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副科又苦又累,为何大家还是争着想提拔?

体制内“想提拔、想晋升”,非常正常,也是人之常情,就像我们平民百姓想“挣钱多一点、生活好一点”一样。我在乡镇工作过11年,担任过党政办主任和党委委员,对乡镇工作的苦和累深有体会,对乡镇提拔晋升的难度更是深有感悟。

一、乡镇工作繁忙、艰苦劳累

感悟之一:乡镇工作繁杂。县里有50多个部门,而乡镇只有10来个部门。意味着,乡镇一个办公室至少要对县局5个局,还有一些县直属事业单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条线都要穿好穿到位,确实很难。有的人要跨部门干活,只要领导有召唤,是他负责的要干,不是他负责的也要干。比如,当初我在党政办时,什么事情都要干,党建的、农业的、扶贫的、经济的,上山巡林、下村走访、春耕秋收、安全稳定等,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要干。

感悟之二:乡镇工作责任压力大。现在什么工作都要总结,都要督察,都要排名,出了事情,经办人、负责部门、分管领导都跑不了。出了事故,要处理人;排名低了,也要通报批评。另外,乡镇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错。

感悟之三:乡镇工作休息时间少。因为工作繁忙,绝大多数时间都得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保证不了,越到上级突击检查,那就要通宵达旦准备迎检。我在乡镇工作11年,几乎每个周六都工作,几乎没有休过假。有些家在县城的乡镇公务员,有时两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陪伴不了妻儿子女。

感悟之四:乡镇条件艰苦。乡镇远离县城,交通不方便,医疗条件差,教育资源少,商业氛围不浓厚,经济又不发达,各种基础设施跟不上,办什么事情都要往县城跑,生活幸福指数不高,极大限制小孩的教育成长。特别是现在,大家都比较重视教育,对小孩投入非常大。但是在乡镇工作,硬件教育条件肯定不行,软件上的家长陪伴也满足不了,对小孩将来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亏欠。

感悟之五:乡镇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很多地方公务员工资待遇不高。比如我的老家,一个乡镇一级科员,加上公积金、年终奖等,全年工资待遇不到7万元。说句实话,这点工资养活自己、配偶还行,如果要供房、供车,那就比较难了。若生了小孩,或者说是父母生点病,那就捉襟见肘了,肯定要借钱过日子了。

感悟之六:副科级是乡镇提拔晋升的天花板。乡镇副科级领导职位11个,大概有8个正股级的所长、主任。8个正股级岗位竞争11个副科级岗位,130%的提拔。看起来,提拔副科似乎已是囊中之物,睡大觉,躺平也能提拔副科。其实不然。在乡镇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乡镇的副职领导绝大多数都是县直机关空降的。以我所在乡镇为例,11个副科级领导职务,有7个是县直机关空降的,1个副书记是团县委书记空降的,准备接任提拔镇长;1个副书记是其他镇调过来的,准备升任人大主席;组织委员是组织部科长空降的;宣传委员是宣传部科长空降的;纪委书记是县纪委科员空降的,1个党委委员兼副镇长是县府办科长空降的,1个副镇长是县发改局科长空降的。真正属于乡镇土生土长的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也就3个,即1个武装部长,1个副镇长,1个人大副主席。

因此,乡镇副科级就是乡镇公务员的天花板,也就是传说的乡镇“妇科病”,想要在三年之内提拔副科级,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比登天还难。我在乡镇工作的11年期间,70%的乡镇公务员一辈子都提拔不了副科,绝大多数(包括正股级的所长、主任)都是在科员岗位上原地踏步、终此一生。在我离开乡镇到市直单位以前,我们乡镇10多年的科员一大把,20多年的科员也不少,还有部分50多岁的老科员,干到退休都还是科员一枚,年龄上是年轻书记镇长的长辈,职务上却比人家矮两级。

二、乡镇既苦又累,为什么还要争着提拔?

