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不如自己的人或下级连续提拔,如何调整心态面对?

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反而提拔了,曾经的下级反而获得连续提拔,在体制内,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若还有情绪、发牢骚,那这就是典型的对体制内提拔不了解、不清楚、不适应的表现。下面讲一个真实案例。

老王是市直单位的副团职军转干部,2008年38岁时转业到单位,安置为主任科员,享受副处职虚职待遇。老王在部队是政工干部,文字功底比较扎实,业务能力也算是明白人,做事像在部队一样有板有眼,多次在省厅内刊在发表文章,在业内算是小有名气。对于提拔晋升,老王年纪虽然大一些,但也有自己想法,想从主任科员提拔为实职科长,然后再伺机恢复自己的副处实职。

开始两年,老王一直认为只要干好工作,局党组就会认可的,就会考虑自己的。可是两年之后,有些副科长或者曾经当过副科长的主任科员,都已经当上科长了,老王还是原地踏步。于是老王走进局长办公室,向局长提出自己想转任科长的想法,局长敷衍老王说“会考虑的” 。

又过了两年,眼看副科长们都提拔为科长了。老王实在想不通,是自己能力不行吗,还是自己人品有问题,还是自己得罪谁了?于是老王又走进局长办公室,说起这两年提拔的事。这次,局长对他说“老王啊,你是很优秀,但你已经是副处级待遇了,何必跟他们抢这个正科级的位置呢”。老王听了这句话,十分生气地说“局长,按你这个说法,我是不是应该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呢?”听了这话,局长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老王,于是说“老王,我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局里的重大事项都是党组的集体决定。”老王又说“既然局长你说到这里,我已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后我就按我即将退休的模式来工作,谢谢局长的提醒。”说完,啪的一声,走出局长办公室。局长也第一次体会了老王刚硬的性格、直率的脾气,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后来的这些年,老王动不动就请事假去医院看病,说自己在部队那么多年,全身上下都有病。对于工作,老王简简单单负责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业务,科长也比较知趣,不会对老王说什么,平时里对老王还客客气气的。对于老王的事,局党组当然是知道的,但也不好说什么,当然也不会在大众场合批评他,毕竟大家都深知老王的性格脾气。

就这样,老王一直躺平到今年的51岁。可以肯定,老王还会一直躺平下去,直到60岁退休。

这就是老王自己多次不提拔的心态。我个人极不赞成老王的这种做法,一个是躺平了,个人处事态度、生活态度都会发生不好的转变,人还是应该有个积极进取的心态。二个是身边的同事们对自己多多少少也有些看法,会把自己置于孤立的局面。

总之,面对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反而提拔了,曾经的下级反而获得连续提拔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到:务必调整好心态,认清体制内提拔是个人能力、机会机遇、外力支持、政策倾斜、群众认可、组织决定的综合考量,认清体制的提拔是少数、不提拔是常态,认清体制的提拔就是把合适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不是说个人能力强就一定要提拔你,更不是说任职时间长就一定能够得到提拔。得不到提拔,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把岗位守好、把工作干好

体制内不如自己的人或下级连续提拔,如何调整心态面对?

今年换届,有一定的名额是给乡镇事业编的,叫“五类人员”提拔为乡镇副职。有个朋友是乡镇的公务员,他是单位的中层干部,而他办公室的一个管理岗九级职员的事业编,今年他因为各种因素没得到提拔,反而是他办公室的这个事业编提拔为乡镇副职了,一下子就成为了他的分管领导。我这个朋友特别郁闷,手下的得力干将,反而成为了他的分管领导,这个世界太奇妙了。我劝他说最好是申请调去其他办公室,然后平衡好自己心态。然后照做了,就没那么郁闷了。

体制内不如自己的人或下级连续提拔,如何调整心态面对?

想调整好心态,首先要清楚为什么别人会比你先提拔,把原因搞懂了,自然就想开了。

1.别人有你不知道的背景

背景这种事,没有人会摆在台面上说,依靠背景上位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背后的人物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

比如,前些年县里搞人才引进,考试方式很简单,只需要面试(一看就有水分),同学X报名了。他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和他一个考场的人都说他面试就讲了几句话,一看就是来打酱油的,可他偏偏就是考上了。谁也不知道原因,以为他真人不露相,直到前些天他才承认县里的某个大领导是他的亲戚,很亲那种,打招呼什么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2.别人有你不知道的长处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全部,以前在学校里,大家都在班上一样读书,为什么有人考重点大学,有人却连本科都考不上,表面上大家都是一样学习。但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人,肯定有他们自己的长处,比如记忆力更好、方法更科学、时间安排更合理、课后学习更久等等。

