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
所谓思想言行注定一切,孩子成长的路上是否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环境,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关心和教育是否正硧了。在孩子幼小的年龄里,他们最易接受到和见识到就是父母的思想言行,父母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对有着优良传统教育的父母,有着正确思想道德的父母是会把孩子带上一条正确的思想道路,然则,父母中如有好吃懒作,贪小便宜,吹,饮赌等等生活不良嗜好的,思想良心与道德败坏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同时受外界的不良思想与言论影响,慢慢的,这些都会是孩子成长的致命。例如孤廦,仇视,怨恨肆虐等……正确的人生路少不了父母端正的思想教育和关心,也少不了社会正能量的教育传播,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都应尽心尽力的必备功课!
父母的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法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的真相。”
现在,想结合《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跟大家聊聊有毒的家庭都是什么样的?
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
01 不能给予足够的情感陪伴,甚至遗弃孩子。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父母任何一方的离开都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极为痛苦的缺失感和空虚感。他们会觉得家里发生的不好的事情,都是他们的错。父母离异的孩子尤其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们不被关爱的感觉,继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而受伤的孩子将会带着这种伤害步入成年,就好像囚犯拖着镣铐一般。
02 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干涉子女。
这类父母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他们经常把操控伪装成关心。一些常见的说辞有“我都是为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
事实上,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不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总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
他们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03 让孩子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
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在波谲云诡的迷惘之海中随波逐流。
04 父母酗酒。
酗酒父母的子女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也会成为酗酒者,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很小的时候便在父母的诱导下第一次接触酒精的。
孩子的许多行为和信念是通过对父母的模仿和认同形成的。酗酒父母留给他们成年子女的是愤怒、沮丧、郁郁寡欢、敏感多疑、破裂的关系以及过度的责任感,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应对的办法——酗酒。
05 习惯性打孩子。
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待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而暴力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尤其是愤怒)的唯一手段。
对于那些被父母虐爱过的孩子而言,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童年的经历使他们一生都活在强烈的恐惧中,害怕被伤害,也害怕遭到背叛。
06 恶言恶语数落孩子。
毫无疑问,孩子会因为朋友、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贬损受到伤害,而最容易带来伤害的还是父母,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孩子们会从其他角度审视这些评价并提出质疑。
当这些负面评价进入潜意识,就会“内化”它们,继而形成自卑心理的基础。可见,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孩子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其生活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07 性虐待。
性虐待或许是最残酷、最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了,这背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残了孩子的感情。这些弱小的受害者完全依赖于他们的侵害者,他们无处可逃,也无人可以求助。保护者变成了迫害者,现实变成了囚禁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牢笼。
性虐待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本质——纯真。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他们都倍感孤独。他们觉得没人会相信他们可怕的秘密,这秘密给他们的一生蒙上阴影,也阻碍了他们结交朋友。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家庭这个大熔炉炼造出来的。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者可以引以为戒,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成长环境;
希望所有的为人子女者可以正确认识原始家庭,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父母的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影响非常大,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其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建立与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需要多抽时间关心孩子的方法,而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供给,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的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心里的标杆
很多父母都说教育孩子很难,在叛逆期的时候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很大的原因是小时候的基础没打好。
1)别强迫孩子做与年龄不符的事情
两三岁的孩子就是应该开开心心的,有时会做一些让大人们很惊喜又很无厘头的事情。
我儿子3岁那年,我们带他出门坐地铁的时候,他在地铁上一直跟着读到站信息,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很认真的去问,而我们也是很认真的很尽力的给他解答。
上幼儿园后,也是经常去问老师问题,有的时候我也会担心他会不会吸收的太多长大了厌学。
后来我发现这一切是他自己的意愿,作为大人支持他就好了,当然遇到他不喜欢做的事,我们也不会强迫他。
2)想让孩子懂事就要把他看成大几岁的孩子
有些孩子懂事的特别早,会帮着妈妈做家务,会很暖心的去关心家人,这类孩子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孩子上学后,我们会带着他到处走走,寒暑假的时候,如果赶上我们出门,也会尽量带着孩子,例如我们带他去税务局。
在路上他会问我们,税务局是什么?为什么要去税务局?我们就会告诉他很多关于交税的事情,在小时候慢慢的让他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会比长大后的突然接触舒适。
很多家长经常会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问的烦躁,之后索性不再回答,或者用长大了就知道来搪塞。其实这也是孩子长大后不和家长亲近的原因之一。
言传身教要坚持不是看心情给大家说一个反面例子吧,小的时候跟家人出去聚餐,进门后我堂姐就吼了一声:“服务员,给我上XXX。”
说完菜名之后服务员记下就走了,之后我叔跟孩子说:“娟儿,以后不能这么跟别人说话,要有礼貌知道吗?”
我跟我家人都非常惊讶,这不是我叔的的性格呀,后来等了很久菜没有上。
只见叔叔慢声细语的把服务员叫到身边,紧接着把菜单往桌上一甩:“你们是开门做生意吗,厨师回家种地了这么久?”
我们又是一愣,不知道我叔唱的是哪出,后来我们只能拉着他走出了饭店。
给大家讲这个亲生经历的故事就是想和大家说教育孩子是要细水长流的,不是一时高兴就喊宝贝,不高兴就让孩子走开。
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原则,准则,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
我是孕育岛,宝爸宝妈们有任何的育儿难题,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