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都人高马大,难道三国时期没有矮子吗?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会有高矮胖瘦之分的。《三国演义》中的人高矮胖瘦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并不是个个都高大威风。
《三国演义》也并不是对所有人物都展示他们的身高,而只是对少数人的身高有描写。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身高八尺。看来,八尺就是当时的标准身高了。那么有哪些人身高八尺呢?
第一、刘备。具体描写见《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第二、赵云。
那少年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第三、许褚。
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截住去路。
第四、诸葛亮。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第五、张飞。
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身高九尺的有:
第一、关羽。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第二、华雄。
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
第三、王双。
睿大喜,便召王双上殿。视之,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
身高七尺的有:
第一、曹操。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须;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第二、陈武。
却说孙策又得陈武为辅。其人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
最矮的人是张松:《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
却说那进计于刘璋者,乃益州别驾,姓张,名松,字永年。其人生得额钁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
看,当时也是有矮个子的名人。那么《三国演义》个子最高的是谁啊?
大家觉得肯定是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嘛。吕布身高一丈,但是他却不是《三国演义》中最高的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最高的人:
兀突骨大王,身高二丈。
带来洞主曰:“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二丈,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
这是《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中的描述。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这位大王身高也有四米左右高。
《三国演义》中有关身高的描写大体就这些了。有遗漏之处,请大家补苴罅漏。通过总结可以看到: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吕布、许褚等主要人物的身高都有描写。再就是比较特殊的人物像:华雄、王双和兀突骨大王,对这三个人的交代是为了渲染战场气氛,以衬托斩杀他们的艰难。
至于张松,可能是因为他的个子最矮,所以也给予交代。另外,也为了突出他的相貌丑陋,以突出曹操以貌取人的恶劣行径和虚伪的用人风格。而进一步塑造了刘备真正的礼贤下士的仁君之风。
张松因为曹操的傲慢无礼而把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张松也算是捷足先登为刘备迅速取得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东吴的名将在《三国演义》中都没有身高的描写,但但是描写了陈武。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我知道原因的,请告知,谢谢!
古时候的九尺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左右。八尺相当于一米八左右。通过《三国演义》的描写,八尺应该是当时美男子的标准身高了。像刘备、诸葛亮、赵云都是八尺。他们再加上“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就是绝世美男子了。而身高七尺,相当于现代的一米七左右,算是中等偏上的身材了。要不为什么会有“堂堂七尺”男儿,这么一说呢?
东汉末年,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的人事制度。相貌和身高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试想如果相貌不好,五短身材,谁去举荐你啊?谁来征聘你啊?就是当代,我们不还是有面试这一关吗?
人们总喜欢强调不要以貌取人,其实我觉得就是因为人们都喜欢以貌取人。所以,不以貌取人就成了一种贤德的标志。
像居住在东吴的庞统也是因为相貌原因,孙权就对他不屑一顾。而刘备尽管心中不喜,但是也能够容忍而给予提拔任用,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刘备的仁义和道德。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外表美固然能使人赏心悦目,但是心灵美更加天长地久。朋友们,不是吗?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都人高马大,难道三国时期没有矮子吗?
《三国演义》是明朝人写的,明朝时候的一尺已和现在差不多了,试想想身高八尺如果换算成米是多少?应该在两米以上了。那么《三国演义》里的不少身高八尺的人物,岂不都成姚明了?罗贯中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了,但他之所以这样写,是尊重《三国志》里的写法。
我们知道《三国志》里记述了不少人物的身高,如诸葛亮、赵云、张飞等都是身高八尺,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曹操身高七尺,等等吧。从这些人的身高看,如果按明朝的尺码换算,他们每个人都在两米以上了。但据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一尺,相当于今天的二十三公分,那么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的身高也就是一米八四左右,太史慈也就一米八左右,刘备也就一米七多些,曹操最低,在一米六一左右吧。如果换算成这些尺寸,那时人的身高,也就和现在人的身高差不多了。如果按这样的尺寸换算,《三国演义》里当然也有矮子了,如说庞统身高不满七尺,益州的张松更低,身高仅六尺,那换算成今天的身高,庞统不满一米六,张松就更低了,不满一米四。
古今人都很看重身高,身高八尺,仪表堂堂,自然给人一种不俗之感,干什么事情,也有了一份先天的优势。因此曹操嫌弃自己的身高,一次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并请求面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长的不够威武雄壮,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就叫身高八尺、外貌威武的部下崔季珪穿上他的衣服,假扮他的身份接见使者,而曹操自己却拿着刀扮成护卫,站在崔季珪的坐榻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确实不错,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捉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说后,感到匈奴使者眼光独到,很是不凡,就派人追杀了匈奴使者。因此,身高是一个人的先天优势,但如果后天不努力,照样难成大器。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都人高马大,难道三国时期没有矮子吗?
很高兴可以回到你的问题,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国演义在介绍人物时,都是身高几尺,而大部分的人物,都是八尺,九尺,现在一尺等于33.3厘米,那要是这样算的话,都有两米多,难道都像姚明那么高了。
这个当然不太可能,根据最新考证,三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2.5厘米,就拿关羽来说,身高九尺,算下来就是2.03米,没有姚明高,这个可信度还差不多。但是大部分人的身高都是这么高,肯定不太正常,归根结底,那就是三国演义有夸大的成分,当然这个只是个人猜测,不能算是标准答案。
要说三国演义中有矮的吗?当然有,要说最矮的那就是,西川的张松了,书中是这样说的,曹操见张松身长五尺五寸、面黄肌瘦、
言不满百,由此可以看出张松还不足一米二,这也太低了吧!无法解释,所以没必要纠结这个,没用。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都人高马大,难道三国时期没有矮子吗?
孙权是矮人种。混血儿。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都人高马大,难道三国时期没有矮子吗?
不一定啊,古代和现在的尺的标准一样吗,估计不一样吧。
关公可能比较高大一点,其他人我看就如同身高,没有啥特别高大的吧。当然,现在只是猜测,没有办法对上号,一个个来具体说,因为时间毕竟太长了。
古代的标准,我记得和现在的标准不一样,比如你们说某某几尺男儿,如果过于高大,感觉也是很少的,毕竟那时候人的营养跟不上啊。不是说营养好一点,可能长的高一点吗?当然,这是营养学的学说,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史书记载益州官员张松比较矮小,可能是身高真的不高,不然不会特别记载比较矮小的吧。[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也有记载,关云长身高多少尺,可能就是当时的高个子。吕布倒是没有人说他个子高,只是说他武艺超群,震慑四方。可见,不一定高个子也能镇压住地方啊,只要他能打,能打赢。[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都人高马大,难道三国时期没有矮子吗?
三国时的人跟现在的人也差不了多少,那为什什三国演义中的人身长八尺的有很多人?
因为三国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七寸八分,所以听起来好象都是身高马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