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紫阳真人是什么人物?

紫阳真人,在《西游记》中昙花一现,却感人至深。因为他保护了一位美女的贞节。

这位美女是朱紫国皇帝的正宫娘娘金圣宫皇后。而掠走金圣宫皇后的妖精叫金毛犼,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偷偷地咬断了拴它的铁链,逃了出来,下凡为妖。

原来朱紫国的皇帝作太子的时候,喜欢打猎,有一次误伤了孔雀大明王的幼孔雀的尾巴,因此有三年夫妻离别之灾。金毛犼偷听到了佛母忏悔之言,就下凡找到了朱紫国,抢走了貌美如花的金圣宫皇后。

金毛犼作案之时,紫阳真人正好去参加佛会,路过朱紫国,就给金圣宫皇后披上了一件新霞裳,新霞裳上布满长刺,使得妖精无法近身,而保护了金圣宫皇后的贞洁。金圣宫皇后,因此得以和皇帝破镜重圆。我们看《西游记》对这一段的描写:

有人叫道:“大圣,我来也。”行者抬头观看,只见那:肃肃冲天鹤唳,飘飘径至朝前。缭绕祥光道道,氤氲瑞气翩翩。棕衣苫体放云烟,足踏芒鞋罕见。手执龙须蝇帚,丝绦腰下围绕。乾坤处处结人缘,大地逍遥游遍。

此乃是大罗天上紫云仙,今日临凡解魇。行者上前迎住道:“张紫阳何往?”紫阳真人直至殿前,躬身施礼道:“大圣,小仙张伯端起手。”行者答礼道:“你从何来?”真人道:“小仙三年前曾赴佛会,因打这里经过,见朱紫国有拆凤之忧,我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是我将一件旧棕衣变做一领新霞裳,光生五彩,进与妖王,教皇后穿了妆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毒刺者,乃棕毛也。今知大圣成功,特来解魇。”行者道:“既如此,累你远来,且快解脱。”真人走向前,对娘娘用手一指,即脱下那件棕衣,那娘娘遍体如旧。

紧接着,紫阳真人告辞而去。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紫阳真人是一位散仙,而且他对佛教颇为向往。紫阳真人,去参加佛会,另外他对孙悟空恭恭敬敬。紫阳真人一口一个“大圣”地叫着;而孙悟空却对紫阳真人一口一个张紫阳或者是你怎么怎么地称呼,似乎就是对一个熟人的称呼,丝毫没有对尊者的礼数。

最起码,孙悟空也应该说:“真人从何而来?”而不是:“你从何而来?”是不是这样的?好像紫阳真人是孙悟空的晚辈或者是下级。

事实上,截然不同,紫阳真人的地位很高。他是道教南宗始祖。在民间威望不低于孙悟空。而且还有传说,紫阳真人打败并擒拿过齐天大圣。这个故事来源于《喻世明言》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这里面描写的齐天大圣是梅岭申阳洞的一个猢狲精。我们看原著中的素描:

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能降各洞山魈,管领诸山猛兽;兴妖作法,摄偸可意佳人;啸月吟风,醉饮非凡美酒。与天地齐寿,日月同长。

这个齐天大圣抢了巡检陈从善的老婆,想要做压寨夫人。陈从善的老婆誓死不从,后来陈从善请来紫阳真人。紫阳真人打败了齐天大圣,并将他擒拿押到天牢问罪。陈从善的老婆在妖洞也是正好三年。原来,她命中注定有三年之灾。

那么,《西游记》朱紫国的这一段是不是脱胎于民间这个传说。都是紫阳真人保护美女的贞洁,也都是三年之期。只是作案的妖魔一反一正正好相反。

无论是《西游记》还是《喻世明言》,紫阳真人都是法力高深,善良正直而又喜欢成人之美的可爱小老头。

那么《西游记》为什么要加上这一段呢?是画蛇添足还是另有暗示?难道,金圣宫皇后的贞洁就那么珍贵?孙悟空除了妖怪,唐僧师徒继续西行,不就得了?何必有紫阳真人出来收场呢?紫阳真人的抛头露面,意义何在?