主要有5个理由:

理由之一:仕途欲望所致。体制内,谁不想提拔,谁不想当官,就像打工想多赚钱一样。那些所谓彻底躺平的人,所谓无欲无求的人,本质上是素质不够、没人帮忙、没有外力,根本提拔不了,而不是自身不想提拔。说不想提拔的人,都是口是心非的人。因此,乡镇再辛苦,99%的人都希望得到提拔。

理由之二:可以增加权利。职务提高了,个人掌握的权力自然就增多了。当科员时,没有工作决定权、事项审批权、领导签字权、重大事项决策权、秘密文件参阅权等,提拔为副科,这些权利都有了,可以参加乡镇领导分工,分管一些重要工作,一些工作可以自己说了算,不用再看他人的脸色。

理由之三:可以积攒更多更有质量的人脉资源。以前是科员,与你一起吃饭、与你交往的人,大多都是一些同级别的人。你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属于乡镇领导,进入领导班子行列,认识的人都是乡镇领导,有副科级,还有正科级。加之与县直单位、其他乡镇的纵向横向交流,认识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层次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理由之四:可以提高工资待遇。以我们乡镇为例,科员的基层补助600元,车补400元,加上公积金和年终绩效,全年大概7.8万元。提拔副科级以后,基层补助800元,车补600元,加上公积金和年终绩效,全年大概9万元。可以看出,提拔副科级的工资待遇比科员多出1.2万元。

理由之五:可以拓宽发展渠道。提拔副科级以后,可以向正科级发起冲击,即使在乡镇提拔不了,还可以交流到县直当个副局长;再不济,也可以凭借副科级实职的优势,走职级晋升路线,乡镇副科级实职,只要不原则性错误,退休前至少可以晋升为二级主任科员,甚至一级主任科员也不是什么难题。

基层副科又苦又累,为何大家还是争着想提拔?

我曾经被镇长狠狠批评过。

我在乡镇基层当公务员六年了,时间不算长,但也不短了,普通科员一年,副主任三年半,主任一年半。

在我担任副主任的时候,其实也承担了部门里的大部分工作,因为我们部门的李主任年纪很大了,一直在申请退二线,书面申请都写了好几次,每一次换新的书记镇长都提。

李主任工作热情不高,尤其是对具体事务,在部门工作分工的时候,通常都是对我说一句:“你来安排就行了!”

虽然我是副主任,但也等于“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且在李主任的授权下,直接向分管领导,甚至书记镇长汇报工作,代会更是家常便饭。

也因此,我工作很辛苦,既要安排统筹,又要自己亲自做,部门的文字材料,甚至分管领导领域内的所有文字材料都是我在负责,加班加点写材料是常事,还有包村和包厂任务,精准扶贫任务也比别人多,别人包一户,我却要包两户,忙得没日没夜,很多次跟领导说忙不过来,要求增加人手,但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增加。

有一次,我拿一份合同去找镇长签字,是一份禁毒社工的购买服务合同,当时已经超期挺久了,禁毒社工超出了合同服务期,仍在工作。

也不是我个人问题,而是上一份合同到期的时候,镇里对续签合同一直没有明确意见,想换一个社工机构,却又担心交接不上,对工作有影响。

拖了几个月,最终确定还是续签,我才去找镇长签合同。

镇长拿起合同看了一下,开始批评我,说我超期了那么久才拿给他签,是怎么做事的;社工已经超期服务了几个月,已经既成事实才签合同,说我不尊重他,只当镇长是个签字的工具。

也许是做事累了,我自己心里也有点气,就跟镇长说,是有点晚了,但主要是现在工作量太大了,按岗位职责,很多不应该是我的工作,都是我在完成……

没等我说完,镇长怼了一句:“领导交待你的,都是你的岗位职责,都是你的工作!”

于是,我立刻闭嘴不敢再说了,等镇长签完字之后,走出镇长办公室,我非常颓丧,全身无力,感觉自己做了那么多工作,却得不到认可。

后来分管领导知道了这事,就安抚我,说会找时间去跟镇长解释,让我不要放在心上。

我能怎么办,只能自己调节情绪了,先不管领导对不对,作为职场人士,受委屈也是常见的事情,要有大格局,以领导的批评作为改进的动力。

回到问题。

为什么要争着做基层副科?

因为不做副科会更苦!

