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关羽一刀斩颜良,为何他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背景是这样的:白马坡,平川旷野之地,颜良的十万大军排成阵势。那真是兵强马壮啊!但见十万精兵:旗帜鲜艳、盔明甲亮;刀枪密摆、剑戟如林;士兵们有高有矮、有白有黑,有胖有瘦,是高的威风、矮的严实、白的漂亮、黑的脆生、胖的沉稳、瘦的挺拔……

在严阵以待的大军前列,颜良金盔金甲一马当先,正准备向曹将们搦战。曹操看到颜良的阵形,心中大骇,就派吕布旧将宋宪出战。

颜良和宋宪战了不到3合,颜良斩宋宪于马下。曹操大惊说颜良真是勇将。宋宪的好朋友魏续要为宋宪报仇雪恨,上马持矛,直取颜良,结果只一合被颜良照头一刀斩于马下。魏续当时可能是失去理智了。他跟宋宪是老朋友、老同事了,彼此之间半斤八两,心中应该清清楚楚。宋宪在颜良手下不过只走了三合,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曹操又说了一句:“还有谁敢出战?“徐晃肩抗大斧,应声而出。结果20合,徐晃败归本阵。曹操手下众将栗然!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徐晃可是曹军之中仅次于许褚的存在啊!徐晃曾经和许褚大战了50多合不分胜负。时过境迁,徐晃的武功也应该有所进境的,怎么在颜良手下只坚持了20合?众将心里都以徐晃为参考,对打败颜良都已毫无希望,于是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曹操见状只好决定收兵回营。

徐晃是竭尽全力了。他刚到曹营不久,大战许褚50合不分胜负的那一场,很多人心里不服,他们认为是许褚放水没有尽全力。现在,曹营上下,对当初许褚因为曹操想收服徐晃而放水的言论甚嚣尘上。徐晃常常觉得无地自容,今天就迫切希望借此机会打败颜良以证实自己的实力。可惜,天公不作美,没有达成目标。

曹操也是头疼不已。要救黎阳的刘延,就首先要解白马之围,要解白马之围,颜良似乎就是横在面前的一条巨大而又深深的鸿沟。这条鸿沟似乎不可逾越,但是又绕不过去,必须逾越。因为,曹操心里清楚:要打败河北军,最好的战术就是将颜良斩首,擒贼擒王,瓦解这10万大军。如果以自己的5万军队和颜良的10万精兵展开大混战,其结果不言而喻。自己这5万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如河北的大军哪。所以,只能用擒贼擒王的战术。而比较有利的一点就是:颜良本人喜欢单挑,对曹操的战术可是十分的配合。问题就是,众将已经栗然,谁来执行曹操的战术?

军师程昱推荐一个人,那就是归降不久的关羽。关羽是万人敌、熊虎之将,有战胜颜良的希望。曹操对虎牢关,关羽温酒斩华雄记忆犹新。只是,关羽有言在先,立功以后就要离去的。曹操颇感踌躇。程昱的分析打消了曹操的顾虑。程昱认为,刘备兵败以后必然是投了袁绍。如果关羽斩杀了颜良,袁绍肯定迁怒于人斩了刘备。刘备既死,关羽又能投奔谁去?听了程昱的一番擘肌分理的详细分析,曹操大喜,立即派人去许都调关羽来战。

关羽的到来,使曹营上下看到了曙光。于是,曹操对关羽讲了颜良斩二将败徐晃,众将栗然的严重态势。关羽十分沉着冷静,提出先察看一下敌情。正好,颜良又来搦战了。曹操就带关羽上土山观看。

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有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以上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对关羽斩颜良的详细描写。从这一段可以看到,关羽在察看敌情的时候产生了和曹操采取一致战术的思路,并且找到了斩杀颜良的办法。那就是:突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快速袭击,直取颜良,斩其首还,来个一刀定乾坤,扭转整个战局。

这正是关羽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能够审时度势,采取不同的战术应对不同的对手。对于颜良这种趾高气昂而又疏忽大意的猛将只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关羽在此之前,已经把话说满了,可谓破釜沉舟,没有任何退路,要么斩杀颜良,要么被颜良斩杀。所以,他不能冒险去跟颜良大战300回合。那种精彩绝伦的表演,对于迅速结束这场战役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关羽的做法使曹操大获全胜,果然不出所料,颜良一死,河北十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白马之围遂解。从白马之战,我们可以看到,颜良的武功远远高于徐晃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但是,关羽虽然斩杀了颜良,并不代表关羽的武功比颜良要好,因为,他们两个没有正常的切磋。所以,关羽和徐晃的武功究竟孰优孰劣,不能以颜良来衡量。这是作者暂时留下的一个悬念,但是这个悬念不久的将来就被人解开了。

