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

论的是当世的英雄人物,也就是讨论一下当代几位最有实力的大人物。最后再得出结论:究竟有谁是名副其实的真英雄?

这当然是曹操对刘备的政治试探。曹操为什么要试探刘备呢?因为许田狩猎。

许田狩猎,汉献帝让刘备射击,刘备射中了一头小鹿。汉献帝自己却连射了三次,都箭箭落空,感到十分懊恼。汉献帝就让曹操射。

汉献帝当众让曹操射箭,当然也是有政治目的:如果曹操应声而射,那么曹操就向在场的所有人表现出愿意服从汉献帝命令的态度;如果曹操拒绝执行,就是当众违抗圣旨,就是大逆不道。那么曹操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众矢之的。由此可见,汉献帝的政治才干也是非同一般的。这就是当初董卓要立他为帝的主要原因。

十常侍之乱时,汉少帝刘辩和皇子刘协一起逃难到了荒郊野外,董卓带大军迎上前去。刘辩当时吓得噤若寒蝉,而刘协却理直气壮地问董卓:“你是来护驾的,还是来劫架的?”董卓答曰:“我是来迎接圣驾的。”刘协说:“既然如此,就是忠臣,哪还不快快下马恭迎圣驾?”刘协的气度和风采令董卓一见倾心,于是暗下决心,要立刘协为帝。后来,刘协被董卓立为了汉献帝。

曹操当着天下人的面,不敢公然违抗圣旨,却出乎意料地要使用汉献帝的弓箭。曹操的做法也是狡诈无比,他的态度表明了:“我射这一箭,也就是给你个面子。我要用你的弓,看你给不给?给了,就说明在有些方面,你还是得听我的;不给,就是你不给我面子,我以后不再搭理你、保护你,也怨不得我。”

汉献帝当然也不好违拗曹操的意思,就顺手把皇帝专用的宝雕弓、金批箭递给了曹操。

曹操一箭射中猎物。众人见射中猎物的是金批箭,都以为是天子射中的,就高声欢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操立马挡在汉献帝的前边,大刺啦啦地接收受了大臣们的欢呼。大臣们本来是欢呼汉献帝万岁的,被曹操这么恬不知耻地一挡,成了欢呼曹操万岁的。这就等于是曹操在当众宣布:皇帝已经大权旁落,自己才是真正的“万岁爷”。众位大臣,呼声已经赶喊出去,也不好收回啊。大家总不能说:

“曹丞相,你让开一下,我们是对皇上高呼万岁的,不是对你。”如果这样做,不就当众撕破脸皮了?汉献帝跟曹操的这种微妙的君臣关系就无法继续维系下去了。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谁也无法预料,谁也不敢预料。可是,如果大家不请曹丞相离开,这不就等于是默认了曹丞相是万岁爷吗?是的,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曹操追求的效果。

效果就是:从今以后,大家都要心照不宣地懂得,我曹操才是真正的万岁爷;汉献帝就是个摆设,是个橡皮图章而已,我让他往哪盖,他就得往哪盖。

侮辱之甚,莫过如此啊!汉献帝是傀儡不假,但是你曹操也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宣告人家是傀儡吧。其实曹操也是别有用心的,他想借助这次狩猎,查看一下,还有多少忠于汉朝的大臣;同时也考察一下,有多少忠于自己的大臣。考察结果迅速出炉:

结果就是:第一、关羽忠于汉朝。因为曹操在得意忘形地接受群臣欢呼万岁的时候,关羽咬牙切齿,已经举起了手中的大刀。曹操已经感受到了青龙偃月刀四射逼人的寒芒。

第二、刘备忠于自己。曹操眼见关羽正提刀怒目而视,刘备却出手阻止。曹操心想:“原来,刘备是忠于我曹操的。没想到刘备这么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嘛,所以刘备是英雄。这就是曹操对刘备的初步认识。”

第三、忠于汉献帝的大臣不在少数。曹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十几道带着仇恨的目光犀利地向自己射来,竟然有些不寒而栗。

好了,曹操的目的达到了,他已经胜利完成了对满朝文武的摸底考察。下一步,就是具体实施清洗计划了。

对于董承、吴子兰等明显忠于汉朝的大臣要盯住不放,找个机会解决掉;对关羽等忠于汉室的武将要想方设法拉拢过来;对于刘备等态度有所暧昧但是还比较倾向于自己的人,要又防又用。