工作和读书是一个道理,不要只看到表面,不了解深处,身边有个同事升的很快,我一开始也很不解,为什么会是他,后来看到他拍领导马屁的情景,我完全懂了,他真的他太会拍了。

3.不要自以为是

有的人会对自己的工作有超出常规的认同感、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具体表现就是以为自己手里的这块工作是最重要的,比任何人的工作都重要,进而演变到以为缺了自己单位就运转不了了。

有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每块工作都重要,大家都是螺丝钉,没必要相互倾轧,单位缺了谁都照常运转,就像有没有地球或者什么鬼行星,太阳都会照常升起一样。

把上面三点搞清楚了,看待提拔这件事你一定能心态好许多。

总结起来就是,连别人的背景都不清楚,不要急着和别人去比,况且别人没你想得那么差,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也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体制内不如自己的人或下级连续提拔,如何调整心态面对?

1、体制内的提拔跟能力关系不大。够蝴蝶连续提拔,说明领导非常重视和看好这名员工。在体制内能够获得提拔和重用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个人的个人能力有多超群,体制内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单位离了谁都一样干,所有的活稍微熟悉一下,大部分人都可以胜任。不要因为人家某一项能力不如你就全盘否定人家的其他能力,提拔从来关注的都是综合竞争力。

2、体制内的提拔跟年龄和资历也不是完全正相关。体制内不要有倚老卖老的心态,也不要觉得领导提拔了一个年龄和资历都不如自己的人就多委屈,你能想到的问题领导都能想到,既然决定已经下达,就说明一切都是定局。体制内想要破局,单纯地以来“熬”和“靠”已经不大可能了。

3、能被提拔的都是有点本事的。能够被领导连续提拔,并且领导肯为他们担下风险的人,一定都不是什么一般人。要么是他们身上有领导非常看重的品质和特点;要么就是这个人的背景非常深,肯定有更高层级的领导为他们作靠山。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成功,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高升,不要瞧不起那些明面上不如你的人。体制内,真正有本事的从来都是深藏不露。

4、论资排辈的规则正被逐渐打破。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一直都是体制内的提拔和晋升规则,但随着年轻人逐步走向干部岗的任命层出不穷就能够发现,现在的晋升规则是按能力来,而不是按年龄来。职场从来都不是个讲公平和讲规则的地方,公平需要自己去争取,规则是为了特定的人而制定的。想要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成为那个让领导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5、要多提高自己,不要总羡慕别人。体制内的工作犹如温水煮青蛙,过得久了往往就很容易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 ,过着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现在这种思维如果还不改变,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体制内的优点是很稳定,稳定到可以一直混着等退,退休金还不算低。但如果想要晋升,想要养家糊口,想要获得更好的发现,似乎比体制外更难。体制外,业务能力强的人大概率会获得重用;但体制内对业务能力的倚重并没有那么强,反而更看重员工的处事力、沟通力和协调力,说白了,只有那些懂得审时度势、足够圆滑的人,才能够被委以重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

体制内不如自己的人或下级连续提拔,如何调整心态面对?

这种情况不仅体制内有,体制外也常常发生。“伯乐相马”的可是千古流传,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并不常有。于是又有人提出“相马不如赛马”的观点,当我们读完《田忌赛马》的故事之后,才知道赛马也一定就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这里面还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还有一个赛马的规则与流程问题。难怪古人会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待,于是又有了人才的评价标准问题。

不要为此纠结,更不必因此而消沉,是金子在那里都能发光发热。况且,体制内被提拨、受重用不见得就是好事,挡不住糖衣炮弹、经不住利诱与色诱必然变成贪官,管不住家人、管不住下级、不能严格束缚自己也免不了会摔跤、栽跟斗。没有被提拨也未必就是坏事,人的价值并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不是谋取多少个人财产,而是创造多少社会财富。古人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升职做公仆,同样可以服务大众。一些基层派出所长、社区主任、医务人员等之所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关键正在于此。平凡的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当然,若是觉得抱负无法施展,梦想难以成真,你可以考调换单位,也可以辞职创业。总之,不要总是指望别人用自己,而应当敢于自己用自己。

体制内不如自己的人或下级连续提拔,如何调整心态面对?

这是很正常的亊情呀。不如自己的人或下级连续提拔,在现在情况下大范围存在。在有机遇的情况下,看你能否抓住,抓好了能一步也落不下,如果在机遇面前抓不住,落后一步就很难追上了。

所以要保持平和心态,你觉得不如自己的人也许他有过人之处或把握住机遇,甚至能够创造机遇,而你自己觉得很有能力,坐享其成,最终还如前面所说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