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青毛狮子精第二次下界为妖,为何不认识孙悟空?

俗话说得好“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所以一般人没有愿意公开自己失败的历史,以免影响心情,也影响自己的江湖地位。

青狮精也不例外。他第一次大战孙悟空失败了,自然是引以为耻,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因此就只好假装不认识孙悟空,对过去的历史来个死不认账,以免被孙悟空嘲笑。

青狮精第一次和孙悟空打交道是在乌鸡国。青狮精把乌鸡国的国王害死,把国王的尸体扔在井里。三年后的一天夜里,国王托梦给王后说自己被妖精变成假国王害死了,尸体丢在御花园的井中。王后就让太子请唐僧师徒帮忙降妖。

孙悟空就和猪八戒找到了御花园芭蕉树下的井口,猪八戒下井把国王的尸体背了上来。国王的尸体完好无损,面貌栩栩如生。孙悟空又上了天庭,跟太上老君要了一粒金丹,用金丹使国王起死回生了。需要说明的是:太上老君的金丹是万应灵丹,有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之效果。

唐僧师徒就带着活过来的国王到乌鸡国见假国王。假国王见事情败露,就和孙悟空大战开来。结果战了数合,那妖魔就抵挡不住孙悟空,摇身一变变作了唐僧。猪八戒出主意让两个唐僧念紧箍咒来辨别真假。妖魔变得假唐僧不会念咒,原型毕露。孙悟空忍着头疼和八戒、沙僧一起围攻妖魔。

妖魔被八戒和沙僧围住,难以脱身,孙悟空当头一棒,准备打死妖魔。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文殊菩萨突如其来喝止了孙悟空。

原来这妖魔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精。青狮精占据乌鸡国,害死国王是奉命行事的。

三年前,菩萨奉佛旨来乌鸡国度国王归西,以证金身罗汉。菩萨化作一个凡僧,向国王化斋,国王有眼无珠,把菩萨用绳子捆了放在御河中浸泡了三日三夜。菩萨奏报佛祖,佛祖就令青狮精前来推国王下井,浸泡三年,以报菩萨三日水灾之恨。唐僧师徒又路过此地,做成了功绩。

青狮精当了乌鸡国国王后,把乌鸡国治理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遭报应的只是国王一个人,老百姓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乌鸡国国王的遭遇告诉我们: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事果,今生作者是”。因此我奉劝那些作恶多端的人,赶紧回头,停止恶行,忏悔自己的罪业。最好主动到司法机关自首,以求坦白从宽。不然恶报来时,悔之晚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使作恶的人一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也永远逃不掉自己所作的恶业。“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纵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乌鸡国国王无缘无故地把菩萨浸泡水里,好在他没有伤害菩萨性命之心,因此遭到的果报尚可承受。我们看了这个故事,就必须引以为戒,小心行事。我们一定要牢记:“好人都一生平安。”

孙悟空第二次大战青狮精是在八百里狮驼岭。这一次,青狮精和上一次简直是天差地别。青狮精做了山大王,突然变得神通广大,何以见得?《西游记》第七十五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里,妖精的小头目小钻风是这样说的:

“我大王会变化:要大能撑天堂,要小如菜子。因那年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邀请诸仙。他不曾具柬来请,我大王意欲争天,被玉皇差十万天兵来降我大王。是我大王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唬得天兵不敢交锋,关了南天门,故此是一口曾吞十万兵。”

更有甚者,这回青狮精还结拜了两个更加厉害的兄弟,手下还网罗了十万小妖精。二大王是白象精,手里有法宝“阴阳二气瓶”,假如把人装在瓶子里,一时三刻,化为浆水。三大王是佛祖的舅舅金翅大鹏,展开双翅,扇一翅就是九万里,扇两翅一飞就是十八万里。孙悟空一个筋斗是十万八千里,因此金翅大鹏追赶孙悟空是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孙悟空意料之中被妖精擒拿了,装进了阴阳二气瓶中。孙悟空靠着菩萨给他的三根救命的毫毛,钻透了瓶子,跑了出来。