当然,关羽以突袭或者说是偷袭的方式斩杀了颜良,从战役获胜的角度来说,是举足轻重意义重大。不过,这一战却给关羽个人的单挑历史留下了不大不小的污点。

因为没有看到关羽和颜良大战那么几百回合啊,曹营诸将心里不服:你关云长也忒不地道了,偷袭人家颜良老大,早知道可以这样干,还用得着舍近求远地把你从许都调来?我许褚难道就不能偷袭颜良?我蔡阳难道就不会搞偷袭?总之,除了张辽、徐晃二人,其他人都不服。

远在河北的文丑,听到了逃兵的汇报,也是这样想的。他草率地决定带兵替颜良报仇。

文丑在延津与曹军决战。这次又是徐晃打头阵了。不过,张辽知道文丑跟颜良的武功不相上下,就毫不犹豫地紧跟在后,准备和徐晃双战文丑。文丑不慌不忙,先是一箭射中张辽的坐骑,张辽摔落马下。徐晃一人和文丑打了20合左右,料敌不过,也急忙撤退。

俗话说得好:穷寇莫追。文丑对徐晃紧追不舍,这一下坏事了,与关羽狭路相逢了。关羽对于文丑的紧追不舍十分愤慨。于是大刀阔斧地同文丑开打了。

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文丑居然只挡了关羽3刀,就胆怯了,无心恋战,掉头就跑。“狭路相逢勇者胜!”怎么能胆怯呢?结果,关羽也是穷追不舍,赤兔马快,一眨眼就追上了,脑后一刀,咔嚓又一个超一流高手除名了。

从延津之战,我们可以看出:徐晃不是文丑的对手。文丑和关羽孰优孰劣?这里面作者用了一个“胆怯”的词。那么,文丑胆怯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是对关羽的胆怯。因为,关羽的这三刀一刀比一刀快;一刀比一刀猛。文丑此时才知道,传言不可尽信哪,说什么关羽偷袭一类的话,那都是一叶障目啊!关羽的厉害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亲自体验,文丑也根本想象不到关羽究竟有多恐怖。

有人说,文丑胆怯的是,曹兵势大。纯属扯淡,文丑带了十万大军,曹操才带了五万。而迎面而来的关羽只带了十余人。文丑本来占尽上风,这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里面写的清清楚楚:

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拔马而回。文丑沿河追赶,忽见十余骑,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战,战不三合,文丑胆怯,拔马饶河而走。

大家可以看到:是文丑后面军马齐到,而不是曹兵到了。人家关羽只带了十余人。文丑胆怯的不是关羽,难道是关羽带来的这十余人?这不纯属无稽之谈吗?

这一段描写实际上就补充了关羽和颜良的战斗情节。即:和颜良一向齐名的文丑只抵挡了关羽三个回合,颜良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也就是说,文丑跟巅峰时期的关羽差距很大,颜良也基本一样。所以,徐晃更不可能打得过巅峰期的关羽。

后来,徐晃在襄樊之战时,与关羽大战80合不分胜负。关平知道关羽刚刚右臂受伤,刮骨疗毒,所以鸣金收兵。所以关羽右臂受伤,刮骨疗毒是徐晃能够和关羽大战80合不分胜负的关键所在。

大家都知道,肉里扎了一颗小刺,就痛得了不得,何况人家关羽中的是毒箭,又刮骨疗毒,刮的骨头悉悉有声啊!当时身边众人,包括神医华佗都无不动容。手术过后,华佗专门交代了,要百日以后才可以恢复正常的。可是,从关羽秋末水淹七军到现在的冬初,仅仅才两个月左右啊!

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阅历的丰富,徐晃的武功也在不断进步。所以,关羽80合拿不下徐晃,原因有三:

第一、关羽刮骨疗毒后,右臂少力。这是关键因素。因为关羽用的是重兵器,82斤的青龙刀,舞动起来,胳膊少力是很难正常发挥的。此时的关羽能跟徐晃大战80合已经不易了。

第二、徐晃的武功有所长进。这个徐晃自己也反复强调过。他的原话是:

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

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一转眼,几年不见了,关公您威震华夏,老朋友我十分羡慕安慰,也感谢您壮年时对我的教导。

那么,关羽教导过徐晃什么?肯定是武功。其他方面,关羽不见得就可以教导徐晃。徐晃当着魏蜀两国数万大军,不可能是为了赞颂关羽。应该是徐晃的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由此可见,徐晃自己也知道关羽的武功比他要高。

第三、由于年龄等原因关羽的武功已经进入衰落期。而徐晃比关羽应该年轻几岁。俗话说得好:人过五十,草木过天。就是说,人过了五十以后,体能的衰落是以天来计算的。那是一天不如一天,更不用说差几年了。

站在高山之巅,才能饱览无限风光;渡过重洋大海,才能尽收锦绣美景。

所以,我们必须仔细阅读有关颜良、文丑和徐晃的战斗过程;再仔细阅读颜良文丑和关羽的战斗细节。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这四个人的武功高低之分,才能对关羽斩颜良诛文丑80合平徐晃的具体内幕真正做到:揭开谎言!明确真相!以正视听!

