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

人员调动,编办先行。事业编制人员调动,肯定是要经过编办的,但是编办不是关键部门,也不会设置前提条件,只是做一些幕后工作。下面说说事业编调动为什么要经过编办。

一、事业编制人员调动的程序

一)新单位同意接收。新单位同意接收的条件是:①新单位有编制空缺。新单位会到编办开具一份编制情况说明,有空编才能调入新的人员。②新单位上报上级人社部门。③人社部门研究上报编制委员会(主要领导)。④编制委员会(主要领导)签字同意。

(二)原单位同意放人。原单位同意接收的条件是:①原单位同意放人。②原单位上报上级人社部门。③人社部门研究上报编制委员会(主要领导)。④编制委员会(主要领导)签字同意。

(三)办理入编手续。在新单位的上级编办办理入编手续,即领取入编卡。

(四)核定工资待遇。以入编卡,到人社部门核定工资待遇。

二、编办在事业编制人员调动过程中的作用

从第一大点可以看出,编办在事业编制人员调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开具单位编制情况说明。主要是说明单位核定编制多少名,现有编制人员多少名,超编多少名,空编多少名。这一步很关键,人社部门会根据编办开具的编制说明情况,研究能否调入新的人员,即有空编才能调入新的人员,没有空编则不能调入新的人员。

②办理入编手续。两边程序走完后,人员可以新单位报到,但是手续还没有办完。还必须到编办办理入编手续,领取编制卡。这一步同样很关键,即使领导同意调入,如果没有编制卡,就不能算是正式编制人员。另外,在后面的核定计算工资待遇过程中,人社部门同样也是以编制卡为准,没有编制卡,则无法计算工资待遇。

因此,事业编制人员调动,必须经过编办。但是在调动过程中,编办不是关键核心部门,只是扮演幕后角色。

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

网友咨询:

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

我的答复:

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你,作为一个事业编制的人员,如果你想要调动工作岗位,必须要经过编办,因为你编制的调出以及调入,都是由当地的编制部门来办理。

对于在事业编岗位工作的人来说,因为种种原因都有可能会产生办理事业编制调动的需求,如果你确实要调动工作岗位,首先必须要获得本单位同意,然后要有对应的单位接收你,同时还要经过县里的编制委员会,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县里的编制委员会,负责管理全县所有在编人员的编制

刚才我已经给你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作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在编人员,如果你想更换工作单位,必须要经过县里的编制委员会,因为任何一个编制的变动,都需要在线编制委员会进行开会研究,才能够顺利调动。

在一个县城里面,体制内的岗位主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公务员,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行政编制,另外一种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当中的事业编分为三种类型的岗位,第一是管理岗,第二是专业技术岗,第三是工勤岗。

不管是公务员的行政编,还是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只要你是属于在编人员,都会占用县里面的编制,有了这个编制以后,只要你不犯大的错误,这辈子都不会出现被辞退的情况。

哪怕你原来所在的单位,因为种种原因被裁撤了,你依旧可以带着这个编制到另外一个同种类型的岗位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报考体制内岗位的原因,因为得到这个编制以后,基本上不会出现失业的情况。

二、事业编的调动程序非常清晰,关键在于取得这三方的同意

作为一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如果你想从a单位调动到b单位工作,需要经过三方的同意,在这里我给你详细分析一下事业单位的调动是怎么产生的。

比如说你原来是在a单位工作,你想要调动到b单位工作,首先你必须要获得a单位的同意,如果a单位不同意你调出,你根本就不可能调到b单位工作,所以你在一个单位只有好好工作,干出工作成绩,才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未来工作调动也会水到渠成。

在这里还有第二步很关键的地方,就是你想要去的b单位也要同意接收你,这样才能够进行到第二步,如果b单位不愿意接收,你根本就不可能把你调动到b单位工作。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如果你原来是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你调进b单位也必须要拥有对应的编制,并且是空编才能够将你调进去,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前提。

