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吗,你怎么看?
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陶谦既然三次相让徐州于刘备,那么他肯定是真心实意的。”
陶谦跟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之死。
当时曹操借镇压黄巾起义的机会,组建了精壮强悍的“青州军”,势力膨胀,朝廷封他为镇东将军。
曹操又在兖州招贤纳士,文有荀彧、程昱、郭嘉等人,武有于禁、典韦等人纷纷来投。一时曹操人才济济、气象万千。曹操就派人去琅琊迎接父亲曹嵩过来。这是人之常情啊!有了地位,有了实力,就希望父母跟着沾沾光、享享福,以尽点孝心也可以光宗耀祖。
曹嵩接到了曹操的书信,就和弟弟曹德带着一家大小四十多口,加上仆从一百余人,乘坐着一百多辆车子,浩浩荡荡地向兖州进发。
徐州太守陶谦,为人仁义厚道,早想结纳曹操。曹嵩经过徐州的时候,陶谦就大摆宴席热情款待,曹嵩在徐州住了两天就离开了。
陶谦亲自送曹嵩到城外,并派都尉张闿带五百军士护送曹嵩全家。曹嵩一家走到华费的地方时,赶上天降倾盆大雨,不能赶路,只好到一座古庙歇息。
晚上,曹嵩把家人安置妥当,又命张闿和军士们屯兵在古庙的走廊。军士们浑身被大雨淋湿,个个叫苦连天、满腹怨言。
张闿见士兵们怨气冲天,就召集几个头目,商议杀死曹嵩全家,夺了财物,再一起逃到山上落草为寇。几个头目立即同意,于是张闿就带领军士们行动起来。军士们乱砍乱杀,曹嵩和老婆躲在厕所里,被军士们搜出来杀死了。
张闿杀光了曹嵩一家,抢了财物,又放火烧了古庙,带着五百士兵投淮南去了。
曹操得知消息后,哭倒在地,他认为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陶谦,就咬牙切齿地要报复陶谦。
曹操立即带大军杀奔徐州,路上他传令:如果攻下城池,就尽数杀光城中的百姓。
陈宫连夜来见曹操,陈宫说:“令尊被害,是张闿干的,实在不是陶谦的罪过。再者,老百姓跟你有什么冤仇,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杀光呢?”
曹操怒气冲冲,根本不把陈宫的话当回事。曹操的大军一路杀向徐州,所到之处,果然杀得鸡犬不留。
杀到徐州,陶谦出城迎战。陶谦反复向曹操解释是张闿见财起意,并给曹操赔礼道歉。曹操置之不理,指挥将士大开杀戒。陶谦的士兵抵挡不住,就退回城里。曹操就包围了徐州。
陶谦见曹兵势大,就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救。孔融也知道曹操兵多将广,难以对抗,就邀请刘备一起去救徐州。
刘备当时担任平原相,在北海被黄巾军包围的时候,曾经率兵解救北海,关羽斩了黄巾首领管亥,北海之围遂解。
刘备接到孔融的求救信,立即慷慨答应。刘备自己势单力薄,就向老朋友公孙瓒借兵三千,并借到大将赵云一起去救徐州。
这样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赵云,凑了五千多人马,开赴徐州。刘备和关、张、赵突破曹兵的包围,进了徐州城,迎接刘备的竟然是徐州的牌印。
原来,陶谦看刘备光明磊落,仪表不俗又急公好义就决定把徐州让给刘备。但是,刘备坚辞不受。陶谦再三相让,刘备信誓旦旦地表明心迹,说自己是为了救徐州而来的,对徐州牌印绝对是不此之图,希望陶谦放心。大家都认为,如今大敌当前,不宜讨论徐州的归属问题,陶谦就收起牌印。大家就开始讨论退敌之策。
刘备就给曹操去了一封信。刘备在信中,向曹操摆事实,讲道理,希望曹操以天下苍生为念,赶紧退兵。曹操对刘备的来信不以为然,但是由于吕布袭扰兖州,曹操害怕兖州失守自己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曹操就借着刘备的来信,就坡下驴,答应刘备退兵。
刘备一封信,退了曹操数万大军。暗合了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陶谦、孔融和徐州的名士陈登、糜竺、孙乾等人都对刘备佩服的五体投地。陶谦再次提出,由刘备管理徐州。刘备还是坚辞不受。那么,刘备为什么一再推辞,不接受徐州呢?刘备当时可是急需一个大根据地来开创大业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刘备素来以仁义行天下,当时如果接受徐州,就会给人乘人之危的不良印象,有违于自己的初衷。
刘备白手起家,能够团结到关羽和张飞等人生死相随,全靠着自己的仁义道德。也正是他的仁义道德的品牌,才使得很多诸侯对他敬重和赞赏。
陶谦在徐州面临危险的时候,刘备是前来帮助退敌的,而不是前来趁机捞稻草的。因此,刘备为了表明自己助人为乐而不是见利忘义就不能接受徐州。
