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上了副高,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什么也得不到了,若是你,还会努力工作吗?

体制内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行就是要懂得感恩、懂得知足。一个人,什么都好处想要,什么利益都要争,那可能就会被众人视为肉中刺眼中钉。题主已经评上副高职称,相当于专技岗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四个职称,你完成了其中三个,只差一步你就登峰造极了。从这方面来讲,能评上副高职称,是多少专技人梦寐以求、孜孜追求而未能实现的,令多少人羡慕不已啊。再一个方面,评上副高职称,已经享受了副处级工资待遇,干点活是职责所系,至于其他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等,就应该高风亮节、发扬风格,多让给其他没有评上副高的人,只有这样,才不让大家嫉妒你、仇恨你!试想一下,你什么都要,什么都拿,什么都争,什么都有,那说明其他人都不优秀,你就会引起公愤,会被孤立,成为单位孤家寡人。

县里的学校、医院、农技中心等事业编专业技术单位,按照初中高1:3:6比例要求,一个20多人的县农技中心,只有2个才能评上副高级,中级也只有7个左,剩余的全部是初级。一个150名教师的小学,只有15名教师能评上高级职称,其余的都是中级和初级。这种职称评定固定比例,只要上一级的职称被占据,很多有文凭、有能力的年轻同志就没有上升机会,以致很多中级职称干了20年还是中级。乡镇的专技岗晋升更是不容易,一般都是中级职称终此一生。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一个大叔,53岁,34岁评上中级,干了差不多20年还是中级。在县以下,能评上副高职称,享受副处级待遇,提升工资待遇,稍微改善生活,是多少专技岗默默奉献而追求的终极目标。难道这些评不上职称的人,就撂挑子,不干工作了吗?事实正好相反,有众多的评不上职称的人,仍然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体制内,干好工作是基本要求,是职责所系,是职业素养。题主评上副高,已经算是实现人生一大目标了,可以享受副处级工资待遇,每年比中级职称多领取2万元左右工资,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啊!因此,题主评上副高,更应该感恩组织,感恩单位,应多干点工作,多一份责任担当,对得起副高职称,对得起自己良心。至于题主说,干得最好,什么都得不到。其实题主这是不知足的表现。我倒是认为,副高职称所带来工资待遇就是对题主平时工作干得最多、最好的奖励和汇报。因此,题主可以豁达一点,眼界放宽一些,多想一想自己已经获得的,多看一看比你差得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就会知足、感恩,就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评上了副高,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什么也得不到了,若是你,还会努力工作吗?

题主的情况还算好了,现实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连中级都评不上,一直拿着初级的工资,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我国的职称制度因为职数的限制,各个单位的高级和中级职称岗位数量都是比较稀少的。而对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来说,不论是教师、医生还是其他事业单位人员,职称是他们晋升最主要的一条出路,毕竟能够提拔获得职务的人更少,因此职称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而目前职称制度就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能上不能下。

在我国,职称就相当于终身制,聘上了职称以后,只要没有出现违法或违反单位规则的事情,那么这个职称就不会被撤销。所以,这就造成了当职工聘用上中、高级职称后,就失去了动力,特别是聘用到高级职称的人员,因为已经到达了天花板,而又不用担心会被解聘职称,所以不少人就开始混日子了。

而如果一个单位的中级职称或者高级职称的岗位数量已经被使用完毕,那么对于那些聘用在初级岗位的职工来说,除了耐心等待占用中高级职称的人员调离或者退休,没有其他的选择,因此他们中不少人因为看不到希望,也慢慢开始混日子。

而题主已经评上副高,并且应该也已经聘用,那么工资收入相比其他大多数同事都高了一大截,得到的已经更多了,那还有什么好埋怨的,如果觉得收入对得起自己的付出,那么就好好干。而其他的荣誉称号或者年度考核优秀之类的,其实应该还有不少优秀的职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聘上更高的职称,他们的收入更低,后续在职称评聘的时候也是需要这些荣誉的,因此领导将这些奖励优先给他们,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又何必纠结这么多!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评上了副高,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什么也得不到了,若是你,还会努力工作吗?