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关羽一刀斩颜良,为何他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

颜良二十回合教会了徐晃怎么做人,关羽一刀叫颜良知道了天下谁是英雄,徐晃又用八十回合打了关羽的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三人之中谁是水货呢?

没有水货!都是凭本事吃饭的好汉子!

俗话说,三国成败论英雄,水浒忠义排好汉,红楼真假断世故,西游正邪分良善,若说最具有“板砖我有,天下敢走”的豪情,还得是《三国演义》,今儿我就来说说关羽、徐晃、颜良三人之间的故事。

颜良:徐晃,别在我眼前晃!

袁绍早看曹操不顺眼了,见面称“操兄”不合适,称“曹兄”跟“操兄”又没啥区别,取个名字都在占人便宜,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

袁绍于是派颜良十万大军攻白马刘延。

曹操分兵三路,亲率五万军马去白马救急,其实没打算用关羽,因为关羽一旦立功还上了欠自己的人情,肯定得跑呀,这哪成呢?

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不能让鸡跑了,曹操一直以此为信条,鸡蛋总有吃完的一天,但只要鸡在,就能变着法儿吃荷包蛋、蒸鸡蛋、煮鸡蛋、番茄炒蛋,每天都不带重样的,这关羽,绝对不能放跑!

曹操到了白马,靠山边扎好营,这才有空看了一眼颜良的部队。

我的乖乖!

就见颜良部队井然有序地布阵平地,黑压压得如同猛兽张开的大嘴,前面一将,红缨束甲,正无聊地打着呵欠,瞥了一眼曹操,用手指勾了一勾:你过来呀!

太欠揍了!

曹操不想用关羽,也不想用自己的大将去冒险,己方疲军千里行军,对方是养精蓄锐待发,怎么算都是个亏本的主意。

曹操眉眼一转,眼光落在吕布的旧将宋宪身上。

吕布靠不住,其部下也不见得忠诚,不如派去试试颜良的水,伤了折了也不影响大局,一来可看下宋宪的水准,二来又能验证其忠诚度,于是打定主意让宋宪出战。

“帅哥,听说你很猛的,不如去会会小颜良?”

宋宪还以为曹操这是重视他呢,心想得抓住这个机会在曹将显摆显摆,来个一鸣惊人,再来个一飞冲天!

宋宪骑着马大呼小叫就冲上去了,三回合后被颜良斩落马下,果然上了天!

曹操对着吕布旧将魏续也大呼小叫:“好猛!好猛!”

魏续闻言,心里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操啊,你这是摆明说我们不行呗?于是主动向曹操请缨道:“别拉着我,我要替我哥们报仇!”

曹操呵呵一笑道:“小心点啊!”

你倒是拉着我呀,你回答得那么痛快算个啥?见曹操没拉的意思,魏续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一回合就被颜良斩了。

颜良觉得更无聊了,瞥了一眼曹操,那眼神就是:打不打呀?不打收工回去睡觉了。

曹操也觉得没有面子,但还真不想打,于是对着空气说:“谁帮我去揍这小子?”

徐晃看了一眼曹操,站了出来,得到允许后,骑马直奔颜良。

“来将通名!”

“徐晃是也!”

徐晃抡起开山斧就奔着颜良脑袋去了,那驾势如同面对杀父仇人一样,勇猛十足,力道却是弱了,试探为主。

颜良枪杆一顺,架住了,反手一个回撤,枪尖跳起,如毒蛇出洞直扎向徐晃的心窝。

徐晃吃了一惊,斧柄下压,迎着枪尖住上一抬,让这夺心一刺落了空。

还没等招式用老,颜良将枪一缩,随即一送,直掠向徐晃咽喉。徐晃双腿一夹马腹,战马小进,已将锁喉一枪躲过,开山斧顺势扬起,以劈山之势罩向了颜良。

将逢敌手,打了二十回合,徐晃手先自软了,这一路驰行马的速度也跟不上了,于是败退回营。

颜良虽见徐晃退了,也不敢犯险追击,于是对着徐晃的后背喊道:“就这?以后少在我面前晃!”

闻言后徐晃一怒,勉强压住火气,回归曹营,安慰自己不跟二愣子一般见识。

关羽:颜良,弱得让我吃惊!

曹操夜晚一人踱步,睡不着。

颜良不除,白马解不了围;解不了围,袁绍的其他两路兵马就跟旅游似的抢自己的地盘,这游戏还怎么玩?

