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有关心情喜悦的朋友圈,是人性薄凉还是尽快忘记?
感谢悟空邀请。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人情薄凉和尽快忘记,或许就是人家的一种生活状态,自然而然没“顾及大家的感受”,觉得生活还要继续。
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自己生日于朋友圈表示喜悦心情,我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老人在世的时候尽到孝道,人走了,年龄大了称之为“喜丧”。也有信教之人会认为老人到了天堂,是应该高兴而非悲伤之事。因为我参加过这样的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所有人都没有悲伤的神情,告别时都是感恩、追思、敬拜等,气氛非常愉快轻松。
在外人眼里,老人去世应该悲伤一个阶段,觉得那样才是孝顺的子孙,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父母。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人也许就是利用自己生日的“喜悦心情”在心中纪念老人,因为是父母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没有他们怎么可能有自己的今天,所以会情不自禁忆起往事,和父母在一起的岁月时光总是历历在目,怎么会不记得老人呢?
纪念和记忆,形式多种多样。发在朋友圈里的蛋糕蜡烛,别人看来是喜庆气氛,是本人心态的表达,可能在本人来看,只是一种“纪念”的形式,对生养之恩的纪念,对这一天的纪念,并非只代表喜悦心情。ta会对自己说: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永远不要忘记,有这个生日蛋糕为证,有朋友圈为证,有大家的祝福为证。当自己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的时候,更难忘这一段经历。
我始终认为,不要去评论别人的生活,因为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一样。不要把悲伤仅仅理解为哭泣,或许笑容下面也是一条不平静的河流。出太阳下雨的时候经常有之,而干打雷不下雨也并不罕见。
生活是自己的,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过好自己的生活,尽好自己的孝道,老人活着的时候多努力尽到一颗孝心,让老人走得没有悲伤没有痛苦才是内心欣慰的所在。
图片来源网络。
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有关心情喜悦的朋友圈,是人性薄凉还是尽快忘记?
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有关心情喜悦的朋友圈,只能说明有以下两种情况:(一)老人寿终正寝。生前儿女极尽孝道,老人生活幸福、美满,享尽天伦之乐,安详而逝。子女赡养老人尽职尽责,没有遗憾。把老人后事妥善处理完毕后,过几天正好赶上儿女过生日,为了从悲痛中尽快解脱出来,庆生过生日并发朋友圈向人展示全家喜悦的心情无可非议,毕定逝者已安息。虽然是儿女,但是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才能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只是中国是传统的注重民俗风情的国家,老人逝后几天就给儿女庆生好像不合时宜,不知情的人会说儿女不孝,老人尸骨未寒就把老人给忘了,人情太薄凉了。
(二)子女不孝,把老人当成生活的包袱和累赘,恨不得盼老人早死。老人终于过逝了,几天后正好儿女生日,于是借助庆生发朋友圈表达喜悦心情,一箭双雕!这样的人才是人情薄凉之人,也会把老人很快忘记。但是这样的不孝之子太少太少了,也会让世人所不齿的!
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有关心情喜悦的朋友圈,是人性薄凉还是尽快忘记?
我就自己的观点谈一点看法,年代不同,观点不同。
自己认为父母的恩情大于一切,就是我们很孝顺,父母健在时也尽孝了,可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辈子也报不完,小时候的娇生惯养,父母吃尽苦头。
我记得,我们家兄弟姐妹多,母亲年轻时候没睡个安稳觉,没吃过安顿饭,静照顾别人,一辈子都为别人活着。上照顾公婆,下爱护儿女,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实属不易,我们做儿女的怎么样尽孝都不为过。直至今日我想起我的父母都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我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我们很多年都放不下!
所以说年代不同,观点不同,自己认为老人去世不久,只有悲痛,没有欢乐之说,从前都说守孝三年!现在你不守孝,也不能有喜悦感吧!我只代表我自己!不谴责任何人!谢谢大家!
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有关心情喜悦的朋友圈,是人性薄凉还是尽快忘记?
我认为,只要老人生前你已经尽到孝心,而且是有口皆碑的孝顺子女,发发朋友圈无关紧要的。这总比生前没有人,死后哭断魂。生前不尽孝,死后哭葬闹的要好。
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有关心情喜悦的朋友圈,是人性薄凉还是尽快忘记?
谢邀请:如果生前对老人进到了责任,把老人好好的送走了,在说儿女如果年龄不大,好多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他们没想那么多,发就发吧,也不一定是人性薄凉。再就是老人家病好长时间了,把儿女拖的都受不了了,这种时侯老人如果走了是给儿女一个解放,我说的不知对不,只是就事情说说而以。
老人去世没几天,儿女发关于自己生日的有关心情喜悦的朋友圈,是人性薄凉还是尽快忘记?
这个不好评论,怕把题跑偏了。老人与下一代之间感情如何还是看得出来倪端。我既不想用道德绑架,也不想赞同,有句话叫尸骨未寒,旧时官员服丧,回家丁忧三年,老人去世后,还有孝在身,至少在四十九天内还来在服丧之期,父母再老去世,也看到底感情如何?旧时有句话也不知是骂人的还是对长者亡灵尊重,有嚎啕大哭,被文人学者冠以如丧考妣,这考妣即去世的爹娘。养育之恩,生离死别,在生尽孝,死后服丧,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个社会亲情之间的考问?
虽然说民间把老人去世作为喜丧,即白喜事,别人怎样,我无权干涉,也不能去说长道短。时过境迁,很多人早已忘记有些事是干不得的。特别是头七,很多人还会给亡魂烧纸,供奉果品,守灵。但我不会父母刚刚去世我就庆祝自己的生日。至少当年不做为好,老人去世,有不少禁忌,老传统中百日不可夫妻同房行房事,以示尊敬亡灵。
父母走了,我至少不开心,几天内换作是我,我不去办生日。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生日那天,吃素,以示对母亲的怀念尊敬,儿生母苦,十月怀胎,母亲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才让你我来到这个世界。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凡是攻击者,恕不奉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