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弃暗投明的国军将领?
(友友们快来围观)弃暗投明的国民党将领很多,目前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影响大的将领主要有:
一、陆军一级上将:
△李宗仁、李济深、程潜、萨镇冰(原海军一级上将)
二、陆军二级上将:
△张治中、傅作义、龙云、卢汉、潘文华、邓锡侯、于学忠、卫立煌、刘文辉、熊克武、冯钦哉
三、还有邓宝珊、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马鸿宾、杨杰等数十位中将或上将军衔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弃暗投明。
四、被授予解放军上将的有:
△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 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陶峙岳(1892.09.18─1988.12.26),湖南省宁乡县仙凤乡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1949年9月25日,率驻新疆的10万国民党军官兵通电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山西河津人,曾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率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4万余人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第69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五、被授予解放军中将的有:
△孔从洲(1906—1961),陕西西安灞桥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泽生(1902—1973),云南永善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五十军军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也欢迎大家点赞评论!
历史上有哪些弃暗投明的国军将领?
李宗仁,李济深,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程潜,陈明仁,卢汉,曾泽生,郑洞国,陶峙岳,包尔汉,董其武,蔡廷锴,蒋光鼐,赵博生,董振堂,吕正操,赵寿山,吉鸿昌,高树勋,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马鸿宾
历史上有哪些弃暗投明的国军将领?
卫立煌(1897—1960),陆军二级上将,1955年回到大陆并发表了《告台湾袍泽朋友书》。
于学忠(1890—1964),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拒绝前往台湾。
马占山(1885—1950),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8年参与了北平和平解放的事务。
马鸿宾(1884—1960),陆军中将,1949年9月在宁夏中卫和其子马惇靖率部起义。
方鼎英(1888—1976),陆军中将,1949年在长沙起义。
王劲修(1900—1950),陆军中将,1949年在长沙起义。
王家烈(1893—1966),陆军中将,1949年拒绝去台湾。
邓宝珊(1894—1968),陆军上将,1949年代表傅作义与解放军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邓锡侯(1889—1964),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在成都起义。
龙云(1884—1962),陆军上将,1949年8月在香港发布声明脱离国民政府。
卢汉(1895—1974),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9年率部在云南起义。
左协中(1889—1960),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陕西榆林起义。
孙兰峰(1895—1987),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绥远起义。
孙蔚如(1896—1979),陆军中将,1949年拒绝去台湾。
刘斐(1898—1983),陆军中将,1949年4月参加北平谈判后留在北平。
刘文辉(1894—1976),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9年在成都起义。
刘元瑄(1911—1996),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四川雅安起义。
李振(1900—1988),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成都起义。
李觉(1900—1987),陆军中将,1949年在长沙起义。
李兴中(1890—1962),陆军中将,1946年拒绝参加内战弃职回乡。
吴化文(1904—1962),陆军中将,1948年率部在济南起义。
吴奇伟(1891—1953),陆军中将,1949年通电脱离国民政府。
但懋辛(1886—1965),陆军上将,1949年协助解放军成功策反刘文辉等人起义。
陈铁(1898—1982),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贵州起义。
陈明仁(1903—1974),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长沙起义。
陈铭枢(1889—1965),陆军二级上将,1948年弃职出走。
陈绍宽(1889—1969),海军一级上将,1949年拒绝去台湾。
陈克非(1903—1966),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四川郫县起义。
陈炳谦(1895—1958),陆军中将,1949年随傅作义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
张轸(1894—1981),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武汉起义。
张治中(1890—1969),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参加北平谈判后留在北平。
罗广文(1905—1956),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四川郫县起义。
周祥初(1896—1974),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甘肃岷县起义。
侯镜如(1902—1994),陆军中将,1952年回归大陆。
赵锡光(1901—1955),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新疆起义。
高桂滋(1891—1959),陆军中将,1949年拒绝去台湾。
陶峙岳(1892—1988),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新疆起义。
唐生智(1890—1970),陆军一级上将,1949年在长沙随陈明仁起义。
鹿钟麟(1884—1966),陆军上将,1948年弃职回乡。
黄绍竑(1895—1966),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9年通电脱离国民政府。
黄琪翔(1898—1970),陆军中将,1947年拒绝参加内战,弃职隐居。
傅作义(1895—1974),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在北平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
曾泽生(1902—1973),陆军中将,1948年率部在长春起义。
董其武(1899—1989),陆军中将,1949年率部在绥远起义。
韩练成(1908—1984),陆军中将,1949年脱离国民政府秘密北上解放区。
程潜(1882—1968),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协助陈明仁在长沙起义。
蔡廷锴(1892—1968),陆军上将,1948年脱离国民政府秘密北上解放区。
潘文华(1886—1950),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9年率部在四川彭县起义。
历史上有哪些弃暗投明的国军将领?
蒋介石的黄浦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很多军事人才,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