混战明显是不行的。

五万疲军之师对上十万大军,就算啃下了颜良这块硬骨头,自己的部队估计也剩不下几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曹操从来不做这傻事。

不伤筋动骨,唯有斩首,诛杀颜良。

关键这个能够出其不意杀颜良的大将,曹操还真找不出来人选,就算吕布来了,面对十万兵马也得牙疼。

这时谋士程昱求见,力荐关羽。

“小程子,你是不知道啊,当初关羽降我曾与我约法三章,人情一还,他就走了,我不敢派啊!”

“主公多虑了,刘备在谁手下?”

“袁绍呗……”

“关羽杀了袁绍爱将,袁绍能容关羽?到时关羽只能待在我营吧?能去哪儿呢?”

“对哦,瞧我这脑袋,事一多,就不灵光了,明日就派关羽出战!”

“那必须的!”

君臣相视一笑道别,曹操一觉睡到天亮!

关羽领命出战,枣红脸,赤兔马,倒拖青龙偃月刀,一骑绝尘。

颜良一看,这不是刘备的二弟吗?刘备在与我临别时特别嘱咐我,“如见他,可教急来”,好事啊,如果关羽降了我军,里应外合,曹操这条小命今天要玩完。

关羽把头盔除了,搁在马鞍上,一头乌黑头发随风飘扬,拖刀随赤兔急行,飘逸酒脱,太帅了!

关羽这分明是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来投奔我军呢,颜良大喜,赶紧命令三军让出一条道来,谁敢放箭就灭他全家。

关羽其实是嫌头盔碍事,干脆取下来,要想千军万马中取敌首级,除了一个快字,别无他法,再说了,万箭齐发,头盔能有个什么用?

一路前行,看见敌军让出道来,再目送自己直捣中营,甚至有人还想拍巴掌,关羽很纳闷,自己绝对帅不到万人迷的地步,其中必有蹊跷。

来不及细想,赤玉兔一旦跑起来,跟飞似的,让关羽的拖刀不时与山石撞出火星。

颜良看见关羽直闯过来,仅距自己十来丈距离,于是张口想叫止步,交代刘备的嘱托。

哪知一字未出,关羽已近身,手一扬一紧,已握住青龙偃月刀后部,将刀柄做枪头往前一送,人借马速,当场刺穿颜良胸膛!

颜良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关羽,事情不该是这样的!

袁绍的兵全傻掉了,颜大将军心甘情愿让道给关羽杀?

曹操也愣了,这颜良不想活了?

徐晃也蒙了,什么?这不科学!

关羽兜了个圈,顺手拔出腰刀,往颜良脖子上一绕,拎了就跑,面对十万大军醒悟后的怒火,谁不跑谁傻?

关羽不知实情,还以为颜良徒有虚表,弱鸡一个!

罗贯中叹了一口气,大笔一挥交了底:“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徐晃:关羽,八十回合来斩我!

关羽水淹于禁后,又围曹仁于樊城,陷吕常于襄阳。

曹操差点吓得迁都了,樊城一破,无险可守,一马平川的北方平原,蜀汉跑来旅游如同一群狼进了兔子窝呀。

樊城绝对不能丢,于是徐晃出马。

徐晃率的是一大群新兵,真要跟关羽来个硬碰硬,不知多少人要吓得尿裤子,徐晃只能以战养战,四处打游击,先把新兵变成老兵再说,用以人换人的战术消粍关羽的兵力。

关羽带的兵在连番征战后折损不少,但胜在战场经验丰富,杀伤力十足,真要硬拼,还真不怕徐晃,关键徐晃不上这当。

一家人跑去外地旅游,没钱了会怎么办?只能回家呗,徐晃一眼就抓住了蜀军的这个弱点。

关羽前军驻扎偃城,徐晃就驻扎阳陵坡。

徐晃派人东挖一锄,西掘一铲,说要修天堑,断蜀军后路,让他们有来无回。

蜀军战损严重,又无支援,只能烧营回撤,徐晃趁机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偃城。

徐晃又玩了一出声东击西的戏,拍着胸脯说要拿回围头,其实大军兵发四冢,蜀军发现不妙时,已经晚了,关羽只好率五千精兵前去救援四冢。

关平有点担心,父亲关羽上次右臂中了毒箭,幸亏存华佗出手才救了性命,可是伤势还没痊愈,对上徐晃,胜负难分,因此劝关羽“不可与敌”。

关羽就没当一回事,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自己一回合斩颜良,估计吼一声就能吓死徐晃,“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

关羽与徐晃见面,不胜唏嘘,先吹上了。

徐晃说:“几年不见,甚是想念,再相见,兄已不少年,只见白发又皱颜。唉!我待岁月如初见,岁月从来把我正眼看!”

关羽道:“说人话……”

徐晃说道:“关兄,当初你杀徐晃说士当有一往无前的势,弟受教了;后听说兄威震华夏,心中更是敬佩不已,向往之。不想今日得以相遇,缘份啊!”

