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关系带来的是幸福帮助还是灾难?

熟人,亲戚朋友,父母,爱人带来的是幸福帮助还是灾难麻烦?

我在日本工作了六年多,通过对日本式关系的体验,对于题主所说的中国式关系的特点,有很深的感触。题主所说的中国式关系,也是指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规则,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悠久的历史的影响,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处世之道。而日本式的关系和中国有非常大的区别,很多地方都处于相反的状态。

日本人信奉“不给别人增加麻烦”,这一种信条体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日本孩子在成年以后一般都会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孩子结婚都是以自己为主,父母资助不多。日本人结婚一般不会买房,都是租房居住,一般都会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买房,所以结婚的时候花费也不是特别多,一般主要由自己来筹措。

日本人结婚以后女方都会辞掉工作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父母不会替子女看孩子,女方回归家庭以后,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来源于男方,所以也给男方带来比较大的思想压力。

日本老人一般独立居住,日本人的收入分配方式是员年工序列制,越是年纪大的人工资收入越高,所以日本的有钱人都是老人,他们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很多人在退休以后都会继续工作,或者是满足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不会过多的考虑子女的状况以及孙子孙女的照顾。

所以他们心理压力很小,这也是日本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子女则很少探望父母,一般都是在节假日才到父母家里探望,很多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相当艰难,有些老人去世多日也不没有被发现。

日本人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也都是平静平淡之交,亲戚之间很少往来。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非常喜欢聚在一起喝酒的国家。上班的人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一般都不会回家,都会在外面和朋友同事喝酒,但费用都是采用AA制,当场平均结清所有的费用。

亲戚朋友之间很少串门,即便是串门带的礼品也非常的小,日本人认为赠送贵重礼品会给对方带来思想压力。我们接待日本人来访时往往接受到包装精美的礼品,很多层静美包装,但打开以后可能就是一个圆珠笔或者一个手绢,这就是日本社交习惯的具体体现,并非是日本人小气。

日本人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虽然经常聚会,但是他们的聚会中并不会过多的谈及个人的隐私和一些心灵深处的想法,所以日本人之间的朋友没有国内的铁哥们儿、把兄弟的层次。日本人之间也很少互相攀比,亲戚朋友之间也没有给对方欠情还情债的 机会。日本人的社交生活都是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思想压力。当然,日本的社会环境也没有相互之间走后门、跑关系的机会,日本人信奉规则和法律,几乎没有能够打擦边球的可能,也就消除了请客送礼的一个重要根源。

日本人处事的习惯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日本人生活非常简单,不会有过多的压力、过多的烦恼,老年以后的生活比较清闲、安逸,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亲戚朋友之间也都信奉着平淡原则,不需要拉帮结派、不需要找关系、也不太需要因为别人帮助了自己而苦恼于如何报答。

但日本这种关系也有它的劣势,就是人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平淡,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般都要自己扛而缺乏外援,体现不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很多的年轻人为了生计等原因,思想压力非常重,男方都会因为经济负担而感到压力甚重,女方则因为枯燥单调的全职太太生活感到无聊。到了老年以后,孤独寂寞难以去除,身患疾病不能自理的时候比较困难、痛苦,缺乏中国这种温馨的亲情,缺乏人情味。

所以通过对比也可以看出中国式的交往方式,也是有利有弊,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实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 能简单的说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式关系带来的是幸福帮助还是灾难?

中国式关系带来的是幸福帮助还是灾难?看到题目不十分理解,展开看后方明白是指“熟人,親戚朋友,父母,爱人带来的是幸福帮助还是灾难麻烦?”。毋庸置疑,如果说这就是“中国式关系”,当然是“幸福帮助”远远多于“灾难麻烦”,撇开血缘、姻缘之親暂且不论。为什么人们注重熟人、親朋好友的关系,自古至今数千年,甚至会更长远。如果说因此而带来“灾难麻烦”人们岂不个个是傻子,或者神经不健全?。

父母、爱人自不必说。慈禧这首“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又不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何报荅父母的养育之恩。至于爱人,除了感谢月老的红绳之外,更应明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为什么又会能“身无形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说父母,爱人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幸福帮助”,孝敬父母,为爱而付出,难道就是“灾难麻烦”。既不讲伦理道德,又缺少做人最低限度和条件,大概也只能禽獣一般。

至于熟人,親戚朋友,自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活于真空地带,能夠存活?。离开熟人,親戚朋友帮助,有時遇事之难,难于上青天。社会上人人都需他人帮助,自己更应助他人为乐,既是为人,也是为己,团结互助才能共度难关。真诚友谊为重,“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说明什么,李白为何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否还记得“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古人对待親朋好友的关系尚且如此,今人反而感到为“灾难麻烦”,岂不是有些人确实孤独自私,而让人可恨可气又可怜。

中国式关系带来的是幸福帮助还是灾难?

几十年的“关系文化”“圈子文化”“人脉文化”一方面滋生了数不胜数的贪官,另一方面在各个领域都根深蒂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