就像我的例子一样,在乡镇基层,副科以上才是将帅,副科以下都是士兵。

将军让士兵往前冲,士兵不能谈任何理由和借口,这也是执行力的要求。

乡镇基层的副科很苦很累,那是跟县直的副科相比,跟市里、跟省里相比,的确非常苦、非常累。

但如果跟乡镇里面的股级公务员相比,跟乡镇里面的事业编制人员相比,乡镇里的副科级领导算是好的,最起码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做事,做好安排部署、督导跟进、资源协调就行了。

另外一方面,想要通过升职逃离乡镇基层,副科也是必经之路,只有先提拔为副科,才能考虑正科,才有机会提拔晋升到县里去,或者年纪大了回县直单位养老。

如果一辈子都是股级,连养老都只能在乡镇,虽说现在退二线之后不用承担具体工作,这也是体制内特有的人文关怀,但谁知道以后的政策会怎么样,搞不好以后59岁了还要跟19岁的年轻人一起冲在前线。

所以,对于乡镇基层的公务员来说,副科就是梦想,极其珍贵。

只有那些在县直、市直、省直工作习惯了的人,才会觉得乡镇基层的副科“人间不值得”,才会拒绝提拔到乡镇副科。

多关心一下乡镇基层吧。

基层副科又苦又累,为何大家还是争着想提拔?

很简单,基层副科是大多数是领导干部,身份、权利、待遇与普通工作人员大不相同。而且这一终台阶上去了,只要不犯大错误,正科乃至更高职位也不太远了。

对劳务、合同制工作人员来说,辛苦十多年,如果能提拔为副科,意味着得到组织认可,下一步就可以转为公务员身份,至少可以获得体制内公职人员身份,那待遇差别老大了。

基层副科又苦又累,为何大家还是争着想提拔?

网友咨询:

基层副科又苦又累,为何大家还是争着想提拔?

我的答复:

我在西部省份一个小县城工作,对于本地体制内的情况非常了解,也认识不少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对于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来说,有机会能够获得提拔,肯定都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毕竟职务上去以后,工资待遇也能够获得提升。

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每一个人都承担着比较重的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是在基层工作的常态,虽然平时工作非常累,但是在晋升提拔的时候比例也非常高,对于能力比较强的青年,基本入职五年都有机会提拔到副科级岗位工作,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晋升到副科级别以后,工资待遇和年底绩效都能够提升一个等级

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来说,不管是在科员的岗位还是在副科的岗位,都会承担比较多的工作任务,也都需要面对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这同样的情况下面,选择晋升到副科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待遇,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说在我所在地区,如果你在乡镇工作,普通科员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4000块钱,年底能够拿到26000块钱的绩效,这就是在基层科员岗位工作一年的总收入。

如果你能够晋升到基层副科级岗位,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可以达到4500块钱,年底能够拿到接近3万块钱的绩效,工资待遇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这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在基层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基层晋升副科的比例也非常高,每个乡镇基本上有十几个副科的岗位,另外也有好几个可以享受副科级待遇的岗位,这些加起来比例占比非常大,对于一个入职五年的青年来说,表现比较优秀,基本上都能够到这些岗位工作。

二、到了副科级岗位以后,你就有机会独立承担一些大项工作任务

在基层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科员的岗位,另外一种是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你在普通科员的岗位只是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领导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也很难有独立发挥的机会。

但是到了副科级领导不一样,到了副科级岗位以后基本上都能够进入班子成员,也都需要承担对应的工作任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负责工作,你在负责这些工作的时候,就是独立承担这些工作任务。

你原来在科员的岗位只是做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不需要站到更高的层面去考虑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也不需要统筹很多工作,但是到了副科级岗位以后,你已经属于副科级领导,对于一些大项工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作思路。

这也就是说你在科员的岗位,只是锻炼你干工作的能力,到了副科级岗位就是锻炼你统筹工作的能力,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想要在体制内能够有所发展,具体工作的能力很重要,但是统筹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统筹工作的前提是你要会干具体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很多大项工作统筹起来,你的统筹能力越强,沟通能力越强你,未来在体制内就能够走得越远。

三、副科是晋升正科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只有走好这一步才能考虑下一步

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如果有机会晋升到副科级岗位工作,肯定要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因为晋升到副科级岗位是你下一步个人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虽然说现在有一些青年进入体制内工作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懈怠的想法,嘴上经常会说想要成为一个躺平的人,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情绪上面的发泄而已,真正在干工作的时候,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该加班还是会加班。