孙悟空约来猪八戒共战三魔,结果被妖魔一网打尽。妖魔把唐僧师徒四人装进大锅里,用蒸笼准备蒸熟了吃。孙悟空靠神通逃出生天,又悄悄地救出唐僧、八戒和沙僧。金翅大鹏一展翅就把他们又抓了回去。孙悟空又钻进青狮精的肚子里,在青狮精的肚子里拳打脚踢,折腾的青狮精死去活来,三魔只好答应放了唐僧。但是不久他们又被三魔捉回,只有孙悟空自己逃脱。

三魔为了让孙悟空死心,就把唐僧藏起来,然后四处放风说他们已经吃了唐僧。孙悟空听说后开始怨天尤人,就决定去找佛祖评理。我们看《西游记》第七十八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

行者凄凄惨惨,自思自忖,以心问心道:“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万古流芳?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怎知道苦历千山,今朝到此丧命!罢!罢!罢!老孙却驾个筋斗云,去见如来,备言前事。若肯把经与我送上东土,一则传扬善果,二则了我等心愿;若不肯与我,我教他把松箍儿咒念念,退下这个箍子,交还与他,老孙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可怜的悟空,最后的关头还是想着把真经取回东土,然后再考虑自己的出路。这就是孙悟空最最可爱之处:先人后己,先公后私!

孙悟空找到佛祖方知:原来青狮精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大白象精是普贤菩萨的坐骑,金翅大鹏是如来的舅舅。如来亲自出马,率领二位菩萨和众金刚罗汉等来到狮驼国。青狮精和白象精立即伏法皈依。

大鹏金翅雕不服,被佛祖用大法力困住,最后无奈只得皈依。孙悟空又在大鹏金翅雕的指引下,找到了唐僧,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这样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青狮精的两次出场过程。我们再来分析他为什么不认识孙悟空了。

第一、青狮精很可能是认识孙悟空,但是往事不堪回首,就假装不认识。因为青狮精不想在两位把兄弟和十万小妖面前降低自己的身份。青狮精在乌鸡国的表现,他的两位把兄弟和众多的属下一无所知。青狮精没有必要向他们交代自己的过去。“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好汉更不愿提及当年的怂”,不是吗?青狮精不认孙悟空,假设孙悟空要相认,青狮精就干脆来个死不认账。反正当时也没有摄影机,陈年往事无法再现,孙悟空也无所适从而只能对以往保持沉默。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公共场合抽烟被逮住罚款,正好被远处的一位女同事发现了。过了些时日,那位女同事提及此事,我也来了一个死不认账,就说是她认错人了。后来她信念动摇,也觉得可能是自己认错人了。

第二、青狮精等三魔要吃人家孙悟空的师父,自然就不能相认。如果相认了,是老熟人了,你能下得了口?这就像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不能谈感情,谈感情就伤钱;有的时候不能谈钱,谈钱就伤感情。

青狮精要是跟孙悟空套近乎,谈交情,那就伤胃口了,不能吃唐僧肉了。所以青狮精要吃唐僧肉就不能认识孙悟空;要认识孙悟空就不能吃唐僧肉。

第三、此青狮精非彼青狮精。文殊菩萨可能有两个青狮精。这个可能非常大。因为如果是同一只青狮精,孙悟空应该可以认得出来。孙悟空就可以直接去请文殊菩萨来降服青狮精就可以了,就不必要搞得这么一波三折惊险万状了。

孙悟空在狮驼岭的遭遇是《西游记》中,继大闹天宫后的第二大高潮。孙悟空与狮驼岭三魔头的打斗可谓精彩纷呈,光怪陆离。

大鹏金翅雕也是孙悟空遇到的最厉害的妖怪之一。必须佛祖出面才能解决的妖怪屈指可数,而且佛祖解决大鹏金翅雕也不是那么轻松自如。这次下凡的妖怪竟然是两位菩萨的坐骑和佛祖的故人,其阵容之豪华也是空前绝后了。

我们在完成一年的工作任务的时候,经常说“大战一季度,奋战二季度,决战三季度!”