关羽道:“我俩是好哥们呀,虽各自为主,何苦三番五次为难我儿子呢?你退吧,这事不追究了。”

徐晃呵呵一笑,对关羽抱拳道:“得罪了!”转头却对着部下厉喝道:“凡能杀关羽者,重赏千金!”

“这是哪门子话?”关羽大惊。

“公利之下岂有己私!”徐晃举斧就冲向关羽,心中腹诽:我说你老了,你居然听不出来……

关羽大怒,青龙偃月刀迎风一斩,两人兵器相交处,溜出一团火花。

徐晃被震了一下,手碗微麻,也不退后,右脚轻踢马腹,那马儿径直绕向了右侧。借错身之际,徐晃将斧头一扫,直追关羽腰间。

关羽以刀杆挡在身前,硬阻斧峰,再勾住斧头,使劲往里一夺,趁徐晃力穷之际,掉转刀杆迅急直戳其胸,正是当初杀颜良的那一招。

徐晃吓了一跳,急拉疆绳,战马一跃,让关羽刀杆落了空,反手就是一斧,直劈关羽头部。

两人就这么一来一往战了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臂伤发作,已有些手软,这时关平鸣金收兵,关羽便欲回撒归营。

哪知道樊城被困多日曹仁心中的小宇宙爆发了,腹中装了一肚子的委屈,开了城门追杀了出来,与徐晃合兵一处,杀得蜀兵大败。

关羽败走襄阳,途中听说荆州又失,臂上创口迸裂,又痛又气,一下子昏了过去!

小结:花无百日红

如果对比三场战斗,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曹操千里奔袭解白马之围,人困马也乏,既失地利也失人和,面对养精蓄锐的颜良,毫无胜算。宋宪、魏续先后被斩,输在技不如人;徐晃试探性进攻二十回合败走,是因为当时形势并没恶化到以死相搏的地步。

关羽千军万马中取颜良首级,是因为误会导致的结果。颜良见关羽头不戴冠、拖刀于地,加上受刘备临行时的嘱托,以为关羽快马前来投降,戒心有所不足。关羽闯三军凭仗的是赤兔马速度快,以及敌军毫无戒备的疏忽,一回合杀颜良,并不是双方真实实力的较量。

关羽围困樊城,是兵行险棋之举,抓住了曹魏伐吴后防空虚的弱点,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但由于蜀军深入曹魏腹地,缺兵少援,一旦进入持久战便等于羊入虎口,优势殆尽。徐晃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一个拖字诀便将关羽逼入绝地,使其军心大乱,不战自退。关羽为挽回颓势,只能亲战徐晃,雄心犹在,可惜已经年迈,加上旧伤未愈,大战八十回合已是尽其所能。

这场战,才是关羽与徐晃真实实力的比拼。

关羽在年迈无援,军心不稳、旧伤未愈的情况下战平徐晃,可知其在巅峰时期的可怕。

武将发挥水准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这也就是造成武将战绩忽上忽下的原因,关羽一刀刺颜良,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徐晃战关羽八十回合不分胜负,看似不合理,却是战场真实的反应。

颜良战三将,斩宋宪、魏续,二十回合败徐晃,靠的是以逸待劳,凭仗的是天时地利。

关羽一回合刺死颜良靠的是出其不意。

徐晃战关羽八十回合不分胜负,真实之因是关羽年迈,有伤在身,蜀军无援人心惶惶,失了地利与人和,此消彼长之下,关羽战平徐晃已实属不易。

这也就是关羽一回合刺死颜良、八十回合拿不下颜良手下败将徐晃的根本原因,英雄迟暮,终究要成为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前浪,岁月的本质就是只催人老,奈何!

(图片均来自网络)

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关羽一刀斩颜良,为何他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

颜良本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关羽一刀斩颜良,只能说是攻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并不能说明关羽武艺在颜良之上,颜良死的冤;关羽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原因有三,其一,关羽和徐晃有私交;其二,关羽有伤在身,一身武艺打个折扣,再加上心浮气躁,气势上不占优势;其三,无非就是岁月是把杀猪刀,武力巅峰时期不再。

关羽秒杀颜良,实属有意抬高关羽威名“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不同版本对于白马之战各有侧重,毛氏本中描述到“倒提青龙刀,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来到阵前。河北军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

一个倒提青龙刀,刻画出关羽战场经验之纯熟

关羽倒提青龙偃月刀,属于战术上的“藏刀计”,让敌方心理上放松防范,属于一种非正规的刀法,若关羽横刀立马,河北军断不会给关羽放开一条大路,也不会有颜良“恰欲问之”,只怕近不得主将身前。

