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人怎么样?

说出你的真实想法。

介绍几位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走出的名人,有助于友友们对包头市人的了解,他们是:

△常军政,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1957年12月生,198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会计师,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克力更(1916年-2012年),蒙古族,1916年生,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部部长、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3月-1989年12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委员。

△张如三(1915年8月19日—2003年8月15日),内蒙古包头市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2政治学校副校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包头人怎么样?

包头人总体很不错,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尤其几个区的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东河区。大多数东河区的人勤劳善良。但也有一少部分东河区的男人外表光鲜,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当地人称之“二娃”。这部分男人在本地区比较“横”。极少数东河区的女人很在乎穿衣打扮,不太喜欢干活,追求“小资”情调。

二、青山区。青山区的人口比较复杂,很多人都是外地迁居过来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个区的大部分人特别勤劳,尤其从山西、乌兰察布盟、内蒙东部区来的人很多都是迫于生计来包头的,经过多年的拼搏,大部分人都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而土生土长的一部分老厂区的工人总体还不错,但是积极性提高一些就更好了。

三、昆区。昆区的人口中,东北人比较多一些,好爽好客,但是也不乏存在极少数人,在言谈举止,流露出看不起其他几个区的现象,

四、土右旗。土右旗的人总体给人的感觉不如包头市区,居住在包头市区或周边地区的人对土右旗的本地人多少有一定的了解,

内蒙古包头人怎么样?

我曾在包头待过三年,17年离开的,包头分为四个区,昆区、青山、九原、东河。给我的印象是其中上班的大多在昆区,青山属于有钱人居住的地方,东河是老包头人,以前走西口过来的人居多,九原区学校挺多的,好多大专小高职都在九原,包头东河那边的人不如昆区九原青山好相处,听出租车司机说,以前一到晚上过了十二点就不在去铁西区以东了,因为不安全,不过现在这几年国家大力整治的,东河区还是不错的,我经常在包头东站下车然后打车回九原,也没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包头总体让人感觉很舒服,城市环境整洁,人们素质文化高,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还有美丽的城中草原“赛罕塔拉草原”礼拜天休闲的好地方。如果让我有机会选择一座城市,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包头定居。

内蒙古包头人怎么样?

包头人非常好,包头这个城市也很不错,这是一座宜居的移民城市。连续几届获选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和百万常住市民分不开的,今年在马路边上的广告牌内容之一是"先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每天坐公交上下班都可以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一个标语我都背会了[大笑]"那就是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what]是的,这个城市的角落里也有不文明的现象,但是个人的表现是跟他所处的环境,教育,接触的人都是相关的,网上有句话是"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也不无道理,有些网友评论的戾气太重,他说的现象是有,但是他路过的人看见的事占在包头常住人口的百万分之一可能都不到,总体而言也是微乎其微的部分群体使他印象不佳,怎能说包头人不咋地?也许他遇到的也是和他一样的过路人?对此类言论我很气愤😠😠

内蒙古包头人怎么样?

我因为工作出差到过内蒙包头,和包头人有过接触,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的感觉是包头人热情、豪爽、真诚、实在,这八个字用在包头人身上极为贴切!在这里衷心祝福我包头的朋友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内蒙古包头人怎么样?

鹿城包头是移民城市,有东北的豪爽、西北的淳朴,包容性特别大

包头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周总理年代,从东北移民30万建包钢。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大规模人口迁徙,丰富多彩得区域文化碰撞汇合,各具特色的移民文化融会贯通。东河区作为老包头代表。从山西、陕西、河北等千辛万苦走西口的目标就是包头,还有那个必经之路杀虎口,这里是交通要道也是集散地,更是晋商繁荣的摇篮。汇通天下离不开包头。

包头的走西口文化,体现在二人台里,西路二人台给包头文化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建国初期到1960年,包头也出现了一次移民高潮。建国初期,包头城仅有8万人口,后来由于国家对地主、富农的政策,使得很多的地主、富农从山西跑过来,成为了包头人。当时逃到包头的这些人以府谷、河曲人居多,大部分都住在东河区的西脑包地区。上世纪50年代,一方面国家为了建设第二个钢铁基地——包钢、内蒙古一机、二机等机械制造厂,一大批河北、山东、天津、四川、辽宁等地的军转人员被分配到包头来支援建设,全国各地的所谓“盲流”也来到了包头,加入到大型企业的建设当中。另一方面,上个世纪50年代末山陕地区连年旱灾,一大批饥民也“口里出口外”,来包头或靠手艺为生,或打工务农定居下来。到1962年的时候,包头的人口激增到100多万人。最终形成了,东河区老包头(山西人后裔)居多,青山区河北人居多,昆都仑区东北人居多的格局,很多如二人转、京剧、评剧等也给包头带来深远影响。中原文化与北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晋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交错、交流,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移民文化、阴山文化。这一移民文化也是草原文化灿烂的一部分,共同书写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辉煌的一篇。

鹿城包头,草原钢城,稀土之都,背靠大青山,南临黄河畔。包头女孩更是从容大气,随性而不随便,重情重义。向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名声在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