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泉州市,别称鲤城,是福建省地级市,闽南民系城市之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走出了不少名人,我以前介绍了泉州籍的开国上将叶飞和1988年后授衔的解放军中将林炳尧 、少将吴永川等等,欢迎友友们点击阅读加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福建泉州籍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张高丽,1946年11月生,福建泉州晋江人,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历任广东省副省长、山东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天津市委书记。曾任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
△刘赐贵,福建泉州人,1955年9月生,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是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蔡英挺,福建泉州晋江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54年4月生,1970年12月入伍。历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福建某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2013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关于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是2021年到的泉州,第一次来福建之前对泉州一年印象也没有,只知道福建有厦门福州。
到了泉州以后,进了工厂上班,慢慢就开始了解泉州了,周末经朋友介绍去了开元寺游玩,以为还要买票呢,结果是免费参观,开元寺逛了一个中午,东西塔的距离我们隔了这么多年,还保护的这么好,真了不起,要我介绍开元寺我都能写一篇文章了。
就这样在泉州上班的日子,每到一个周末,我都要去一个地方,泉州的文化底蕴真的太深厚了,就连佛教和基督教都可以在这座城市并存,真的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从此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泉州市的日常消费也不高,却有着这么多的名牌企业,泉州这座城市太低调了,要是在我们北方这经济,这文化底蕴肯定是一线城市了。
在泉州上班这是第二年了,泉州有很多的小吃都非常棒,今年带了几个新朋友准备带他们吃遍泉州小吃的,没想到今年泉州爆发疫情了,我们现在还在管控区呢,期待泉州早点解封,泉州加油,我们等你。
关于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泉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元寺居然免票。
景内的李叔同纪念堂不断完善。
宾馆房间服务员在桌上放了一枚开元寺树叶书签,并在一个便签上写到,因看我爱看书,所以送上书签,祝在泉州愉快。
关于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目前是福建省经济中心,也是福建省三大城市之一。是我国的文化名城,宋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也是我国的著名侨乡,对祖国的历史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泉州市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有许多景点:开元寺、清源山(八十年代本人曾游览过清源山老君岩)、石龙谷森林游乐园、天后宫、关岳庙等。
关于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世界浩瀚,个人渺小,总有一生无缘抵达甚至无从知晓的远方。 去了,了解了,便是一种特殊的机缘。
关于泉州,我自认为有所了解。但在飞往晋江机场的航班上,我所能准确忆起的居然是郁达夫先生的那首《咏泉州》:
野分牛女领泉州,紫帽蓝溪景最幽。
南渡衣冠留晋俗,四门词赋壮唐猷。
里中志记曾明仲,桥上人歌蔡状头。
读罢温陵稽古史,满怀羁思涕横流。
郁达夫先生是浙江人氏,一生和泉州的渊源似乎亦不深刻,但这首诗歌饱含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据考证,1937年年初,时任福建省政府参议的郁达夫曾因公干在泉州短暂逗留过两天。1940年7月,客居新加坡的郁达夫读到泉州学者陈祖泽的《温陵探古录》后,忆起四年前的泉州行而诗性勃发,遂写出该诗并书成条幅赠予陈祖泽。
郁达夫先生命途多舛,随性随意,境遇长期不佳,平生才情未得充分施展,但我觉得已足够跻身民国一流作家,文学成就至少高过“茅巴老曹”吧?飞机上,我甚至低仿了郁先生另一首诗:
樽前从不爱惜身,癫狂亦知假非真。
酒醉生怕骑劣马,多情曾因犯小人。
炮捻漫天谁作孽,荆棘遍地心生尘。
浪子恸哭悲家国,说秦义士逊三分。
说是致敬郁先生,郁先生有知未必会接受。
顺着郁先生这首八十年前的旧作,把话题再说回泉州。其实,不仅仅是诗人型的才子郁达夫如此,即便寻常人等,对于所喜爱的城市,每每想起,心底常常涌上莫名的留恋和别样的温暖。泉州也许就有如此魅力,总是让曾经驻足于此的人们刻骨铭心。
泉州山水形胜。绵亘的戴云山从她身边崛起,蜿蜒的晋江在她怀抱中流淌,百度百科这样介绍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宋元时期即以世界级港口城市闻名于西方世界,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地处中国东海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代泉州市区分为古城区与新城区,古城区保留大批的融合闽南、伊斯兰、欧式风格的古建筑,古城区呈现满城红砖特质,各种保留完好的古代艺术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历史是城市的精神命脉,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之源。城市历史有多长,其精神命脉就有多厚重,文化则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与未来。上溯历史,我们会轻易地发现泉州已经很老很老,但她现实的容颜又是如此年轻、如此活力、如此时尚,沧桑与风韵同在,底蕴与活力共生,以自己的方式歌唱着自己在新时代的青春畅想。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她的这三个别称恰是她的三张名片,概括着这座城市的地理与人文。
所谓鲤城,是指古泉州城的地理形制而言。泉州古城的西北、东北、东南较高,中心城区东西宽、南北短,所以从清源山上鸟瞰城区,其形肖似鲤鱼,故称“鲤城”。