到达狮驼岭,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已经过了四分之三,应该是他们的决战时刻。因此两位菩萨联手制造了这次凶险也是登峰造极了。唐僧都被下锅了,真的是命悬一线,是西行路上最接近死亡的一次。

孙悟空就算是有补天浴日之能,却也靠佛祖保佑才能脱离大难,救得唐僧。不过狮驼岭之后,唐僧师徒再遇到的妖怪大多是自然界中的一些不成气候的妖精,孙悟空除掉他们如同犁庭扫闾轻松很多。

狮驼岭过后,唐僧师徒不再踩虎尾、踏春冰,留给他们将是即将成功的乐山乐水和康庄大道。即将苦尽甘来,他们也该充分享受一下胜利来临前的喜悦,不是吗?

《西游记》中青毛狮子精第二次下界为妖,为何不认识孙悟空?

《西游记》中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精曾经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了回柳下惠,第二次当回了憨憨的带头大哥,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头呢?

答案是NO,你别不信,咱们一起来看,两处不同足以说明问题。

一:时间对不上

青狮两次出场的时间对不上。唐僧师徒过乌鸡国到狮驼岭共花了5年时间,加上青狮冒充国王的3年,乌鸡国的青狮应该在8年前奉命下山,而狮驼岭的青狮下山仅仅7年,两者有1年的时间差。

1、下山七年

孙悟空哭哭啼啼找到如来诉苦,说妖怪把师父唐僧吃了,你就让我散伙吧,事情没办好,我也不要你给的金首饰了,把头箍给摘了吧。

如来睁开慧眼一看,头大了,把孙悟空弄哭的三妖都不是外人,老大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老二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最离谱的是老三大鹏,还是自己的娘舅,凤凰的宝贝儿子,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弟弟,这一家人咋就对付上了一家人呢?

不过还得安慰孙悟空,这猴子太喜欢撂摊子,不给个交代不好办事。

如来询问文殊普贤道:你俩的青狮白象下山闯荡多久了?

文殊普贤一查,青狮白象已经下山“七日了”。

咱不按如来“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标准,佛祖眼中的几十亿年都是沧海一粟,没道理可讲,就按照“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来算,人间已经过了七年

孙悟空等人从乌鸡国离开后走了几年呢?五年

2、西行五年

乌鸡国青毛狮子精假冒国王是在贞观17年秋,紧接着“正值秋尽冬初时节”撞到了放火的小屁孩红孩儿,在黑水河遇到了玩水的鼍龙。

贞观18年“早春天气”,来到车迟国与虎、羊、鹿斗法;秋,到了通天河,观音的小金鱼到此一游;冬,撞见了太上老君的青牛,这是头如来都需拿钱买路的蛮牛,认钱不认人不怕丑。

贞观19年“早春”,到了女儿国,国王人比桃花艳,让唐僧多次破戒;敢蜇如来的蝎子精被发狠的孙悟空收拾了,发起狠来连自己都不放过的孙悟空,变化真假美猴王大闹三界,得到了如来封佛的承诺;秋,孙悟空把结义大哥牛魔王送上灵山,与红孩儿团聚;秋末冬初,到了金光寺,剿灭九头虫。

贞观20年“冬残春至”,遇到木仙庵风雅的杏花,不上泡菜要逼婚,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被唐僧无情地拒绝,这一谈经论道作诗就过了一年,想不明白……

贞观21年“三春之日”,孙悟空与小雷音寺的黄眉老怪唠嗑,与烂柿子路的蟒蛇精扔柿子玩;夏,在朱紫国遇到想脱单的金毛犼,孙悟空发扬有一对拆一对的原则,顺利让金毛犼继续单身。