我平时因为工作的关系,和很多年轻人都有比较多的接触,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也会发现,这些年轻人品质都比较优秀,能力也比较强,虽然说受到网络的一些影响,经常会将躺平挂在嘴边,但是很多人都非常努力工作,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加班加点,为单位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一个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来说,虽然知道在体制内晋升比较难,但是如果有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会努力去争取把工作干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最后晋升到副科级岗位,在副科级岗位工作几年时间,在努力晋升到正科级,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规划。

就像前面给你分析的一样,到了副科级以上岗位统筹能力非常重要,你不经历副科级这几年统筹能力的锻炼,未来根本就没有机会晋升到正科级。

四、提拔到副科级岗位,才有更多的机会选调到县城或市区工作

从我认识这么多朋友的情况来看,作为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很多都想调动到县城或市区工作,因为成家立业以后回到县城或市区更有利于照顾家庭,也方便解决未来小孩上学的问题。

能够考上体制内岗位的人,基本都会将家安在县城或市区,不可能还安在乡镇,年轻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在乡镇工作并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是成家立业以后,肯定是到县城或市区工作,更方便照顾家庭。

在前面很多文章当中,我说过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想要调动到县城或市区工作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晋升提拔的时候调动到对应的岗位工作,第二是通过遴选考试到更高级的单位工作,第三是工作能力比较突出,被上级单位选调过去。

在这几种方式当中,非常核心的还是你的工作能力怎么样,只有你的工作能力比较强,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才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

哪怕你想要参加遴选考试,肯定也是在副科级岗位,遴选考试的机会更多一些,你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点击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基层副科又苦又累,为何大家还是争着想提拔?

谢谢邀请! 我就是从基层副科干上来的,对此有着切身体会,说点看法,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基层工作确实又苦又累,因为上级所有的决策部署,都要依靠基层来落实,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且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有时候难度很大,还要受窝囊气。

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普遍流行着几句话,说“基层干部两大怕,计划生育和火化”、“基层干部两大愁,计划生育收提留”、“基层干部两大难,计划生育划宅田”。现在,计划生育、火化、提留等工作不再难了,但随着形势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基层工作依然是又苦又累。

即便这样,大家还是争着想要提拔为副科,因为这是没办法的事,既然你从事了行政工作,就必须想爬楼梯那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努力让自己的职务升得高一点。

不仅是行政工作,就是技术工作,比如教师、医生和技术人员等,也是一个级别一个级别地往上爬,努力由低级职称升到中级乃至高级职称。

无论是职务还是职称,都是通过努力逐步提升的,每升一个台阶,你的工资收入、生活待遇、社会地位等各方面都会随之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是对你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的肯定,是你辛勤努力的体现和回报。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所以,努力争取提升,是人们工作的动力和目标,是一种正常而又必须的现象。如果安于现状、不想提升,十有八九是干不好本职工作的。

基层副科又苦又累,为何大家还是争着想提拔?

又苦又累是相对而言 ,如果我们延伸一下思路:基层副科又苦又累, 那么基层的正股,基层的副股或者是基层没有股级的那些一般干部岂不是更苦 更累吗 ?

一是提拔以后可以更大范围的盘活资源 。提拔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 更多的是资源的盘活 ,就以我自己为例, 我是一个股级干部,我接触的大部分也都是跟我同类型的人员 顶多认识几个副科 认识正科级的特别少。如果相应的提拔了一个台阶的话,那么你的人脉资源,你的人力资源,你交往的人都会发生质量跟数量的变化。人脉资源是最大的生产力 。

二是提拔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做事的平台。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躺平,我们只是缺一个做事情的平台或者去一次机会 如果给了我们这个平台, 这个机会我们照样可以全心的 无私的 积极的 踊跃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实在在的做一点事情 。

当然硬币有正反,剑有双刃,任何一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利于弊对于错,对于某些人来说,在基层非常的苦 非常的累 实际情况呢也确实如此,特别是我们乡镇街道的干部 基本上都是5+2 白加黑 。

但是有成长就有牺牲,有付出的同样也有收获,我觉得这个没有必要把苦和累一定要跟提拔联系在一起 。

你要想到提拔以后 你可以有更大的平台 更广阔的天地去发挥自己的才干 而且能取得实实在在的一点成绩 群众的认同感 自己的获得感 包括自己职业生涯的归宿感 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