第一、《西游记》是想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所有的声名显赫的神仙尽最大可能的都展示出来,以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人们的谈资,以扩大影响范围。

像东来佛祖也是出现一次;黎山老母也出现一次;九天荡魔祖师也出现一次;福、禄、寿三星也出现一次;地藏王菩萨也出现一次等等还有很多。这些佛界、仙界知名度极高的人不参加一下西天取经,似乎有点冷清,也说不过去。很多读者,看着《西游记》某某章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想:“紫阳真人怎么没来啊?东来佛祖到哪里去了?”等等。所以让他们都露露面,哪怕是因为篇幅有限而昙花一现,对读者也是个交代。

就如我们的春晚,经常会出现一个大联唱,一首歌由十几位明星共同演唱,结果一人只能唱一句。唱一句也可以啊,比不露面要强多了。这些人们喜爱的大明星,如果在春晚不露一下面,观众该有多么的失落啊!哪怕是因为时间限制,只那么灵光一现,也不错啊!孬好也参加春晚了,明星们也该心满意足了,是不是?

第二、通过紫阳真人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的地位在步步攀升。

从真假美猴王事件以后,唐僧、猪八戒、沙僧对孙悟空的态度转变;到紫阳真人对孙悟空的毕恭毕敬;到孙悟空点化唐僧;再到孙悟空直接批评指教唐僧。我们看《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行者道:“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三藏道:“徒弟,虽然说得有理,但不知西天路还在那里哩!”八戒道:“师父,我佛如来舍不得那三藏经,知我们要去取,想是搬了;不然,如何只管不到?”沙僧道:“莫胡谈,只管跟着大哥走,只把工夫捱他,终须有个到之之日。”

看到了吗?到了此时,唐僧的信念开始动摇,是孙悟空在指正批评他,而且语气完全是居高临下。沙僧也认定跟着孙悟空走,就一定能修成正果。由此可见,取经队伍的核心已经变成了孙悟空。

所以,孙悟空的成就比唐僧要大的多。《西游记》也是围绕着孙悟空展开的。即使是唐僧钻研佛法多年,最后的领悟还是不如孙悟空的复杂经历和多方实践得来的体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交万个友,做万件事”。

这是佛祖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苦心孤诣;也是《西游记》要告诉我们的。

西游记中紫阳真人是什么人物?

张紫阳真人很神秘

张紫阳真人在西游记中仅出现了一小会,就是为金圣宫娘娘解除了护体彩衣,原文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

“肃肃冲天鹤唳,飘飘径至朝前。缭绕祥光道道,氤氲瑞气翩翩。棕衣苫体放云烟,足踏芒鞋罕见。手执龙须蝇帚,丝绦腰下围缠。乾坤处处结人缘,大地逍遥游遍。此乃是大罗天上紫云仙,今日临凡解魇。”

之后他给孙悟空解释了过来的原因,原来他怕金毛吼把抢来的金圣宫娘娘玷辱了,送给了她一件会生毒刺的新霞裳保护。

此外,再无他的任何事迹,具体信息不详。

张紫阳真人很厉害

张紫阳真人究竟是谁,历史上还真有这位大神,就是道教南宗五祖之首,只不过他是北宋人,活了99岁,最后成仙了。

仅仅从西游记中的故事来看,他也是非常非常的厉害。

一、住处不一般。

张紫阳真人住在什么地方,原文说的是“大罗天上紫云仙”。

大罗天是什么天,那个地方可不一般。他是最高最广之天,是三清天之统称,在天庭三十三天之上,是三清住的地方,孙悟空在蟠桃会捣乱,酒后曾来过这地方:

“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张紫阳能和太上老君等三清住在一起,足见其身份很不一般。

二、地位不一般。

张紫阳真人在天界和人间的地位如何,原文也有明确记载:

“乾坤处处结人缘,大地逍遥游遍。”

很明显,他是和赤脚大仙一样的散仙,最爱云游四方、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他救金圣宫娘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并没有因为金毛吼是观音菩萨的坐骑而放任不管。

