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村地区为什么要用大面积的良田种树,而不种粮食呢?

现在农村普遍采用的是分田到户的经营方式,地里种什么东西,种多少完全是由种植户自己来决定的,作为种植户决定种什么东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同样一亩地种粮食和种树木,或者其他的经济作物,什么收入高种植的可能性更大。近年来粮食的价格基本上非常稳定,相对于其他的经济作物和树木来说,可能每亩地的收益相对较低,必须采取规模化的科学种植,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而目前的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的种植方式不具备规模效益,所以经济收益相对来说较低。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基本建设,家具装修以及造纸工业的发展,对树木的需求日益旺盛,现在不仅是国内采购在增长,而且大量的从国外进口。因此,整体来说,经济效益好于粮食。

第二点就要考虑付出的成本和劳动复杂程度,种植粮食涉及到播种、施肥、锄草等田间管理以及收割、晾晒、储存、销售等很多环节,工作量非常大,辛苦程度很高。 而种植树木以后,一般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都不太用管理,种植户可以腾出时间做其他的工作,增加额外收入。另外,现在农村普遍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农村留守的都是一些年老体弱的父辈,对他们来说,种树可以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这一方面也是好事儿,极大的丰富了农产品的品种,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基本粮食作物的产量,所以现在国家每年要大量的进口粮食。

但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基本农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们国家面临着基本粮食的供应的风险,为了保证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有必要将一些种植树木或者其他经济作物的土地腾出来,重新种植基本的粮食作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农村地区为什么要用大面积的良田种树,而不种粮食呢?

农村大面积良田种树不种粮食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有点不切实际。

我国人多地少,虽然粮食产量在不断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特别是油料植物。解放后在党和国家正确领导下,农民开发了大量的荒地沙丘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粮食紧缺,特别是六十年代人们根本就无法填饱肚子,国家发出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在农忙季节会有很多的机关干部,学生到农村支农,特别是解放军战士为祖国的大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开荒种地抗洪抢险到处有他们的身影。

不过当今农田栽树是有的,但不是大面积的,国家与政府早就出台了政策,良田是不可它用不可抛荒,由于人多地少,人们对湖泊森林过度开采,农田是增加了,环境却遭到了破坏,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要求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退农还湖,退农还林,所以有些农田现在种树也是保护环境造福后代的大好事。

部分农村地区为什么要用大面积的良田种树,而不种粮食呢?

各地的情况不相同。

粮食价格虽然不高,但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粮食的产量逐年提高,农民靠种地确实很难致富,但毕竟种了一辈子的地,靠土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农民热爱土地己养成了传统习惯。种地难以致富的主要原因是一户难以有足够量的土地,若想多种些又需出高价流转别人的土地,那样务必就增加了种地的成本,纯收也就少了。

我们当地的土壤比较肥沃,水利设施也相当不错,可以说旱涝保收不成大的问题。在我家乡的农村,根本不存在将耕地栽了树的情况。倒是有很多农民将原有的河滩树地,开垦了林地种植了玉米,甚至将原有的树木毁掉,村民普遍意见很大。

全村确权土地3000多亩,那是第二轮承包时的耕地,另有将近3000亩为村民私自开垦的荒地,这些荒地有些已比分配时的耕地也产量要高。由于以上情况的出现,村子里农户的土地不均匀,收入差距自然拉大。因土地发生的矛盾纠纷也就日益出现,实在让乡村干部解决起来为难。

在我的家乡,至此没有撂荒不种的土地,也没有将耕地栽植了树的情况,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依然很高涨。

部分农村地区为什么要用大面积的良田种树,而不种粮食呢?

美观!也算是回归自然。但是,不是为了面子工程而为,充分论证,完全可以不靠国外粮食资源情况下,这样做还是支持的!如果不是满足这样的前提,战争爆发,无形就是无脑之为!

部分农村地区为什么要用大面积的良田种树,而不种粮食呢?

大家好,我是豫乡情愫。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现在农村种地劳动力不足。年轻人都去城市生活或者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干不动农活。所以不种庄稼改种树了。

我舅舅家就是这样。舅舅舅妈都七十多岁了,表哥在外地工作,家里有十多亩地。之前舅舅舅妈年轻,虽然种的地有点多,在农忙季节,表哥回来帮忙。现在舅舅舅妈年龄大了,农活干不动了,表哥就在地里种上了绿化树。

其次从经济效益上来讲,种树跟种庄稼收益差不多。种庄稼得看天,风调雨顺的情况下,自己的地,种的好,一亩地一年除去投入,能落下一千块钱左右。年成不好的话,保本很难,说不定还得赔钱。就像今年种地的就处在保本和赔钱的边缘。

种树的话前期买树苗植树,一次性投入,三到四年可以出售。期间简单管理就行,打药,浇水等,比起种庄稼来说,轻松多了,收益差不了多少。

最后农村之所以不种粮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赚不到钱。现在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种地投入多,收益少。忙一年农活,还没有外出打工一个月赚的多,谁都会算这个账。种树不影响外出打工,还有份比起种庄稼还算稳定的收益。

劳动力不足和效益不好,这就是农村良田种树,不种庄稼的直接原因。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部分农村地区为什么要用大面积的良田种树,而不种粮食呢?

谢邀。农村大面积良田种树,大概有以下原因:

1.土地流转给他人,而得到土地的人本来就没想种庄稼,而是种果木苗木准备嫁接出售或种一些景观树出售。类似建一个小苗圃。

2.退耕还林项目林。对一些低产低效的农田,国家采取退耕还林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这部分田大多原来是荒场,八十年代前期,为了吃饱饭,大面积开荒,广种薄收,现在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好了,粮食产量大幅上升,吃饭问题早已解决,所以国家有计划安排一些退耕还林项目,保持生态平衡。

3.有的地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一些农户因缺劳力,不想撂荒土地,便栽了树,只要一户栽树,地邻为防止将来树遮地便也栽了树,于是一片地成了林地。

耕地被擅自改变用途是一种违约行为,承包地是有法律要求的,尤其是永久性基本农田,不允许改变用途,这是保证十四亿人口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大问题,私自在耕地种树早晚会被纠正处理的。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把耕地承包过來就要遵守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