在a单位和b单位都同意的情况下面,接下来就是由县里的编制委员会开会研究,根据相应的条件,如果你已经符合调出的条件,并且被单位也愿意接受你,编制委员会开会以后也同意你从a单位调动到b单位,这时候就可以办理调动的手续。

只要你能够将这三步都走通,接下来办理调动手续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将你档案里面的一些东西更改一下,然后在县里的编制系统进行更改,你到新的单位进行报到,这样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步骤。

三、事业编通过体制内考试,考到其他单位可以很顺利办理工作调动

刚才我给你分析了,作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如果你想从a单位调动到b单位工作,需要经过哪一些流程,在这个流程当中非常清晰,但是每一个流程的完成都需要付出比较多的努力,这也是比较现实的事情。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你想要从a单位调动包b单位,或者是从一个单位调动另外一个单位,除了前面所说的方式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去参加体制内考试。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面,可以继续报名参加体制内考试,只要你能够在考试当中顺利考上另外一个岗位,就可以直接调动到另外一个岗位工作,根本就不需要前面那么复杂的流程。

比如说你原来是在a单位工作,考上了另外一个事业单位或者是行政单位,你考上以后直接就可以去这个单位进行报到,其他的手续都会有有关的单位给办理,不需要你去协调任何的关系。

四、大部分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基本上都会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

刚才我给你分析了事业单位调动的一些基本情况,从我身边认识这么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情况来看,其实大部分人都会在一个单位一直干到退休,这才是在体制内工作的常态。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基本上不犯大的错误,都可以一直干到退休,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进行了明确,一个青年入职一个单位以后,通常三五年内都不会考虑调动的问题。

当他在一个单位工作了三五年以后,对这个单位很多情况都比较熟悉,周围的同事也逐渐成为了朋友,这时候让他换一个单位反而不愿意,毕竟在事业单位工作,去哪个单位都不会有多大发展前景,很多人就不想折腾这些事情。

当然也有一些在乡镇工作的人,因为乡镇离县城毕竟有一定的距离,也会有人通过考试,调动到县城或市区的岗位。

本文由岭南通出原创,点击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

无论是行政编制人员的调动,还是事业编制人员的调动,都必须通过编制部门履行一定的程序,否则,无法完成调动手续。那么,编制部门在人员调动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一是人员调动编制先行,编制部门的提前介入,使人员调动成为可能。编制先行主要体现在调动人员拟接收单位的前期运作上。在调动程序正式启动前,调动人员拟接收单位要向编制部门提出使用编制的申请,编制部门根据该单位的空编情况,批准其使用编制申请,从而启动人员调动程序。所以,调动人员拟接收单位如果没有空余编制或者编制部门不同意该单位上报的用编申请,那么人员调动程序就无法启动,使人员调动成为不可能。

二是人员调动编制托底,编制部门的后期工作,使调动程序最终完成。编制部门同意用编申请后,人员调动程序即可启动,组织人事部门在人员调出单位和人员接收单位的配合下,履行相关人员调动程序,实现相关人员的一出一进。那么,是否相关人员持调令到新单位报到后,整个的人员调动程序就完成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个时候编制部门就又闪亮登场了,一是根据人员调出部门的申请,为所调出人员办理销编手续,为有关部门停发其工资提供依据;二是根据人员调入部门的申请,为新调入人员办理入编手续,为其工资福利待遇的兑现提供依据。所以,如果没有编制部门的后期托底工作,整个人员调动程序就不可能最终圆满完成。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中,编制部门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不抛头露面,不显山露水,在不动声色中完成自己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所以,没有编制部门的前期运作,人员调动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无法落实到纸面上和行动上;没有编制部门后期的精力投入,人员调动程序也最终无法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

需要,调出要办理出编手续,调入要办理入编手续。

编办虽然是调动程序里的一环,但本身并不起决定作用,无法左右调动结果,编办是地方党委的下设机关,其职能重点在于统计和登记本地区编制数量,并不能决定事业编和公务员的调动。