贞观22年“春光明媚”,遇到七人女足蜘蛛精,孙悟空偷衣服,猪八戒下河调戏,被蜘蛛精告到大哥百眼魔君那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夏尽秋初”,来到了狮驼岭,就见到了狮驼三傻——青狮白象大鹏雕。

这么一算,唐僧师徒从乌鸡国离开后又西行了5年

乌鸡国国王被扔进水井三年,再加上这西行的五年,也就是说乌鸡国的青狮在八年前奉命下山,而狮驼岭的青狮在次年才偷跑下山,两者出场相差一年,显然并非同一只青狮,两者的特征也不同。

二、特征不同

乌鸡国的青狮与狮驼岭的青狮,无论是从外貌、性格,还是从神通的特征进行比较,两者都有所区别。

1、乌鸡国青狮

乌鸡国的青狮,奉如来之命下山,将乌鸡国国王扔进水里泡了三年,为啥呢?

乌鸡国国王很有善心,对佛礼敬,如来便派文殊菩萨前去点化。文殊菩萨变作和尚故意用言语为难,国王大怒,便将文殊菩萨绑了丢进御水河浸了三日三夜。文殊菩萨将此事回禀了如来,如来便令青狮将国王推落下井泡了三年,一报还一报。

冒充国王的青狮因为是奉命下山,对付的又是凡人,此行并无危险,所以连件像样的武器都没。

青狮不仅没有作恶,反而尽忠职当好了好国王,不仅让乌鸡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对王后也是彬彬有礼,活生生当了回柳下惠。

性格也偏懦弱,当孙悟空揭穿他的身份,“唬得他心头撞小鹿,面上起红云,急抽身就要走路”,这哪像妖怪,更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被人揭露真相想一跑了事。

青狮逃跑时还没武器,只能夺了镇殿将军的宝刀来护身,战力也不行,“战经数合”开始耍赖,直接变成唐僧企图鱼目混珠,因不会紧箍咒而被揭穿身份,只能再次逃跑。

后来被孙悟空三师兄弟围攻,怕得要死,还好文殊菩萨来得及时,说出了青狮的来历,“他是佛旨差来的”,不然肯定被贪嘴的猪八戒做成一锅红烧狮子头。

这说明青狮心性不稳,欠缺打斗经验,神通有限,比起狮驼岭的青狮来,他只能算是毛都没长齐的听话的小狮子。

2、狮驼岭青狮

青狮白象这哥俩偷跑下山,占了狮驼岭狮驼洞为妖,也就图个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大鹏在狮驼国自己组建了一个王朝,自任妖王,两者井水不犯河水。

如果没有唐僧,这三妖根本不会有交集。

大鹏听说吃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就打上了唐僧的主意,但觉得孙悟空不好对付,于是就找上了青狮白象,表示要共享富贵,于是磕头拜了兄弟。成了兄弟,才无二心嘛,大鹏其实也不腹黑,腹黑的是青狮白象。