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更是让对方以为并非来战

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嘉靖版《三国》

刘玄德在颜良辞别袁绍临行前有过嘱托,大意就是见了二弟,让他速来袁营相见。颜良一方见关羽将盔取下,误以为关羽来降,并非来交战,千万雄兵并没有戒备。

公飞奔前来,一个“飞”,写出了赤兔马的奔走如飞

关羽胯下已非原来的黄骠马,在曹营的时候,曹操爱才,将赤兔马赠给了关羽,还做了一个纱锦囊袋送给关羽保护胡须,或许诸多变化让颜良极力分辨前来者是否为关羽,误了战机,再加上赤兔马极为神速,躲避不及,最终死于马下,做了个冤魂。

八十回合战徐晃,实属无奈之举

同乡之好,英雄相惜

徐晃是河东杨人,关羽是河东郡解良人,说二人是同乡也不为过。关羽失荆州那段,曾与徐晃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民间和戏曲也有传说,关羽曾传授徐晃春秋刀法,虽不辨真假,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两人皆是盖世英雄,英雄惜英雄,只不过各为其主,大战八十回合,实属无奈之举。

刮骨疗伤,后继乏力

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中了庞德一支毒箭,请了当时的神医给自己刮骨疗伤。虽然治好了,但伤筋动骨一百天,再加上战场形势急下,怒火攻心,更加无心恋战。

岁月这把杀猪刀,谁都逃不过

襄樊之战,关羽已非青年时期,人已老去,华发已生,早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临场反应能力必然大打折扣。而此时徐晃风头正盛,并没有受伤,即便也不再年轻,仍略胜关羽一筹。

综上,关羽一刀斩了颜良,含有搞偷袭的成分,而和徐晃大战八十回合,实属无奈之举。

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关羽一刀斩颜良,为何他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用艺术手法来对史料进行了加工。但是,虽然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由于是历史小说,在历史的主要方面还是要按照历史真实来写的。在历史记载中,徐晃在襄樊之战中,确实是击退了关羽,所以作者的描写也不能和史实相差太远。

在《三国演义》中,对徐晃的描写并没有贬低。徐晃一出场,就和许褚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这里已经表现出徐晃的武艺高超。因此,在后面与颜良交手中,在颜良已经轻易的斩杀了原是吕布的健将宋宪、魏续之后,徐晃出马和颜良交手。在战了二十回合后,徐晃败回本阵。这使得曹营诸将心下慄然,再也没有人出战。

在这里也从侧面显现了曹营中众将对徐晃武艺的认可。徐晃尚且落败,那么自己的武艺也不能够保证能够打败颜良。因此,也就没人出战冒险了。

而关羽到来之后,在观察河北兵马的军阵后,直接冲入颜良的军中,在众军中一刀斩了颜良。随后曹操掩杀,取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

在这里,关羽能够斩首颜良,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颜良的布阵有问题。关羽到来后,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立刻看到了颜良布阵的缺点,所以对曹操说,颜良的军阵如同土鸡瓦犬一般。也就是说,颜良的布阵只是看着好看,可是机动灵活性差,是一个进攻和防御性不明确的阵型。

这也代表了颜良心中进退不定的心态。进攻没有把握,只得摆出个防御阵型,可肩负的是进攻的任务,这造成了阵型破裂,为关羽奇袭提供了机会。

二是关羽的武艺高强。在其他将领都不敢和颜良交手的情况下,关羽敢于单枪匹马去斩颜良,说明关羽对于颜良的武艺已经了然于胸。那么,关羽没有和颜良交过手,其他将领交手的时候他又不在场,那么关羽是怎么了解颜良的武艺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诠释。

三是关羽的赤兔马快。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斩颜良的时候,书中也直接提到了这个问题。书中写道,“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我们可以看到,关羽的赤兔马给关羽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以至于关羽出入敌阵,敌人都没有时间阻拦。斩杀颜良,颜良都没有时间反应。这就是速度的优势。

而到了襄樊之战的时候,徐晃亲自来救援襄樊,关羽要亲自去和徐晃交锋。当时关平因为关羽的右臂伤势未愈,进行阻拦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结果临阵一见,徐晃不但没有退意,还要进军解襄樊之围,悬赏关羽的首级。关羽大怒,和徐晃大战八十多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在敌人的前后夹击下退走。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徐晃和颜良战二十回合就败,而关羽只一刀就斩了颜良。可见关羽的武艺在徐晃之上。可到此时,徐晃居然和关羽大战八十多回合不分胜负,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是因为关羽自身的身体原因。在书中写关羽和徐晃的交锋时,点到关羽虽然武艺绝伦,但是终是右臂少力。这是因为关羽刚受过箭伤,箭头上有毒。虽然经过华佗刮骨疗毒,可是到这个时候还没有痊愈。这使得关羽的武艺发挥大打折扣。

