员难得的虎将,可见赵云当时的表现是非常勇猛的,这么勇猛的人,在刘备手下肯定不是无名之辈!那么既然赵云在刘备手下是有地位的人,他此时出现在曹军包围圈的腹地,就很让人疑惑了。按照正常的战争规律,像赵云这么猛的人,应该是早就脱离了战场了,不可能打了这么久还在曹军包围圈。刘备都已经逃出去了,他赵云在这里干什么?很明显,赵云是在找东西,而有什么东西值得赵云这种猛人豁出性命去寻找?结合赵云怀抱中的东西,曹操应该是能猜测到,怀中之物便是阿斗!
二、张郃带来的信息
在刚刚找到阿斗时,赵云曾和张郃有过交手,短兵相接,张郃必定会看到赵云怀中之物。而且当时赵云急于逃生,一不小心跌入了陷坑,差点就被张郃给活捉了。结果陷坑中突然冒出一道红光,赵云的战马随之直接跳出了陷坑,把张郃吓了一跳,再也不敢追击了!
原文: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一道红光闪现,张郃为何就大惊而退了?很明显张郃怕了,他为何会怕?自然是因为这道红光了,这道红光意味着真龙之气,也就是说赵云怀中之物乃是日后的真龙天子,张郃如何敢继续动手?
放任赵云离开后,张郃势必会向曹操汇报这个情况,而从后来追击赵云的武将出场顺序,我们也可以看到,张郃离开赵云后,是去向曹操汇报情况了!
原文: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
看看追击赵云的这些曹营猛将的出场顺序,张郃紧靠许褚,而许褚乃是曹操的贴身护卫,这不就说明当时的张郃,很可能就在曹操身边吗?赵云怀中有真龙天子,真龙天子是姓刘啊,很明显这就是刘备的儿子阿斗啊!所以说,曹操是肯定知道赵云怀抱之人便是阿斗!
那么既然曹操知道赵云怀中之人是阿斗,他又为何不下令放箭呢?杀掉阿斗岂不是更加能够打击刘备?
很多人猜测,阿斗会不会是曹操的私生子?这样就能解释为啥曹操不放箭了。实际上这种猜测是无稽之谈!
曹操虽有人妻之好,但是刘备的两位夫人在曹营中时,关羽是时刻守护在她们身边的,生怕曹操会乱来,所以说当时的曹操根本没有机会。而且刘禅是在荆州出生的,曹操总不可能跑到荆州来和糜夫人幽会吧?所以说阿斗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私生子!
事实上,曹操之所以知道赵云怀中之人是阿斗,仍然下令不许放箭,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曹操想抓刘禅要挟刘备
刘备奋斗了一辈子,只有阿斗这一个儿子,这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曹操要是抓了阿斗,势必可以威胁刘备!相比较而言,杀阿斗得到的利益明显不如俘虏阿斗。而且当时的局面是赵云就一个人,而曹军是千军万马,无论怎么看,赵云也很难逃脱,曹操这回是稳操胜券啊!
二、刘禅是真龙天子
从张郃与赵云的对战场景来看,有一道红光闪现帮助赵云脱困,这就说明阿斗是未来的真龙天子,曹操毕竟还是汉臣,还没有明目张胆的篡汉,他也不敢诛杀未来的天子啊!
三、曹操算准阿斗扶不起
三国演义中,许多人夜观星象便可以看透一个人的生死,可见他们的预测能力非常强。既然他们能看天象,未必就不能测算阿斗的前程,而既然曹操预测到了阿斗乃是扶不起之人,将来会把刘备集团搞得一团糟,他自然也就不会下死手了。
结语
综合来看,长坂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不让手下放箭,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爱惜赵云的人才,想要活捉收服赵云,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阿斗!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阿斗就是曹操的私生子,而是留着阿斗,将会有更大的好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