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一统天下,会杀了开国功臣关羽、张飞吗?

关羽傲,张飞躁,诸葛村夫满嘴炮

刘备绝对不会杀害关羽、张飞。因为,刘备统一天下是名正言顺的匡扶汉室,完全符合正统不用担心自己位置的合法性、合理性从而对自己皇位的稳固信心十足,就没有必要杀害开国元勋。

刘邦、朱元璋是历史上杀害功臣最多最疯狂的开国君主。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靠造反起家,然后称王。最后得天下,当了皇帝。靠造反起家的人最怕别人造反,靠造反起家的皇帝最怕开国元老造反,这完全符合人性,也安全符合封建社会的政治逻辑。所以,造反起家的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都是大封功臣,目的就是论功行赏以满足开国元老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受荣华富贵的人生观。再者,也可以鼓励一下后来者,以形成稳定新的社会秩序。

大封功臣之后,就是治理国家了。这时,皇帝和大臣之间就会有权利分配,分配不公就会有权利之争。而开国元勋的大功劳很难得到绝对公平的分封。此时,就会出现功臣和功臣之间,皇帝和功臣之间的激烈复杂的权力之争。皇帝就会对部分功臣产生杀机;功臣就可能对皇帝产生不满而君臣之间互相猜疑。这就是“功高盖主”的产生。皇帝找借口大规模地屠杀功臣也可以心安理得了。

刘备当皇帝不是靠造反,而是靠大臣们的推举。《三国演义》中写的是,群臣在得知汉献帝退位就开始推举刘备继位,以延续汉朝的血脉。刘备推辞不受,大臣就反复敦促,最后诸葛亮以不上朝威胁刘备,刘备才勉为其难地登基做了皇帝。这样,刘备的帝位就稳如泰山,丝毫不用担心谁能够对他产生威胁。

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以兄弟相处,并且在长期的共同征战生涯中情深意笃、生死与共。所刘备跟本没有也不可能有杀害关羽、张飞的动机。关羽、张飞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从一而终。关羽“千里走单骑”足以证明一切。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关羽和张飞也没有政治野心,他们能够做到大将军这种位极人臣的职务就心满意足了。

无论如何,喜欢标榜自己“仁尽义至”的刘备都没有杀害关张的理由。关羽被东吴谋害,刘备力排众议定要出兵给关羽报仇就足以说明一切。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会杀了开国功臣关羽、张飞吗?

关羽、张飞不会有好下场。其实把关羽留在荆州就是信号,张飞把两个姑娘都嫁给刘禅,也给自己埋下祸根。

历史上刘关张的关系并不像演义中说的那么亲密,他们没有结义为兄弟,关羽和张飞就是刘备的两个马仔,白天跟在屁股后面,晚上睡觉也在一起,为啥形影不离,刚起事,人心叵测,三个人力量大,安全。但关羽和张飞确实给力,又出钱,又出力,为刘备建立蜀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备借荆州有了安身之地后,关羽就开始膨胀,以为自己是元勋,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很威猛,但关羽认为他名不正,言不顺,看不上;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子,关羽认为他是凭借妹妹上位,看不上;黄忠曾经与他打个平手,关羽认为他是降将,看不上……关羽每天迷个眼,谁都不正眼瞧。

刘备看着心里也不爽,但关羽为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脾气又犟,当时正是攻城掠地用人之际,修理关羽不是时候。于是把他留在荆州防守后方,免得他和大臣们不各,影响战局。

如果蜀国建立后关羽没有丢荆州,那么关羽就成了心腹大患。调回成都,关羽和谁也合不来,整天搞事,是个大麻烦。留在荆州,或在其他地方封王,一旦刘备去世,诸葛亮也控制不了关羽,君臣不和,势必造反。因此关羽必须死。

大家对张飞印象大多来自《三国演义》,张飞爽直粗鲁,没有什么心眼。历史上的张飞可不是这个样子,他是个生意人,精于算计,正像歇后语说的:“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属于胆大心细的人,早年认识刘备后,他觉得这个皇叔值得投资,于是卖掉猪肉铺子,拿出做生意的钱财支持刘备, 这笔钱也算是投对了地方。