刘备后来不肯接受刘表临终前托付的荆州如出一辙。但是,再后来,刘备却一反常态,在帮助刘璋守益州的时候,趁机夺取了益州。是因为刘备当时已经年近六旬了,实在是没有任何别的机会了。事实也证明:益州的确是刘备人生的最后一站。
而此时,刘备尚且年富力强,来日方长,所以犯不着违背良心去贪图别人的领土。
第二、陶谦在自己的危难之际,提出相让徐州,很可能也是怕刘备要强占徐州,而进行试探。所以刘备即使是想要接受,也担心陶谦没有诚意而出现尴尬局面。
大家都知道,吕布投奔刘备的时候,初次见面,刘备也是提出相让徐州的。吕布就不识时务,伸手就接牌印。结果吕布被张飞在大庭广众之下,痛骂一顿,搞得里外不是人。后来是陈宫出来打圆场,说是强宾不压主,这才都下了台阶。
第三、陶谦虽然两次相让徐州,但是孔融、陈登、糜竺、孙乾等名士都没有表态。
尤其是陈登、糜竺、孙乾等徐州当地的大户,他们都是管理徐州的重要人物,没有这些大户的支持,刘备即使是接管了徐州,也是难以为继而有名无实。
这样,直到陶谦病重,第三次相让徐州,陈登、糜竺等纷纷表示支持,大家公认刘备是接管徐州的不二人选。刘备接受徐州,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那么,大家一定会有疑惑,陶谦为什么非要把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由自己的儿子继承呢?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里的描述:
谦曰:“长子商,次子应,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后,犹望明公教诲,切勿令掌管州事。”
由此可见,陶谦是因为两个儿子不堪重任,而不愿意儿子接管徐州的。而且,陶谦还不愿意儿子当官,不让儿子参与徐州的管理,而是向刘备推荐了孙乾等贤士。
所以说,陶谦的正义君子之风。他任人唯贤,是本着天下为公的原则,才把徐州让给刘备的。
陶谦的失误在于:他竟然想讨好曹操,而曹操却对他的徐州垂涎欲滴。
这个道理太简单不过了:狼会因为羊的笑容可掬、态度和蔼可亲而不去吃羊吗?乱世之中,陶谦以谦和仁慈待人本就不是良策,尤其像对曹操这样的乱世枭雄。
可喜可贺的是,他遇到了志在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刘备。刘备所治理过的地方都是万民拥戴。所以陶谦把徐州交给刘备实属思虑周全、地平天成。
陶谦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吗,你怎么看?
肯定是真心的,他的两个儿子都软弱无能。陶谦病入膏肓,他和曹操有深仇大恨,怕曹操率领大军来攻打徐州,所以把徐州托付给刘备,让刘备来镇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陶谦在六十三岁那年,染上了重病,身体是每况愈下,他自己的后事着想,把糜竺和陈登召来议事。糜竺说:*曹操的大军退去,是因为吕布偷袭兖州的原故。今年罢兵,明年春天肯定回来的,君两次想让位给刘玄德,那时君身体健康,所以刘玄德不肯接受。现在您病重,正好可赠于他,玄德就不能推辞了。*陶谦大喜,派人来到刘备的驻地小沛。请刘备开商议军事上的事情。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等几十个骑兵来到徐州。陶谦请刘备到内室。刘玄德给陶谦请安后,陶谦说:*请玄德公来,不为别的事,是因为我病情危在旦夕。希望以汉朝的城池为重,领受徐州的官印,我就是死夜瞑目了*。刘玄德说:*君有两个人儿子,为何不传给他们?*陶谦说:*长子陶商,次子陶应,他俩的才能不能担负重任。我死后,还希望明公教育他俩,不能让他们管理府州的事情。*刘玄德说:*我一个人怎么能担负重任?*陶谦说:*我举荐一个人,可以辅助你,他是北海人,姓孙名乾,字公佑。这个人可以派他做事。*又对糜竺说:*刘公是当世的英雄豪杰,你当尽力做事。*刘玄德还要推辞,陶谦用手指心然后就死了。徐州的军队举行哀事后,糜竺捧官印交给刘备,刘玄德还是推辞。第二天,徐州的老百姓们,都拥挤在官府门前哭拜说:*刘使君如果不领此大印,我们都不能安生?*关羽和张飞都再三相劝。刘玄德才领了徐州的官印,任命孙乾、糜竺为辅官,陈登为幕官。把小沛的军队和老百姓们都迁入徐州,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刘玄德和军队的士兵们,都穿戴孝服,大设灵堂祭奠,然后葬于黄河的源头。将陶谦的遗表,派人申奏朝廷。
陶谦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吗,你怎么看?
