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很明确地说,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公务员身份肯定是要被取消的,而且要求写一份主动放弃公务员身份的承诺书!因为,事业单位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其他人员调往事业单位后,也必然使用事业编,绝不会再另行编设其他编制。当然,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不受编制身份限制,可以调往公务员单位、国企、高校等单位任职。今年3月份,我们市直机关有一个副科长,调往省直事业单位,就被取消了公务员身份。下面说说这位副科长公务员身份被取消的过程。
该副科长兼任三级主任科员,女性,35岁,结婚多年,其丈夫在省直机关某厅,小孩在省会读书。为了结束两地分居,为了家庭小孩,前些年,两夫妻一直找关系调往省直机关或省会市直机关,副科长也多次参加省直机关的选调。其丈夫农村出生,人脉资源极其有限。结婚差不多10年,小孩都读3年级了,调动仍然没有成功,选调也是欠点火候,不是笔试成绩差一点,就是面试成绩不太满意。去年,副科长年龄35岁,调动再不成功,就不再符合选调要求。一个偶然机会,其丈夫单位下属事业单位面向全省选调人员,丈夫询问副科长是否愿意?女人嘛,大多都是感性的。副科长想到这些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照顾不了家庭,看望不了小孩,不再想品尝异地家庭生活艰辛与孤独。思考再三,两夫妻退而求其次,参加这次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选调。副科长参加过多年的公务员选调,经验比较丰富,这种事业单位选调不在话下。加上面试单位是丈夫单位派出的,这次选调异常顺利。
没过多长时间,调动文件就下到我们单位人事科。由于去的是事业单位,也不属于参公单位。所以,人社局要求我们单位人事科,调出人员必须提供主动放弃公务员编制身份的承诺。副科长早有思想准备,二话不说写了承诺书。
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身为工作多年的公职人员,我可以100%肯定地说: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的公务员,会立即失去公务员身份,成为事业编制人员。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目前的法律、法规、政策大环境下,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和被批准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管理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执行。《公务员法》给公务员下了一个定义,是专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实际上是公务员的三大特征:依法履行公职、必须取得国家行政编制——即公务员身份、由同级政府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待遇。
为了从源头上彻底控制住机关工作人员的数量,减轻财政负担,国家实行非常严格的编制管理。在此情况下,公务员编制人数是一种极为稀缺的社会资源。很多单位很想要人,可一查编制人数就立即蔫了,没有编制,要突破编制人数的限制,无论是对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对其下属的党政机关和部门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2020年3月3日发布实施的《公务员登记办法》明确规定,公务员登记的范围和条件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且在编在职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很明显:在编在职是登记为公务员的必备条件。只有在完成公务员登记审批之后,才能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工资审批等各项手续。通俗地说:只有完成了实名登记审批的公务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对因撤销登记、调出机关、辞去公职、被辞退、被开除、退休、死亡等原因退出公务员队伍的人员,所在机关应当于次年1月31日前,按照登记工作管理权限,将上一年度退出情况说明及《公务员退出汇总表》报审批机关、备案机关。”也就是说,一旦公务员被调出党政机关,本人所在单位必须办理本人的退编手续并报告审批机关和备案单位。
这里要说明的是:决定公务员调动任职、公务员登记审批和备案的单位,都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机构改革之后,各级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由组织部门直接领导,各级政府公务员局直接并入组织部门。也就是说:涉及到体制内工作人员职务任免、工作岗位调整、以及相应的登记审批,其实均由组织部分直接办理。
毫无疑问:一旦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肯定会失去公务员身份,一般就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的管理岗位。即使是担任了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还是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依然是事业编制人员身份。有些人说:事业单位的领导可以保留公务员身份,这肯定是对现行政策的误解。说到底:在什么岗位工作,就是什么身份,也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根本就不存在串岗保留原身份的可能性。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个问题与此很容易混淆的问题:干部管理权限。即省委、省政府只直接管理地厅级干部,市委、市政府管理县处级部干部,县委、县政府管理乡科级干部,这是分级管理原则。在每一级党委、政府直接管理的干部之中,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本级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虽然在什么岗位就是什么身份,也享受相应的待遇。