防是防备其做大,以造成尾大不掉难以驾驭;用是利用他来攻打其袁术、张鲁等割据势力,好以毒攻毒。“哈!哈!哈!”,曹操越想越是自鸣得意,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正在曹操踌躇满志的时候,有人来报告说,刘备在自家的后院种起菜来了,种了大片的韭菜、辣椒、土豆、黄瓜等等蔬菜,几乎是应有尽有。

这是什么意思?曹操陷入沉思:“难道刘备薪水不够养家糊口的?不对呀,刘备现在好歹也是宜城亭侯了,他也只有两个老婆,又没有孩子,怎么也够三口家吃喝不愁的了。不至于艰苦朴素到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吧。关羽和张飞两人还是未婚大龄青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用不着刘备接济啊?曹操最喜欢思考问题,而且越是想不开的问题,越要钻牛角尖,并且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于是,曹操派许褚和张辽,赶紧去请刘备过来。

等刘备来到,曹操已经在后院青梅煮酒,于是两人边饮边谈。曹操首先切入主题。曹操问刘备知不知道龙的变化。刘备自然不知。于是曹操开讲: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刘备听的似懂非懂,一脸茫然。曹操又问刘备,谁是方今的英雄。

刘备就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几位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曹操一一进行了点评。曹操说:

“袁术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孙策借父之名,非英雄也;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刘备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所以说,刘备之狡诈不在曹操之下。明摆着嘛,眼前这位曹大丞相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大英雄吗?可是人家刘备就是假装不知。

刘备当然知道曹操是英雄。刘备假装不知道,就是假装不知道曹操的用心。你试探我,我就是不知道,我既不知道你在试探我;也不知道你就是英雄,你奈我何?

刘备以愚困智,曹操哭笑不得也还真的是没有办法。于是,曹操干脆不再扯皮,就地摊牌了: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妈呀,前功尽弃了,半年多辛辛苦苦地后院种菜,为了就是韬光养晦,躲开曹操的视线,结果还是没有逃过这个奸雄的法眼。”听了曹操的结论,刘备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也“啪”的一声掉落地下。

看到刘备的洋相,曹操更加得意洋洋,心想:“好你个刘玄德,搞什么韬光养晦,搞什么欲盖弥彰。你这一套小把戏,我曹孟德八岁的时候就玩过。”

曹操小时候非常调皮,他叔父就经常向他父亲告状。曹操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就假装肚子疼,疼晕过去了。他叔父就急急忙忙地去向他父亲报告。他父亲急忙跑来,结果曹操正和几个小伙伴谈笑风生,安然自若。他父亲问他:“你刚才不是肚子疼,痛的死去活来吗?”曹操丛丛容容地说:“没有啊,谁在造谣生事啊?”他父亲从此以后不再相信他叔父的话。

曹操此时回忆起儿时的经历,觉得刘备的智商就是八岁那个年龄段的水准。

刘备此时却是心急火燎的,怎样才能继续掩盖自己的锋芒?曹操说自己是英雄,自己是应该傻呵呵地附议呢?还是一本正经地予以否认呢?似乎怎样都不大好啊!

如果傻乎乎地同意曹操的话,曹操很可能认为自己是在装聋卖傻;如果正色否认,曹操就会对自己产生警惕,如芒刺在背。“曹阿瞒啊,曹阿瞒”刘备在心里把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都想骂个遍。

正在刘备左右为难之际,“咔嚓”一声,雷声大作,乌云翻滚。刘备躬下腰,慢条斯理地捡起地上的筷子,说:

“一震之威,乃至如此!”

曹操一看刘备如此的胆小如鼠,就不在怀疑刘备有异心。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煮酒论英雄”。曹操把一场政治试探、政治博弈和政治预测,以喝酒娱乐的方式在无形之中完成了。曹操的政治才干,由此可见一斑。