评上了副高,还要一如既往的干好本职工作,这是必然的。

不要以为评上副高了,功成名就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就可以不好好干工作了,这种小富即安的想法是不好的。

评上了副高,说明你各方面是出类拔萃的,也是非常优秀的。因为副高并不是那么容易评上的,你能评上说明你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是得到单位认可的。

既然是工作干的最多又干的最好,领导应该是看在眼里的,作为领导应该是心里有数的,谁干工作多不多,干的好不好,成绩如何,领导不可能不知道。

领导不给你好处,领导也有自己的考虑吧。因为一个单位里,还有很多人排着队等着晋职称。有的要晋高级的,有的要晋中级,还有的要晋初级。凡是晋级的都需要证书,这个证书本来就少,来了证书以后,领导首先考虑的是未晋级的人员。你已经是副高了,肯定不会考虑给你了。好处不能一个人得到,还有比你更需要的人呢。

如果你去硬争,领导对你有看法,别人也会对你有意见。我们单位有一位已经评上副高多年的老教师,只要是来了好处,他总是喋喋不休地吵着去要,无论什么证书。表现出来的态度是非常强势的,惹得大家非常讨厌他,就好像这个单位里就数着他厉害,数着他能了是的。

在一个单位干工作,需要互相谦让,总有个急需不急需的问题。不能不顾别人,总想着自己的利益。

当然,有很多教师评上了高级以后,立马就变样了。

本来能干的工作也不能干了,本来代的课多也不愿代那么多课了,还有的干脆就不上课了,晋级前后变化非常明显,这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这与学校的制度有关。

评上了副高,更应该起带头作用,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出高级教师的优势,而不是以老卖老,高高在上的态度。

评上了副高还要接着评正高,所以必须继续努力,干出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多的证书,才可能有机会评正高。

不好好干工作不可能得到应该得到的荣誉,除非你有特殊的环境,只有干好工作才是资本。

评上了副高,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什么也得不到了,若是你,还会努力工作吗?

若是我,我不会努力工作!原本真的可以评上副高的,由于遭受某些领导的坑害,勉强评上了基层中级职称,看着当时师范的同学,有好几位评上了副高,本人不甘心甚至寒心,十年寒窗,二十多年教龄,却被几个势利眼学校领导迫害刁难,我只能听天由命!任课多,成绩好都没用的,永远抵不过有失公平的考核,永远比不上极度黑暗的联校职称评定政策。有的老师为职称抑郁了,有的老师为职称举报了,我却因为职称心凉了,恨满了!面对送礼巴结领导的同事,我选择不屑一顾,面对收礼谋私的领导,我选择暗自诅咒,只有面对学生的时候,我深表歉意!我也想努力工作,可我变得有些木讷!人生选择了后悔的选择,左右不了的职称,我真的不会再努力工作。

评上了副高,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什么也得不到了,若是你,还会努力工作吗?

现在有正高职称,是对幼、小、中学教师地位的提升。

倒追十五年,副高就是中学最高称职了。

你评上副高,理所当然应该:1、教学水平是顶级的。2、为人师表,师德是顶级的。3、教育水平应该是顶级的。4、带的班,无论学科成绩,或是各项表现,也应当是顶级的。5、当然你的职称工资,也应该是顶级的。

副高评上了,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应该是因果关系。还想要什么?

总不能职称最高,工资最高,而工作少而差吧?

当然有些地方土政策,评上副高,就不能评优。似乎在搞平均主义,这是不对的。

作为教师,名符其实的为人师表,是最重要的。

评上了副高,工作干得最多、最好,却什么也得不到了,若是你,还会努力工作吗?

职称从某种意义上是技术能力的标志呀!比在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职称才可以上专家门诊,患者在挂号大厅选号,不就是奔专家的头衔而去的吗?因为能评上专家,也不容易,医生的职称是要闭卷考试,理论指导实际,实际丰富理论,理论考不过,就评没有资格参评!我的感受是,做一名医生只要一心赴在医学上,服务态度好,热情,细心,病人就会越来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在医院里的名声及影响就越大,当然,平台非常重要!所以,职称越高,越有担当是应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