在一个地区,公务员归组织部管理,事业编归人社局管理,两种不同的编制,调动程序也是不一样的。

以事业编为例,无论你在哪个事业单位,学校也好,医院也好,你的人事管理权限都在当地的人社部门,要调动一个事业编,工作单位就要提交调动计划给人社局,人社局汇总名单后报当地人事领导小组研究,会议通过后由人社局向相关调动人员下发商调函,根据商调函的内容一步步走程序,如果是跨县或者跨市的调动就还要调档案。

编办无论是公务员调动还是事业编调动都只起到了一个登记出编和入编的左右,也就说有人要调走,就要到编办登记出编,有人要调入,也要到编办办理入编,只要有人社局的调令,编办遵照执行,无权干涉结果。

举一个例子,有个外地老师要调回来,人社局会和编办要一份各学校的空编情况表,看看哪个学校缺人,正好A学校缺人,那么该老师就可以被安排去A学校,这名老师就要拿着人社局的调令去编办办理入编手续了,通俗的说就是把编制放到A学校去。

这就是编办在事业编调动中发挥的作用。

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

我在政府机关工作了近四十年,并且是长期主抓政工人事工作,因此对该问答有着很深的见解。请网友们关注我。

题主所问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说的不错只要是工资在财政局列支的人员,无论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必须一律经过编制办也就是编委同意后,方可才能调动。

因为各级财政部门给在编人员发工资时,都是以编委办报的名单为依据。甚至每月给体制内人员发工资福利时,各单位上报的人员工资花名册,都得报编委办审批加盖编委公章后才能升效,然后财政部门按照编委审批的各单位花名册给其发工资福利。

国家要求各地成立编委,就是为了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数额,因为国内想进体制内的人数太多,如果不控制住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就会膨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国家早在八十年代末就要求各地成立了编委,编委主任是各级的省长、市长和县长,编委办公室常设在人社局,人社局局长兼编委办主任。

这就从根本上控制住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现在想进体制内更不容易了,还得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为啥说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动都得经过编办呢?这是因为你换了单位,编办还得把你的名字重新写到新的事业单位,等发工资时,你就成了新单位的人员。编办在给各事业单位审批发工资时,就心里有数了,给你的新单位增加上你的名,年底财政局造预算时就会给新单位增加你那一份的财政开支。

所以综合上述,只要是财政开资的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时,必须得经过编办批准。

事业编调动必须经过编办吗?

但凡调动,都要经过编办,但是,个人不需要到编办办理相关手续。

事业编的调动分这几种情况

对于普通的事业编来说,日常的调动分了以下两种主要情况。

一是提拔调动。

这种情形下有两种,要么是从事业编提拔到事业编,编制属性和个人身份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职务发生改变;要么是从事业编提拔到行政编,编制属性和个人身份有一个发生变化或者都有变化,同时职务也发生改变。

这种情形下,个人调动的人事手续当中需要组织部的调令、任职文件,同时还需要编办的列编单,不过现在都是电子列编单。

二是平级调动。

平级调动也有几种情况。

要么是由于遴选,(事业编制也有遴选考试,只是不多)从原单位调动到遴选单位,个人编制、身份都没有发生改变;

要么是重新参加招考,从一个事业单位考到另一个事业单位,这种情况下,有地方是按调动办理,有地方是按照从原单位辞职到现单位入职办理。

这种情形下的调动,个人人事手续除了调动审批表之外,必须有当地编办的入编文件或者列编单。

个人人事手续办理

所有的调动,所牵扯到的个人人事手续,都是由调入单位专门负责人事工作的专干来办理,因为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手续倒是不复杂,就是比较繁琐,个人参与度不高。

而经过编办的时候,多数都只是取一张列编单,也只是针对单位的手续,个人人事档案中不存档。

但是,编办的存在是为了控制每个单位不超编,同时核定个人入编时的编制属性,所以,凡调动都要经过编办,就是新招录的,也要经过编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