正因为他善良正义热情,所以三界都很喜欢他,佛会也经常邀请他。

三、功法不一般。

张紫阳真人到底有多厉害,他虽然没有露一手,但是通过两个人就可以体现出来。

一个就是孙悟空。这家伙可是个只尊重强者的主,对一般人都不客气,但是见了张紫阳真人先是“上前迎住”,之后又“答礼”,很客气、很尊重,说明张紫阳真不弱于他。

再一个就是金毛吼。金毛吼的来历张紫阳真人自然是一清二楚,他暗算金毛吼客观上就得罪了如来佛祖、孔雀大明王菩萨、观音菩萨三位大神,但是他不在乎。

他的一件旧棕衣就能变作法宝,金毛吼即便拿着紫金铃对他也无可奈何,说明金毛吼的实力比他弱。

张紫阳真人淡泊名利

张紫阳真人保护金圣宫娘娘,是怕他“有坏人轮,后日难与国王复合”,可见他有一颗大公无私、善良正义的心。

他收走棕衣后,孙悟空按照惯例挽留,让朱紫国国王等拜见称谢,不想被他婉拒了:

“不劳,不劳。”

然后他直接就走了,毫不拖泥带水。这种淡泊名利、不求汇报、无私奉献的情怀,还真不是一般的神仙能比的。

西游记中紫阳真人是什么人物?

道教全真道有南北五祖之说,北五祖大多为人们熟悉的人物,分别是王玄甫、汉钟离、吕洞宾、刘海(就是戏金蟾的那位)和王重阳,南五祖则是张紫阳和他的四代传人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

南北五祖中只有张紫阳有幸在《西游记》中露面,因为他是道教内丹派的创立者,而吴承恩一直专注于内丹术的修炼。

张紫阳是在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现身的,正是他的五彩霞裳保住了朱紫国王后的贞洁,从而促成了国王和王后的完美复合。

小说中的紫阳真人热于成人之美,历史上的张紫阳则勇于为民请命。

张紫阳好像冥冥之中就有做神仙的宿命,因为他的家乡不在别处恰在天台(今属浙江台州临海区)。

张紫阳原名张伯端,生于宋太宗时期的984年,张伯端自幼聪颖异常,好学深思,长大后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却在科举考试上屡屡碰壁,每次都遗憾地“名落孙山后”,最后不得不到官府做了个负责案卷文书的府吏,大体上相当于《水浒传》里宋江上山前的职务。

在批阅大量卷宗的过程中,张伯端更深刻地了解了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官府的黑暗暴虐,百姓的悲惨无助有时让他觉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过了知天命之年后,他内心的压抑感越来越强烈,终于在某一天爆发了------他愤怒地烧掉了桌子上那些浸满百姓血泪的案卷文书,然后挥一挥衣袖离开了吃人不吐骨头的罪恶衙门,临行前还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刀笔随身四十年,是是非非万万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但历史上的张紫阳毕竟不是神仙,他没能逃开官府的追捕,最后以“火烧文书”罪被充军发配到岭南瘴疠之地。

重获自由之后,有些看破红尘的张伯端入山修道的想法日渐强烈,先后在云水(今广东乐昌)、桂州(今广西桂林)、成都等地静修炼丹,访求大道,并且于1069年在成都天回寺幸遇全真教北五祖之一的刘海。

张紫阳凭借“夙志不回,初成愈格”的精神和“指流知原,语一悟百”的灵性打动了刘海,刘海就把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传授给了他。顺便说一下,这一年是宋神宗熙宁二年,也就是王安石开始变法的那一年。

第二年,张紫阳“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遗憾的是,他“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心灰意冷之际,他决定暂时放弃“立功”选择“立言”,于是发奋著书。经过六年的努力,张紫阳于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完成了后世奉为道教经典的《悟真篇》。

《悟真篇》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通俗易懂,言浅意深,对内丹学的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周易参同契》、《老子河上公章句》、《黄庭经》并称为中国道教内丹术四大名著。

完成著书立言的愿望后,张紫阳又开始了悠游天下,炼丹传道的历程,却没想到会在大西北再次遭遇牢狱之灾。张紫阳在如今的陕西甘肃一带传道时,无意中得罪了凤州(今陕西省凤县)太守,结果又一次被刺配充军,像《水浒传》中的林冲一样被两个解差押着赶往北部边塞。当他们走到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境内时,不巧碰上天降大雪,只好找个乡村酒肆暂避一下。店中有个客人名叫石泰,他见张紫阳鹤发童颜却身戴刑枷,颇感奇怪,就询问面前老人的来历。

