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列写几位天津市的科学家,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张伯礼,1948年2月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人,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曾荣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9月荣获“共和国勋章"
△许其凤(1936年1月5日-2020年7月2日),天津市人,卫星导航定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导航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钟武(1929.10-2017.11.27),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工业生态学开拓者、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科学家点赞!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张伯苓(1876年~1951年)天津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爱国教育家。
张伯苓先生出生于清光绪丙子二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其生长在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到处奔波的戏曲琴师(沽上人称“琵琶张”)。清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张伯苓自幼聪颖刚直,见义勇为,常为弱者争公讨理,助人为乐,又酷爱学习,因家寒依附别人私馆就读。
此时正直清臣李鸿章大力开办洋务,在天津成立北洋水师学堂,官费学习,每月津贴白银四两五钱。年仅14岁的张伯苓便考取北洋水师,苦读5年,学习驾驶,每次考试名列第一,1894年张伯苓以优等夺魁成绩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时值甲午战败,20岁的张伯苓被派往“通济舰”服役3年,习枪炮鱼雷和驾驶。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甲午败绩,西方列强欲食肉瓜分中国。英帝强租我山东威海卫,清廷应允。而威海卫在甲午战争时,为日帝所占,列强协议英强租借,清廷派大员乘“通济”舰轮前往办理接收、转租手续。张伯苓随往,亲睹“国帜三易”(接收时,先下日旗,后升国旗,隔一日又改悬英旗。),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先生为雪国耻,痛感欲救国危,非造就爱国人才不可。欲造就人才,非兴办新教育不可,发教育遂救国宏愿。
1898年,张伯苓毅然弃武从文,决心兴办新学,教育救国,当年11月应津门清府著名翰林严范孙廷聘,在严馆授西洋学(英、理、算、化诸科)。1901年应天津名绅王奎章之请至王馆教西学,此时先生上午在严馆,下午至王馆,约六载。1904年严范孙先生与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中学大学教育,见日教育发达,愈感“知彼邦之富强,实由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必从教育入手”。归国后严公与先生商议成立中学堂,当年10月王、严两书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1907年中学成立4年,学生人数骤增,校舍难容。吃紧之时,津门邑绅郑菊如在“南开洼”捐地10亩,是年2月23日教职、学生迁入南开新校,校名改称“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先生,为教育救国,到处奔波筹款办学,为把南开教育创办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曾征求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卓见,多次出国考察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科学加以“土货化”为我所用,办出高水评的南开教育体系。其办学体系宗旨在于造就人才。培养救国建国栋梁人才和领袖人才,因而治学严谨,礼聘名师,亦图强建国,施行高质量水平教授。为培养我国高级建设人才,又于1919年9月25日创立南开大学,1923年9月成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8月成立南开小学。
九一八事变后,张伯苓校长爱国抗日,曾多次组织师生到察哈尔省慰问抗日同盟军将士,积极支持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行为。1934年10月第十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宁园召开,南开啦啦队同学举旗组成“勿忘国耻”字形,进行表演,当即受到日本领事机构的“抗议”。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瓜已伸向东北,先生高瞻远嘱,1936年3月命中学部喻传鉴主任到四川重庆筹建南开中学,当年9月开学。
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惨遭日寇轰炸,天津南开中学迁往重庆与渝合并,改名为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迁往昆明,与清华、北大合并为西南联大。抗战时期重庆南开屡遭日寇狂炸,南开中学不断修整、扩展,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因而重庆南开在大后方享有很高的声誉。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张伯苓校长命黄钰生、喻传鉴先生回津办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复校工作。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先后三次到重庆南开中学劝张伯苓校长一同去台湾,匀被先生以“不原离开大陆,不愿离开南开学校师生”为由加以拒绝。