但不同身份的领导干部之间,完全可以根据整体工作的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调任职务。这在《公务员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也有相应的《公务员调任规定》。更明确地说:公务员既可以调到事业单位任职,又可以调到国有企业单位任职。反过来,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也可以调到党政机关担任具有公务员身份的领导职务或职级公务员,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仅就特定的某一个人而言,在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岗位工作,自然就是公务员身份;在事业单位工作,就是事业编制人员身份;在国有企业工作,也只能是企业职工身份。总之:个人身份随着本人具体工作岗位的变动而变动。
因此,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的公务员,肯定会失去公务员身份,成为事业编制人员。这对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公务员调到事业单位,公务员身份会被取消,即使今后再调入行政机关,还要重新进行公务员登记。
讲个具体的例子,乡镇某副镇长,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了解决家庭分居问题,找关系调到了地级市直某单位下属的事业单位。任副镇长的时候是副科级领导干部,行政编,到事业单位后对口安排了8级管理岗,身份也由公务员变为了事业编干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工资变化,事业单位不能享受车改补贴了。因为缺少了乡镇补贴和车改补贴,这个副镇长到市直事业单位后,工资下降了1000多元。
小伙因为有基层工作经历,学历是硕士研究生,而且家庭能够提供一定的助力,于是在调到市直事业单位后2年,小伙就转任了这个事业单位主管局的行政编,重新进行了公务员登记,重新取得了公务员身份,车改补贴又重新发放,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你可以看出,公务员调到事业单位,公务员身份是不能保留的,工资待遇相应也会进行调整。
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一般公务员不会调往事业单位。当公务员从行政单位调到事业单位任一把手领导干部时,我知道一个县是这样处理的:兼任与这个事业单位密切相关的行政单位党组成员,继续保留公务员身份。比如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县住建局党组成员,移民服务中心主任和河务服务中心主任都兼任水利局党组成员,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商务局党组成员,等等。
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按照组工政策要求,确实应该随着所调动单位性质转变人员身份,但是很多地方却不是这样的,尤其在区县以下单位,混编混岗现象相当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编混岗的现象体制内机构越大,编制职数越多,一般不会出现混编混岗情况。通常在市直机关以上的单位,基本上分得比较清楚,工作在什么单位就是什么编制身份,虽然可能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但是大部分都是借调的,也就是人员的编制并不在机关单位。
然而,在区县以下单位,很多时候一个局公务员编制就那么几个,人手根本就不够,所以必须得通过混编混岗的方式缓解人手不够的压力。因此,在区县机关就会出现各种编制的人员了。
这里以成都市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成都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事业单位就是事业编制人员,机关就是公务员,参公单位就全部都是参公人员,在市级机关中,没有身份交叉的情况。当然,单位的聘用人员除外。
比如去年,成都市教育局长就去成都大学任职党委书记了,他在教育局就是严格的行政编制公务员,但是调动到成都大学后身份就变成了事业编制,不过他的级别都是一样,都是副厅级,这个也叫成都市的正局级。
虽然成都市参公身份跟公务员身份交流没有障碍,但是市直机关是没有参公身份人员的,当然可能有参公人员在局机关工作,但是这些人的任职单位通常都在机关下属参公单位,只是通过借调在机关工作而已。同样,机关里面也有大量的事业编制借调人员。
但是,成都市所属区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同样一个机关,里面什么身份的人员都有。比如以前我在武侯区某局工作,当初我们的科长就是事业编制人员,他的命令也在我们局,只是他虽然是科长,但是不能叫科长,叫科室负责人,但是待遇跟其他公务员科长都是一样的,包括目标奖的系数。
只是因为身份原因,虽然是混编混岗,干得活都差不多,但是事业编制还是不能享受车补待遇。
区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很多也是机关公务员过去任职的,但是在区县并没有要求他们转变身份。也就是说,即使去当了下属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但是身份依然是公务员。
总结一下所以题目所说,公务员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身份,这个还真不一定。在级别大的机关,通常以单位属性来定身份;在县以下单位,通常调动是不影响身份的。
虽然中组部对严禁混编混岗的情况有明确规定,但是因为各个地方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和困难,有时候也没有办法严格落实。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规定的,那就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人员如果去国有企业任职,那么他必须放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身份,这一点通常各个地方落实的还是非常到位。
你们所在的单位,有没有混编混岗的情况呢?