得知张紫阳蒙冤受屈,石泰生发了侠义心肠 ,他与解差相商后,带着张紫阳前往邠州衙门击鼓鸣冤,邠州太守重审此案,判决张紫阳免于流刑,当庭释放。张紫阳获释之际,忽然想起了其师刘海当年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并主动提出将《悟真篇》及心要倾囊相授于石泰,石泰本来就非常钦慕张紫阳的世外仙人气质,当然就“”恭敬不如从命”,于是他幸运地成了张紫阳的嫡系传人,后来更被尊为道教南宗第二祖。

张紫阳从秦陇回到故乡后“筑室于山青水绿之中”,往来龙顾、赤城之间,1082年以九十九岁之身在百步(在今浙江省临海市)“天炎浴水中”,趺坐而化,他的弟子们“用火烧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实,色皆绀碧”。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体《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忆江南,历史学者。原名张恒涛。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讲坛》,《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纸》,《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十余万字,作品收入《历史开卷有疑》、《历史的伤口》、《历史江湖》、《并非“史”无对证》等书。代表作《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1、2、3部畅销不断,第四部即将出版。

西游记中紫阳真人是什么人物?

紫阳真人,他不仅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也是历史上的人物。本名张伯端,他是全真教南宗五祖之一,他的弟子创立的紫阳派在道教中名气极大。

那么紫阳真人在《西游记》中是什么定位呢?

1、职能——招聘

书中描写:

肃肃冲天鹤唳,飘飘径至朝前。缭绕祥光道道,氤氲瑞气翩翩。棕衣苫体放云烟,足踏芒鞋罕见。手执龙须蝇帚,丝绦腰下围缠。乾坤处处结人缘,大地逍遥游遍。此乃是大罗天上紫云仙,今日临凡解魇。——《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从上述描写,可以确定紫阳真人的任务主要是在人间寻访有缘人,以度化成仙。有点类似于我们的人事部,并主管招聘的。

2、地位——不高

作为道教众仙之一,紫阳真人的地位似乎一般,从孙悟空对他的态度就知道了。

行者上前迎住道:“张紫阳何往?”紫阳真人直至殿前,躬身施礼道:“大圣,小仙张伯端起手。”——《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孙悟空是“前迎”,并直呼其姓,而紫阳真人则是“躬身施礼”,自称“小仙”和全名。虽然孙悟空多数时候也不怎么尊重人,但看到紫阳真人的态度,就知道他的地位并不高,起码比不上孙悟空。

3、目的——示好

这是紫阳真人在《西游记》中的第一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这次出场的目的就是收回他的法宝——旧棕衣。

这件衣服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娘娘不被赛太岁(观音坐骑之金毛犼)玷污侵犯。其背后的目的就是向佛派示好。

紫阳真人可能在道派那里地位不高,也可能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脉,他这么做的深层目的就是给观音一个面子,毕竟一个妖兽要是犯了戒,佛派的脸面也不好看。书中说:

小仙三年前曾赴佛会,因打这里经过,见朱紫国王有拆凤之忧,我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是我将一件旧棕衣变作一领新霞裳,光生五彩,进与妖王,教皇后穿了妆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毒刺者,乃棕毛也。今知大圣成功,特来解魇。——《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这么看来,紫阳真人还参加过佛会。《西游记》中暗线就是佛派与道派之间的争斗,当然作者的态度还是崇佛的。

所以说四大名著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西游记》虽是描写神仙妖怪,但也充满了人情世故。

西游记中紫阳真人是什么人物?

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写的一部神魔小说,小说发生在唐朝,但是西游记小说中这个紫阳真人却是宋朝人,因为西游记是一部神魔体裁的小说,宋朝人虽然跑到了唐朝那个时代去了,但也没有引起广大读者的质疑,西游记也许是一部最早的穿越小说。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紫阳真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紫阳真人本名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北宋人,张伯端是一个落第秀才,科举屡试不中,不得已为了生活,做了一个刀笔小吏,后人传说张伯端喜欢吃鱼,他家的婢妾也喜欢吃鱼,有一天家里送来一盘鱼,张伯端因为跟随主官出去办事,就没有吃,他的同事开玩笑,将这盘鱼放到了房梁上藏了起来,张伯端回来后,发现饭菜里没有鱼,可是却又记得家里昨天买了鱼,就怀疑是婢妾偷吃了,回到家里就闷闷不乐,而婢妾却又主动在他面前撒娇,张伯端生气就打了她一个嘴巴,后来婢妾知道了张伯端怀疑他偷吃了鱼才打她,一气之下上吊自尽了,后来有一天,张伯端在府中办公,从房梁上掉下了很多蛆虫,张伯端找来梯子上去一看,原来是一盘鱼已经生蛆虫了,同事才告诉他,和他开玩笑,藏起了鱼后竟然忘记了,张伯端才知道冤枉了婢妾,内心极为不安想道:“我处理公案,积牍盈箱,其中像这“窃鱼”的冤枉之事不知道还有多少啊”