大鹏吃人,所以青狮白象也跟着沾光,他俩是菩萨的坐骑,给他十万个胆子,也不敢如此放肆,不过有大鹏抗黑锅,他们打牙祭也丝毫不客气,所以孙悟空看见了人间惨象。

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

显然,对于享福,青狮白象笑纳了,至于谁背黑锅,肯定是老三那只小鸟,账都得算在他身上。

比较巧合的是青狮也是用刀的,不过是自家的宝刀,既不偷也不用抢,战力也比较生猛,能够独战孙悟空不落下风。

不过相比乌鸡国青狮的本份来说,这只青狮简直是位性情中妖!又会来事又腹黑还神通广大。

示弱

孙悟空假扮小妖故意夸大自己,青狮马上装出一幅害怕的样子,“浑身是汗,唬得战呵呵”地埋怨大鹏不应该惹唐僧,吩咐关门防止孙悟空偷袭。

谁惹的唐僧谁负责先把大鹏的责任落实了,不管能不能吃到唐僧肉,第一罪魁祸首肯定大鹏,自己充其量算是帮凶,全洞小妖皆是证人。

试探

捉住了变作小妖的孙悟空, 三言两语就让大鹏交出了阴阳二气瓶,试探孙悟空的本事,果然,孙悟空还是有两下子的,成功毁了大鹏的法宝,青狮得意地笑了。

青狮利用大鹏探了孙悟空武力的底细,又成功毁了大鹏最大的倚仗阴阳二气瓶,可谓一箭双雕。

嫁祸

青狮与孙悟空打赌输了,故意吞了孙悟空,然后受制;白象也故意露了破绽让孙悟空牵了鼻子,这时青狮开口要送走唐僧,迫使大鹏接招,将战场转移到他的地盘狮驼城。

青狮可不打算承受如来的怒火,唐僧在狮驼城出了事,可就与他无关了,如果真能吃到两口唐僧肉,那就完美了,吃不到也不要紧,原本与白象就是来游山玩水捞好处的。

正罪

大鹏使了个调虎离山之计,自己三人与孙悟空师兄弟进行友好性切磋,小妖乘机就把唐僧给绑了。然后猪八戒被青狮一口咬住拿下,沙僧被白象一鼻子卷了擒下,孙悟空被大鹏追上一爪子抓了,狮驼三傻完胜天庭三旧将。

青狮怕夜长梦多,再不抓紧机会下口,恐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把唐僧抱住不放”,大鹏这只小鸟哪知道青狮的腹黑,反而要搞什么派对,猜枚行令,所以把唐僧藏在柜里,发出谣言欺骗逃脱的孙悟空。

也就出现了孙悟空哭哭啼啼找到如来诉苦的前景。

抓捕

大鹏为恶,如来能不知道吗?500年的布局才换来取经路的进行,之所以一直隐忍,主要为了让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宣扬灵山的声威,二是顾忌到孔雀的身份,如今在青狮白象的诱导下,落实了大鹏的罪证,抓捕的时机到了。

如来带队,紧随燃灯古佛、弥勒佛祖,文殊菩萨,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浩浩荡荡的就来到了狮驼城上空,大鹏这只小鸟,只能悲剧了,乖乖地被抓上了灵山。

狮驼岭青狮就是头看似憨厚其实很腹黑的成年雄狮,不但拥有宝刀,具有吞噬神通,战力也非常强,远非乌鸡国那头幼狮所能比的。

综上所述,从时间上对比,可以知道乌鸡国青狮比狮驼岭青狮提前一年下山,乃是奉佛旨下山,性格懦弱,缺少兵器,也没神通,比起狮驼岭腹黑的青狮,完全就是头懵懂的小狮子。狮驼岭青狮是头成年雄狮,身体壮硕,私跑下山后与大鹏沆瀣一气,为乱人间,有神兵也具有强大的神通,战力超人,也有野心,作为灵山落实大鹏罪证的内应,他是为数不多真敢打唐僧主意的神兽。显然,这两只不同时间出现的青狮并非是文殊菩萨的同一头坐骑。

(图片均来自网络)

《西游记》中青毛狮子精第二次下界为妖,为何不认识孙悟空?

《西游记》中两次下凡的青毛狮子并不是同一只。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西行路上遇到的很多妖怪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或童子,其中文殊菩萨的坐骑则遇到了两次。

文殊菩萨是《西游记》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一个菩萨,也是民间所信奉的四大菩萨之一。唐僧师徒取经之所以路上遇到的许多妖怪都来自于天上众神佛的坐骑或童子是因为唐僧取经百灵下界,这其中也包括有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

弥勒道:“一则是我不谨,走失人口,二则是你师徒们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

在乌鸡国时,文殊菩萨的坐骑下凡为妖,成为狮俐怪。

话说当年文殊菩萨奉佛旨来渡化乌鸡国国王,却因言语冲突而被其捆住浸入御水河三天,佛祖便令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下凡为妖将国王推入井底三年以报“三日水灾”之仇。

