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和市直单位副局长哪个位置发展空间大,应该怎么选?
毋容置疑,肯定是副县长发展空间大,副县长提拔的概率大于市直副局长。
一、从工作领域上看,副县长比市直单位副局长更为重要①市直单位副局长,参与局领导分工,分管几个科室,业务内容属于条块型,工作相对专一性和专一性,除本业务领域外,对其他业务领域影响力非常小。
②副县长,虽然只是副职领导,但也属于地方要员,参与县政府领导分工,分管领域大多涉及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多面手,特别是县级机关处于落实国家政策最明显、接触群众最多、矛盾问题最复杂的一线,副县长需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统筹能力和斗争能力。
因此,一般认为,副县长的工作领域比副局长重要。
二、从权力地位上看,副县长比市直单位副局长更大工作领域的重要程度决定了个人权力地位大小。
①市直单位副局长,除了发改局、交通局、工信局等少数几个大局外,几乎不承担什么大项工程,也几乎不直接参与县区重大审批事项,顶多就是工作上处于指导层面,本质上没有什么决策权,在局里干什么工作都还要看局长一把手的脸色行事。在局人事权方面,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
②副县长,虽然是在县长的领导下分工负责,但很多分管工作具有决策权和直接拍板权,比如资源如何分配、经费如何使用、人员如何分工、工作如何落实都有较大的决策权,甚至可以不用经过县长和书记,也不用召开常委会决定。要是分管的局长不听话,不执行指示,副县长大概率可以通过个人影响力将其调整或换掉。
三、从市级提拔上看,副县长比市直单位副局长几率更大①市直单位副局长的发展,下一步可能是一步到位局长,但这个几率很小很小,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很长,比如我们市直,一个副局长,至少要干6年以上副处才有机会提拔局长,这仅仅是有机会。事实上,由副局长直接提拔为局长的几率不到10%。一般来说,市直副局长的提拔晋升的路线为副局长➜副县长➜其他正处级实职。以我们市直单位为例,市直副局长最终提拔为正处实职的概率为25%。意思是说,绝大多数市直副局长,要想提拔正处级,还得下到县里当副县长。
②副县长,下一步可能是县委常委,再下一步可能是常务副县长或者县委副书记,再下一步是市直机关局长、县政协主席、县人大主任等正处实职。从中可以看出,在提拔正处实职上,副县长比市直副局长领先一个身位。事实上也是如此。以我们市直单位为例,副县长最终提拔为正处实职的概率为40%。
因此,副县长比市直单位副局长发展空间大,肯定是首选副县长。
副县长和市直单位副局长哪个位置发展空间大,应该怎么选?
你好,论发展前景,这两个岗位都是较为靠后的副处级,很难直接提拔为正处级。轮排序,市局副局长属于市里的干部,高于副县长;而且,副县长愿意去市局担任副局长,而市局副局长一般是去县里担任县委常委,不会担任副县长,二者的优劣可见一斑。
首先,介绍一下市直机关副职的有关发展情况。通常,市直机关一般配备1位局长、4位副局长,副局长同时担任市局党组成员(党委委员)。
市局副局长想要提拔为正处级,一般有两种发展道路:
第一种是在机关内部提拔。通常,要先晋升党内职务,从党组成员(党委委员)提拔为党组(党委)副书记,成为排名第一的副职。然后,经过几年锻炼,遇到了合适的机遇,得到了分管领导的推荐,才有资格竞争局长一职。
但是,根据目前的用人方式,为了避免廉政风险,市局局长还是以空降为主,很少直接从机关内部提拔。因此,市直机关副局长想要在内部提拔为局长,概率还是较小的。
第二种是下放到县(市、区)提拔正处级。通常,是先担任县(市、区)党委常委,再晋升为党委副书记,然后竞争县(市、区)长一职,或者回到市直机关担任局长一职。
总之,市局副局长要经历一到两个岗位的锻炼才能提拔为正处级。
其次,介绍一下副县长的有关发展情况。在一个县里,副县长属于实权副处级,优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以及法检两院一把手。但是,其排名只在15位左右,除了四套班子正职之外,还排在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之后。
因此,副县长看似和县长只有一步之遥,但二者之间有2到3个隐藏的小台阶。
第一步,副县长必须要先晋升县委常委,成为县里的核心决策群体之一。
第二步,担任县委常委后,要转任更好的岗位,最好是能担任常务副县长。
第三步,晋升为县委副书记,成为县长的第一候选人。
在发展很顺利的情况下,一位副县长至少也要5、6年才能提拔为县长;而绝大部分副县长终其一生也解决不了正处级。