后来刘禅封太子后,他把两个女儿全嫁给刘禅当皇后,这目标很明确,就是当定了国丈。刘备死后,刘禅没有什么主见,张家就可以把持朝政。

如果张飞不被害死,刘备统一天下后一定会担心他势力过大,外戚干政,因此会像刘邦收拾他连襟樊哙一样,找个理由满门抄斩。

越是最亲近的人,越容易不把自己当外人,国家稳定后就会居功自傲,引火烧身,引来灾祸。只有像张良那样实现人生目标后,激流勇退,远离政治的人,才能保全性命,但历史上有几个张良呢?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会杀了开国功臣关羽、张飞吗?

如果刘备可以统一天下,那么别人不敢说,张飞的结局应该还不错,而关羽、赵云、诸葛亮则性命堪忧。因为张飞身上有让皇帝喜欢的优点,而关羽、诸葛亮和赵云则早就犯了大忌。

先说关羽。

关羽的文韬武略是众所周知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人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便开始有些膨胀,非常的傲气。一开始,他只是得知马超,黄忠和自己一样被封为四将军以后,表示看不起对方;其后,更是表现出了对刘备的亲戚的傲慢,比如说糜芳。

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子,在刘备最困难的时期,正是糜芳用自己的巨额家产支援了刘备,这才有了后来的局面。严格算起来,他可以算是刘备的恩人。但是关羽却一直认为她是靠妹妹上位,平时多有怠慢,搞得两人关系非常不和睦。汉朝是什么时代?是一个外戚干政的时代!而糜芳正是刘备的外戚!关羽得罪外戚,还能有好下场吗?

即便不以外戚说事,以关羽敢私自动兵讨伐襄阳的举动来看,他也没有把自己的大哥刘备放在眼里。他的这一行动,甚至可以看作是和刘备争功。如果最终刘备取得天下,第一个容不下的,肯定是关羽。那么关羽的命还能长吗?

再说赵云

赵云若在汉朝初年,还真算是群臣的楷模。他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一心为天下百姓做事。甚至在刘备入川之后封赏功臣的时候,赵云也表示了反对。这样的好人,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但是正因为赵云过于完美,刘备无法控制他,自然会对他不放心。而且赵云的这种高洁的品性,肯定会让他大得人心。而臣子得人心,正是古代帝王的大忌,所以刘备才会在入川之后开始冷落赵云。如果他最终夺得天下,而赵云依旧天天“为民请命”,那他也就离死不远了。

再说诸葛亮

诸葛亮,其实在骨子里是和曹操一样的人。刘备托孤之后,他立刻驱逐了刘备用来制衡自己的李严,大权独揽,甚至敢于教训自己的主公刘禅。甚至刘禅想纳一个妃子,只要诸葛亮不允许,他都办不成。蜀汉的事物,他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这点固然能看出他的责任心,但也能看出他对手中权力的留恋。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人是多么的可怕。当然,诸葛亮是个道德君子,未必会干出“篡汉”的事情来,但是架空皇帝,那简直是一定的。

而诸葛亮真正可怕的地方,还在于他知道隐藏和塑造人设。赤壁之战后,他在刘备集团备受冷落,但是毫无怨言。入川之后,本来执法严明的他也学会了和稀泥,对法正的贪财和不法睁一眼闭一眼。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虽然夺了李严的权,却不赶尽杀绝,反而厚待之,让李严想恨他都恨不起来。所以诸葛亮的道德之名,给他积攒了大量的人气,甚至曹魏阵营中都有不少人对他十分佩服,包括司马懿。

很显然,诸葛亮恋权、会做人的特点,绝对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能容忍的。刘备作为三国中眼光最毒辣的看人大师,早就已经知道了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才会在托孤时说出那句“君可自取”。这句话看上去十分和谐,但实际上暗藏杀机,诸葛亮稍有不慎便可能人头落地。如果刘备得了天下,当然更不可能容得下诸葛亮。

相比起前面三位,张飞则要安全得多!