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也就是说这青毛狮子是奉旨下界为妖,而他成为假乌鸡国国王后也没有做什么坏事,还将乌鸡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从他变成唐僧后和唐僧的气体一般无法被孙悟空看穿就能看出他并非恶人。

这青毛狮子实力一般,与孙悟空交手,只能挡上数合就败阵下去。

他两个战经数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急回头复从旧路跳入城里,闯在白玉阶前两班文武丛中,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并搀手,立在阶前。

无独有偶,在狮驼岭时孙悟空遇到的青狮精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这青狮精是狮驼岭三魔的老大,他实力高强,曾一口吓退十万天兵。

我大王会变化:要大能撑天堂,要小就如菜子。因那年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邀请诸仙,他不曾具柬来请,我大王意欲争天,被玉皇差十万天兵来降我大王。是我大王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用力吞将去,吓得众天兵不敢交锋,关了南天门。故此是一口曾吞十万兵。

也就是说青狮精的绝技就是变大将敌人吞入肚中。

青狮精曾与孙悟空有过交手,二人打了二十回合没有分出胜负。

那老魔与大圣斗经二十余合,不分输赢。

后猪八戒加入战斗,青狮使用绝技来吞猪八戒,孙悟空将计就计钻进青狮肚中。

因为孙悟空有金刚之躯,所以青狮的技能对他并没有太大作用。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能看出这青狮精与乌鸡国的青毛狮子强很多。

狮俐怪是奉旨为妖,他不曾作恶,本性是好的;而这青狮精下凡,吃人为生,其本性与狮俐怪相差甚远,所以这两个妖怪并非同一只狮子。

除此之外,这两只狮子下凡的时间也有冲突,在狮驼岭那一难佛祖曾问文殊菩萨这青狮精下凡了多久,菩萨回答已有七日,佛祖随后说道,山中七日,世上千年,也就是说青狮精已经下凡有千年之久,而狮猁怪只下凡了三年,说明狮俐怪下凡时青狮精早已为妖,他们俩又怎么可能是同一只?

二菩萨对佛礼拜,如来道:“菩萨之兽,下山多少时了?”文殊道:“七日了。”如来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快随我收他去。”

观音菩萨的鲤鱼和金毛犼下界设了唐僧的两次关卡,太上老君的童子和坐骑青牛也设了两道关卡,那么文殊菩萨的两个坐骑下界也设两道关卡根本不足为奇。

而从性情、实力和下凡的时间来看,这文殊菩萨两次下界的坐骑并非同一只!

《西游记》中青毛狮子精第二次下界为妖,为何不认识孙悟空?

《西游记》中,狮子精两次下界为妖,两次都碰上了唐僧师徒。

第一次是在乌鸡国的时候,这头狮子精在御花园里害死乌鸡国国王,变作国王的模样当了国王,并且“霸占”了王妃。俨然成了《王子复仇记》里哈姆雷特的叔叔。

如果不是碰到唐僧师徒,他这辈子就当国王了。

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孙悟空。最后的结果是被教训一顿后,乖乖跟着文殊菩萨回天上去了。

狮子精第一次被孙悟空打跑后,第二次再碰面他居然不认识孙悟空了。

狮子精不安分,他又偷偷来到狮驼岭。此时他叫青狮大王。青狮大王比国王厉害多了。如来的亲娘舅大鹏是他兄弟!他一张血盆大口能屯十万天兵。武力值大增。

狮子精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

狮子精是很精明的,他不会不认识孙悟空,他说不认识孙悟空是托词。为了和孙悟空再斗一场,报当年之仇。

青狮精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他和孙悟空第一次交手就败了,没有使出全力,丢了文殊菩萨的脸。这次他打算给菩萨争面子。

青狮精的实力很强,曾大闹天宫,一口气吞掉了十万天兵天将。和孙悟空战斗,也是旗鼓相当,甚至他还抓住了孙悟空,联合金翅大鹏将孙悟空装进了阴阳二气瓶,把孙悟空的脚都烧软了,差一点就杀死了孙悟空!