最后,对比市直机关副职和副县长的其他优劣。第一,论话语权,市局副局长对全市的专项工作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离开这条线后话语权就小很多;而副县长对全县的分管工作有话语权,但是出了县里话语权就小很多。可以看到,一个侧重于线上,一个侧重于面上,很难说孰高孰低。
第二,论人事权,市局副局长只对自己单位的中层干部有一定的推荐权,而副县长对分管县局的副局长有一定的推荐权,含金量高一些。并且,副县长在经费的使用上自主权更大一些。
第三,市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城市建设、生活环境肯定优于县里,市局副局长可以使用的资源更多。并且,市直机关副职更靠近市领导,有句古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更容易得到市领导的赏识和推荐。
第四,论工作强度,市局副局长操心的事情较少,工作更轻松一些;副县长要操心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更劳心劳神,一旦出现问题,也容易被问责。
第五,论自由度,副县长要高一些,作为县领导的一员,基本只对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很多事情可以拍板决断。而市局副局长只是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要听取局长、分管副市长以及市领导的意见。
综上所述,市直机关副职和副县长其实各有优劣。
不过,在现在的干部使用中,想要更进一步,基层经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经历多个不同类型的岗位锻炼。
因此,如果你是市直机关的中层干部,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先提拔为单位副职领导,然后下放到县市区担任党委常委,再谋求更进一步;如果你是基层的科级干部,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先提拔为副县长,再交流到市直机关担任副职,再谋求更进一步。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副县长和市直单位副局长哪个位置发展空间大,应该怎么选?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5月,我们县的县乡换届结束了。县财政局的局长,提拔去了市财政局当副局长,他其实才46岁,很多人说他不值得,说他应该在县里当个副局长。
我们县原来分管交通、工业,当了一届的副县长调走了,到市里的科技局当副局长。很多人也说他不值得,没捞个正处级领导不说,都认为他起码应该再当一届副县长,毕竟他也才49岁。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觉得当副县长比在市直单位当副局长好呢?不管是去号称第一局的财政局当副局长,还是去冷门的科技局当副局长,在人们的眼里,都比不过副县长。
其实,在辛酸职场看来,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下:
第一,副县长和市直单位的副局长两个位置,虽然都是副处级实职领导干部,但是从官场的发展空间来看,副县长在仕途上要比市直的副局长大很多很多。
第二,副县长是地方官员,位置比副局长更重要,接触的人和事更多更复杂,能力的提升,领导力的提升,视野的提升,这“三个提升”是呆在市直机关里的副局长根本不能比的。
第三,副县长的升级道路小则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这样的实职,大则可以到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甚至可以一步到县长。而市直机关里的副局长呢?年龄超过45岁的,几乎就是副处级等着退休,很少有特殊的。
第四,从这些年来我们市的干部使用情况也可以说明,当副县长要比在市直机关当副局长的发展空间大很多。那就是市直机关的人争着抢着到县区当副县长,却几乎没有副县长主动说要求回市直单位当个副局长的。
第五,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在45岁以下,不要犹豫,直接选择当副县长,有机会上到正处级实职领导。如果你的年龄超过了45岁,那请选择到市直机关当副局长。反正过了45岁还在是副处级,不管是当副县长还是当副局长,都没有机会上正处级的实职了,到市直单位,图个轻松、图片省事。
希望了解更多体制内新鲜事的,欢迎关注辛酸职场!