先说张飞

张飞这个人,其实是个智商不次于关羽,情商却远在关羽之上的人。他从一开始,便把自己牢牢绑定在刘备的战车之上。具体的表现就是,张飞只要不在刘备身边,就会经常性地犯一些无厘头的错误,比如说鞭打吕布的岳父,导致双方关系变得紧张。从表面上看,张飞就是一个离开了刘备什么都干不了的莽夫,必须时刻由刘备来提点。但是在进入四川之后,张飞的形象突然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不仅可以使用计谋智擒严颜,还在巴西之战中打败了名将张郃。由此可见,他绝对不是莽夫,前面表现出的那种暴躁和目光短浅,只不过是在装傻而已。能懂得装傻的人,一般皇帝都不会轻易动他。

还有一点就是,张飞在面对利益时,并没有表现得特别高尚。在进入四川之后,刘备封赏最多的就是他,而他从来没有拒绝过。这一点上,甚至有些秦朝名将王翦的意思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张飞这个人是有贵族外援的。张飞以抢亲的形式,娶到了夏侯家的女儿,成功让自己和大士族达成了联姻,这就相当于给自己找了很强的外援。即使刘备真的拿了天下,在和张飞的相处中也必须考虑一下这一点。

最后还有一点,张飞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后主刘禅,这就相当于把自己放在了外戚的位置上。而汉朝对于外戚,历来是比较客气的。

一个懂装傻、有弱点的人,通常都是帝王所喜欢的。而有外援的外戚,则是帝王所倚重的。所以张飞的位置是几个人里边最为稳固的,不管刘备是否得了天下,他都能稳坐钓鱼台。

结语:

蜀汉的人力资源结构,实际上是三国中最不稳定的。刘备低微出身、能力一般,所以很难驾驭顶级人才。在表面的和谐之下,蜀汉的内部矛盾重重,这也是他率先崩盘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中的粉饰,只不过是小说家美好的愿望而已。如果真的让刘备得了天下,那才是天下的悲哀。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会杀了开国功臣关羽、张飞吗?

大家好,我认为刘备统一天下以后必定会诛杀开国功臣,而且张飞必定会死在关羽前面,这是刘备性格转变导致的必然结果。就算是结拜兄弟也是如此。下面我就心理学为大家构想一下关羽张飞是怎么死的。

一、刘备性格分析

刘备这个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在曹操追击时,刘备逃命都要带着十万百姓逃跑,所以说他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从怒摔阿斗可以看出这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心狠手辣。虎毒还不食子呢,为了笼络人心居然怒摔阿斗。同时刘备内心十分强大,懂得隐忍。善用人心这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人,这样的人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等真正掌握权力以后,会有一种极大危机感,同时只要别人违抗自己,基本上这个人就必死无疑。白帝城托孤时,如果诸葛亮真的答应顶替刘婵,那么诸葛亮当时必死。所以说刘备是一个自私的人,同时真正掌权以后会有极大的危机感,善于观察人心,这才是最可怕的稍有不满,那么这个人肯定死。

二、张飞之死

在刘备统一天下后,必定会进行恢复汉制,恢复君臣关系,刘备就会从诸侯之心转变成一个帝王之心,而张飞不会,其实张飞本身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人,讲义气,在他心中刘备就是他大哥,同时张飞性格大大咧咧,必定不会被繁文缛节缠身,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刘备的性子刚开始必定会跟张飞说,什么君臣有别,要注重一下礼节,然后张飞肯定会说:“大哥,你这厮,当了皇帝就不认我和二哥了吧。”刘备没有办法解释,张飞还有好饮酒这个毛病,建国初期一切都遵循法制,维护国家稳定,张飞回到军营必定会饮酒,大骂刘备忘恩负义,刘备呢,建国初期公务繁忙,也没空管,自己的眼线汇报,说张飞大骂刘备忘恩负义。久而久之刘备也肯定烦张飞。张飞脾气暴躁,又喝酒最重要的原因会大骂体罚士卒,这喝醉下手没轻重多数会出人命。依照大汉法律,军营饮酒,而且还打死人。这种事让文武百官知道了肯定弹劾张飞,我估计张飞不尊君臣礼仪,擅自顶撞皇帝,那些文臣儒生早就看不惯了,这边一出事,刘备也压不出,建国初期,一起都要从严,天子犯法还要与民同罪呢,何况张飞,所以说张飞会被刘备直接砍头,一是立威,二是除掉一个心病。三彰显自己公平公正。所以说建国以后张飞怎么看怎么都要死,他是死在他的性格上。除非他接着卖猪肉去,但是刘备也不可能让他去。所以张飞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