张伯苓校长从1898年至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他把整个一生献给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上,他把整个心血倾注在南开教学上。他制定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培养着救国力量。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则是把爱国教育放在首位。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张伯苓先生向毛主席致电表示祝贺。同年5月周恩来总理派飞机接先生回北京。9月15日张伯苓先生欲回天津,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西华厅设宴饯行。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病逝,终年75岁。周总理专程来津张宅吊唁,并以“学生周恩来”名义送花圈,以志哀思。
张伯苓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实践家。他的卓越成就,曾被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他是近代天津名人之一,更是天津人民的骄傲。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张伯苓~北辰区宜兴埠人
温家宝~北辰区宜兴埠人
霍元甲~西青区精武镇人
周汝昌~津南区人
李瑞环~宝坻区人
赵丽蓉~宝坻区人
于敏~宁河区人
穆祥雄~北辰区天穆镇人
杨连弟~北辰区北仓镇人
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狗子高贵友~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人
郎平~武清区人
马季~宝坻区人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温家宝,李瑞环,李叔同,丰子恺,马三立,骆玉笙,常宝堃,常宝霆,常宝华,常贵田,李立山,马志明,高英培,范振钰,郭德纲,杨少华,杨议,李光羲,刘欢,曹火星,王莘,关牧村,蒋大为,郑绪岚,远征,耿莲凤,张振富,于淑珍,张国立,陈道明,鲍国安,冯巩,刘伟,郑健,刘亚津,王亚彬,孟广禄,康万生等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天津有出现过名人是张伯苓,侯宝林,冯巩,陈道明,陈宝国,张国立,关牧村,刘欢,刘佩琦,贾静雯,骆玉笙,这些就是天津出现过名人[赞][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国人大多知道的经典歌词,出自李叔同的《送别》。
李叔同的一生堪称传奇,是少有的全才式人物。民国大师林语堂曾有评价说: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
由于父亲李筱楼晚年喜爱佛经,尤其爱禅,李叔同自幼受其熏陶,经常模仿僧人诵经拜忏,佛种深种。
十八岁时与当时天津大商家俞氏之女结婚,可谓家庭美满,人生得意。象所有年轻人一样,正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好年纪。
但时值百日维新之际,由于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坚决变法,被当局定为逆党,不得已,全家避祸与上海。在1905又远渡日本,直至1910年才得已回到故乡天津。
回到天津后,曾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自此开始了多姿多彩的一生。
李先生真是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了。而且,每一样都是独树一帜,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尤为难得的。
尤其李先生对于佛界的贡献,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对于后世影响极大,直至今日仍有大批的拥趸。李先生出家的因缘并非巧合
一则是自幼家庭熏陶,几岁时家中就经常有僧人出入,时常学着诵经拜忏,十二岁时,就跟着僧人一起放焰口,早就佛种深种。
- 在虎跑寺断食时,得于善知识和尚弘详师,不知是多少世的因缘,一见到弘详师,就心生喜欢,一起十多天的接触交流,坚定了李先生出家的愿望,本想拜弘详师为师的,但弘详师不肯,不过却引荐李先生拜在了他的老师门下。
或许上天早有安排,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出乎意料的在杭州出家为僧,这在今日可能不少人不能理解,但在当时这不是件不好理解的事,至少在李先生的身边朋友来看,这是件有功德的好事,是可喜可贺的。
李先生出家落发在杭州虎跑寺,受戒在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当时的灵隐寺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李先生曾受到大师父的指点,受戒后的李先生一心向佛,潜心戒律,自此开始了他的学佛生涯。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出入佛门时,弘一法师同其他人一样,先从僧人必读的经典开始,进而博览群经,弘一法师的为人为学皆是如此,除非不做,要做就会认真彻底。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是博览众长的。
弘一大师不仅在佛家内部博览众长,在佛学开示上也经常儒佛同讲,他在一次对初学的开示上曾讲:
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世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弘一大师的教化,不拘一格,不一定佛家的学识,必须靠佛家的经典才可解释,经常运用儒家的见识来讲解佛家的观点。已儒入佛,虽非弘一大师的首创,自古高僧大德皆有之,但于近代更为突出的首推弘一法师。
如若细述弘一大师之功德,绝非几千言可以详尽,而且,弘一大师不仅仅是在佛家的成就。在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贡献也是极为突出的,但可能因为是有德高僧德缘故,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被低估了。我是德元空道,欢迎评论分享,交流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