二是因为关羽没有与徐晃交手的充分准备。关羽在经过水淹七军之后,认为大局已定,根本就没有应对被曹操和东吴夹攻的思想准备。他以为自己一出马,徐晃就会害怕,甚至可能会念旧情,主动撤退。可是,他没有想到徐晃那么绝情,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怒出马。在思想准备上,关羽已经落了下风。

三是关羽轻敌。关羽虽然对关平说,自己与徐晃有旧,深知其能。可是,他在心中对徐晃的水平是看不起的。他在后面又说道,如果徐晃不退,自己就斩了他,以警告其他的曹军将士。

但是,徐晃已经不是当年战颜良的徐晃了。徐晃当年战颜良二十回合落败,确实是武艺不行。可是,由于关羽,徐晃的武艺已经突飞猛进了。

关羽在曹营中,只有两个知交,一个是张辽,一个是徐晃。这两人的武艺如果太低,关羽怎么可能看得上他们。但是,他们在与颜良文丑作战的时候,都因为武艺不足而吃了大亏。多亏关羽为他们解围。不过,在此之后,张辽、徐晃的武艺却都有了很大的长进。

这是因为他们和关羽交往中得益匪浅。关羽言传身教,让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进步。这就是前面,为什么关羽和颜良没有照面,他就能够深知颜良武艺虚实的原因。是徐晃和张辽把颜良的武艺特点先告诉了关羽,让关羽实现有了准备。

同样的,投桃报李,关羽也不会白白受人恩惠。他不但在战场上救了张辽徐晃,还把自己的本领对他们相授。后来张辽在白狼山单枪匹马阵斩蹋顿单于,就是关羽斩颜良的翻版。徐晃向关羽也说,“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这也是关羽说自己与徐晃有旧,深知其能的原因。

可是,此时已经不是当年关羽指导徐晃的时候了。看着徐晃用自己指导的武艺来和自己对战,关羽岂能不怒?!可时过境迁,也无可奈何了。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由于关羽身体有伤,准备不足,加上轻敌,造成关羽的武艺不能正常发挥。而此消彼长之下,徐晃才能够和关羽对战八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下,徐晃很可能会象关羽所说的被斩杀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关羽一刀斩颜良,为何他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

关羽、颜良和徐晃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他们三人彼此都有过交锋。

在《三国演义》第25中,下邳城外,关羽和徐晃就曾经有过对阵。关羽镇守下邳,夏侯惇城外骂阵,关羽出城迎战,“战不十合”,夏侯惇诈败而走,关羽追击二十余里,两边伏兵四起,徐晃和许禇杀出来截断了关羽的归路。关羽“奋力杀退二人”。

关羽一挑二的情况下击退许禇和徐晃的联手,让人感觉似乎关羽的武力值远在徐晃之上。当然不否认,关羽的武艺肯定高于徐晃,但我们看前文就知道,这本来就是曹操和程昱定下的计策,许禇和徐晃的任务是“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即然说“说之可也”,那就是以说服投降为目的,许禇和徐晃已经完成了曹操交待的任务,――“截其归路”,完全犯不上以死相拼;而且关羽陡遇两名强敌的夹击,“奋力”而拼,巨大压力下求生,战斗力爆涨,双方的战斗气势完全不同。

徐晃与颜良的交锋也是在《三国演义》的25回,白马坡之战中。颜良是袁绍麾下第一猛将,“河北四庭柱”之首,武艺是非常厉害的。“战不三合”斩杀了宋宪,又“照头一刀”劈翻了魏续。曹操问“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出马,挥斧迎战。

结果徐晃根本不是颜良的对手,“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吓得曹军上下“诸将栗然”,再没有人敢于出马迎敌了。

大家知道,即使是英勇如马超,渭水之战中八九合杀败于禁,二十合击退张郃,又“不数合 ”枪挑李通的情况下,曹军众将仍然有曹洪、许禇、夏侯渊陆续向马超发起冲击。而颜良天十合击败徐晃,却没有人再敢挑战(曹洪、许禇、夏侯渊都在场),可见颜良之勇当在马超之上。

检点一下三国时代最强悍的猛将,有几个能在二十合之内击退徐晃的?颜良是确定可以,天下第一勇士吕布当然具备这个实力,巅峰期的张飞曾经与吕布战至不相上下,张飞的战斗风格是经常在打斗中突然“大喝一声”,释放大招,而且张飞不怕力量型敌将(挑纪灵、伤许禇)他也有可能在二十合内击败徐晃。其他人都没有把握。

颜良如此凶猛,为什么在关羽马前连一个回合都没撑住呢?咱们看一下战斗过程。

当时关羽和曹操在土坡上观阵,颜良正在“麾盖之下”,由于麾盖遮挡,颜良的视线并不是很好,就没有注意到山上的异常情况。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从上坡往下冲,又有神骏赤兔火龙驹的助力,速度非常快,“径奔颜良”,而河北兵马“如波开浪裂”,把道路给让开了。