取经途中给唐僧师徒出难题的都是奉命而为,考察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虔诚之心。

狮子精第一次给唐僧师徒造成的麻烦不多,所以第二次给唐僧师徒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考验了唐僧师徒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取经精神。

如果狮子精说认识孙悟空,再跟孙悟空打架,孙悟空就会胸有成竹,不会慌乱,就达不到考验孙悟空等人的目的。

乌鸡国的狮子精和狮驼岭的狮子精是两个动物。

有人说,乌鸡国的狮子精不是后来狮驼岭的狮子精,这种想法有道理。因为这两个狮子精的变化太大了。正由于是两个狮子,所以不认识孙悟空也属于正常现象。

  • @润杨阆苑

《西游记》中青毛狮子精第二次下界为妖,为何不认识孙悟空?

开个脑洞:可能文殊菩萨偏爱狮子精这个类型的坐骑,身为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怎么可能就这一头狮子精呢?当然要有很多才能配得上四大菩萨的名头,就像现在女孩子的包包,男生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女孩子却能看出哪个钻多一颗,哪个铆钉少一个!所以这两头狮子只是长得像,其实并不是一头,一个是单号骑,一个双号骑,限号!

《西游记》中青毛狮子精第二次下界为妖,为何不认识孙悟空?

很简单,因为不是同一只狮子。

来捋一捋时间。

孙悟空等离开乌鸡国,走了半个月,到了火云洞,此时是秋尽冬初。就算乌鸡青狮是秋天回去吧。

唐僧在火云洞里和红孩儿玩了几天,便被观音催去取经。走了一个多月,到了黑水河。因为黑水河水太黑,唐僧不能洗澡,便离开黑水河,到了车迟国。此时是早春时节。

在车迟国,孙悟空和虎力羊力鹿力三大仙进行了友好交流,然后开心的离开了。这一走,便从春天走到秋天,来到了通天河。

乌鸡青狮回去快一年了。

在通天河,老龟怕唐僧喝乌龟汤,便送唐僧过了通天河。走了不久,来到金兜山,此时是严冬时节。

金兜山太凉,唐僧不原久留,就来到了女儿国,此时,正是早春天气。

唐僧知道女儿国喜欢把男人做成香袋,便哄了女王,逃离了女儿国。

因为离了女儿国,孙悟空生气了,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结果闹出了个真假美猴王。此时,是朱明时节。朱明,也就是立夏。

真假美猴王之后,便来到火焰山。此时,是三秋霜景,也就是秋天。

乌鸡青狮回去快两年了。

等收了牛魔王,灭了火焰山,唐僧四人又来到祭赛国,此时是秋末冬初。

在祭赛国寻回国宝后,孙悟空等人又来到了荆棘岭,此时是冬残春至。

离了荆棘岭,便是小雷音寺,到小雷音寺时,是冬残时节。

乌鸡青狮回去三年了。

离了小雷音寺,走了两个月,又到了陀罗庄,此时是春深时节。

在陀罗庄打蛇拱屎后,唐僧来到朱紫国,此时是炎夏。

在朱紫国收了金毛犼,便来到盘丝洞,出了盘丝洞,不一日又来到黄花观,此时是秋去冬残。

乌鸡青狮回去四年了。

在黄花观喝了杯好茶,唐僧又朝下一站去了,这一走,又走到夏尽秋初。

乌鸡青狮回去五年了。

而黄花观的下一站,便是狮驼岭。到狮驼岭,青狮才回去五年。可如来问文殊普贤:菩萨之兽,下山多少时了?文殊回道:七日了。这七日,就是七年。可乌鸡国青狮七年前还在乌鸡国,五年前才回五台山,怎么可能在七年前走了。

所以,狮陀岭的青狮,并不是乌鸡国的青狮。人家一个菩萨,养两只狮子,不过分吧。

还有,西游记是收集加改编,所以,有此事,不用太在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