陶谦让徐州在《三国志.先主传二》中有明确记载。大意是陶谦临死时告诉糜竺说,只有刘备才能安徐州,我死后要迎还刘备作州牧。初始刘备不允,提议让袁术来管理徐州。陈登、田楷等人苦劝,说明利害,刘备才答应暂留徐州。看来刘备确实素著仁义,不剩人之危谋取别人州郡疆土。这个典故后来在《三国演义》中得到发挥,成了陶谦三让徐州。陶谦让徐州是甘心情愿的,没有虚假之意。是因为曹操攻打徐州占了几城,又杀害了许多百姓,兵微将寡的刘备这时不畏強暴,带领千人去救徐州,感动了陶谦及徐州一干官员,非要他治理徐州不可。刘备推辞不过,上表报朝廷,得到批准。
陶谦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吗,你怎么看?
三国中,陶谦“三让徐州”应该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当时的徐州非常危险,为了家人安危,避免屠城,看好刘备,陶谦三让徐州。
1.家人安危,三让徐州到“三让徐州”时,陶谦已经老了而且病重,“时年已六十三岁,忽然染病,看看沉重”,因此,陶谦开始交代后事,关键是徐州归属以及家人今后安排。
其实,陶谦知道今后家人的安全,完全取决于徐州归属人选是否适当。陶谦自知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才华,不能担当徐州重任,否则性命不保。因此,陶谦只能让其他人接管徐州,并能保全家人的安全。
对于徐州归属人选,之前陶谦已经两次谦让徐州给刘备,因而心中最佳人选自然是刘备。但是陶谦还是找了手下糜竺和陈登一起商议,不料糜竺和陈登都建议将徐州的大权交给刘备,陶谦一听,更加坚信自己的决定,于是有了后来三让徐州给刘备。
2.保护徐州,避免屠城当时,陶谦误杀了曹操老爸,曹操借报父仇攻打徐州,以陶谦实力是无法抵挡曹操进攻,而曹操破城时,进行了屠城,因而徐州死了很多无辜的人。对于陶谦来说,徐州成了烫手山芋。
陶谦非常担心曹操再次来屠杀百姓,急于找一个可以保护徐州,并能善待百姓的人,所以才找了刘备。
3.未雨绸缪,看好刘备徐州地处中原,四通八达,地方富裕,位置重要,周边势力虎视眈眈。徐州北有袁绍、南有袁术、西有曹操,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枭雄,都想吞并徐州。
而陶谦手下一无大将二无谋士,能在那个纷乱的危险环境下生存,无非是利用三方互相勾心斗角而勉强支撑下来,可陶谦也清楚徐州最终还是会被吞并。但是,陶谦又不想自己的地盘落入周边的三个奸雄手里。
此时,刘备进入陶谦视野,刘备几次应陶谦邀请在危难时刻救了徐州百姓,而且刘备好歹也是皇室后裔,身份特殊,因而陶谦看好刘备,并准备把徐州让给刘备,以免徐州被别人吞并。
陶谦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吗,你怎么看?
历史上好像没有“三让徐州”这一说,他倒是让徐州给刘备了。
陶谦这个人,在当时的局势下,他已是强弩之末,只有死路一条,又不愿让自己的儿子接替,因为他知道,他儿子接替他的话无疑也是死路一条,且死的很快。他为保护自己的儿子起见,不敢让自己的儿子接替自己,否则就断后了。若是不给徐州找个主人,他死后徐州必然处于混乱当中,最先遭殃的还是他家,他的儿子性命都难保。所以他必须给徐州找个替死鬼以保全他的家人—打着为徐州老百姓着想的幌子。
而此时他想到了那个野心勃勃又力量弱小的,还整天做着雄霸天下美梦的刘备,真是一个好棋子!!!必须给徐州找个主儿才能放心地死去,为老百姓着想?有点儿。从他任徐州牧后发展农业生产可以看出来?最主要的还是为自己家人着想。
是不是真心让给刘备?这个应该是真的,我估计他也知道刘备守不住。面对曹操这样的强敌,有几个能抗住的?
从他任徐州牧后用人上来看,我总觉得他本质上也不是个多么正派的人,你看他用亡命徒为他攻打黄巾军,用笮融这样的杀人狂魔做他的属下,…,他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
陶谦是真心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吗,你怎么看?
陶谦着实是真心把徐州让给了刘备。他说过自己的儿子能力不行管不了徐州,这是真的。在那个群雄争霸,诸候混战的年代没有一点真本事,着实不行。再者,他无意得罪了曹操,这是一个难解的结,曹操肯定还会来报复。靠他的力量是抵挡不住的。还是儒家正统观念,刘备是皇室帝胄,把徐州让给他就等于把徐州还给了朝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