副县长和市直单位副局长哪个位置发展空间大,应该怎么选?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一般情况下,副县长发展空间要比单位副局长发展空间更大。
从当前中国共产党选拔培养干部的导向来看,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更有发展前景。副县长和副局长在行政级别上大多数都是副处级,然而,对于副县长来说工作覆盖面和工作内容更丰富,属于一个完整建制行政区划内的父母官。市直单位副局长只是全市某一领域工作某一个分支的行政管理者,虽然面向全市,但是更多的是某一项相关业务的指导。
从管理行政区划和工作内容看。副县长,作为父母官,在县域内有更大的管理权限,分管某项或多项行政管理工作,如果副县长是县委常委或者常务副县长,那可能分管领域更多一些,日常面对的工作更错综复杂,接触的人更广泛一些。
副局长,作为市直单位领导副职,可能分管某项业务工作,联系分管局属事业单位。在管辖范围和工作内容上相对单一,业务相对纯粹,接触人和事面相对窄一些。
从发展前景上看,副县长,如果在县委常委,特别是自己分管工作又有一定建树的话,下一步到其他县市任副书记或者纪委书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副局长,作为单位副职进一步提拔前,一般还要到某个区或者县实权副职锻炼一下,而且这种概率比较小、竞争较为激烈。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副县长、副局长级别的县处级干部,都属于市管干部,他们的任职和升迁都是市委统一考量,由市委组织部进行调配和任命。如果同样的机会和级别选择提拔干部,你想一想组织部门是愿意提拔工作覆盖面更广、基层经验丰富、更了解综合性工作的副县长,还是会考虑工作性质相对单一,面对综合突发情况相对少的副局长呢。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进步空间。小平同志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县和县有区别,县长和县长也还不一样,局和局也有区别。有些县可能因为区位优势、地理优势、经济优势等等,可能是市委重点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甚至是中央、省部级领导的联系点,容易出成绩,也就容易出人才,出干部。而有些县可能历史原因、吏治和经济搞得本来就不好,又长时间得不到局面扭转,自然干部进步也受限制。
当然,市直部门的局委也有很多比较容易出干部。比如人社局、财政局、公安局等部门的副职,也是后备干部的第一梯队,有机会去县区或者开发区挂职锻炼一年半载,提拔重用的机会也比一般县区的副职要快一些。
其实,官员的升迁,自古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合集,有一项缺失,恐怕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无论在什么位置,在哪个地方,请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副县长和市直单位副局长哪个位置发展空间大,应该怎么选?
这两个职位待遇等同,都是副县级干部,职能不同,副县长分管领域较为宽广,对个人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相对市局的副局长,分管业务比较单一,没有那么复杂。
主要看个人实际情况,你问哪个发展前景好,谁也说不清楚,在工作实绩的基础上,有时候还要看运气。同时要考虑个人家庭情况。
副县长和市直单位副局长哪个位置发展空间大,应该怎么选?
副县长和副局长两个位置哪个发展空间大,应该怎么选,这不是个人说了算的,一切都应该服从组织的安排,工作的需要!
这些年,在我们单位任过职的副局长中,有四个都是从副区长、副县长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调整过来的。我想说的是,在县区领导岗位上历练过的人,工作能力相当强,综合素质非常高,他们应对机关工作游刃有余,思路开阔,举重若轻,让人不得不佩服!
以前有一个副局长,是从乡镇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历任乡镇长、书记、县发改委主任、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基层经验相当丰富,后来组织上把他调整到我们单位任副局长。
刚到单位没几天,全系统法规培训就开始了,他作为分管领导要讲一堂法规课,当然,法规科也提前给他准备了讲稿。谁知,他上台以后,根本就没有用提前给他准备的讲稿,面对台下几百名参训人员,他针对我们系统适用法规的特点、程序、容易引发的问题、队伍建设等方面,洋洋洒洒讲了两个多小时,而且有案例,有实证,讲的生动有趣,效果非常好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过副县长的人就是不一般!
还有一个副局长,是位女同志,民主党派,30多岁就被提拔为副县长,一干就是八年。
她到我们单位任副局长后,分管的是工作任务最重、工作难度最大、临时性任务最多的几个业务科室,大家都觉得这个女领导肯定会被累坏的。
哪知道,她整天笑眯眯的,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而且,她跟几个科长配合的格外和谐,经常一起去基层调研、检查、开会,跑得比男同志都欢。
她开会讲话往往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整改方向,对单位和基层工作给予了很强的指导。
她还很担当,不怕得罪人,短短的时间内,她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些年,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年轻干部往往需要去基层挂职锻炼几年,才能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这确实很有必要。
基层工作繁杂性高、应变性强,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在基层锻炼过的同志,面对复杂问题往往不畏难、办法多、有担当、顾虑少,工作成效显著!
所以要想走得更高、更远,还是要珍惜去基层锻炼的机会,那里是能使人蜕变升华,脱胎换骨的地方!
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欢迎大家互动留言点赞!
大家好!我是@笑看云卷风舒,体制内30年,关注我,每天分享体制内趣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