所谓刺桐城,主要是因为这座城市遍植刺桐而得名。刺桐是豆科刺桐属落叶性乔木,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唐宋以来,福建不少地方就开始引种刺桐,种得最多的则是泉州。刺桐树皮呈灰色,外有皮刺,树干高大,枝叶繁茂,夏初开花,殷红似火。因其形态美丽、富有南国情趣,不少城市都将她作为市花,比如日本的宫古岛市、冲绳县,比如中国的泉州。与同样有“刺桐城”之别称的台南市相比,泉州市似乎对刺桐更情有独钟,明人黄仲昭在《八闽通志》中认为:“刺桐,泉州产。”《闽产录异》则记载:“刺桐产泉州。官廨、书院处处植之。”如今,“刺桐”已然成了泉州城市的一种精神资源、一种形象符号,当地的街巷、建筑物以及诸多产品都以这种植物命名。
所谓温陵,主要是对泉州气候特点的概括与描述。“辨地之高下燥湿,以播六谷之宜……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泉州气候一般年月都是平和可亲的,夏无酷热冬无萧瑟,是南中国著名的宜居城市。
除了刺桐,泉州种植最多的树木也许就是榕树了,整个城区随处可见各种年龄、各种风姿的榕树,那些不宽的街巷被葱郁的榕树装点使得别有特色,满眼的绿意,满眼的鲜活,尤其是在霁雨初停的黄昏走在老城窄窄的马路上,榕树的须根几乎触手可及,再看脚下的石板铺就的路面,再看街道两旁石条砌成的房舍,使人顿悟人与自然原来可以有如此亲密的接触,泉州城市的韵味与魅力其实一直近切地环绕在你我周围。
这次泉州之行,受到泉州企业舒华体育公司张总的盛情款待。张总事业繁忙,见过两面之后,要远赴港澳出差,随委托其公司的小汪老弟等人陪着我们深入了解泉州和晋江。
其实,人世间的很多行旅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我对泉州、对晋江的了解当然是肤浅的、个人化的碎片,但三个细节至今让我刻苦铭心:
一是张总也好,小汪老弟等也好,说起家乡泉州、晋江的历史文化,无不如数家珍,对故乡的眷眷爱意、深深自豪溢于言表。也许,是很多人的真情才使家乡更美丽?也许,家乡的美丽富饶、和谐生机赢得了乡人普遍的爱意?我觉得两者的互动,才使泉州、晋江的今天洋溢魅力与光彩,而未来更值得期许。
二是泉州所有的人文景观,包括著名的开元寺,包括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全部免费对全体公众开放。重视文化,关键在于重视老百姓的文化福利。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免费供给”“全民共享”是当务之急。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南北中国的所有省会,泉州、晋江在这方面一枝独秀。
三是泉州人的远见卓识。张总的舒华体育公司主营健身器材的研发和生产,业务起步于1990年代。那个年代,中国人刚刚站在温饱线之上,很多工商大佬、聪明资金尚在“红海”厮拼,南中国小城里的一位小老板即看到了富裕繁盛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人家能够翱翔“蓝海”,靠的主要不是运气,而是对社会发展大势、人民生活前景远见卓识的预测和把握。由点及面,改开四十年来这里的人们可谓步步领先。从地理空间看,泉州地处海防前线,改开之前国家对泉州投入较少,该地区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水平垫底于福建全省。改开之后,泉州后来居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迅速跨越到全新的境界,其辖下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等县(市)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探索出了“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创造出“晋江模式”和“泉州现象”,如今已是福建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泉州的实力:这座城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我们参观访问的舒华不是泉州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最广的企业,但我觉得作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样本和代表,作为闽商投资风格、营商情怀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琢磨透了舒华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经验,似乎就能领悟了“晋江模式”和“泉州现象”的精华与真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生活是感触城市的最佳路径,对于泉州,你如果和她一起有过耳鬓厮磨,相信会有很多理由让你爱上她、留恋她,期盼能经常和她在一起。我于泉州,不过匆匆一晤,我盼望有机会再来体味、感悟这座温和、内敛,生机勃勃的城市。
关于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泉州人低调、务实、爱拼才会赢的个性
泉州,古称刺桐,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品牌之都。
其实泉州让人映像深刻的很多,可能有人会说像宗教、迷信,寺庙到处是,天天拜拜神爷,宗亲观念非常强等。但不管怎样说到底还是绕不开泉州人爱拼才会赢这几个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类种群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一、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的大起大落,泉州在历史上可以是默默无闻,几乎让人忘了它的存在,也可以像宋朝那样东方第一大港、世界的中心这样高光时刻的表现,真是大起大落来的太快。
二、生存环境的压力,福建虽然在东南偏安一隅,又有武夷山脉这道天然的屏障的阻隔,但北方为了躲避战乱,还是有很多人通过跋山涉水,来到本就平地少的可怜,且土地还非常贫瘠,生存压力非常大,唯有通过出海这条路,所以早早就有了下南洋,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去谋生。
三、大海冒险的性格,高高的大山和广阔的大海,这对组合对我们现代人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在古代想要去征服它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尤其是大海,一望无际,加上台风、海浪的影响,所以台湾至今还流行着这样的话,说福建10个去台湾,等跨过台湾海峡中有7人在半路就死了,1个还没到台湾就返回了,能安全到达的就2个人,更不用说远洋出海那基本是九死一生,这造就了泉州人敢于冒险的精神。
白岩松说过泉州是你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泉州这座城和泉州人确实不一般,跟成年的女儿红一样,值得你细细的去品尝。
这是我个人对泉州的印象,谢谢!
以下图片转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