因此放火烧了台州府中的案卷文书,被流放岭南,而且张伯端还做了一首诗:

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当然这只是张伯端的一个修道传说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仅仅是张伯端这一个人,但是张伯端被谪流放岭南,的确是真的,正因为张伯端有了这场人生变故,官场失意后才开始了修道生涯,张伯端真正修道时是在1060年被贬谪流放岭南,张伯端已经77岁高龄,所以本文怀疑张伯端的出生时间可能存在差错,1069年在成都天回寺,遇到修炼高人,传授他金丹火候之诀,1070年张伯端回到台州,隐居山中,开始修炼大道,1075年写了一本《悟真篇》的修道典籍,开始了广收门徒,张伯端是北宋时期,专门修炼内丹为主的道家功法,张伯端认为修仙之道,要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也就是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主张儒释道三教归一,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和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全真道奉为“南宗五祖”。而杏林翠玄真人石泰是张伯端的嫡传弟子。

传说张伯端修道时,结识了一佛门高僧,二人一同坐在静室里打坐修炼,并约定一起元神出窍,去几百里远的扬州看琼花,两个人的元神就化作了本人的模样,在扬州观赏浏览杨花,看完杨花后,张伯端说我们各摘一朵杨花拿回去,两个人元神归窍后,张伯端从袖子里取出一朵杨花,而那位佛门高僧却没有把杨花带回来,后来张伯端说,道家修的是金丹大道,乃是阳神,聚成形,散则成气,元神到了一个地方,所有人都能看见元神化形,所以元神可以带物,而佛家修的是阴神,无影无形,别人看不见,所以不能拿动物体。

因此张伯端提出佛道双修,儒释道三教合一。

总之张伯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紫阳真人是皇帝敕封,留下了一步最有名的修道典籍,《悟真篇》,此书与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悟真篇》是一部中国道教史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紫阳真人也成为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位人物,被誉为“千古丹经之祖”。他开辟了修道以修炼内丹为主的性命双修的法门。

西游记中紫阳真人是什么人物?

紫阳真人是《西游记》中一位并不怎么起眼的神仙,仅仅在小说第七十一回观音菩萨降伏金毛犼之后短暂出现过。由于紫阳真人所授的五彩霞衣,朱紫国国王才得以与王后完美复合,同时也维护了佛家的颜面。因此尽管他的戏份儿不多,但在全书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小说中提倡的三教合一理念在紫阳真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他出现之前,我们看到的佛与道是一种对立或者说割裂的状态,而紫阳真人正是将佛、道、儒融合在一起的关键人物。那么,紫阳真人到底什么来历,他为何要传给金圣宫娘娘一件五彩霞衣?三教合一的理念又是如何在他身上体现的?下面我们结合原著来分析一下。

紫阳真人的来历

尽管《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但紫阳真人并非虚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紫阳真人真名为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北宋时著名道人。张伯端自幼聪明好学,天文、地理、医学刑法无所不通,表现出高于常人的能力,曾任台州府吏、桂林府吏等职,负责掌管机要。北宋嘉祐二年,七十三岁高龄的张伯端因受到连累被贬往岭南,自此浪迹天涯,走上了修道之路。他以内丹学见长,主张将内丹作为修仙的正途,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在全真道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被尊为南宗始祖,有《悟真篇》《金华秘诀》等著作传世。晚年居于台州崇道观,元丰五年卒,年九十九岁。

张伯端仙逝之后,有关他的传说便开始在社会上流传。成书于南宋的《张真人始末》《嘉定赤城志》等文献中均有张伯端以仙人身份再次现身的记载。元朝以后,有关紫阳真人的事迹越传越广,也越传越神。到了明朝,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紫阳真人正式成了一位法力高强、惩恶扬善的天神。小说第七十一回写道:

肃肃冲天鹤唳,飘飘径至朝前。缭绕祥光道道,氤氲瑞气翩翩……乾坤处处结人缘,大地逍遥游遍。此乃是大罗天上紫云仙,今日临凡解魇。

大罗天是三清天的统称,位于天界最高处,是原始天尊的道场。紫阳真人能居住在大罗天,可见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五彩霞衣的作用

五彩霞衣原本是一件旧棕衣,被紫阳真人幻化成新霞裳后暂时送给了金圣宫娘娘,以避免她在麒麟山獬豸洞中受到赛太岁的玷污。棕衣,即古代的雨衣,也被称为蓑衣,呈褐色,通常用棕树叶制成。紫阳真人将棕衣变化成五彩霞衣送给金圣宫娘娘,不仅保住了娘娘的清白之身,同时也保住了佛家的颜面和地位。按照孔雀大明王菩萨的设定,朱紫国国王和王后两人应该受到拆凤三年,身耽啾疾的惩罚,三年之后复合。但是,具体到执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金毛犼乃是个雄性的妖怪,而金圣宫娘娘美丽动人却又手无缚鸡之力,一旦被妖怪抓到洞府,难保清白之身。这样即便三年后夫妻复合,朱紫国与佛教之间的梁子也结下了,试想哪一位皇帝能够接受自己的皇后被妖怪玷污三年?

然而正当妖怪准备对金圣宫娘娘下手的时候,紫阳真人带着他的五彩霞衣出现了。他并没有出手直接将娘娘救下,因为他知道拆凤三年的设定,而是给了娘娘一件霞衣。通过这件霞衣,金圣宫娘娘既接受了拆凤三年的惩罚,同时又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之身,在妖怪洞府三年,赛太岁没有碰她一丝一毫。更关键的是,五彩霞衣保住了佛教在朱紫国的颜面和地位。如果没有这件霞衣,那么金圣宫娘娘势必被赛太岁玷污,孙悟空的营救也不能算完美,观音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整个佛教在朱紫国的威望和口碑将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虽然霞衣不起眼,但它发挥的作用却非同小可。

三教合一的思想

紫阳真人原本是道教中的神仙,但他却与佛教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历史上真实的张伯端也极力主张三教合一的思想。在《悟真篇》中,张伯端将儒家穷理尽性和佛教达本明性的心性修养方法引入道教,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的南宗丹法,将本土道教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西游记》中,紫阳真人也是联系佛、道、儒的关键人物。首先,借助五彩霞衣,拉近了佛、道双方的关系。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佛、道两派几乎都是对立的,双方明争暗斗。但紫阳真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缓和了佛道双方的矛盾。其次,同样是借助五彩霞衣,在佛、道和儒家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霞衣保全了娘娘的清白,国王自然会对道教产生好感,原著中国王对张伯端的态度是这样的:

真人笑道:“不劳,不劳。”遂长揖一声,腾空而去。慌得那皇帝、皇后及大小众臣,一个个望空礼拜。

在这个故事中,观音菩萨、孙悟空代表佛教,紫阳真人代表道教,朱紫国国王代表儒家。一件霞衣,让原本遵从儒家的朱紫国国王同时对道教和佛教有了好感,在孙悟空走后自然会在国中出现道教、佛教和儒家三者融合、并存的局面。朱紫国也很有可能因此成为贯彻三教合一思想的典范。最后,紫阳真人本身就是佛、道的综合体。尽管紫阳真人出身于道教,但他与佛教关系密切,往来频繁。原著中他就是在赴佛会的路上将五彩霞衣送给金圣宫娘娘的。书中写道:

真人道:“小仙三年前曾赴佛会。因打这里经过,见朱紫国王有拆凤之忧,我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

紫阳真人作为一个道家之人,却经常与佛家联系,并开展业务交流,堪称《西游记》中倡导并践行佛道一体的第一人。

综上所述,紫阳真人作为《西游记》中的道家天神,其原型是北宋著名道学家张伯端。其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对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小说中。尽管紫阳真人是《西游记》中的一个小角色,但是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三教合一思想却是整部书所倡导的理念。因此,紫阳真人在《西游记》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完)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