刘备本性厚道老实,却也能够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化险为夷。不得不说,曹操对自己和刘备是英雄的考评正确无误。另外,曹操对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孙策等人的评价和预测也都基本不差毫厘。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刘备以神来之笔,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自己的危机。所以,刘备的成功绝非偶然!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那么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怎么就能看的出来刘备是一个英雄呢?
  • 在看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时,我们可能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个著名的一个历史故事《鸿门宴》。范增也是在无数反秦英雄中一眼看出,刘邦才是项羽的最大的对手。
  • 相对于项羽,曹操一眼就看出刘备的非同寻常,眼光是非常敏锐的。而项羽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出刘邦强在哪里。直到项羽最后死时,还说这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 但曹操就不是这样的人,曹操从一开始就看出刘备不是一般人。虽然曹操看出来刘备的不同寻常,但曹操对自己恐怕更自信一点。并且爱才如命的曹操更多的是想收复刘备,根本没有想杀死刘备的意思。从某种程度来说,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但还没达到与他曹操抗衡的地步。

其实青梅煮酒论英雄,在陈寿《三国志·先主传》并没有体现,据《三国志》记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曹操帮助刘备围困下邳,生擒了吕布。刘备才得以重新见到自己的妻子儿女。从这里可以看出,是曹操在刘备危难之间救了刘备,让他阖家团聚。并且曹操对刘备非常看重,对刘备又是封官,又是礼遇。并且和刘备同吃同住,给刘备待遇非常高。

按理说刘备对曹操的厚待应该感激涕零,效忠一辈子才可以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为什么后来刘备就反了曹操,并且还没有受人辱骂呢?

根据《三国志》记载:“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皆伏诛。”

从这里看出,有两件事确实存在:

第一,曹操确实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第二,在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备确实和曹操一起吃饭,还真掉了筷子。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车骑将军董承当时收到了汉献帝给他的衣带诏,叫他暗中招兵买马,杀掉曹操。而董承找了几个人,准备谋划如何杀死曹操,而刘备就是其中一个。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站在曹操的对立面上,是因为皇帝的诏书。所以说是相对正义的。

《三国志》中的这几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便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扣人心弦的优美故事,这个故事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国志》中提到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吃饭,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就设了一个“青梅饭局”。但不同的是,《三国志》中刘备不是一个天天种菜的农夫,而是一个和曹操天天宴饮的一个派对男人。不管怎么样,罗贯中还是围绕着吃饭这件事来展开故事的。只是故事的背景夸张了一点。

曹操请刘备吃饭,本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天天一起吃,说明曹操对刘备还是动了一些心思的。罗贯中写的时候,就忽略了曹操这些心思,而是刘备被困于曹操身边,显得更加忍辱负重。增加刘备的形象效果。

然后用去年行军中的“望梅止渴”更加突出曹操的奸诈。作者是不遗余力的对曹操进行丑化。以淡化曹操对刘备有大恩的事实。人家救了你的孩子老婆,又天天请你吃饭喝酒,你刘备却在背后谋划的是怎么杀死曹操。这样显得太不地道。

先从龙的大小变化引出天下英雄的议论,罗贯中在青梅煮酒中是笔法层层递进,扣人心弦。

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说:“袁绍来自大家族,有人望,又有钱。”曹操说:“袁绍胆子小,做事犹豫不决。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早晚会败光家业!”

刘备说:“刘景生坐拥荆州六郡,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并且还有好名声!”曹操说:“徒有虚名,现在到处都在抢地盘,他在荆州不动,早晚被人吃了!”

刘备说:“江东孙策怎么样?”曹操说:“他爹孙坚还可以,他不行!”

刘备扯了一大圈,都被曹操否定了,最后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的筷子被吓掉了,然后这时天上正好打雷,刘备就掩饰过去了。然后曹操看刘备怕雷,就对刘备解除了戒心。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罗贯中以他对天下的看法,然后让刘备和曹操在几百年后进行一次针锋相对的交锋。

其实曹操不是在此时才发现刘备是英雄的,而是在关东联军和董卓交锋的时候就发现刘备是英雄。从某种意义来说,刘备和曹操是一类人。这样的人有几个特点:

第一,曹操和刘备都怀有为国为民做事的心胸。

这一件事反应在和董卓的交锋上,刘备和曹操目标一致,都认为当时是最好的时机,只要打败董卓,当时汉室就可以复兴。但可惜的是,当时关东联军却各怀心思,白白浪费了一次良好的机会。

第二,曹操和刘备都是胸怀大志的人。

曹操和刘备做事讲究不拘一格。曹操在北方提出“唯才是举”,这和刘邦当初统一天下的思路非常接近。打天下要的是人才,不是所谓的豪门家族。所以曹操才采用刘邦的路线图。而刘备更是直接和曹操反着做,好争取不支持曹操的人。这在后来和诸葛亮的的对话中,刘备曾经详细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走的路,做事的方式非常接近。因为都是本着统一天下去的。所以曹操才能看出刘备是英雄!