二、关羽之死

关羽这个人重情义,这是他的优点,但是也是他致命的缺点。张飞的死传到关羽的耳朵里,关羽会特别心寒,自己的兄弟让自己的大哥砍了脑袋,就是因为什么不尊礼节,军营饮酒。觉得这些都没什么的,以前也这样。所以他从来没有意识到刘备已经不是以前的刘备了。肯定会质问刘备,与刘备大吵一架,接下来你觉得关二爷会怎么做。关羽这人虽然老持沉稳,但是兄弟被杀肯定心中怒火焚烧。我觉得关羽死法有两种,第一种关羽会带兵杀掉弹劾张飞的文臣,让刘备没有办法,只能将关羽接着砍了。第二关羽跟刘备吵完很大几率就是辞官回家,从此不问世事,但是关羽在军营中的地位太高,很多将领都听关羽的,这样不利于刘备掌握军队。在加上与刘备已经闹掰。所以刘备必定会想方设法干掉关羽,就算刘备不动。我估计刘备手下面的人会栽赃关羽,扣上造反的罪名,说什么想替张飞报仇。所以说关羽就算辞官回家也必死无疑。

综上我认为张飞关羽必死,张飞死在大大咧咧的性格上,而关羽也是死在重情义的性格上,张飞的死只是关羽死亡的引子。最根本原因就是刘备为了巩固政权,真正的掌控军队,所以说刘备统一天下以后,关羽张飞必死,因为刘备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大铺同眠的大哥了,而是一个冷血的帝王,一切都是为了巩固政权。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会杀了开国功臣关羽、张飞吗?

提问题能否有点素质?请不要自己不尊重自己,把自己不当人看。

诸葛亮就是诸葛亮,您何德何能,称呼其为诸葛村夫?

诸葛亮未出茅庐,天下三分。协助刘备建立蜀国,无论是搞政治,经济,外交都是超一流水平。

刘备死后,诸葛亮接手烂摊子,对外联吴,对内平南,短短几年即恢复元气,率军北伐,以弱对强,来发挥自己的军事能力和发明能力。

诸葛亮同时还写的一首好文,别的没看过,《出师表》总学过吧?

诸葛亮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品行道德也没话说,身居丞相高位,到死也无过多余财,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历史上能获得对手尊重和崇敬的又有几人?司马懿说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后世对诸葛亮也倍加推崇,后来也直接进了武庙。

傅玄:“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当然,您可以与众不同,看不起诸葛亮,但要骂就骂,为什么以诸葛村夫来贬低?

您嘲笑诸葛亮是您的事,但您为什么要让万千村夫来躺枪?

村夫是怎么招你惹您了,让您这么看不起?

您就不怕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夫都来问候您全家吗?

提问题之前,麻烦先好好跟诸葛亮学习一下素质,节操!

最后顺便回答下问题,刘备称汉中王时已经60了,关羽59左右,张飞52左右。他们都这么一把年纪了,一群老头子,还能立多少功,活多少年?刘备应该是没机会杀关羽,张飞的。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会杀了开国功臣关羽、张飞吗?

题主假设,我也假设。

如果刘备是位明君,讲仁义道德,顾兄弟情义,那么他绝不会杀。

如果刘备是位伪君子,过河拆桥就很正常了,杀是迟早的事,但前提是先取得天下,再卸磨杀驴。

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会不会变心,欲望会不会膨胀,都很难确定,毕竟没有发生。然而,就算要杀,也要找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或构陷个罪名,杀才名正言顺。

或者也有可能像赵匡胤一样,来一招“杯酒释兵权”,不杀,但是要夺其权,给他们钱财,安享晚年即可。

由于题主的问题是假设,不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故而存在着许多可能,答案是很难确定的,而且也不是唯一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