@职中有我
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网友咨询:
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我的答复:
作为一名公务员,如果你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毫无疑问你会取消公务员的身份,因为在事业单位只有事业编制的身份,而不存在行政编制的身份。
能够从公务员岗位调任到事业单位任职的人,基本上都能够获得提拔使用,在调任到事业单位工作也是担任领导职务,要不然很多公务员是不可能调任事业单位工作的,针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在事业单位有三种身份,外加一顶帽子,不存在公务员的行政编制针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首先给你科普一下在事业单位当中有哪几种身份?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人员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是管理岗,第二是专业技术岗,第三是工勤岗,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岗位,都是属于事业编制,不属于行政编制。
在事业单位当中的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都是属于干部身份,工勤岗是属于工人身份,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从这个分析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从公务员的岗位调到事业单位工作,你肯定是要从行政编制转为事业编制,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刚才给你分析了在事业单位三种人员类型,在这三种人员类型之上还有一顶帽子,那就是参公待遇,如果你能够享受参公待遇,你的工资待遇和公务员就一模一样。
不管你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还是工勤岗,都有机会参照公务员享受一样的待遇,关键就在于你在身份定位的时候,是否属于参公待遇人员。
二、调动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你的工资待遇不会有任何变化作为在公务员岗位工作的人,如果你调任到事业单位工作,所去的事业单位属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那么前后工资待遇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事业编人员,工资待遇就是参照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在公务员单位和参公事业单位之间,两者是可以相互调动的,如果你原来是在公务员岗位工作,可以非常顺畅的调动到参公管理单位工作,如果你是参公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非常顺畅的调动公务员单位工作。
目前你是在公务员岗位工作,属于行政编制,需要你调动到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属于事业编制,但是因为有参公待遇这个帽子,你前后享受的工资待遇不会有任何变化,如果调动到新单位工作,能够提拔一级,这将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你可以获得提拔重用。
如果在参公事业单位表现比较好,工作几年时间以后,你一样可以调动到公务员岗位工作,这又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一般情况换单位工作,都可以获得提拔的机会。
三、调动到一般事业单位工作,通常都能够提升职务等级刚才跟你分析了从公务员单位,调动到参公事业单位工作的一些情况,但是事业单位当中除了参公事业单位,还有一般事业单位,如果是从公务员调到一般事业单位工作,你的工资待遇就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因为你是从行政编制转为事业编制,并且是没有享受参公待遇的事业编制,这时候你就不能够享受一些公务员本身的津贴,比如说车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在我所在地区体制内的工资待遇并不高,在事业单位工作每个月到手工资才2500块钱,在公务员岗位工作每个月到手工资3500块钱左右,其中车补就占了600块钱的差距。
虽然说一般从行政编制调任到一般事业单位工作,都能够提拔一级使用,但是提拔一级晋升的工资待遇,可能也就是刚刚弥补你从行政编制转为事业编制的工资待遇差距,甚至在有些地区你提拔使用之后的工资待遇,还不如原来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认真考虑,因为你去事业单位工作,虽然说能够得到提拔使用的机会,但是也有可能会出现降低工资待遇的情况。
四、原来身份是公务员,从事业单位调动到公务员岗位没有任何障碍刚才给你分析了从公务员行政编制转到一般事业单位工作的基本情况,哪怕是提拔使用,可能工资待遇也会出现下降,因为毕竟你不能够享受行政编制的一些补贴津贴,工资待遇出现下降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工资待遇的下降只是暂时的,因为你去事业单位工作一般都是提拔使用,未来在事业单位工作几年时间,你想要回到公务员岗位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回到公务员单位之后,你一样可以直接登记为公务员,因为你原来的身份属性就是公务员。
对于能力比较强,对未来也比较有信心的人,我建议你一定要珍惜提拔的机会,因为现在你可以去事业单位,获得一次提拔的机会,未来从事业单位离开再回到公务员岗位,又获得一次提拔的机会,这将是人生比较重要的机遇。
在体制内能够干到副处级以上领导岗位的人,通常都可以在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和国企之间轮流交换岗位,你可以毫无障碍的在三种单位之间相互交流工作岗位。
总体来说,从公务员岗位调任到事业单位工作,你的身份肯定会发生变化,工资待遇是否会上升或者下降,就要你去什么样的事业单位工作。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点击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