颜良看到有人冲来,“正欲问时”,关羽到眼前了。那么,我们必须要产生一个疑问,颜良他到底想问些什么?是要来将通名,还是其它什么事情?咱们看后文就能发现,文中有暗示――颜良死后,文丑要为颜良复仇,率兵出征,刘备请命要随大军一起去,文丑说刘备是“屡败之将,于军不利”,拒绝了刘备的请求。文丑这个理由暗含着另一层意思:颜良败亡与刘备有关系。

刘备投到袁绍帐下时,曾经说过“二弟不知音耗,妻小陷于曹贼”。如果颜良出征前,刘备去找过他,并向颜良叙述了关羽的外貌特征:“身长九尺,赤面长须,五绺长髯”,刘备请求颜良将自己的情况告知关羽,那么颜良在白马坡大脑瞬间当机的表现就很好解释了。

关羽冲过来,颜良看到一个“赤面长须,五绺长髯”的大汉策马奔来,立即想起了刘备的嘱托,所以颜良就想问清楚对方是谁,但“赤兔马快”,关羽瞬间冲到面前,“手起一刀”,没给颜良搞清事情的机会。

无论怎样,颜良的武艺远在徐晃之上,即使三国第一勇士吕布复生,想一个回合干掉颜良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关羽斩颜良,决不是一次正常的战斗。如果双方真要摆开来堂堂正正地打,关羽未必能占上风。

襄樊之战中,徐晃奉命率部支援,以解曹仁被围,与关羽在两军阵前对峙。关羽在战前就曾经表示:

“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

关羽认为自己很了解徐晃的武艺,“深知其能”,自己完全能够斩杀他。双方开打,“战八十余合”,关羽由于箭伤未愈,“右臂少力”落在下风了。关平见势不妙,“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关羽是个力量型的猛将,对力量依赖性很大,带伤出战力不从心,落败也无可厚非。但巅峰期的关羽真能够斩杀徐晃吗?

徐晃是一名斧将,以斧为兵器的猛将,力量也绝不会小。关羽力大刀沉,打起仗来主要靠前期的爆发力,但若硬碰硬扛住了他前面的几刀,往往后面就能拖的回合数比较多。咱们检点一下《三国演义》中比较有名的几位斧将,看他们的战斗情况:

兀突骨(被烧死)、徐晃(被箭射死)、徐质(死在姜维枪下)、李异(被关兴偷袭砍杀)、邢道荣(死在赵云枪下)、潘凤(死在华雄刀下)、韩德(死在赵云枪下)、钟缙(死在赵云枪下) 。

总共8个斧将,其中只有上将潘凤是在正常战斗中死在了华雄的刀下,李异死于偷袭,其中4人都是被枪刺死的。可以说,一般情况下,斧将不怕力量型的使刀敌将,反而更忌惮使矛或者使枪的敌人。

所以徐晃比较害怕战场上的机会主义者赵云,但未必怕闪击战英雄关羽,即使在关羽的巅峰时代,也不能在二十合内击败徐晃。不是说关羽武力值不高,而是因为徐晃在力量上不吃亏,他并不怕与力量型的敌人(如许禇)对砍。

颜良二十回合败徐晃,关羽一刀斩颜良,为何他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

关羽和徐晃如果正常状态下交手,大约二十合可以击败徐晃。八十合拿不下是因为当时他右臂刚动了手术,伤势未愈而已。

在白马之战颜良二十合击败徐晃以后,曹操手下众将没有一个再敢去挑战颜良,最后曹操只能去请关羽来助战才将颜良斩杀。颜良此战输的有点冤,他是打算问话的时候,关羽马快冲了上来,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来不及招架就被砍了。

按照颜良能二十合击败徐晃的表现看,即使他打不过关羽,如果公平交手起码也能打上百十个回合,不至于被一刀砍死。所以关羽和颜良之间的武艺差距并不是像题主说的那么大。

当然关羽比徐晃还是要强着一大截。在此前的下邳之战关羽曾经击败过许褚和徐晃两人联手。而在此后的延津之战中,短时间就可以杀败徐晃的文丑遇到关羽,也是只打了三合就心怯而走。从这两战结果看,如果在公平条件下关羽和徐晃交手,徐晃最多也就是坚持二十个回合的样子就该跑路了。

然而徐晃和关羽大战八十回合是在关羽水淹七军,中了毒箭刮骨疗毒以后。从后来关羽得知吕蒙偷袭荆州以后因为动气疮口迸裂看,他和徐晃交手时应该是华佗给他做手术以后不到百日,显然伤口还没有痊愈。

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右臂有伤的情况下肯定使用不便,武艺自然是大打折扣。而徐晃也是能和许褚打平的猛将,武艺大打折扣的关羽八十合拿不下他很正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