第三,两个人都是百折不挠的人,刘备更是屡败屡战。

成功不是看家势,不是看资源,更不是看人脉。而是看是不是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一点在刘备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刘备一生都在奔波,不停的失败,不停的跑路,但他从未放弃他的理想。特别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占领荆州。但刘备和孙权联手,硬是在赤壁之战中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从而三分天下。

想想当年的苻坚,率领百万大军投鞭断流,结果肥水一战中失败,结果身死国灭。曹操同样也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败,但还是牢牢的占据北方。从这里看出曹操的厉害之处。

而刘备也凭借着赤壁之战的胜利,最终站稳了脚跟,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硬是在不可能处找到了机会。

所以他们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综上所述: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真实的论出了英雄的本质和精神。并且双方也都深知对方才是天下真正的英雄,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一段故事在罗贯中的加工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并且以后的历史走向也验证了曹操对一些人物的判定。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无论是孙策还是刘表,都不是真正的争霸天下的人物。最后争天下的果然还是曹操刘备,只是意外出来一个孙权。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

表面上是,论天下群雄优劣长短,实则是论天下大势,以及试探刘备是否有逐鹿之心。

当时的时局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兵败栖身于曹操处。

曹操让刘备列举天下英雄,刘备假装不知而推诿,曹操就说你也活这么大了,走了那么多路,别怕,随便说说就好了。

于是刘备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可以被称为英雄吗?”

操笑曰:“在我眼里他就是冢中枯骨,早晚要完蛋”。

刘备问:“河北的袁绍,家里世代都是高级公务员,如今虎踞在冀州,手下能人很多,可以被称为英雄吗?”

曹操笑到:“袁绍这个人胆子很小,典型的二世祖,自身缺乏魄力,不足以称英雄。

刘备又问:“有一人被称为八俊,名声威镇九州华夏,众多人拥戴,刘景升可为英雄?”

曹操答:“刘表虚名无实,没有能力,成不了大气候。”

刘备问:“有一个人,气血方刚,武力值超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算不算英雄。”

曹操:“孙策是借他父亲的名气,游有勇无谋,不能算是英雄。”

刘备问:“益州刘璋刘季玉,坐拥巴蜀,物产丰富,实力强劲,能算英雄吗?”

曹操回答:“刘璋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能力不足,守护一方还可以,开疆拓土不行。”

刘备问:“张绣、张鲁、韩遂等、马腾这些人能算是英雄吗?”

曹操鼓掌大笑曰:“这些人都是碌碌无为的人,不足挂齿!”

刘备有问“那如果这些人都不算是英雄的话,我实在想不出谁是英雄了”

曹操说:“天下能入我眼的英雄,只有你和我二人。”

刘备听完,假装惶恐,乘打雷之际,掉落汤匙,说是被雷吓着了。我这样连雷都怕的,怎么能和你一样称为英雄呢。

历史上,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群论述的人,也都基本如这场论所预测的一样发展,天下大势,如棋盘一般在曹操心中。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

曹操没事请刘备喝点,但是又抠门,连个下酒菜都不舍得弄,正好梅子熟了正好就当个酒谣吧。

酒过三巡,吹牛逼正式开始。曹操刚打了大胜仗,有点飘飘然。分析起了国家形势。问刘备当今天下谁最厉害?刘备呢就把当今天下的英雄都数了一个遍,曹操有点蒙圈,心想你说的那些也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就在这儿喝酒呢!

曹操对刘备没说自己是英雄有点小生气,但又不好意思点明,于是就提醒刘备,对刘备说,当今天下你说的都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你刘备啊?刘备听曹操这么一说心里害怕了,吓得连筷子都掉了。

刘备也许喝多了,误解曹操的意思了,还以为曹操真把自己当英雄了,其实曹操是想让刘备说自己才是英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青梅煮酒的故事。

不过刘备😄真是害怕了,最后找了一个借口逃跑了,还把曹操的人给拐跑了,曹操这客请的,这酒喝的,真是赔了。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

二人惺惺相惜,论的是天下大势,天下豪杰优劣长短,谁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孟德有收服玄德之心。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

论的杀,或不杀刘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